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着眼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解析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着眼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解析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作者:王祖浩从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以往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模块有两个,即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有6个,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化学1、化学2是全体学生必须共同学习的课程,6个选修模块可根据学生的需要任选一个或几个进行学习。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先学化学1,再学化学2),至少应从选修课程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上述课程结构从学分上来要求,通常也称“4+2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图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
[1] [2] [3]
【着眼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解析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的管理问题04-29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设计探讨04-28
贵州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04-27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师04-30
在新课程实施中几点体会论文04-27
对测绘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04-30
总氮测定中相关问题的探讨04-29
总氮测定中相关问题的探讨04-26
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的论文04-27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