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想象训练要合乎情理
最近听一个老师上了一节课,讲的内容是有关“想象”的话题,在课的后部分主要是一个材料训练:一个星期六,爸爸妈妈不在家,小明独自在家,玩够了他的那些小玩具后,拆下了那个滴答滴答正在运转的小闹钟。正在小明不知道怎样安装闹钟而着急时,妈妈回来了。妈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请学生想象小明的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十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妈妈回到家后,看到被拆散的闹钟,起初大吃一惊,但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和小明一起组装闹钟。”在这个学生回答后,老师再请学生回答时,就没有一个学生举手了,都在下面表示差不多。老师也没有继续启发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就刚才这个学生的回答,要求大家进一步补充和扩展,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从上文来看,孩子笔下的妈妈几乎是一样的,都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都是那么的优秀。而事实上每个孩子的妈妈都一样吗?都是很优秀的吗?都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吗?我们这里是农村,毫无疑问,不少学生的妈妈素质很低,有的仅仅小学毕业,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妈妈很单调,不仅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她们有的只会对孩子粗暴地打骂,有的甚至非常愚昧,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打都可以等等。
为什么实际参差不齐的妈妈在孩子笔下却都是一样的呢?都是那么优秀呢?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作为想象训练的话题,想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合乎情理,所谓合乎情理就是要合乎生活的最基本的规律,合乎生活的逻辑,不可以违背常理。但是学生做到了吗?
孩子为什么不敢讲真话呢?我想这不仅跟老师的引导有关,更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分不开。我们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试图灌给孩子最完美的答案,而且在我们的意识中,只有优秀的妈妈才可以在孩子的笔下存在。写妈妈就应该写妈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勤劳,多么的爱护子女,而不允许存在不光彩的妈妈。
新课程给了教师新的理念,许多教师在上课的形式上采取了各种吸引学生的形式,但是忽视了上课的内容,没有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人为地扭曲内容的真实性。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上文中教师和学生却共同扭曲了想象的空间。
优秀的妈妈,现实生活中有,但是不是人人都是。即使是优秀的妈妈其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不可能千篇一律。另外还有部分妈妈的素质很低,他们遇到闹钟被拆的情况时可能就会发火,甚至打自己的孩子。作为想象应该还其生活的本来面貌。老师在此过程中,不应该人为地引导学生只往好的方面去想,而应该展开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尽可能联系妈妈平时对自己的表现想一想,这样想象出来的东西往往更真实,更加合理可信。
愿每个学生笔下的妈
[1] [2]
【想象训练要合乎情理】相关文章:
作文构思训练要培养转化思想04-30
室内要如何做肌肉训练12-19
语文教学要贯穿口语表达训练04-29
考研数学复习时要训练灵活解题04-28
想象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04-29
小学应用题教学要重视思维训练04-30
08高考备战 英语要重视训练推理判断04-30
小学应用题教学要重视思维训练 论文04-30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交往技能训练04-28
在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