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

时间:2023-04-30 16:42:51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复杂的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赋予他们易接受新事物,独立思考,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善交际,讲实惠的特点。同时,现在的中学生经济上对父母依赖性强,追求名牌,高消费,不少人迷恋网吧,荒废学业,缺乏奋斗和吃苦的精神,存在缺少生存能力的缺陷。本文从经济常识角度,阐述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粗浅看法。

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

一、 重视劳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讲生存能力,首先要讲劳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不做家务,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少敬业、勤业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劳动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首先,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劳动改变了人生,创造了智慧;劳动也是我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很重视劳动的意义。欧阳修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们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另外,近年来,美国企业界出现了一种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依靠自己奋斗为富豪的企业家表示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的遗产献给慈善事业。比尔·盖茨宣布将185亿美元的净值中留给孩子们每人1000万美元,其余捐给慈善事业,他们担心孩子轻易得到巨额财产会抑制才能,贪图享乐,缺乏创造力,甚至会走向堕落的深渊。经过上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才是人生享受、生活幸福永不枯竭的源泉。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作用。

       教学中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向学生传授生产劳动的作用,如,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我们不断发展经济,以丰富我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增强国力,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产决定消费,说明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生活水平。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的制度,可使我们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生活必需的报酬,否则没有劳动机会,生活马上陷入困境。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明白要生存必须要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的道理。

       最后,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国外社会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自立能力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瑞典高中毕业的孩子早已独立打4~5份工,为20岁之前的环球旅行作准备。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已挣”。相比较,我们的学生与他们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教学的任务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爱劳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做家务,在学校做好值日生工作,组织劳动技能比赛,开展在外独立谋生的活动。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不带食物,不带钱,通过正当途径(找工、送贷)解决一天的生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懂得了生存离不开劳动的道理,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 培养竞争协作

      要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精神。现代社会竞争是普遍的现象,空调大战、人才大战、工人下

[1] [2] [3] 

【经济常识教学中的生存能力的培养教育】相关文章: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政治试题04-28

《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项目化教学尝试04-29

略论经济伦理中的经济调节机制04-28

参与型教学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研究04-29

级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04-30

学习《经济常识》要培养学生现代意识04-28

生活中必知的小常识04-25

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关系05-01

句法运算中的经济原则04-29

经济学中的隐喻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