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07 20:03:43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1],任何学习活动必然伴随学习心理的发生,科学学习过程也不例外。随着教育的发展,学习心理成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趋势[2]。为了解我国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现状,本文选取化学学科教育研究领域较权威的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和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从计量学角度出发对此类刊物近11年来发表有关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为化学学习心理研究提出建议。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使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客观事实,选取2000-2010年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及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2样本资料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为检索库,采用高级检索,参考陈录生主编的《新编心理学》关于心理现象的分类部分内容,分别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以及结合化学学习心理,增加“自我效能感”、“价值”、“迁移”、“心理”、“问题解决”、“技能”和“科学素养”等为检索项“题名”的检索词,并且“题名”检索词“化学”,“来源”检索项检索词分别是“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匹配:“模糊”,时间为2000-2010年,结合手工检索,检索到相关论文;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相关论文是以“化学”为检索项“题名”的检索词,以2000、2004、2008年版的北大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为“来源”检索项的检索词匹配,并结合手工检索,检索到相关论文,剔除有关高考试题心理考查分析的论文后得到样本。

  1.3分类及分析单元将样本从数量分布、内容、发表年份、作者、作者单位以及地区和作者合作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研究。参考王祖浩主编的《化学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心理的分类,以及陈琦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4部分“分类学习心理”中对学习心理的分类,将检索的论文分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形成”(由于有关能力的文献比较多,因此在这里将其单独列为一类)6大类。关于知识学习以及概念学习、知识迁移的论文归为“知识的学习”;关于思维导图、计算、心智技能的论文归为“技能的学习”;关于思维、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论文归为“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关于记忆、动机、兴趣、元认知以及策略的论文归为“学习策略”;关于情感和科学素养的论文归为“品德的形成”;关于能力的学习与研究论文归为“能力的形成”。

  2论文统计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统计,检索到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在3种化学学科教育期刊以及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关于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共560篇,从近11年4类期刊研究论文数量看,化学教育133篇,化学教学120篇,中化教参181篇,教育核心期刊126篇,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3.75%、21.43%、32.32%和22.50%,数量分布比较平均,没有太大的偏差。从总体看,各类期刊对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论文相对论文总量而言,数量较少。2000-2010年间,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各类论文在3种化学学科教育类期刊及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数量随年代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各年论文发表篇数在30~65间变化,年均发文数量为51篇,其中2001、2004和2005年发文数量最高,2006年发文数量最少,略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较平稳。一些起伏变化可能与当年的教育形势和相关政策有关,例如:2006年有关化学学习心理论文的发文数量比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2005年正值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首次实行1年后,更多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课改上。伴随新课改的有序进行,化学学习心理的发文数量又慢慢恢复增长,2007年49篇,2008年55篇,2009年47篇,2010年发文数量为50篇,呈上升趋势。

  2.2论文内容统计及分析

  2.2.1论文内容统计样本文献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形成六类内容,通过对论文统计处理,得到各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百分比分布图,如图1。图1各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和百分比由图1可知各类论文研究数量有较大差别,其中研究内容最多的是能力形成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分别是165篇和144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29.46%和25.71%,两类共占论文总量的55.17%。其次是学习策略、品德的形成及技能的学习,分别是87、69、66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54%、12.32%和11.79%,研究最少的是知识的学习,只有29篇,占总数的5.18%。

  2.2.2研究内容分析样本论文数量最多的是有关能力的形成,研究主要内容有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培养及相关问题研究。能力在科学素质结构中位于最高层次,它既是知识与技能的条件,又是科学素质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化学学习能力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化学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学习活动的效果。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教育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因此,化学能力的研究紧跟时代需求。吁诚铭等把职业能力作为一项化学学习的能力提出,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符合社会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全程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尽早让学生接触到本职工作[3]。这种观点比较少见,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合经济发展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能力作为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新要求,应该纳入化学学习能力的范畴。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方面发文数量较多,包括创造性、有序性、发散性和形象思维的培养及心理机制,提出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策略与训练等内容。

  学科问题解决是教育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研究的重要领域,问题解决属学习的较高层次,著名教育家波利亚(Polya)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教会其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同时学生问题解决水平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4]。化学学习策略方面,研究论文数量处在中间,化学学习策略主要指化学学习中的认知策略,或化学学习基本活动的组织方式,构建学习策略是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形式。此类文献内容主要包括化学课堂心理、注意策略、记忆编码、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等。如肖小明等认为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5]。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与变化选择合适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技能的学习及品德形成的研究论文并不多,不及能力形成和问题解决的研究论文数量的一半。在化学技能的学习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化学的技能和心智技能,对化学计算技能的研究也有一些。对品德形成的研究涉及较广,而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有关研究呈上升趋势。一些研究以社会事实为基础,通过社会事件,对品德形成进行讨论,如冯兴洲的“透过三聚氰胺事件谈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就是在社会事件中分析如何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6];部分论文分析新课改后化学课程模块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课程,从科学素养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品德。

  知识的学习方面发文数量最少,只有29篇,占总量的5.18%。化学知识的学习具体包括化学概念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分类、理解、学习与迁移以及化学语言的掌握等,最多的是化学概念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因此知识的学习心理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很重要。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使认知主义的研究取代了行为主义的研究而成为学习心理学的主导研究范式。从国际文献中可看出学习心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认知心理学,而且多是实证研究。学习心理是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这就意味着可从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如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知识的表征、化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等)、化学学习影响因素(元认知、思维类型、认知风格、行为方式、性别差异、学习动机等)、化学学科问题解决、化学课程教材设计、化学学习过程等方面的研究[7],不必从普通教育心理学理论演绎到化学学科学习心理,而是从不同的化学学习类型进行实证研究,归纳出化学学习心理理论。

  2.3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2.3.1论文作者单位分析样本文献作者单位(部分论文作者分属不同单位的重复计算)共有630个,来自普通中学和高等院校的文章最多,分别是330和259篇,占总量的52.38%和41.11%;教研机构有39篇,占总作者数的6.19%,相对较少;其他单位(包括一些培训中心、报社等)发文数量为2篇,占总数的0.32%,非常少。这说明,高校师生和一线中学教师始终是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主力军,化学学习心理的理论丰富了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同时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给广大教育研究者提供方向与平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发展。

  2.3.2论文作者所属地区分布分析通过对所属地区的统计分析可知,论文作者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排名前5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5个地区发文总数为358篇,占总量的50.7%,是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核心地区。相对于核心地区,青海、内蒙古、云南、海南等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时还有一些地区近11年没有化学学习心理论文发表。这主要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有关,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教育设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较重视,在化学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也就更深入,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对教育研究也不够,相应的化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就较少。

  2.3.3论文作者合作情况分析由表2可知,样本文献总数为560篇,其中389篇是单独完成,171篇为合作完成,其中25篇由高校师生与中学教师合作完成,2篇由地市教研员与高校师生合作完成,4篇由地市教研员与中学教师合作完成,1篇由高校师生、中学教员和地市教研员共同完成,随着合作人数的增加,论文数量逐渐减少。合作率为30.53%,虽然该比例较小,但也说明高校师生、教育研究部门和中学教师的合作研究正在加强。这其中有13篇文章是跨省合作完成,其中1篇3省合作。这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研究者之间的距离不再成为障碍。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消除地域、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差距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应大力倡导中学教师、教研员、高校专家合作研究,鼓励不同地区的教育研究者合作研究,让各个岗位、各个地区的教育研究者相互合作、交流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普遍适用性,共同为教育研究发展做贡献。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

  (1)就研究地域而言,研究的地区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化学学习心理研究,且一部分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发文数量较大,为当地的化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

  (2)研究对象和内容涉及较广,研究对象包括中学生、大学生、高师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实验、解题、问题解决、考试、竞赛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心理障碍及应用认知规律组织化学学习与教学的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研究内容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关注热点问题,引领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向前发展。

  (3)从研究者来看,论文研究作者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多种单位,作者与作者间的合作也比较普遍,跨单位甚至跨地区的合作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些都给化学学习心理研究注入了活力,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交流、不同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都大大加速了研究成果的产生、实施、反馈、改善和推广速度。

  3.2研究建议尽管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在过去近10年里研究成果喜人,还是有一些地方应该完善与加强。通过以上对样本的统计和分析,笔者提出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些建议。

  (1)要逐步完善化学学习心理理论建设。

  当前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化学学习心理理论。教育界关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有:行为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论等,这些理论都已经发展成熟,为化学学习心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总是从普通心理学理论出发,演绎式地应用于化学学习心理研究中;而应该从化学学科教育实践出发,归纳式得出化学学科心理研究理论[8],因为化学学习心理有其特殊性,结合化学学科教育特点建立化学学习心理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刘知新主编的《化学学习论》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化学学习的书籍,这本书从实际的化学现象出发研究有关的理论问题并用于阐述和指导化学教学活动;从化学学习系统与学习的高度探研化学学习过程、模式和方法,对化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机制进行剖析,探索深入开展学科心理研究的某些基本课程[9],但这本书是从化学学习系统与学习的角度编写的,并不是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编写的。随着化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化学学习心理的研究也热起来,目前已有多本着作,如王磊主编的《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王祖浩主编的《化学教育心理学》、周青主编的《化学学习论》、吴鑫德主编的《化学教育心理学》等,这些着作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编写,这些书籍为化学学习心理研究提供指导,但都没有构建系统的化学学习心理理论体系。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继续努力,结合化学学习的特点,构建化学学习心理理论体系。

  (2)需要加强落后地区化学教育心理研究。

  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地域发展不平衡,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在化学学习心理领域发表了论文,但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有些地区如:西藏、宁夏等地区还没有化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这一领域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应多关注化学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关教育部门应加大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与监管,鼓励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心理研究中。

  (3)均衡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内容。

  对化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能力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2方面,对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教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其他方面研究,对各种化学学习心理开展深度研究,促进化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家听后纷纷发出疑问:“这是她上的吗?为什么和某某老师5年前讲的差不多呀。”甚至她自己也承认受带教老师影响太大了,现在都没办法有自己思路了。那次课对该老师影响很大,她虚心向同行请教,自己也深刻反思,终于认识到:“复制只会带来短期成功,长期必然走向平庸,遭遇专业发展的瓶颈,唯有用心去做事,勤奋努力,不断反思才会勇创辉煌。”又过了3年后,该老师再次开了公开课“二氧化硫”,大家听后,顿觉耳目一新,设计之巧妙超出大家想象,课后,同行不由自主地给出了赞叹的掌声,该节课也被推荐参加省级教学比赛,最终获省级二等奖。该教师用了约十年时间终小获成功,可见,反思是专业发展的命脉,它可以让你拒绝平庸,勇创辉煌。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长期、持久工程,面对挑战,我们应积极转换观念,带着研究的意识,虚心向同行学习,审视自己的得与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用反思打开专业发展的命脉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04-18

初中化学情商教育研究论文11-25

心理弹性研究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1-12

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论文09-09

化学教育论文08-21

对对化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的研究论文12-14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研究论文09-10

体育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教育论文09-17

量刑建议制度研究论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