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15篇(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本管理论文1
参考文献
[1]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xx(35):103~107.
[2]李文,肖虹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Z].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xx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xx.
[3]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xx.
[4] 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xx(1):179~181.
[5] 杨晓荣.试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xx(4):216~217.
[6]汪永兰,贾思媛.物流库存持有成本的会计核算策略讨论[J].商业会计:20xx(33):51~53.
[7]甘泉.作业成本发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xx.
[8]姚常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xx.
[9]王新云.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J].物流经济:20xx,31(4):37~38.
[10]王翊.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xx.
[11]孟祥伟.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体系设计[D].秦皇岛: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xx.
[12]徐杰.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0xx.
[13]杨胜利.煤炭企业物流业的发展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5):75~75.
[14]王晓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应用[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会计学专业,20xx.
[15]Anthony H. Zacharski, Alan Rosenblat,Erin Wagner,Adam Teufel. FASB Statement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J].Investment Complisnce , 20xx,Volume:8 Issue:1
成本管理论文2
市场中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核心都是人,目标是赚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较量成为每一家企业必须重视的内容。自今年 5 月份以来,短短数月,我国煤炭市场形势骤然剧变。煤炭市场凸显库存增加、市场滞销、价格下行、货款回收迟缓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骤然成为煤矿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在如此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人力资源成本的定义
人力资源成本是通过计算的方法来反映企业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行为所引起的经济价值,即企业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获得、开发、使用、流失、闲置人力资源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2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表现
目前,人力资源成本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很多种分类方法。下面本文以产生人力资源成本的几种来源来指出煤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一些重要表现。
2.1 获得人力资源所产生的原始成本由于煤矿行业生产的特殊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招募、选拔大量的煤矿生产系统专业人才。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甄选、录用、安置费用应全部计入人力资源原始成本。
2.2 开发人力资源所产生的追加成本。基于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国家对于煤矿企业培训的形式、门类、内容、学时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包括岗前培训、从业人员培训、转岗培训、学历素质提升培训、特殊作业工种培训等等职工入职以后,单位提供的培训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全部为企业人力资源追加成本。
2.3 使用人力资源所发生的使用成本。薪资总额占煤矿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另外,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各类社会保障、办公费用、奖励、津贴、福利等都属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2.4 流失人力资源所产生的离职、重置成本。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恶劣与地理位置的偏远,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也需要值得关注。由于职工的离职而影响到某项职位的空缺,可能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即为离职成本。同时,为了补填此岗位,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选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即为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成本。
2.5 闲置人力资源而造成的沉没成本。在很多情况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配置。已经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某些原因没有加以有效地使用而闲置起来造成的损失即为企业的沉没成本。
3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获职、开发、使用现状及存在向题3.1 人力资源的获取。
目前,煤矿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是从煤炭院校招聘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十分关注人才是否出色、学习是否优秀,有的甚至不惜重金挖墙脚,或直接将毕业生吸收进来,或聘请教授顾问到企业来,以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做法往往并非适合本身情况。外聘职工文化背景不同,即使优秀的人才如果不与本企业的特定环境结合在一起,其发挥的效能会大打折扣。而这部分人才背井离乡,自身的归属感低,在企业中的离职率是最高的,企业将为高离职率付出职工的离职及重置成本,造成企业的巨大浪费。
3.2 人力资源的开发。
煤矿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外培、内培、素质提升、技能提升等一系列开发过程中往往缺乏了实质与结果的重视。为了培养对自己生产与管理的实用人才,许多煤矿通过一些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的不断翻新,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完成了很多专业人才。但这种办法并未结合自身需求实际,忽视了人力资源开发是否适应企业目标绩效,使得开发的结果不能达到人岗匹配的目标。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变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沉没成本。
3.3 人力资源的使用。
煤矿企业中有些岗位如财务、人事、培训等部门任务是需要一定素质能力才能完成的,但有些企业认为这些部门为非生产系统部门,不重要,随意安排职工或一人兼多职,这必然会带来很多的“返工”、“法律的风险”、“严重的失误”,从而间接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还有些煤矿因为是“三班倒”作业,要求非一线部门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减少休假、加班加点工作。结果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职工的工作情绪,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因情绪受到限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下降,更不敢奢求工作的创造性。因此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巨大浪费。
4 煤矿企业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4.1 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都与全国各高校有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项目,目标是直接引进各类生产系统高精尖人才。实际上煤矿企业更需要适用人才。高校专业知识的培训固然重要,但学历但不能代表能力。煤矿企业应该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各类生产矿井有各自的生产系统“大拿”,不要认为这些职工是“土豹子”。恰恰相反,这类职工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重点对象。这类职工才是企业的适用性人才。所以说,在选拔人才上不能只重学历,大多数煤矿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自己逐步培养。
4.2 优化组织结构。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需要改变固有的组织框架结构,除去“重叠”、“臃肿”的影子,减少无效部室,推行大部制,实行扁平式组织结构,避免机构职能的交叉。除此之外,要明确各部室职责范围,严格执行定员定编,保证各部室间工作协调,各岗位间工作流程衔接顺畅,形成“凝聚”、“畅通”、“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3 控制人才流动率。
对于煤矿企业来讲,人才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人力资源成本的管控,煤炭生产流程中人才过快的流动会对安全生产工作及矿井事业的高效发展造成不稳定因素。企业不断的招聘、录用、培训要付出巨大的原始成本、离职成本及重置成本。除此之外,煤矿开采业本是高危行业,固定的熟练工有助于井下生产安全隐患的发现与解决。因此,企业还要考虑到因人员频繁流动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为此付出巨大的安全成本。这并不代表企业不允许出现正常的人才流动。随着企业的发展,只有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增加职工的归属感,保证人才流通渠道的畅通和合理的交流,才能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达到专业技术人员优化组合和科学配置的目标。
4.4 提升员工素质。
企业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有两种直接方法:一是裁员,二是降薪。目前煤矿企业机构人员存在臃肿现象,加之市场低迷,精简裁员必不可少,但是最重要的是提升职工的素质,提高职工整体技能水平,这样才能实现以人为本,提薪增效战略,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职工能动性的目的。
5 结语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已变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如何降低人力成本、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实现战略跨越目标是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服务煤矿
企业管理出发,有效控制人力资本,从而达到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成本管理论文3
1前言
现阶段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花费的资金在大幅度的上涨,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经营利润,施工企业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成果。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针对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用良好的应对措施。
2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
2.1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施工工程项目成本,主要是指施工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主要是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施工机械的具体使用费用以及其他施工环节直接产生的费用。第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是指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这主要是包含了管理部门人员发生的费用,比如说工资、保险费用、水电费、办公费、交通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财产保险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方面。
2.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较多的方面,针对施工生产各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将能为施工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的价值等方面费用进行全面调节和控制,使得各项费用支出能够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目标计划进行使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复核、检查和纠偏。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保障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消耗情况,是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工作。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
施工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1施工企业对于全员和全过程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全员和全过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十分充分。项目成本控制本来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项目,涉及到了工程的全过程。当具体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较为明确,工作进行的比较到位,但是成员之间和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和沟通不够充分,影响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样容易导致一些重复消耗成本的情况出现。
3.2成本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当中,需要积极进行考核和评价,确定好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现阶段很多施工企业所进行的成本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其中缺乏一些量化性的评价指标。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到了质量评价工作的实际效果,无法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运行进行动态性的监控。同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考核评价制度没有和成本绩效进行挂钩,难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3.3施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安排不够合理
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资金,这其中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才能为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投资金额十分巨大,如果资金使用计划的安排不够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当前,工程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在途资金入账缓慢以及清欠措施不够到位的问题,难以为工程的建設提供良好保障。
3.4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满足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需求
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针对个别部门进行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不够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良好,成本管理人员和具体成本的使用者之间无法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容易导致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成本管控的实际效果[1]。
4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在开展实际施工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企业积极开展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样才能针对其中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控制,积极监督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1全面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树立起全过程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没有积极建立起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将会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对此,首先,施工企业领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关于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的支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施工企业内部,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全体员工逐渐认识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观念,促进全员积极参与到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之中,并有效贯穿到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周期[2]。再者,施工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积极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观念,引导员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提升成本管理的收拾效果[3]。
4.2施工企业要能够不断完善和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
内部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成本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施工企业需要将市场作为重要的导向,积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首先需要从自身的不足之处入手,针对自身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弱点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次,施工企业需要针对自身资金、设备、人才、材料和劳务这“五大要素市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积极提升自身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再者,施工企业还需要根据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和要求,积极完善自身生产要素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动态性的管理工作,针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自身的内部资源[4]。
4.3强化工程项目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效果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进行当中,需要针对项目事前和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其中工作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工序。在项目施工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成本目标进行制定,积极编制相应的成本运行计划,针对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案进行全面有效的设计,这样能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5]。但是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项目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较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动态管理,因而事前控制工作,是无法全面满足项目施工的所有要求的。由此积极开展相应的事中控制工作,针对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工序进行动态性的管理,监督各项成本的运行和使用情况,针对施工过程中成本使用和预先报批情况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6]。
4.4针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成本管理的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针对现有的项目管理体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积极建立起多级跟踪和监督机制[7]。如果施工企业自身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够良好,大多数都是因为成本运行跟踪和监管工作不到位,对此,需要积极发挥成本管理人员的作用,让他们充分行使企业所赋予的权利,设立起多级项目的跟踪和监督机制,从上到下全面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针对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有效对比和分析工程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内容,需要针对项目具体管理规范进行全面控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其次,施工企业还需要积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也就是说,“谁负责,追责谁”,不断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感,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这样当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之后,能够自己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8]。
4.5合理安排施工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
施工项目本身的资金使用计划不够科学和合理,将会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因而需要针对现有施工企业自身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首先,施工企业在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从成本使用情况出发,将其积极纳入到资金使用计划之中。其次,施工企业需要针对应收账款进行良好管理。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较多,在应收账款方面,需要保证合同订立的科学性、完整性,为后续管理应收账款环节,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支持。
5结束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主要是集中在施工企业对于全员和全过程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成本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施工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安排不够合理,以及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满足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几个方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者水平。全面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树立起全过程管理理念,施工企业要能够不断完善和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工程项目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效果,针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能够有效促进施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邹淋,姚勇.浅析路桥施工项目的工程计量和成本管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xx(11):108~108.
[2]王晓巍.基于路桥施工成本的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xx(4):104~104.
[3]成思明.路桥施工企业在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3):120~123.
[4]孟林超.对公路路桥施工中的项目成本管理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4):84~85.
[5]宋燕,黄延军.浅述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和应对策略[J].工程技術:全文版,20xx(11):00166-00166.
[6]祁红花.浅谈路桥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5):00012-00012.
[7]李国栋,齐斌.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5):53-55.
[8]汪立峰,熊吉威.路桥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xx(3):00145-00145.
成本管理论文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调控,既加强了我国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也为了各个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在过去的施行计划经济的时间施工企业的粗放式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看重业务但是不看重施工的企业成本,最后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受到损伤。所以,完善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工作,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控制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地完善,招投标价格慢慢的变得合理起来,企业利润空间变窄、变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管理,尽量降低可控成本,成为了企业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
1.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成本分析的缺失
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后,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差异及其原因汇总并且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为下一项目的目标成本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以达到成本不断的改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真正的认真去进行成本分析,往往是一个项目完工后,该项目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能很快就又转入下一个项目的工作中去,却很少对本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或者是分析很简单,更加别说通过各种方法对成本差异进行科学、详细、客观的分析。
1.2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性
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考核机制落后,成本目标管理无法到位,责、权、利并不是真正的对称。有些企业虽然是建立了目标的考核制度,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者是结束后,无法根据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或者是进行了考核,但是无法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造成了大家都争着不计成本的去做项目。
1.3成本控制水平低,控制效果差
缺少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所以无法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是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门,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中应该有的作用。因为在上文提到了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参加的系统性的过程。项目成本的控制范围只会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而是过程项目成本的内涵不仅仅只是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而且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前期市场调查、项目信息的追踪和投标的成本,和质量保修的成本等等。
上面提出的问题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重大阻碍。在现代社会里,当合同价款确定时,工程的造价就差不多确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只能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了,最大限度地把成本控制在合同价格款范围内。如果施工成本过高了,这一定是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如果继续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那么问题就将无法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倒闭的命运。相信每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倒闭,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本解决施工成本控制。
2.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无法将成本管理仅仅只是限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但实际生活里,从项目的投标开始,直到工程完工结束后然后再保修,一直贯穿在工程的全过程里。所以我以为: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成本管理
关于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进行成本的.预算,就是指确定投标报价。成本预算是一份具体而又系统的工作,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勘察,然后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选择适合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又合法的组织计划、进行机器和工具的配备、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保修服务费,最后能够算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且把这个价钱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价格。
当项目中标以后,就应该及时组织人员对该项目成本来进行仔细的测算,来确定目标成本,来作为施工过程的控制依据。测算没到单元应该消耗的时间、投入的劳力、材料和机械等生产的要素,来进行成本倒逼。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强化工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当遇到调配工人、追究责任等问题,应该直接和工人负责人进行交涉;还有应该在施工开始前和工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和承包书等,以便明确责任。
材料费用占项目成本的75%左右,所以对材料费用的控制就更加显得十分的重要。直接材料的费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价格,还有是数量的控制。首先是要通过货比三家来降低材料的价格,采购量如果很大的话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或者是尽量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零星的材料可以实行代储代销,以减少现场库存的积存;版主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控制材料以免浪费。
施工机械占用总成本的20%左右,由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机械调配权归于职能部门所有,在这种的管理方式下如果是实行项目部门工程承包制那么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为了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及时的办理竣工决算。用来明确债权和债务的关系。然后应该派专业人员负责和业主方联系,积极地组织合理和合法的索赔,并且尽量让资金能够回笼,已达到了加快资金的周转的目的。
项目的核算人员应该按月就应做原始资料的收集还有整理。计算月度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且和目标成本来进行对比和分析,来找出两者的不同。并且的及时的告诉各个部门,以便他们可以积极的预防措施来纠正错误。
2.2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依据不同的管理层次,要一级一级的分解来下达任务,明确的制定各层次的考核指标。要以科学合理地原则来制定,实行成本倒算,所规定的考核指标必须在相应的层次的可控制的范围里。在考核指标下达以后,就要制定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将各层次的责权利加以确认。所以企业要在考核的过程中应该数据准确、核算细化、奖惩公平,以来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总 结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现在的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企业自己本身的技术、设备先进程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横向创建有效地成本管理动力机制,以便找到适合自己本身的实际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造价,王池昭编著,20xx年7月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北京市消耗量定额,北京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总站主编,20xx年7月第一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简介:夏玲(1976.03.21-),女,河北唐山人,职称:经济师,学历:专科,主要研究方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与施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论文5
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小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局限,其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控制方式存在问题。创新成本控制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实力,对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途径。
由于受规模、技术和管理等的限制,大部分小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采取传统方式,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控制水平亟需提高。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20xx年我们通过网络和实地问卷两种方式,对江苏70余家小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了解其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管理制度制定
由于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模式平面化,管理文档较少,有明文的成本管理制度的企业较少,多数是口头要求。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只有27家,占36.48%,尚未制定的共占63.52%。见表1。
我们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企业进行抽样实地调查,其制度规范性和质量参差不齐。
(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53.6%的企业使用品种法,25.8%的企业使用分步法,目前仅有11.6%的小企业采用分批法。而采用作业法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成本归集所考虑的成本要素
许多小企业在成本归集时,主要关注的是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而疏忽设计研制、供给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
在被调查企业中,将研发成本及市场开拓成本归集到产品成本里的分别只有18家和23家,分别占24.43%和21.08%。见表3。
二、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理念
多数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投资少,创新能力不足,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只能一味片面追求低成本;强调节约、节省,尽可能压缩材料费用,降低人工费;强调有形成本管理,忽视无形成本的存在;降低了目前成本,却忽略长久效益。如为了降低人工成本,绝大部分小企业尽可能地压低员工工资,不进行或少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劳动安全保障不到位。导致小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素质低、流动性高的劳动力,反而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用人成本变相增加。过度地降低成本,会降低产品的质量,致使品牌认可度降低,进而得不到利润。
(二)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许多小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和手段还处于传统阶段,关注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疏于事前、事后的成本管理。不重视事前成本控制,成本预算缺乏科学的`方法,偏于主观估算;没有认识到产品生产前研发成本,只关注侧重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由于缺乏专门的高水平的成本管理人员,事后成本控制难以实现,对于成本差异原因的分析很难准确,也难以为修订成本标准、改进成本控制提供正确、必要的反馈,致使成本控制不能完整有效。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许多小企业为减少产品成本核算工作量,无论期末在产品多少,一律采用在产品不计成本法分配生产费用。当期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造成产品成本不真实;小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该费用与工资或工时是否相关,均以工人工资或工时为分配标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上,许多小批量多品种订单式生产的小企业,却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与其生产特点不符。
另外,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基本不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成本;许多企业没有实施成本考核制度,而实施的企业,效果好的又不多。
三、小企业成本管理若干建议
(一)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成本管理不能仅仅看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应放眼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分析,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业务分析及售后的成本控制管理。现代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还包括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销售和客户服务成本、处置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合理化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定要考虑生产特点和在产品的具体情况;共同费用的分配标准应结合费用自身特点来选取,这样分配的费用才合理;当前小企业多数是小批量多品种订单式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分批法更适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不同产品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选择,不应整齐划一,只用某一种方法。
(三)坚持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企业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小企业拥有技术创新的优势,应通过技术创新,消除产品不实用的部分功能塑造出实用简单化的新产品;也可以从生产领域入手,从性价比出发,将生产过程高效化;在高成本、劳动量比较集中的环节,注重基本功能,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成本等等。从短期看,产品研发需要投入,使成本升高;但从长期而言,可以提高竞争优势,扩大成本领先,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四)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积极落实成本领先战略,提高整个经营管理团队的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不仅仅只涉及财务部门,公司每一个部门与员工都应该参与公司的成本控制管理。企业应该推行一些成本奖惩制度。
成本管理论文6
一、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主体确立错误
很多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大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成本的管理指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层,而实际上成本管理不只是财务人员和少数决策者的权利,特别是一些长期受现行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环境制约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工作人员分工时常常会一概而论,把产品的生产者规定为在生产车间上班的员工和班组的员工,而管理职能只能由企业的领导层负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只能由财务部门的员工负责。这种管理理念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的成本、利润,而且应当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成本、技术成本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单单由极少数管理者或财政部门员工来负责是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的。
(二)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会忽略一些问题,比如成本管理思想过于狭窄。对于成本管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就会偏向于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而忽视在制造产品时的各种成本费用、安排比例对产品的影响。比如在研究成本的影响因素时就要考虑原材料、人工费用、生产费用等与产品单价标准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成本管理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也要重视分析其他环节的成本动因,了解企业内部各方面活动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权衡产品成本和带来经济效益过程中的利与弊,通过分析活动对产品的成本和效益的影响来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另外,企业在具体核算成本时,不应当只考虑分析企业内部价值,核算财务成本,还应该注重于分析管理成本;再者,企业在成本管理时容易忽视投产前产品在研发阶段各生产要素投入而产生的成本,往往只重视管理投产后的成本;而且,企业还有可能忽视的一点是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对供应商和销售商进行分析。这些都会使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三)成本管理模式不合理
企业在成本管理模式的运用回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会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出现漏洞,例如,一些企业习惯引进或模仿其他管理较好企业的模式进行成本企划管理,但是一味引进和模仿而不考虑企业自身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反而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下降。利用这种方式的运作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企业将人力资源倾向企业的日常的管理与经营。在高成本的运作状态下,有可能导致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这种模式也会给成本估算带来阻碍,导致在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一些企业产品设计成本出现误差,影响企业日程的运行。所以这种引进或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本企划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仅仅在生产控制阶段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成本管理优先思想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效益由成本决定,所以,企业要想维持良好竞争力、就要通过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优化不断强化成本管理管理,在产品的成本上尽量择优,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树立成本管理优先的思想。成本管理优先思想要渗透到整个公司的运行中,从内而外由上至下,这就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会计知识和管理技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必要时对企业的生产和战略进行调成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正确的管理措施,同时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上下在进行管理时能够依照管理制度和准则行事,更好地进行企业管理。然而,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做到这些还不足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还要在每天的经营活动时,抛弃传统落后的市场先行、销售先行的思维模式,转变战略,观察成本控制目标。另外,财务部门要在经营活动进行中控制好成本,分析项目的成本与利润,适时控制好成本。最后,企业要制定好相应的财务目标和成本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适时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控制好项目的成本。企业上下树立成本管理优先思想有利于企业防范未然,良性发展。
(二)树立成本管理系统工程思想
系统工程是适用于全体系统结构的科学方法,具有普适的`特点,用于指导系统的筹划、设计、研发、实验和应用。在成本管理中应当突出系统工程思想的作用,使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成本管理。这要求企业管理者整体把握,从全局考虑成本问题,在规避每个模块的管理互相掣肘的前提下,做到优化筹划设计、优化组织管理、优化控制过程。一方面,要明确企业的目的是获取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成本的水平需要保持在行业的较低水平并具有可持续性,借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应当全方位提高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力,从各个角度提高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如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资源配置、企业业余活动配置、人事方法等多个角度考量并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要明确企业是外向的,不仅仅内部原因会影响成本,外部因素等隐性因素同样会起到一定作用。这就要求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考量企业的生产销售链、生态链、产业链,控制外部成本;考量人事问题,控制主观成本;考量长远与眼下的权衡问题,控制战略成本。
(三)构建成本管理制度
冲动、突发奇想要搞成本控制,过几天就逐渐驰废,或者成本臃肿到一定程度才想起来实施几天,这样的做法都是非常不利于成本控制的落实和运行的。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常态化、制度化,并为此建立相关的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分为两个模块:行为准则条例和奖惩机制。行为准则条例可以参照现代会计准则、中外财务管理制度、世界500强相关的规章、中国的相关法律等,以清晰明了的条文要求所有职员,将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都纳入成本控制之内,将企业所有职员的行为纳入成本控制。条例的设置只能保证在正常运转中起到作用,但不能保证条例一定会得到贯彻。为了贯彻执行条例,就需要强有力的奖惩制度,经过明确可辨识的考核,对职员进行相应的奖惩,才能够让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条例起到预期作用。与此同时,奖惩制度也可以用来纠偏条例,一旦行为准则条例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奖惩激发职员的积极性,发现更好的解决措施,改进完善条例,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的效率。
(四)树立成本管理动态化思想
首先,根据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使用和维护成本、废弃产品处理成本,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还可以使企业的成本能够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企业在行业中的获得主动权,使企业获取更强的竞争力和长久的发展潜力。其次,将成本控制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从预期的企业未来状况推算未来企业的成本状况,逆向推测,就能够知道目前成本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动态计算成本不仅需要判断经济大环境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还要判断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成本变化,进而可以指导企业对未来竞争力的预测,为中长期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三、结语
企业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做好,才能进一步对企业施行战略性改革、提升企业在生产方面的技术等,所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燕群.关于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xx,(12):26-28.
成本管理论文7
摘要:目前全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结合税务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措施的探索。一些先进建筑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在施工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一些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但总的来说,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施工企业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施工成本管理的方法上还很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中,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施工企业主要以施工项目为主,企业管理的好坏也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我国施工企业在推广项目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多年的工程管理中,一向重进度和质量管理,轻视成本管理,从而造成企业的成本控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却未能真正有效地运用。
1目前
在工程企业的投资上,大部分企业都突破设计概算,必须追加投资后才能完成,这里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前期研究不足,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外,工程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经营思想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利润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企业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企业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所以在完成工程企业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但是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多建筑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企业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1.2组织管理问题
从企业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做的是成本核算,有关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来被动的“卡”,这样有成本发生失控的时候,财务部往往不能承担失控的责任。事实上,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但不是纯财务问题,它涉及到企业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企业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企业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如有的注意材料费用的节约,但不注意时间利用,有的想方设法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以降低成本,但不注意材料库损耗,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等等,这些想象都表明了对成本控制缺少系统的研究。
1.3施工方案问题
工程企业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如考虑企业参加人员的素质,数量,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特点,企业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企业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特征等,拟定几种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施工方案。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企业施工中,不少工程企业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因此,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企业成本首先要从企业施工准备阶段做起,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1.4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问题
目前,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出的制度是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企业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企业成本的变化情况,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2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
2.1建立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
2.1.1目标方针体系。在企业经营整体目标指导下,通过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再进一步分解到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形成明确的成本目标,层层落实,保证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实施。构成了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计划”环节。
2.1.2成本控制体系。围绕着工程企业,企业从纵向上各层次、横向上各部门以及全体人员根据分解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即相对于施工过程对招投标过程中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的事前控制,对施工阶段成本计划实施的事中控制和交工验收成本结算评价的事后控制。根据各阶段、各条线上成本信息系统的反馈,对成本目标的优化控制进行监督并及时改正发生的偏差,使工程企业成本限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体现了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实施”环节。
2.1.3信息流通体系。是对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成本信息(计划目标、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的系统。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环节,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实际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用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成本管理控制中的情况,就是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检查”环节。反馈的成本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对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发出调整成本偏差的调节指令,保证降低成本目标按计划得以实现,这就是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处理”环节。
2.2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成本控制
合理施工方案的确立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基础,施工方案的确立首先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所以从设计方案开始,成本控制的内容就己经展开。
2.2.1设计工作中的成本控制
设计工作是建筑企业施工的向导。对工程的价值、质量、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确保设计的经济合理,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控制。(1)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了解面目的功能及特点,结合企业所在地的人文、气候等情况制订相应的主设计风格,不能盲目设计,造成多次改动或者未中标的人力及物力的浪费。(2)针对企业特点,组成专业人员小组,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充分理解企业策划的意图和经营示,避免各环节设计的不统一造成返工修改的浪费。(3)要求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施工工艺及材料特性,在不影响整体效果与风格的前提下,采用成本较低,施工工艺简便快捷的施工材料。(4)在尺寸规格导数具上充分利用成型材料的模数,求得经济合理的用材方式,避免材料的大量浪费。(5)在风格确定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工程目标造价,避免与目标定价相离的方案出现,造成整体方案的不可行而导致的浪费。
2.2.2结合设计方案确立合理的施工计划
整体施工计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所以科学严格、经济合理的施工计划对于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与制订:列出整个施工的工程企业内容,并一一进行材料运输,人工等成本的核算,以及工时的数量进行确立,对以后检查与监控做好的基础工作。对总体工程进行垂直或横向分解,确立出分项工程以及相对应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费用等,这样可以分段来控制费用成本的发生。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容确立出相对应的人员、材料、机械的配备,避免人工窝工、机械闲置等的浪费。以分项工程为基准,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确定以时间为标准或以分项企业为标准的成本计划,以便于实时监控,找出偏差,及时调整避免浪费。结合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计划中标出各分项工程成本计划量和成本控制的技术方法,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调整。
2.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核算部门不在企业部,一般都是以工区或工程处,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工程的成本很少有人过问,盈亏说不清,也无人负责。随着管理科学体制的建立,工程企业管理被提升到突出的位置。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必须以工程企业为基点,将过去成本管理的核算部门,转到以工程企业为核算部门上来,并向工程企业部转移成本管理的责任,下放成本管理的权力,逐渐形成企业是利润中心、企业是成本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2.3.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工程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比较多,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就一般的成本控制方法作如下介绍:(1)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企业层次对企业成本实施的总体宏观控制。它规定了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内容,以解决企业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有章可循的问题。这些制度是克服企业以包抗管或以包代管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层次行使监督、检查、协调及服务职能的依据和前提,也是企业内部配套改革中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定额控制。为了控制企业成本,企业必须有完整的市场价格信息资料。这些市场资料,加上以往历史资料,用作为建筑安装工程基础定额。企业还应有完善的内部定额资料,结合上现行的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条件等进行编制,并以此作为编制施工预算、工程企业部签发施工任务书、控制考核工程效绩及材料消耗的依据。企业应当编制的定额为费用指针主要:施工定额、建筑物清拆定额、材料装卸定额、周转材料维修保养定额及钢筋对焊计价单价等。(3)合同控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除采取以上办法控制成本外,还经常采用合同控制的办法。合同控制是企业实施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上述控制办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两者属于行政控制。而合同控制是合作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约束力的控制办法。如与企业分包签订的分包合同、与材料供货商签定的采购合同和机械供货商签定的租赁合同等。
3结语
在成本管理活动中,成本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满足合同条款要求的前提,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纠正偏差总结经验,保证工程成本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作者:李汲阳 单位: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成本管理论文8
一、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管理体系
1.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进行成本管理的宗旨都是使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效益的最大化。衡量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也同样如此,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与资源,控制与节约成本,同时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那这个学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算成功了。目前,我国在进行告知院校财政拨款以及制定收费细则时,主要是借鉴约翰斯顿曾在1986年提出的“成本分担”理论,以实现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政府、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合理分摊。针对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国家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改革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应当分析问题,以成本分担理论为指导,合理规划教育经费、优化教学资源,以改变管理困境,让资金、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之前的管理不当造成的经费流失浪费、滥用资源等现象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率。
2.除了理论支持外,国家近年来所做的'相关改革工作也给高职院校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可能。财政部在1997年就已经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针对之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对记账方法、基本核算账户、资金平衡等方面都做了大改动,很多处理方法开始逐渐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吻合。这便从制度上保证了高校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划分越来越明确,在日常管理中开始重视责任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校级、院级以及系级各部门的协调合作,通过权利、责任、利益的平衡统一作用规范了工作准则流程。这些都给高校进行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3.构建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体系,是符合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管理宗旨的。在高校,不管是做行政工作还是做服务后勤工作、一线教学工作,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育资金,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益。因此,高校进行成本管理能促进总体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做好了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目标。
二、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应当重新梳理并规范财务流程,要以合理的经济运行方式为基础,做好民主管理及建设工作,从源头上管理控制好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成本、引起铺张浪费。具体来说,每个学院的院长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开财务报告,让全院的师生以及社会公众了解经费使用情况、学院的财务状况等,实现学院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同时还能合理采纳来自外界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弥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而只有在外界的监督作用下,高校才能将教育资源、教育资金等用到实处,让教育成本能切实起到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2.建立规范、合理、合法的教育成本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建立起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让相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教育机构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成本所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在核算时应当注重其综合性特征,考虑到教育教学以及后勤服务部门所用到的资金及资源。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偏重压低教育成本,毕竟教育行业属于公益事业,其本质还是与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有所不同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具体的数据可以做参考,但要衡量学校的效益——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则较为抽象,而学校所产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滞后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指标时做综合权衡与考虑,将教育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既不因为成本过低影响办学水平,又不能因为成本过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做好教育成本等费用开支的登记归集管理,同时建立教育成本信息中心,监督管理好教育成本开支。信息中心在做好本校的成本信息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当搜集同类学校的教育成本信息,多学习其他学校有效的管理经验,也能让上级部门及时了解清楚教育成本使用的综合情况。这些信息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让外界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部门进行有效决策、受教育者做合理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促成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水平的提高。
4.改善、优化高校的成本结构。由于高职院校用人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基本是与政府部门相近的,即后勤管理、行政部门人员的级别、待遇等直接造成教育成本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最终影响到了教育成本结构不平衡,存在投资“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学”的失调现象。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使用到的经费却受控,很多学校将资金大力投入于校园扩建、设备购进上,却不注重人才培养,教师的工资也无法适应物价的飞涨,很多一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仅仅与后勤、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持平,甚至还不如管理部门。贫困生的补助也出现缺口,学生因为学费不够而退学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学校在规划成本费用、教育经费时不够重视软环境建设,成本结构严重失衡引起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摆脱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行程的“单位体制”模式,优化改革成本结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总之,要总结国内外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或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集成本企划、作业成本、责任成本等多种管理方法优点之大成,相互融合、创新。
成本管理论文9
浅谈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价格更加透明化。建筑企业内部管控成为一个迫切又突出的问题,近年市场上出现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BIM 技术作为多维模型的建筑信息集成平台,集成了建筑物自设计到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工程信息,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阶段,有效利用 BIM 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关键字】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建筑行业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价格更加透明化。建筑企业内部管控成为一个迫切又突出的问题,近年市场上出现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BIM 技术作为多维模型的建筑信息集成平台,集成了建筑物自设计到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工程信息,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阶段,有效利用 BIM 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建筑成本管理,对于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视的,也是任何一个经营者常挂在嘴边上的话题,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注重成本“核算”,忽视了成本“管理”。
本人认为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工作,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和一个意识的转变:一方面是“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结果的核算”,同时要做到成本管理由原来的个别人核算到“过程人员参与管理”的观念转变。在这两个方面中,第一方面的“过程的管理”,应视为主动控制,也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而“结果的核算”只能是被动控制、亡羊补牢的传统做法。
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计划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劳务费用管理、机械及周转材料租赁费用的管理、材料采购及消耗的管理、管理费用的管理、合同的管理、成本核算这八个方面。从以上八个方面不难看出前七个方面均属于“过程管理”,涉及的人员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可变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工程的成本开支,故称为主动控制;最后一方面的成本核算,是静态的、不变的、是无法改变的结果,只能对今后的管理起指导和借鉴作用,所以称之为被动控制。
要作好主动控制,从管理职责来看,项目经理、项目主任工程师、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预算员将担任主要角色。从成本管理的内容来看:计划管理、施工组织管理、材料采购及消耗的管理、合同的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要全面负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一切工作,但重点应放在“计划管理”和后勤保障供应上。开工前要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工程特点、作业环境、中标条件、时间跨度等因素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机械设备进退场计划、周转材料进退场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确立工程总体的施工方案等。
在施工过程中就是想方设法确保各项计划和总体方案的落实执行。作为项目经理在施工中要能够把握住各项“计划”这个大纲,肯定能使自身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同时各项费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项目主任工程师在成本管理中尤其是主动控制中的作用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的重点是“施工组织管理”。
首先要负责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靠的工程总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方法、选用机械设备与费用成本的相造宜性,切实做到经济、合同、高效、满足使用要求;在施工期间还要根据总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分部分项工程操作工艺,并确保要每道工序施工前做到事前策划、事中执行、事后总结;其次还要加强对钢筋配料单的准确性、钢筋选材的合理性、砼配合比、砂浆配合比的准确性的复核、验证。最后要加强材料的计量管理:要求试验室出配比前应根据材料的性能进行多方案比较,制定最经济的配合比,且应根据现场气候、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配比,现场计量员应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杜绝无配合比施工。
在成本管理中施工员是实现主动控制中的“计划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最主要的执行者。其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工程按各项进度计划、采购计划、施工方法组织施工。监督劳务操作人员,合理使用材料,杜绝材料浪费;保证劳务作业队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几何尺寸、厚度施工,杜绝超标、超厚施工;督促劳务作业队按合理日期及时拆除模板、架子等周转材料,减少材料租赁费,提高周转频次,力争使租赁材料、设备满负荷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租赁效率;拒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杜绝事后返工;合理安排交叉施工顺序,杜绝因工序安排不合理造成敲、打、补等浪费行为。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一般都占60%左右,由此可见材料员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了,所以作为材料员首先应抓好材料的采购管理,做到材料采购必须按计划采购,价格经价格评审小组人员询价、评审、定价,最后签订采购合同,保证在价格上不受损失;其二是材料验收管理,要在规定的地点进行验磅、押车、量方、查数等手段实事求是地进行验收,保证进场材料质优、价廉,不亏吨、不亏方;其三是材料的入库管理:对于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均应办理入库手续,保管员依据材料员的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个别不能及时办理的,应先登记数量,尽快补办手续;其四是材料出库管理:仓管员凭领料单发放材料,杜绝无领料单发放材料,对于周转使用的材料、物品、设备、劳保用品等催促退库回收,损坏的要明确责任人报会计扣款;其五对于租赁的周转材料、设备在退公司仓库时,应押车跟随,确保退回仓库;同时保证周转材料、设备及时保养、维修,确保处于良好状态;其六对于所有人员领用的办公用具、检测器具、劳保用品、操作工具、设备等,确保回收入库或折价扣款。 质检员在成本控制中对成本的预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对进场材料 质量的验收,如果能够做到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减少返工浪费就已经对成本节约做到了重要保证;其次是要把好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关,做到每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出现不合格品。
预算员由于其岗位职责要求:参与工程施工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合同、采购合同等合同条件的洽谈、签订,所以对各种合同的承包范围、承包条件、结算方法、违约索赔等方面较为了解,对于各种合同的正确履行起监督指导作用。 在成本管理中预算员应着重作好以下工作:一是追加合同价款及索赔的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施工员、材料员认真学习研究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明确承包范围,明确合同风险,明确可调因素,提高追加合同价款意识及索赔意识;也就是一方面要学会“向外要”效益,即在施工中要想法设法从设计缺陷、技术角度、国家规范、标准方面、施工环境、气候、季节等方面提出合理代建议,从而达到变中求利;另一方面要降低内耗,即从施工角度、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方面提出建议,征得甲方同意,通过提高工效节约费用;最后一方面要从合同的疏漏、分包项目方面寻找追加造价的理由追加造价或索赔。二是劳务费用的管理:首先要求劳务队的选择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只有通过公开竞争,达到降低费用、风险共担之目的;其次在劳务队结算时,要重点审查合同承包内容是否全部完成、是否有不合理的开支、是否有重复计算、交叉计算等。
在工程管理中,只要以上人员能够从主观意识上意识到本人所做的一切日常工作都与工程成本息息相关,做到恪尽职守,必将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自决策立项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要素、不同参与主体和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这对项目的信息集成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BIM作为一种多维模型的建筑信息集成平台和技术工具,集成了建筑物自设计到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工程信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本管理论文10
船舶建造的定制性使造船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难以发挥作用。本文对如何管理质量风险,确保利润目标,从质量成本管理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质量成本管理要聚焦于质量问题,是定量管理,动态管理,改善的策略,首先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策略应对上层层递进地做好质量风险管理;其次要从质量意识、质量规范教育入手,发挥体系的保证作用,实实在在做好自主管理和精益质量管理;此外,更需要从售后、外购品、内部不合格等方面建立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
当前,我国的造船企业普遍存在内在功力不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加快船舶信息化建设,降低造船企业的成本,可以加快我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的步伐。船舶建造的定制性使造船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制约了造船企业的效益,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理论在造船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如何管理质量风险,控制质量成本,确保在承接订单时的利润目标,对造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造船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或缺乏系统的质量保证,即使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增加营销手段、控制物品采购价格等方面下了功夫,但是还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保证应贯穿造船的营业、设计、生产、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信息沟通等生产经营全过程。
有很多质量问题常常被我们轻视,从而造成质量损失。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系统解决各种质量问题以减少质量损失。一般而言,质量成本就是与产品和服务是否合格相关联的成本:一是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所产生的成本;二是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所产生的成本;三是产品和服务因不符合要求所产生的成本。
造船企业应鲜明提出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理念,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成本定量、动态监测系统,持续改善公司质量成本,从而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一、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分布在造船生产的全过程,属于造船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是非增值作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源头抓起控制风险源。对质量风险管理应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策略对应等四个方面依次展开。
1.风险识别。船舶建造过程和生产环境的风险管理需要广大员工全面参与,系统收集各种质量建议并分类整理,融入风险因素的识别之中。另外,应召集与质量直接相关的各部门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应用头脑风暴法识别工作中的风险源。
2.风险评估依据各部门提供的风险源识别清单,召集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主管人员,根据以往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同行业曾经发生的一些质量事故进行评估,按照风险源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重大质量风险源;二类是质量风险源;三类是轻微质量风险源。形成造船企业总的质量风险源清单,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
3.风险控制。对风险源信息及时通报,提示相关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避免。重点针对一类、二类风险源进行风险控制,将风险控制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外部输入风险;二类是制造输入风险;三类是设计输入风险。针对三类输入风险制定详细的预防体系,主要实现途径为自主管理,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实施风险信息共享。
4.策略应对。在船舶生产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数据库,将相关对策细化到作业基准、作业要领等生产指导性文件中,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将质量风险管理按照PDCA管理手法实施闭环管理,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和体系管理
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是质量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因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产生的质量成本,关键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一)质量行为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是指一个造船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造船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支配其行为的关于产品或工作优劣程度的态度和信念,它对员工工作过程的质量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造船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人,就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的.质量意识。
造船企业应提炼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其特有的质量理念、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从而形成其特有的质量文化。造船企业通过质量文化的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凝聚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根植于内心,引导全员为实现质量改进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质量行为规范
众所周知,降低鉴定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要求所需的质量成本,取决于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即质量职能落实和发挥的好坏。而落实与发挥又是通过一系列质量行为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只有通过建立适宜的、充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从本质上确保质量行为得以实现。
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造船企业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于ISO9001国际标准要求,建立的严格实施的全员、全过程、全造船企业参与,充分运用自主管理和精益质量管理等方式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采用质量自主管理
质量自主管理要求自己做、自己检查、操作者控制工作质量。对产品而言,在向顾客提交前,造船企业内部应做到不设专门检查员进行检查,制造环节通过自检、互检、自检小组实施自主检查,质量部门的职能应是质量保证而不是质量控制。由于自主检查体制减少了专职检查环节,不仅减少专检时间,也大幅度减少专职检查员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质量成本。
2.追求精益质量管理
精益质量管理是六西格玛关于作业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和精益生产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的管理模式。随着近年来中国造船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长足发展,造船企业应努力追求员工多能化、制造智能化、作业标准化、度量精细化、改进持续化。
(1)员工多能化
熟练是技术员工是造船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应努力培养员工“一专多能”,它是生产线上流水作业高效率的基础:第一,掌握员工的各种技能,培养员工的特长技能和其它配套技能;第二、根据需求合理进行人员配备与调整,实施动态管理;第三、改革配套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保护好“一专多能” 员工的积极性,引领其他员工的看齐意识。
(2)制造智能化
造船企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企业,需要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加快向制造智能化转型,以提供足够的质量保证。
具体地讲,就是要将扩大机器人应用和实施生产线改造等智能制造手段作为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作业难度、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持续提升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
(3)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是把作业进行整理,使可能重复或经常重复的作业不致改变,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改善。通过标准作业,物品流程的方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动作等均能得以极大改善。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作业者技能上的差距,以实现无论谁作业,几次作业,在同等条件下均能够以同样的作业顺序,达到同样的作业效果。
(4)度量精细化
一个精细的度量可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企业质量管理的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防控由不正确测量而造成测量结果不合格的风险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可或缺。
(5)改进持续化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永恒的目标。造船企业应通过对持续改进方法的不断探索,开展针对质量相关的改善活动,包括QC小组活动、KPS活动、TQC活动、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等。
三、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
造船企业通过自身积累逐步建立、健全再发生防止对策体系,十分必要。
如果缺陷产品是由于船东发现的,那么处理成本就最高。如给船东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船东的负面宣传效应会损害造船企业的质量信誉;
如果造船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但质量损失往往无法挽回;
如果造船企业自身建立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并对问题持续改善,那么因缺陷造成的质量成本将会最小化。
1.售后事项再发生防止对策
针对售后事项,结合造船行业特点,制定对应的改善方法,对售后事项按等级分为重大报修事项、指定担当部门事项、一般通报事项。对于重大报修事项及指定担当部门事项必须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并在在建的船舶上进行水平展开;对于一般通报事项,需要责任部门经过再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
2.外购品再发生防止对策
根据外购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频次及对建造工程的影响程度等作为判断基准,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
3.内部不合格再发生防止对策
一般地讲,内部质量损失在造船企业的质量成本中占比较大,但不像外部损失那样引起足够重视,有些造船企业甚至没有量化统计。造船企业应下决心打破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对内部不合格品进行全面监测,实施系统管理。通过建立内部不合格品处理系统,对内部不合格品监测,寻求改进的机会。同时,建立对应的评价机制,制定再发生防止对策,水平展开再发生防止对策。
通过再发生防止对策体制的建立与运行,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大幅削减质量成本。
在目前造船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下,造船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致力于降本成本以提高效益,但认识上、方式上各异,相当一部分造船企业没有真正发挥质量保证的作用。造船企业为了防止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积极地改进质量和成本环境,将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用全方位的新的视角审视质量成本管理的改善。
成本管理论文1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电力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电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需要先进的经营战略理念和方法做指导。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为目标,将成本管控和战略管理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成本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与规划,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在电力企业引进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价值链和成本动因的分析,有助于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实现价值增值。
一、电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范围
战略成本管理由英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将成本影响因素上升至战略高度,通过预测、计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等程序,实现成本的战略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战略性、动态性、竞争性和外部性等特征。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范围一般包括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1.电力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是通过对企业自身和外部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常见的分析方法有PEST分析、五力分析、SWOT分析等。新的电力发展体制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发电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这也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深入,电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员工的市场意识增强,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经营负债率高,还款压力大,管理水平不高的发展瓶颈。在这种形势下,竞争战略对企业意义重大,波特将竞争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成本差异战略和目標聚集战略三类,基于电力产品差异不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是为在电力市场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成本领先战略较为适合电力企业。
2.电力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看作一系列的`价值增值过程,分析出这一系列作业的增值能力,对于增值作业继续发展,不增值作业给予削减的管理思想。价值链分析分为产业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分析。电力行业是从煤、水、气、核能的原材料投入,经历发电、输出、销售,到终端顾客的电力消费的产业链。电力企业往往涵盖这条产业链一个或多个单元环节,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不同价值链作业进行比较、调整,如果作业总成本能小于竞争对手,就形成该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外部价值链分析,考虑利用与上下游企业整合,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行业地位,也可以获取竞争优势。现在兴起的煤电联营、银企合作等经营模式就是这种管理思路的体现。
3.电力企业的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产品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动因分析是探寻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桑克将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对于电力企业来讲,结构性成本动因包括市场环境、系统配置、厂址选择等因素,这些因素在项目投产竣工后就确定下来难以更改,又对下一步成本发生产生决定性影响,要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就要从投资决策、施工建设、设备选型、生产准备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分析,才能实现成本根源性管控。电力企业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在已有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前提下强化成本控制,达到资源的使用效果,比如全面质量管理。
4.电力企业的战略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战略业绩评价方法有业绩金字塔、经济附加值、平衡计分卡等。这些方法是以战略为评价目标,将财务和非财务的业绩评价指标相联系,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结合电力企业经营目标的特点,在安全生产、发电量与上网电价、电费回收、库存成本、消耗费用为考核指标,构建完整的业绩评价标准。另外就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过程监控,及时发现业绩考核中出现的问题,预防风险,特别是可以引入第三方监控,开发监控平台,使考评更为客观。另一方面是建立业绩反馈机制,保证考评公正性,调整业绩管理计划。
二、电力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
1.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战略成本管理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树立战略成本观念,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制定成本管理决策的依据。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将成本管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长期战略管理转变,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对电力市场环境变化的预见性,对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顾客、潜在顾客,供应商等价值链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因素变化引起的电力行业在经济结构和技术组织上的变革,树立市场观念,适应电力市场规则,强化长期发展战略。
2.基于价值链细化成本项目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对电力企业内部价值链分解,对成本项目分类,以明确成本管控的界限,对于战略成本管理而言,寻找各项成本发生的动因,发现价值链中需要加强管理的环节是成本管控的重心。企业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刚性成本和弹性成本,成本管理不是一味降低成本,在具备了竞争优势条件下,增长的成本开支是可以被多样化市场需求增长补偿的。
3.分析价值链环节中成本项目的关联性
电力企业属于资本和劳动力双密集型行业,在电力行业链中,投资增加和员工数量增加同属刚性增长需求,对于这种经营特点,需要在资本和劳动力成本中探索联系性,这也属于一项重要的成本动因,合理配置资源,也是调控成本的关键。
三、结论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对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是加强成本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使电力能动的适应和处理与发展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项目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J].北方经贸,20xx(5).
[2]徐娟.加强电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J].当代经济,20xx(35).
成本管理论文1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成本核算的相关改变,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从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优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成本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要保持企业成本优势,就要注重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控制生产成本、赢得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1、成本核算概述
所谓成本核算,就是企业经济管理中,按照特定对象进行分配的时候产生的所有消耗费用,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企业经营必然需要消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这些是成本费用产生的根本。企业要核算、控制成本费用,预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成本范围,尽可能的让实际成本跟成本额度保持持平,通过这种手段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益,找出其中影响成本效益的不利因素。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利润,实现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成本核算管理人才。专业素质过硬的成本核算人员才能发挥企业成本核算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避免资金的浪费。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由于成本核算人员问题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有些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年龄比较大,资历也比较深,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也有着很深的见解,但是,他们对新的会计制度与方式了解的不是很到位,一直遵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年轻的会计工作人员理论基础丰富,又缺乏成本核算实践经验,这些状况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在经济管理中,企业成本核算要科学、专业、精确。当前部分企业使用的是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属于相对比较粗放的成本核算方式。对于成本核算对象来说,对象就是产品财会会计信息,不能很好的反应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决策的时候,不能依据这些获取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影响了决策的全面性、准确性。
3、提高企业经济成本核算应用成效的措施
3.1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
要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必须要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要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要采取措施丰富他们的成本预算、产品市场状况、会计相关法律等知识,为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经常开展培训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经济责任等。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状况设置培训方案,在成本控制目标的指导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对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实行“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管理原则。此外,要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规章制度,让成本核算人员感受到权利和职责之间的相互统一,能够感受自身的使命感,更好的提升专业技能。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培训绩效评估方式,鼓励成本核算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让学习成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
3.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要确保企业成本核算发挥积极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注重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模式。改变传统成本核算中只关注生产环节的弊端,把成本核算延伸到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研发等环节,还要包含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重视过程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每个阶段的费用都进行核算,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详细的成本核算方式。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提升成本核算水平。我们以BIM技术为例,建筑企业通过BIM模型构建的预算功能,成本核算人员能够结合相似项目的BIM数据对这个项目进行统计和计算,结合运算系统中的价格查询,这样就能实现无图纸的状况下做出相应的建筑投资成本预算。而且通过BIM技术,还能找出历史数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基础数据拆分实物算量,这样才能让技术上以及经济上的可行性得到保障,让工程企业的成本得到控制。
3.3优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经济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又能够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的一种,必备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减少了因为产品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问题导致的决策失误的现象。作业成本法就是把产品的分配当成“作业”,也就是作业消耗资源,还有产品消耗作业等,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其核算的对象从产品转向了“作业”,提供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产品服务以及顾客价值等方面的成本信息,实现作业链与价值链的优化,进而提升了企业控制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确保企业的经济获利。此外,在进行成本核算审核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轻重缓急来确定审核的重点。还要依照相关的审核制度与流程进行,确保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对企业成本核算人员进行约束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结论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企业成本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能够把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因此,在新时期,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优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审核与监督,提升了企业经济管理成效,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井岩.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xx(3).
[2]孟凡.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决策与信息,20xx(1).
成本管理论文13
营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刺激企业改革的动力,营利不仅需要经营方式的变化,更需要对成本的控制。会计成本控制定额是最近几年在企业财会管理领域兴起的新的成本控制模式,对于企业的成本的降低以及最终的营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内涵为基础,对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做好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国对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我国企业受到的外企冲击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逐渐意识到,提高企业的利润,单纯地依靠增加企业的收入是不够的,控制企业的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开始学习国外会计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成本定额管理被引进。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也是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展开的。
一、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关于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总体来讲,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可以做如下解读:定额,顾名思义就是确定的数额,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成本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得到确定的数额,以此数额为指导,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在此数额范围内。由此可见,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就是要通过事先的预算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以期获得最大利益。一般我们认为,会计成本定额管理应该有多项内容,具体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考察,对定额标准的验证,对预算的把握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共同作用企业的会计成本定额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经营的透明化,有利于对企业生产活动监督,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分配,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企业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出现,为企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成本定额管理。
二、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我国的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应用历史并不是很长。因此,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高的利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更好地发挥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作用。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现状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取得的成绩
虽然我国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应用实践并不长,但是,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下,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如此企业的营利也就有了提高。此外,与过去相比,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非常大,这样一来,企业就有了专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人才,原来的单纯会计人员组成的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因此,在专业人才的影响下,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发展也必然会更好。
(二)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事实上,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着企业营利的增加。具体来讲,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不到位。根据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的开展,基础性的内容就是对各部门有足够熟悉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了解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进而确定出科学的成本数额,所以说,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需要财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但是,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财会管理人员与各部门的沟通非常的少,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甚至没有,各部门就工作问题的交流的缺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人员在确定具体的预算数额的过程中,很难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很难确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的成本数额,这样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成果大打折扣。
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监督及反馈工作缺乏。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之所以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营利,除了它提前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透明度,有利于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这主要是由于在确定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过程中,财会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成本都做了详细的计算和整理,而这些数据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比这些内容监督企业的生产,哪个环节的成本多了,哪个部门的消耗超标了,都可以及时监督。同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会计成本定额管理人员手中,他们可以尽快找到原因;如果是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及时制止;如果确实是生产所需,可以及时调整定额。但是,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的内容是非常欠缺的,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后对后续内容就不再关注,而其他人员也只是正常生产,即使成本超出,也不会做出过多的反映,这往往导致企业生产中最终的成本与最初的预算有较大的差别,而管理人员又找不到原因,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
三、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建议
根据上面对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对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上面已经提到,各部门之间合作和交流不够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为此,企业可以适当开展座谈会,在企业的组织下有针对性的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彼此熟悉,此外,企业也可以开展联欢活动等,以这些娱乐的形式拉近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距离。当然,通过要求某项工作的共同完成等形式也是必须的。
第二,完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监督和信息反馈系统。就这一点而言,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生产监督工作小组,由这些人员跟进企业的生产环节,及时的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同时,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人员应该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找到原因,并及时调整策略。
成本管理论文14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企业要站稳脚跟,必须要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成本管理,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企业要站稳脚跟,必须要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成本管理,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水平。
1. 企业传统本钱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市场观念
本钱是一个企业消费运营效率的综合表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比照关系,低本钱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效劳,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一定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依照本钱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本钱,经过进步产量能够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本钱,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本钱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状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招致企业不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经过进步产量来降低产品本钱,经过存货的积压,将消费过程发作的本钱转移或躲藏于存货,进步短期利润。形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就在于企业本钱管理缺乏市场观念,招致本钱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呈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本钱越低,利润越高。
1.2 管理内容僵化、办法老化
许多企业只留意消费过程中的本钱管理,无视供给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本钱管理;只留意投产后的本钱管理,无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消费要素合理组织的本钱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本钱管理单薄,本钱预测、本钱决策缺乏标准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本钱方案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而,形成事中、事后本钱管理的自觉性。在本钱的详细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本钱核算,短少管理本钱核算;注重消费本钱的核算,而无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本钱以及销售本钱的核算。至于本钱管理的手腕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腕。现代本钱管理的一个根本请求是本钱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精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到达这些请求的。
1.3 不能满足全面本钱管理的需求
传统本钱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敏多样的本钱办法,使得本钱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本钱而降低本钱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化反映运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本钱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本钱发作的来龙去脉,有时以至呈现连编制本钱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本人的“产品”本钱构成的为难场面,从而误导企业运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本钱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求的资源、作业、产品、原资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沛信息的目的。
1.4 本钱信息的扭曲
传统的本钱核算系统树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本钱的独一要素”这一假定根底之上,本钱的核算过程过火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根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本钱。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本钱比例大大降落,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运用传统的本钱计算办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用在产品本钱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本钱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疏忽不同批量产品实践消耗的差别。运用传统本钱核算法将招致产品本钱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运营方向。
1.5 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活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呈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怀企业的开展潜力,在本钱费用的划分、本钱差别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呈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本钱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良本钱管理带来了艰难,以至在许多状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到达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形成本管理数据以掩饰财务报表。
1.6 缺乏本钱约束鼓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厉执行本钱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本钱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能够恣意接触修正本钱材料掩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只使企业无法取得精确的本钱材料停止管理,而且会毁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同时,对本钱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进步的企业缺乏鼓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阔职工的积极性。
2. 强化企业财务本钱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本钱管理职责
企业应成立财务系统本钱管理指导小组,由主要指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指导及相关部门组成,担任本钱管理的组织、督导、谐和和考核工作。公司应充实本钱管理岗位,由理论学问扎实、理论丰厚的业务主干担任本钱核算管理工作。本钱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岗位设置到工作布置、从本钱核算到参与管理,都要突出本钱管理职能,强化本钱管理职责。
2.2 构建本钱控制系统
本钱控制信息系统,又称义务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内部义务预算、核算内部预算执行状况、剖析评价和报告内部义务单位运营业绩三个局部,其功用是计量、传送、报告本钱控制所需的信息。研讨树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的企业内部义务会计核算体系,完成本钱核算主体下移,以强化本钱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应。
2.3 完善本钱管理考核
将本钱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分离,完善本钱管理考核体系。预算与考核是本钱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本钱管理效果的两大要素。预算是考核的根底,只要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才干使考核顺利停止。各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本钱要素的方案测算工作,经过树立本钱测算模型、采用零基预算等办法,补充完善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进步本钱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逐渐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合成的运营预算停止衔接,对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停止层层合成,首先将企业本钱项目指标合成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把各自控制的指标停止二次合成,指标合成到区科。在消费过程中,掌控各部门、区科各项合成指标的完成状况,确保预算顺利完成。
2.4 增强学习,进步素质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高度注重财务人员队伍建立,依据开展战略的请求,制定完善财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增强《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 等财务会计制度、财政政策及各类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进步财务人员政策程度和业务素质,夯实财务工作根底。要依据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新政策不时出台、新问题不时呈现的实践,注重剖析研判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学习研讨国度经济政策,充实财务人员经济学问,进步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成本管理论文15
1.战略成本管理概念与实现工具
1.1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战略的大背景中,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取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成本资料并从战略的高度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资料的成本管理活动。它的理念更加先进、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企业内部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现工具。
1.2.1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具体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该类成本动因一经形成便很难发生变动,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约束成本。企业经营者通过对结构性成本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执行性成本动因与企业作业的执行有关,它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产品结构等因素。在保证企业基本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各要素间的组合,使企业通过低成本获取高收益从而确立企业的成本优势。
1.2.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活动进行分析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到其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完善增值环节,消除非增值环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企业绩效。通过价值链分析,将自身成本状况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并根据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选择恰当策略以扬长避短,取得成本优势也是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1.2.3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在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质量产品的情况下,通过低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为自己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目标集聚战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以期在这一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
2.1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局部,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整体。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生产与销售等局部环节的成本控制,注重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则注重全部环节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整体性和长期性,强调对各环节成本的协调与配置,从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2.2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低位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注重高位成本。低位成本指有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小;高位成本指无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大。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对低位成本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控制企业的高位成本,以实现大规模的成本节约。
2.3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分离,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融合。传统成本管理中产品成本与企业战略间并未有过多联系;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将二者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战略成本管理在应用中的问题
3.1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滞后。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上,管理观念未能及时跟上管理方法的更新。我国企业偏爱成本领先战略,却很少将战略定位与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这可能会导致战略定位失败,影响企业战略实行。
3.2企业各部门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视不足。我国企业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中,而会计人员对其他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程度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的片面性。
3.3相关信息缺乏有效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所需信息还存在一定差距。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仅靠财务人员无法满足,还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参与,从战略高度看待成本管理。只有将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信息有效性。
4.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加快成本管理观念转变。企业应建立适应现代管理体系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从长远考虑,追求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各部门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来,从追求短期局部的成本降低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
4.2全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行。企业各部门员工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同感,这样企业管理层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企业层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行。
4.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有效性。企业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为财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使财务人员为企业提供符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有效信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比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建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通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等举措,将成本控制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xx(02)
[2]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xx(02)
【成本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项目成本管理的论文05-02
作业成本法与责任成本管理的论文04-27
目标成本管理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的论文05-02
关于公司成本管理的论文04-30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04-27
成本管理的新趋势的论文04-27
成本管理改革的模式论文05-02
成本管理论文11-13
成本管理案例分析论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