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反思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提要〕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颁布以后,我校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力度,构建了以反思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整体发展体系。(关键词〕 反思性评价 依据 策略 成效 反思的反思
一、什么叫反思性评价
反思性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多元、客观、开放的评价过程中,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与教过程的合理性、学与教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即时生成的信息,主动反思、不断调节学与教的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学会学习与教师的学会教学相统一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反思性评价的合理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反思性评价主体的合理性。学与教的主体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坚持理解、宽容、平等的对话原则,借助于行为观察、情景测试、成长纪录、口试操作、命题改革、特长评定、评语改革等方面再现评价主体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二是反思性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反思性评价只是手段,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反思的问题与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评价和借助于评价成果改进教育教学。三是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合理性。强调评价的系统性、控制性和调节性,注意课程改进、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具有甚强的反思意味。
二、反思性评价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评价改革的目标,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是佐证。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性高扬,发达国家反思之风日趋强劲,教育工作者更应正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去弊端,得教益,借助于反思性评价,激励学生改进学习策略、调节学习进程,促其快速发展。
2、《通知》指出,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其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如下标准:“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通知》还指出,要建立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4、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过于注重物化的制度、体系等资料的展示,以及显性的评价行为的组织,忽视了把改革评价制度与转变人们的观念结合起来,忽视了师生作为评价主体,对学与教行为的反思与调控等隐性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正是主宰学生终身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1] [2] [3] [4] [5]
【反思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06-19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04-29
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精选9篇)01-03
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05-02
浅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与方式04-30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探索05-02
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04-29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学反思04-30
小学数学评价探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