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正逐步得以提高。作为医学院校的基础必修课,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促进良好医德医风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学伦理学课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素质高低。因此,如何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质量,培养“精诚合一”,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也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我校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从1985年开设,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多年来,医学伦理学课程组的教师们就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仍有较多的不尽人意之处: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高素质的教师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从目前我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来看,如何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仍然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有关医学伦理学教学情况的调查表明:当问及学生对医伦课最有意见的是什么时,有40%的学生选择“教师讲课无吸引力”或是“教师讲课吸引力小”。教师讲课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一是由于教学能力方面不足,而更重要的则在于缺少合理的知识结构。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它要求从事该学科研究教学的人必须要既懂得医学,同时又了解哲学、伦理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但就目前我校现任医学伦理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显然难以适应该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校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教师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来自哲学或其他文科专业,另一部分则为医学专业。前者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医伦基本理论及文科领域占有一定优势,而一旦涉及医学理论尤其是医学实践内容时则感到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偏爱理论、逻辑,易流于空泛。后者虽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对现实中的医学伦理和实践问题能很快理解,但在其他相关学科如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又有着先天的不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偏爱实例,较多讲授松散、孤立的个别结论,难以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
针对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帮助教师尽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对那些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应注意拓宽其知识面,把培养和训练的重点放在掌握与伦理学相关的知识、理论上面:对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其培训的重点则应放在充实医学知识和了解临床实际。只有具备广阔的知识结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胜任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任务。
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从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起乃至其一生的医疗工作中,都会不断地接触许多与医学伦理有关的问题。因此,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教学就只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学时所限,医学伦理学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有关基本理论的讲授,而对于一些医疗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却无暇顾及,结果是学生虽然记住了一大堆的医德原则、规范,而一旦遇到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感到无所适从,难以作出正确的医德选择。
有关调查表明:有20%的学生认为对医伦课最有意见的是“内容脱离实际工作与生活”。53%的学生认为医伦课的.内容有待改进。可见,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首先要求我们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即浓缩基本理论、原理部分,增加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例如讲医患关系,不仅要谈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同时还要结合案例分析、讲解诸如如何理解病人的自主权、如何同术前病人谈话、如何保密等具体的医德实践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医德基本原则、规范,而且学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医疗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加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医疗实践工作是复杂、艰苦的,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医务工作者医德水平的不同层次性。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这种象牙塔中进行的教学难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医德现象的复杂性。学生一旦走出象牙塔,往往会发现医疗工作实际与其理想中的世界存在着较多的差异。由此可能导致学生对已接受的正面教育产生怀疑甚至是抵触。
如何消减这些冲突,尽量缩短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如讲医患关系、临床诊疗道德,除讲授应遵循的医德基本原则、规范以外,是否可以安排学生深入临床第一线,让学生通过与病人的接触,切实感受到患者的需要,加强感性认识,培养其医德情感。同时,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可能会观察到有的临床医生在医患关系上处理得很好,有的可能就不尽如人意。对这些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调查得到的事例,在学生们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使之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其分析、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考评方式,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
考试、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我校的医伦课程对学生的评估是通过考勤、作业练习、课堂讨论的发言及书面测试而综合作出评价(其中考勤、作业练习、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20%,书面测试占总成绩的80%)。这种综合的考评方式较之单一的书面测试更能反映实际的教学情况,但同样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之处。由于书面测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且多采取闭卷方式,不少学生仍然采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再高,也很难保证将来他就不会发生医疗责任事故,不会去收受红包。因为医伦课程同其他的专业课不同,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掌握基本的医伦原理、规范,更重要的是能否将外在的医德要求、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并付之于行动。因此,仅仅以书面测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医德修养水平显然是不全面的。
如何进一步完善考评方式,有效检验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使之真正能起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我们认为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即对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原则、规范,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而其他内容采取开卷形式:同时在坚持平时成绩、书面测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德行为也纳入考核内容,计入学生学习成绩档案,力求使考评方式相对合理,使考评结果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医德水平。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李世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相关文章:
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01-20
提高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07-1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01-20
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09-09
[高中语文]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01-20
教育教学改革怎么深化09-04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09-03
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效率01-20
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