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走出阅读的误区
新东方多伦多中文学校校长刘濂
海外周末型这种特定中文课程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大领域里,读、写优于听、说。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中国家庭里听、说这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语言环境。而在读、写两大科目里,读又优于写。这是因为:一、就语言的实用性来讲,读远远比写用得广泛;二、就教学实际而言,每周仅两小时的课程不可“面面俱到”。
几十年的惨痛教训是,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凡是什么都想做的,其结果是什么都没做好。在海外“逆水行舟”的不利客观条件下,只有“攻其一部”,做深、做透、做好,那才是上上策。笔者从来主张,海外周末型课程最重要的是抓好识字教学、搞好阅读,增加词汇,让孩子们终身受益。这里,笔者想就阅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最好的阅读形式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常常会阅读很多内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今天,人们对阅读的理解跟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认为,阅读是一个精确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字词作准确、详尽的理解。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能抓住主要信息就可以。抓住主要的信息通过什么来取得呢?主要是速读,所以说,在诸多阅读形式里,速读是最常用的。
速读可分为通读、略读、眺读和查读。不论是哪一种方法,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其实,速读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的一种阅读。那么,有人会问:“速读有什么好处和意义呢?”让我们来作一个比较:
A、B、C三个人,A每分钟可以读600个汉字;B每分钟读400个汉字;C每分钟读200个汉字。虽然他们中间的差距只有200字,但你能想象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一年乃至十年后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吗?请看下表(单位:万字):
速度 一星期 一个月 一年 十年
C 200/分 8.4 36 438 4380
B 400/分 16.8 72 876 8760
A 600/分 25.2 108 1314 13140
假如他们阅读的书字数都在15万字左右,那么十年后,A可以读876本书;B能读584本书;C只能读292本书。很明显,缺乏阅读速度使人付出相等的劳动量,却换来不等量的收获。
另外,阅读时如果逐字辨认、逐字推敲,或者在阅读中不停地查阅字典会大大降低阅读带给人的乐趣,让人感到乏味、枯燥。而速读在不增加你额外负担的条件下,可以减少那种乏味、枯燥的感觉,令人保持阅读的乐趣。
阅读和理解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理解,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阅读都无法改变这一点。也就是说,“理解”是阅读活动的第一要素。如果读完一篇文章后一无所知,这样的速读有什么意义呢?
速读的特点是快速,因此理解和速度之间就会有矛盾。速度太快会影响理解,理解太细又会影响速度。放弃速度,就无所谓“速读”;丢弃理解,等于不读。怎么办呢?
我们所说的“速读”是在保证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的阅读活动。所谓“基本”,就是说速读不要求你百分之百的精确理解,也就是说允许丢失一部分信息。学生不必为这部分丢失的信息惋惜,家长也千万别要求孩子每个
[1] [2] [3]
【如何走出阅读的误区】相关文章:
如何走出求职误区04-28
如何走出夏季饮食误区04-29
环境新闻如何走出负面误区04-28
如何走出家庭饮食误区04-28
如何轻松走出留学英国签证误区04-30
中考政治:如何走出开卷考试的误区04-30
走出信仰的误区04-27
走出备课的误区04-28
走出排量误区05-03
走出修辞教学的误区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