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浙江教育会与浙江教育近代化
摘 要:浙江教育会及其系列活动对浙江教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1)是推进浙江近代教育的核心力量;(2)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者和鼓吹者;(3)是各种新教育思潮在浙江的积极传播者;(4)是团结和联系浙江教育界进步力量的中枢。关键词:新教育;《教育周报》;教育调查;社会教育
浙江教育会是清末民初的一个涵盖全省的民间性教育团体,存在于1912年1月到1926年11月,期间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四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在研究新教育、传播新文化、新观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创办近代教育刊物,从舆论上大力宣传新教育
浙江教育会创办的教育刊物,主要有《教育周报》、《教育潮》和《浙江教育会月刊》三种。1913年4月1日首办《教育周报》,“为本会研究教育、发表意思之用。”[1]该刊也是浙江省较早的一份专业性杂志,主要辟有言论、学术(思潮)、纪闻、时评、感言等栏目,周出一期,约二万言。该会的主要骨干成员如孙增大、何绍韩、金学俨等先后主其笔政。共出有235期,止于1919年3月30日。对于已出的235期,笔者得见202期,结合《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所载,其全部篇目内容大致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到,《教育周报》所辟栏目竟有25个之多,其所含容量之大可见一斑。
各栏目突出对新思想、新观点、新教育的传播。如纪闻:主要记载了国内外直接或间接有关教育的各种新闻,诸如“英国整顿学校之近闻”、“余姚陈女士热心兴学”、“青田知事漠视教育”等。其特点是容量大、速度快、信息灵,开启民智,增人见识。该栏目总计4198条,是全部信息量的69%。这在向来“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沉闷氛围中,无疑吹进了一股清晰的空气。
学术(思潮):以传播新的学术思潮、观点及近代的一些科技知识为主,其中有直接译自国外的文章,也有通过国人自身消化后间接介绍的论文,及会员本身在实践工作中得出的体会和认识等。如夏丐尊译、卢梭著的《爱弥尔》,严复译的《论东西二教育所以汇合之术》等。这类文章学术意味较浓,知识性较强,读者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新的近代科技知识和教育方法。
其它如“言论”、“法令”、“时评”、“调查”等栏目,无不表明了教育会在传播新教育等方面所作的极大努力。对于教育界来说则可以不断丰富更具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显然为教育走向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5年以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兴起。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发展和更好地发达教育,1919年2月,该会经评议会决议,把《教育周报》改为月刊,易名《教育潮》,4月25日发行第一期。“自今伊始,将扩充其篇幅,变更其体例,刷新改进,以与全国教育界相见焉”[2]。该杂志以“阐发教育之真义力图改进为宗旨”,任务是“介绍世界新教育之思想学术,批评中国教育之弊病缺点,商榷新教育之建设,记载国内外教育之现状”[3]。《教育潮》共出10期,止于1921车1月。其中前六期的文章内容多以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教育为主,占70.5%。如经亨颐的“动学观与时代之理解”,杨贤江之“现代教育主张与现代哲学”[4],杜威讲演“平民主义的教育”和胡适讲演“实验主义”[5]等。
但第六期后曾一度停刊,到1920年10月复出第七期。复刊后的《教育潮》表面上主张“新旧兼容”,实际上已积极提倡“国粹”,反对新思潮了。第七期何竞明的“新文化仅资考证应折衷经子并拟学校酌授经子说”,及第八期柯璜的“余对于新思潮之疑问”便是例证。因而立刻受到文化界进步人士的猛烈抨击。
《教育潮》内容的变化,正是当时浙江教育界进步和反动势力在尖锐斗争中进步势力暂时受到挫折的结果。浙江教育会也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1924年11月,省教育会发行《浙江教育会月刊》(以下简称“月刊”)。至1925年5月,
[1] [2] [3]
【浙江教育会与浙江教育近代化】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学校浙江浙江省农村04-27
浙江教师教育写作范文05-01
浙江特色·浙江人04-26
浙江的比蛇04-26
期待浙江05-02
游浙江05-01
初中科学目录(浙江教育出版社)05-01
浙江实用医学04-30
浙江青瓷04-29
游浙江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