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时间:2024-06-05 14:06:11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精品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精品15篇]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

  [摘要]在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来源渠道单一、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机会、教师知识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与此,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建立校企双方“双导师”制度、积极培训、引进骨干教师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以期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三赢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的方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逐步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作为旅游六大要素的主体力量,其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正发生着迅速的转变,旧的管理模式被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逐步取代,酒店管理模式决定了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必须适应新型教学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的来源渠道单一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结构,但是教师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经笔者调查表明:现如今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出现的是一多四少的现状:理论课教师多,技能课教师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少,具有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师少,能具体指导实习、实践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比例小,而且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2、教师一定程度缺乏实践锻炼机会

  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比过低,专职教师较少,每学期授课任务较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成为常态,而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考虑教学以外的事情,所以教师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里顶岗实训难度较大。

  3、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滞后

  随着酒店业的逐步发展,社会、酒店行业由单一型的人才要求逐渐向复合型转变。不仅要求从业员工掌握酒店的一线部门如餐饮、前厅、客房等核心技能,同时由于酒店人员流动性较大,时常出现人员空缺,因此还需要员工能在酒店其他岗位上随时替补,因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缺口较大,能掌握这些技能的员工往往能够在此行业拥有比别人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现有的酒店专业教师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难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往往缺乏这些专业技能,均需要进入酒店后由酒店自主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对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4、教师行业从业经验的缺乏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与行业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就更少,酒店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从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方面来看,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酒店行业从业经验,无法做到按照一线酒店的人才要求去培养、训练学生,因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2]。

  二、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普通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采取高校和合作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师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合作企业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专业设备和环境的作用,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带班师傅的“双导师”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优秀企业双方共同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带班师傅的“双导师”管理制度。应该从合作企业中建立健全企业优秀员工进校参与教学,学生进店后由酒店指定辅导师傅等机制,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譬如《酒店岗位师傅选聘考核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指导老师选聘考核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优秀实习生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学校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和技能的指导;企业应选择各部门的一线优秀人员担任学生师傅,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指导,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岗位师傅为在岗实习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生活关怀。

  2.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加快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力度,扩充师资队伍,提高素质

  从学校培养或从酒店引进既精通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技巧,熟悉教学内容的资深专家和行业管理人员。同时分期选拔中青年教师分期到国家骨干院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学习,掌握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最新理论知识、技能及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及实践能力。

  3.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

  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培养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所有教师总数的较高比例,每学期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形成兼职教师人才库,每学期根据专业授课任务遴选优秀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努力优化兼职教师结构,完善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增大企业教师占兼职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是为社会提供能够在酒店及其相关专业任职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尽可能的以实践教学替代理论教学,把有酒店一线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专家吸收到学校教师队伍中来,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拥有足质足量的兼职教师可为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聘用相当数量的企业人员到学校任课,担任兼职教师,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来源单一的问题,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本行业与社会接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教学竞赛和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校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无裨益。

  4.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转变理念,革新教学管理思想,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骨干。定期派遣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赴合作单位一线部门锻炼,接受合作企业的培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内部培训机制,培养一支真正属于学校自己的高素质“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酒店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中国酒店职业经理人资格、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考评员等酒店技能证书考试,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实习、进修制度,分期、分批派教师到酒店及国家骨干院校参加培训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5.评选、表彰与奖励一批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对于专业教师有着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加强年轻教师对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制定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每年从学校教师队伍之中评选一定数量教学名师。

  6、在师资建设中渗透进酒店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反映企业特色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教师定期赴合作酒店进行实习和实践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锻炼和培养的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合作酒店可以定期委派相关人员承担学校教师培训任务,以使高职教师准确把握酒店行业发展脉搏,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经营意识,加深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酒店的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对教师起到影响,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之中,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三赢目标[4]。总之,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同时也是校企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技能熟练的完善、成熟的师资队伍,对提升酒店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酒店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OL].https://baike.so.com/doc/6750395-6964951.html.20xx-10-28.

  [2]刘克军.校企合作是酒店专业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J].科技咨询,20xx(44):83-84.

  [3]企业文化[OL].https://baike.so.com/doc/4538176-4748448.html.20xx-10-21.

  [4]林超.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师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xx(44):124.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2

  如何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怎样构建培养模式等,这些问题虽然之前都有所研究,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本文了解了目前国内外酒店存在的培养模式,创新了一套适合于我国现状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1、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1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采取的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方式,双元分为向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传授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向企业或机构等一些校外培训场所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这种教育模式针对性较强、结合实际,但这种模式必须要联和当地的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培训,过于依赖企业的现状,容易造成培训过于专业化,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而且也易于被本国的经济制约住。在英国主要以 CBET 模式进行教育。这种模式有利于使得公众当中任何阶段的人们都可加入到教育体系当中,这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各行各业国家级证书的认可。

  1. 2 国内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兴起了几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特点的主要有四种,一下分别对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介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一模式更为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际实践中,教师分配给学生一些科研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学习,使得学生在积累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真正的研究一些实战性的课题,企业在这过程中承担着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但实际过程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过于流于形式,学生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突出校企合作,但这一模式更具有实战性,从学生一进入学校起,企业就制定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待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步入企业进行工作,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在企业呆不了多久,就要违约辞去企业的工作,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对双方以后的发展不利。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 1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这一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具体实施方面更具有优势,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具体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例子。该学院与昊悦酒店合作,鼓励学生到昊悦酒店进行实践学习,设立合理的奖罚制度,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现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经是很多院校的办学特色,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而合作教学则就有些空谈,不仅给学生提供不了实践的机会,而且也没有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只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企业锻炼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周的资源,切实的对学生进行幼稚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未来岗位上的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局限于形,而应该切实到行动当中,只说不做,那只是空谈,因此选择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前提。

  2. 2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是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术、职业技能等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为达到这些目的实行的方案。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大学生的气质还拥有酒店职员的形象。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一套专门的'管理模式。即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既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又能感受到酒店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其次是要进行军事化的管理,酒店严格按照不对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时刻提高警惕,都有自己确定的工作范围,这样有利于将酒店的所有工作都能落实到实处。

  2. 3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顶岗实习,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归宿。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能否实现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这就看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否再一次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顶岗实习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是对于实习酒店的选择,这很关键,在选择酒店时最好是选择四星级以上的大酒店进行实习,这样可以使你能够真正掌握一套较为完整的酒店的岗位工作内容,也会为自己以后正式工作提供很多工作经验。其次一点是有关学校向学生收取管理费的问题,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学生的公众比正式员工差很多,这会引起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伤害,这对培养人才的初衷相违背。最后则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轮换岗位的问题,学生在实习时都希望要学到更多地东西,因此希望定时的轮换岗位,这符合学生的意愿,也是学校的想法,但实习的企业却不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因此学校应该多为学生争取一下。

  3、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3. 1 加强学校和市场的对接。

  (1)加强对酒店的调研。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走进企业,全面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需求,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酒店的调研工作。首先,学校要制定酒店调研周期表,适当的缩短调研周期,及时的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新动态和新理念。其次,酒店的调研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可能进入到各种不同的酒店工作,如果学校的调研工作只是停留在星级酒店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不同类型酒店的调研,扩展调研范围,为学生进入不同的酒店工作提供帮助。还有,就是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交流,诚恳的邀请酒店人员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提出宝贵意见,提高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2)科学制定教学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形成,教学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酒店管理专业是有生命力的、有广阔前景的专业,学校为了使该专业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现代酒店培养出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从根源上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课程的制定,根据酒店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的制定。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课程内容循序渐进。

  3. 2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去酒店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在酒店内的调研指导,使教师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更加的深入;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人才到学校任职,并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从而为学生聘请就有丰富酒店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保障。

  (2)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一是,学校可以选派一些青年教师去国外酒店管理学院或者酒店集团进行职业技术和教学水平方面的培训;二是学校可以从酒店中引进一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从而使学校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学校可以邀请酒店各个层次的优秀人员来学校演讲。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课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应该是不断创新的,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课程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未来将定位在哪,从事什么级别的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心理都清楚,每一位学生不是一毕业就可以兼任酒店企业管理层的职务,仅有极少数的人才能通过顶岗实习得到较高的今生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还都需要在基层服务一段时间。所以本文创新的三步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调查

  摘要:近几年,旅游业成为发展飞速的产业,旅游业辐射的范围很广,而酒店业是受其影响最直接最大的行业之一。建设国际旅游岛所带来的效应使得海南酒店业加速发展,酒店业人才建设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酒店业,各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员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展开调查,一方面比较大学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异同,另一方面了解酒店业人才需求。对比供需得出如下结论: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12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xx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xx-2020年海南酒店行业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仅三亚现有各类酒店800家,纳入统计的酒店224家,客房总共35000间。海南全省的酒店则超过530家,但新酒店仍在持续、大规模扩张。在今后的几年中,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为酒店业带来新契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调查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应有之义。

  一、海南省酒店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在60年代,建立了海南省建立了第一家涉外酒店,华侨大厦,用来接待回国探亲的华侨和来海南的外国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经济活动和经济合作加深,随着商务活动增多,陆续建起了泰华、金融大厦、望海楼等宾馆酒店,1987年,全省共有接待宾馆31家。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后,海南旅游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宾馆酒店的建设速度如同雨后春笋般,希尔顿、假日、万豪、喜来登、索菲特、凯悦、凯莱、皇冠、天域、香格里拉、红树林等名誉全球的中外连锁酒店纷纷落户海南。至20xx年止,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35家,其中国际知名五星级旅游饭店20家。海南已成为全国五星级以上酒店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而现今,海南已经超过北京、上海,成为中国高星酒店和品牌酒店最多的地方。今后几年,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名酒店的入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为酒店业带来新契机,国际旅游岛将为海南酒店带来大量和源源不断的客源。国际酒店集团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引进了先进的酒店管理观念、同时培养了大批酒店管理人才,促进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面对国际酒店集团发展的冲击,国内酒店的发展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二、海南省设有酒管理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阳光高考网的相关统计进行整理可知,海南省目前有6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职高专院校,964所中职中专院校,其中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共67所,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10所,中职中专院校52所,详情可参见附录1。

  (一)地域分布对比研究

  地域分布方面,本科院校呈两点式集中,5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集中于海口三亚两个省份,海口3所,三亚2所;如表2,10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分布相对分散,呈现2大点,2小点分布,海口5所,三亚3所,琼海和文昌各1所。52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覆盖面最为广泛,呈现2大点,多小点分布。除了海口和三亚的院校数量领先之外,海南省其余各省市也多有分布。

  (二)20xx年计划招生数量对比研究

  在20xx年计划招生数量方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数据整理可得,中职中专院校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的5所本科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670人,占总人数的11%;10所高职高专院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703人,占总人数的12%;52所中职中专院校计划招生的人数为4650人,占总人数的77%。20xx年海南省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计划招生总人数为6023人,其中超7成的学生属于中职中专院校招生计划范围内。如表2,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海南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的均倾向于招收本地学生,海南本地的招生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均证明,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

  (三)高等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对比研究

  通过对20xx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以发现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对“理论”“实践”“技能”“技术”国际”“高级”6个词进行统计可得,本科院校中“理论“一词占有较高比重,为25%;“实践”“技能”“技术”共占29%,“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占46%。本科院校高等与实践并重,同时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中“理论“一词仅占14%;“实践”“技能”“技术”共占64%,比重过半,“国际”“高级”两个关键词约占22%,略低于本科院校。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更为偏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但缺乏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助力。

  三、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酒店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近日,迈点网发布了《20xx年2月酒店高层人事变动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月共有25位高管被任命,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位,降幅达31%。为何与去年同期相比,2月的人事任命出现了大幅下滑。报告结果表明一方面高层人员物以稀为贵,高价难求,另一方面,一些星级酒店是受政策影响导致的退订潮使酒店调整招聘计划,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例如20xx年节后海口餐饮服务业招工“形势”也有了大的变化:一些高档酒店一反常态,不仅招人的少了,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裁员现象。为节约成本,不少星级酒店对岗位实行精简,实施“两岗合一岗”等措施。酒店效益不好带来的中高级酒店人才需求的缩水。虽然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意愿以及人才投入成本计划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酒店业的供求状况不会严重失衡。酒店业人员流动大,基层人员短缺,高层人员高薪难求,人员招聘仍存在诸多困难。

  (二)海南省酒店人才需求层次

  未来几年,海南最需要的旅游人才包括三类:一是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主要包括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行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水平,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与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相比,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人才在供给数量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新业态旅游业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旅游研究人才等。但目前海南旅游研究人才缺乏,旅游人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缺乏旅游研究特别是旅游新兴学科、旅游新业态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三是服务技能型人才。主要需求的是服务于旅游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饭店一线服务人员、餐饮西菜/西点厨师、中菜厨师等。

  (三)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现状

  早些时候成

  立的酒店,中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由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构成,新成立的酒店由于本地人才库有限,大部分还得由省内其他各市支援,其实该现象是各城市的普遍现象,大量酒店的开业造成酒店人员流失、跳槽现象频繁,“二线”城市的领班到了“三线”城市就成主管甚至部门经理了,目前酒店普遍出现了“拔高”用人的现象,可见,急需培养大批量本土的稳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目前,酒店一线服务员主要三大类人员,一是钟点工,酒店一般在大型宴会等员工急缺的时候使用钟点工,而且以学生钟点工居多,这固然是酒店节约成本的一种措施,但这样酒店服务质量和钟点工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二是“大妈级”的服务员,特别是客房服务员,这类服务员有些甚至没经过正规教育,培养起来也很难,根本谈不上什么素质。三是中职高职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这类学生相对比较稳定和有素质,但数量很有限,要求也比较高,若酒店仍然把这些实习生当成普通的劳动力,缺乏人文关怀,将大大挫伤他们的自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酒店服务质量下降。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服务员,稳定酒店员工队伍、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四)怎样突破酒店“人力资源”瓶颈

  调查中发现,“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就旅游本科专业而言,“就业难”近几年来一直为业内所关注。与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难”相比,旅游职业院校行业内就业比例相对较高。要想打破现状,酒店方面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酒店帮助学校培养“为我所用”的人才,深入学校培养计划之中。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难题,酒店可以派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培训,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总之,企业要参与以地方政府为平台,校企共同培养本土的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而降低酒店的'人员流动性和招聘培训成本,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员工和学校也能从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要有目的的培养,避免将学生充当简单劳动力,而应该对酒店各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实习,为担任中基层管理人员做准备。

  四、结论

  (一)院校地域分布呈不均衡性,但符合需求特点

  无论是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还是中等职业院校,地域分布均呈现出海口、三亚两地的偏向性。但这与海南省酒店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所以,海南酒店业供需的地域分布是相对合理的。

  (二)人才供需数量呈总体不对称性,供求失衡

  酒店在面对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不仅要对人才进行“开源”,同时还要“节流”,即如何留住优秀员工。酒店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注意风险节点的控制。在招聘过程中要有限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员工。在员工管理方面,首先必须满足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再关注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稳定和足够的薪酬。同时,要努力实现员工对高级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酒店高层管理者要适当使用外部激励的方式,着重使用内部激励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岗位轮换、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保持员工的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用“人性化管理”和独特的酒店文化留住人才,与其“签订”心理契约。以此减少人才流失状况,此外也可以通过这种“人性化管理”为酒店树立美名,吸引更多人才。

  (三)人才供需层次呈不合理性,国际旅游岛观念有待强化

  一方面通过两类院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可证,海南省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且比例偏大。另一方面,通过对20xx年海南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汇总表的关键词整理可知,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旅游岛背景下高层次人的需求量增势强劲。跨区域、跨国境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而中高层人才的培养应为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刘伏英中国高教研究20xx-08-28

  2、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管理科学学报20xx-12-30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4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酒店行业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展,因此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但许多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有所欠缺,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校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具体的目标,才能决定采用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相关安排。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要想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酒店经营管理技能,各高校就需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规划,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结合。对于酒店管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应该以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为基础,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酒店经营管理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这样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备分析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但通过研究分析,山东省许多高校仍然存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有些院校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而高层管理人员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以现阶段的教学水平及刚毕业的学生经验不足,是无法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山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严重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就业形势也不乐观。还有些高校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投入,使得学生工作时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的酒店工作中。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学生放于基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基层服务人员或管理人员。

  (二)过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大多数山东高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其原因都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但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知识的学科,如果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忽略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高校自然就会缺乏完善科学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难以与受到了良好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人才相匹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距,导致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十分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实际就业情况的,并且会阻碍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理论学习和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后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合理

  虽然山东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课堂计划和教学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但教学内容传授的基础知识对真正的酒店管理工作来说用处不大,与酒店实际需求的人才技能相差甚大。一般来说,酒店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不一定能从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中获得,很多学生无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实际工作经验才是胜任酒店岗位的关键,因此很多酒店企业都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达不到预期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就山东省而言,大部分的高校都缺少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这样就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检验,也无法得到学生对各个课程的真实感受的评价反馈,不能发现教学体系存在的漏洞及问题,也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还有部分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淡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四)高校未与酒店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酒店行业发展很快,但人才流失很严重,因此酒店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这时只要高校与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稳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岗位实习。但大多数酒店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目的是节约人力成本,因为在旺季期间,酒店对基层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即将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正是最合适的选择,其专业对口,又可以即刻上岗,对实习工资待遇要求不高,因此酒店就会雇佣大批实习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在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下,学生在实习阶段做的工作都是周而复始、十分单一的基层工作,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技能锻炼,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职业综合素质也得不到培养。因此,高校与酒店企业没有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没有深度内容的合作项目时,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是没有较大意义的。

  三、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山东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这是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切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开拓自身潜在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各高校专业设置也越来越细化,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归属更加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合理,才能满足教学法则要求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调整课程体系

  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后,高校与酒店企业应该共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体系要根据酒店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及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确保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多岗位就业能力。根据调查,山东许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安排下,前两年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而专业课的学习是从第三年才开始的,同时还要开始进入酒店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样一来,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专业知识就开始实习,不仅实习效果不理想,还会给酒店留下学生能力不够等不好的印象。因此课程体系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将实习时间安排至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课知识之后。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课程系统还要兼顾职业成长的需要,要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从酒店基层岗位开始做起,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及工作锻炼才能逐渐升职成为主管,因此高校课程体系应遵循分层递进的原则。除此以外,调整课程系统时还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这是因为酒店行业属于服务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必然重视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因此应该设置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酒店服务理念的课程,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首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高校应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及理念,要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等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及职业素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适应酒店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长。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实训教学资源及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酒店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可以在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培养下,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能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推进校企合作。

  (四)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邀企业参与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案制订,结合现代酒店文化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社会经验,根据酒店岗位要求的信息完善培养计划。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高校可安排学生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到酒店实习,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等,培养出酒店需求很大的人才,为酒店输送人才,这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校方可与酒店协商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服务意识、仪容仪表要求等,使人才教育模式做到针对性及宽泛性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人才培养体系也将更加完善。山东高校可以借鉴许多知名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酒店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水平。

  四、结语

  在酒店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时期,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山东省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根据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断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5

  一、存在的问题:专业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大型高档饭店林立,而这些酒店业缺乏管理型人才及实施型人才(即服务员)。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受挫能力差,工作上缺乏毅力,难以使酒店行业的服务素质提高到一流水平,因此造成酒店与学生出现了矛盾,学生择业的心态不容乐观。

  二、问题的成因

  1.受世俗观念及学生愿望难以实现等环境影响在人们的意识中,“服务”就是侍候人的活儿,总觉得低人一等,即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低贱的行业。因此,学生也对该专业避而远之,家长也不愿让孩子报考该专业。

  2.在校期间的实习中,心理素质差,产生抵触情绪实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襁褓,就生活在校园之中。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经验少,心理上还没有角色转换的意识,在社会上遭受挫折后,还是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去接受,并仅凭自己道听途说而来的点滴处事经验简单处理问题。学生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因此就容易在“待遇不高,还要受气”这一狭隘的思想中钻牛角尖,对酒店产生抵触情绪。

  三、外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理念和对策

  1.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让学生参与积极发展与改革的决策。如让学生参与专业与课程开发,讨论教学设计,向低年级学生提出学习建议等,激发其学习动机。(2)职业与社会活动体验,如开展礼貌礼节培训班职业活动模拟、职业实习,其实质是试图通过活动体验来纠正思想认识。(3)开展“服务技能竞赛”的培训小组。通过熟练的技能训练、扎实的.基本功,以一定的理论水平作辅助,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有突出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专业的技能培养指导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也是留住旅游人才的前提条件。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与受挫教育择业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豁达的性格、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等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各种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多遭遇挫折,加强学生受挫教育。

  四、小结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迅猛发展,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先进实施型人才必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培养实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应开拓思路,转变观念,虽任重道远,但前景乐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种育人研究模式,这种模式针对在校学生与企业职工。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高职酒店管理应当大力推进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结合一些创新思想,突出发展学生的全能性,提高企业的职工综合素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负责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工作的经验,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用于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的优质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推进各行业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快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1],这种方式是依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单靠学校给学生传授一些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导致学生工作后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为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素质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相关岗位相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中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目前,为了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这种无缝对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高校中实施。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20xx年起,酒店专业相继与青岛万达艾美酒店、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黄岛福朋喜来登酒店和李沧绿城喜来登酒店五家喜达屋旗下品牌合作,联合成立“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20xx年,酒店管理专业相继在这几家酒店举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拜师仪式”。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培养了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下是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1.调动酒店行业“育人”“留人”的积极性

  现在酒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很多酒店企业有心“育人”,加大培训力度,但往往又在“留人”方面力不从心,员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现象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酒店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酒店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首先,应用现代学徒制到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酒店管理人员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到酒店岗位实践常态化,有效实现学生与学徒的结合。其次,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专业化的技能操作的顺利转换。再者,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授课。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的学生实施“A+B”授课模式,“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B”类课程为实践课程,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实质性且有营养的场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更好地服务酒店管理事业,为酒店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3],因为没有政府制定的方案与策略,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此方法。为了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凝聚各行业的力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全能发展的酒店管理人员。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就业率低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而可以培养技术性与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

  3.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多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有的职业院校推进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将“2+1”模式演变为“1+0.5+1+0.5”的模式[4],变一年的集中实习为“两个半年”的分段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中,可以实现“联合培养,多元育人”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3-1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67-69.

  [3]常卫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xx(6):122-1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第1周:毕业设计课题论证,文献收集。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2周:地形现场勘察,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3-4周:方案设计初步,手工绘制草图。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5周:中期成果检查Ⅰ,手绘草图,设计说明初稿。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6-7周:方案设计深化。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8周:中期成果检查Ⅱ,仪器草图,技术经济指标。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9-10周:完成方案设计。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11-15周:正式图纸绘制,设计说明,论文打印。由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第16周:答辩准备,图纸装订,PPT文件制作

  第17周:结题验收

  第18周:答辩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8

  一、酒店法规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1.1单一的教学模式

  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通常比较严谨,教师应多注重解释和探讨法律的条文。目前酒店法规课程主要是通过老师讲授,并结合案例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学方式,教学的模式太单一,与学生渴望新奇的学习心理不相符,学生学习专业法规的兴趣得不到培养,教学能够取得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法规的讲解太深奥,没有注重识记法律条文。此外,与其他课程相比(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酒店服务礼仪等),酒店法规课程的实践性不够强,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2过于落后的教材建设

  目前,从酒店法规课程的教材来看,在教科书中还是注重解释法律条文,而在酒店的实际管理中的运用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提起学生的自学兴趣。所以,对于酒店法规教材该领域专家学者应当进行重新设计。

  1.3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酒店法规课程中,通常,老师首要的教学目标是定位于讲解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旅游酒店的法律法规,硬性地要求学生去背诵、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从而缺乏了从实际运用和就业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意识。

  二、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设计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所以,酒店法规的教学,教师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氛围应当要和谐,学习的环境应当是宽松的,学生的学习心态才会逐渐变得喜欢和热爱学习,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学习兴趣。第一,老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带微笑,教师用其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第二,重视教学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氛围应当体现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交流互动的心境应当是愉快和轻松的。第三,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当引入实际法律案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2.2完善教材建设

  就目前的酒店法规教材来看,在内容上基本是如出一辙,只是注重对条文的阐述,内容上不够全面、没有新颖的观点、解释不够清晰、缺少典型案例的分析、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等问题,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对教材建设进行完善:第一,要选择好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应当是结合酒店管理与服务中涉及到的现行法律法规。第二,控制好教材的难度,考虑到教学的学生是非法律专业的,因此教材中应当减少说明和解释相关法理,增加实践和案例教学。第三,在编写教材的体例上,应该增加学前导读、要点提示、案例分析、章后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2.3确认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再了解酒店行业的法律法规,对酒店发生的一些常见的法律纠纷能够很好的解决,学会利用法律知识和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酒店管理中发生的纠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我国的三大实体法、三大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等制度的讲授。高职学生的法规教学要注重提升能力和广度,对于法理问题则不必过多地深究。

  2.4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多元化。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教师首先选择的是问答教学法,引入酒店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谈谈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再作点评;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典烈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介能力,培养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作精神;最后是角色扮演法,教师应当让学生扮演酒店法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或者法庭角色,发表自己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看法,增强理解法律的具体适用。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9

  酒店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展现专业实力、接受企业选择的一次机会。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但以前由于就业压力不大,学生的实习往往草草了事。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竞争的日益激烈,实习正逐步同就业挂钩,学生把实习作为就业前的锻炼机会,而用人单位则视为检验学生能力的一种途径。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实习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此阶段,实习生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可能会在一开始就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酒店以赢利为目的,在分岗前会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外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将实习生分配给餐饮、客房等有一定区别的岗位。这种分岗使得实习生外形差距更突出,实习生觉得不公平,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正常工作。

  第二是熟悉流程阶段。熟悉流程阶段是指实习生从开始被分配单独的工作并独立完成到通知实习结束前,这个过程实习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工作

  熟悉以后,实习生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无非就是一种机械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都用不上。随着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

  第三是结束阶段。这个阶段实习即将结束,实习生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对金钱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许多实习生会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从而觉得大材小用或对本专业工作失去兴趣。

  (二)实习基地的选择问题

  酒店专业学生实习不是一项短期行为,实习基地选择的意义尤为重要。实习酒店如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把实习生仅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灵活”使用,这就与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实习初衷与目标意义完全相反。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酒店、学校、实习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实习管理的制度问题

  实习制度对于约束实习生的行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管理混乱局面。实习生上班迟到早退,不打卡,不按规定的服务礼仪服务,对分配的岗位不满意而有情绪,对薪金和实际付出不对等而降低工作热情等。总之,不利于稳定、有序、健康的实习环境的形成。

  二、解决酒店实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故好动员和辅导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

  首先,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负责解答实习生的疑问等,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强调酒店实习对实习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的目的,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教育实习生做好角色的转换,使其明确到酒店上岗后,实习生身份即转换为酒店员工身份,在客人面前代表酒店,一切以酒店利益为重,以尽快地适应酒店工作。

  其次,实习生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实习生应树立全局观念,克服自私狭隘等心理,对酒店员工与领导要以诚相待,多干活少说话,工作中不偷懒,给人留下诚实可信的印象,冷静处理问题,不与他人发生冲突。摆正实习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要学会忍耐,学别人之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实习中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帮助学生看清导致挫折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信心,直面困难。

  (二)合理选择实习基地

  1.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的条件

  第一,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酒店,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高星级的酒店无论从设施设备,还是从管理上说都是比较完善和正规的,实习生在这样的酒店实习对他们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客源较充足、稳定。应选择客源充足的实习基地,这样,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容易了解酒店的一些经营管理状况,更好地学习一些实践技能,把理论知识有到实际中去,在接触客人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其能力。

  第三,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及有相应合理的福利政策。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承担了与酒店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报酬或报酬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工作与学习。

  2学校应与实习酒店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为了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校企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包款。双方应以合同为依据,把实习工作作为一种合作信誉。当酒店经营状况发生变更或者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到实习安排时,仍然能够坚持履行合同责任。

  (三)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

  1.修订酒店专业实习大纲

  实习大纲的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学校、酒店及实习生三方面的不同特点。大纲应以学校教学目标为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详尽而明确地规定实习的相关事宜,清晰、明确的实习大纲对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做好学校评定制度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的衔接

  酒店会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或保存各校的实习生管理与评估制度。实习生表现总体情况,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以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在整个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酒店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己有的实习制度并不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实习生的行为,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己有的基础上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学校的教育和实习期间的管理,密切学校和酒店以及实习生的联系,及时处理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环节,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为酒店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0

  摘要:随着人才选拔模式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于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专业实验室建设,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整体的教育方向性已经较为明朗。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及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理科课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完成必要的学科实验,越来越多的文科课程也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以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巩固,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和实践性。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内,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活动,并且通过行为操练进一步优化相应的学习行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只有保证实验室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目的[1]。

  (一)有利于专业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也要与时俱进,建立适应专业发展及时代需求的课程模式。只有满足专业能力的有效升级,才能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要掌握整体项目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实践性比较突出,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并将授课重点集中在实践操作方面。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要能集中展现相应的实践性,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2]。另外,教师还应针对培养该专业管理层人才的特殊性要求,集中强化相关实验性教学措施,从多角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环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利用实验室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培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操作认知,真正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3]。另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建立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服务性,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促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现状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中,教学指导意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求相关教学内容和措施符合学校及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习模式,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不能有效地展现出来,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机制松懈、实验室实际功能单一、整体使用效率不能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实验室内部教育管理工作松懈无效等[4]。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第一,基础教育水平处于萌芽阶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实际教学机制和教学管理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实验室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学侧重点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建立进一步的深化研究,这就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空洞、单一[5]。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还是延续了原有的创建机制,依据某门课程或是某个单一化的.专业领域建立实验室,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性,但是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由于时间安排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利用措施。实验室不仅开放时间有限,使用效率也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不足20%。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以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如何真正发挥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作用,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教学研究人员应建立高效的统一管理模式,集中处理相关问题,以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实用价值的有效发挥[6]。高职院校应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实验室的培训功能及相关建设项目符合实际需求。在提升实验室教学功能方面,管理人员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管控结构和技能培训项目符合管理要求,建立“四位一体”的基础管理建设模式,更好地践行教学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不断完善校内实训项目的管理制度,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管控,借助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操作规范等提高整体管理效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酒店合作建立专业实验室,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第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坚持贴合实际的原则,准确定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机制。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教学人员不能过于依赖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而是要充分结合多元化的课程讲解手段,并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明确实验室建设与本校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特征,才能更好地凸显地方经济特色及文化底蕴,保证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动态化发展模型和发展目标,及时收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以保证专业实验室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保持教学水平适度超前,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多元化动态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7]。第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教师管理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升级和改良,进一步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整体效果。第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建立有效的仿真操作,还要建立考取相应专业证书的绿色通道。同时,教师要重视建设项目的升级,以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向提升。在实际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管控力度,教师也要强化研究探索的意识,以认知实训指导项目任务,确保项目管理的先进性及高效性。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管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积极拓宽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实验教学体系,以辅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8]。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调酒、餐饮以及客房服务等,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本理论与实践项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结构。此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还应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按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建立必要的项目处理措施,促进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型,保证实验室管理结构的完整性。总而言之,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最贴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室,集中展现教育特色和教育优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定位基础上,还应注重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施翠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1):459-460.

  [2]牛俊杰.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文信息,20xx(8):275,323.

  [3]邹伏霞.我国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大专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酒店管理高级文凭教育的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xx(2):94-98.

  [4]皮平凡,黄燕,肖璇.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导向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xx(27):267-269.

  [5]曾国军,胡志成.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培训生制度:酒店管理本科生之预期与现实差异[J].旅游论坛,20xx(4):7-11.

  [6]常淑娟.基于消费周期的酒店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xx(18):109-110.

  [7]赵广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思考[J].才智,20xx(9):140.

  [8]张永芬.浅谈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128-129.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同时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任何行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都需要有竞争,竞争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酒店行业同样如此,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就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为市场提供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讨论目前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讨论一些模式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其对其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高职院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步提高,酒店成为了人们休闲和工作需要的首要选择,这使得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样也使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无论在哪行哪业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酒店行业也不能脱离这一观点。对于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发展时间还不长,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酒店管理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1.办学模式固化,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目前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很多院校都不断扩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市场的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特点,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实践培养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毕业后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行业高层管理人才,从而歧视低层次的基本工作,盲目自大。然而在企业方看来,这些学生只懂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基本的和客户打交道的实际工作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肯定不适合直接从事管理岗位,他们更愿意接受那些对于基本工作扎实,对于此行业更熟悉,更能够胜任的人才来成为管理人员。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决定了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能够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这同样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比较缺乏的。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下,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院校对于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践课,造成学生实践方面不足,眼高手低,亟待完善此项教育模式。第二,学生观念方面的不足。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在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缺陷,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但部分同学不能够体会到这些机会的弥足珍贵,不能够理解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3.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为止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仍旧以本科院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来评估人才。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本科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其人才评估机制和体系应该适应于自己的教学目标。除了这些高职院校评价体系偏理论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监督问题还缺乏管理,学生的能力评估只依靠考试成绩,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评估缺乏重视。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估也还停留在上机打分的低级阶段,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缺乏准确的评估反映。而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一套完善健全的评价机制来评选出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和实践能力以及素质过硬的专业管理人才。

  二、对于完善和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制度

  以市场为基准,加强实践学习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同时更好地满足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要做到这些,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强与酒店企业的合作,一起制定适合本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内容、实践方向和评估体制。在互动过程中找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契合点,达到三者共赢的局面。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教育模式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发虚拟酒店项目,将酒店服务运营的流程虚拟数字网络化,构建虚拟实践课程,使学院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酒店运营的实际过程。同时对于酒店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的处理方式、沟通方式进行教学,鼓励老师和同学到酒店进行实际的实习兼职,提高教师和学生实際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经验传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对其拥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自己。

  3.建立健全专业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偏重于实践,因此学校对于学生评估更应该适应于市场需要。对于学生的评估应该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素质教育以及企业对其的实习评价综合进行考评,合理分配其权重比例,使学生的评价更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就业质量以及企业满意度和学生具体职业素质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评,而不是仅靠学生理论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

  三、总结

  酒店行业作为现阶段的朝阳产业,其自身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对于人才的更高的要求。人才竞争一直是企业的命脉,因此如何提升酒店行业人才质量,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人才迫在眉睫,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作为教育单位更应该提供更多更合适的适合市场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翠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xx.

  [2]李震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市场为导向[J].教育与培训,20xx.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2

  摘要: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最近几年里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常会把学生安排到酒店实习,但在实习期间遇到的诸多问题会造成实习目标难以实现,不利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了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力量知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一般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会送学生到酒店实施顶岗实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在酒店接受实习工作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能够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酒店为了降低资源管理投资,尽快培养现代新型的人才,通常都会接受学生实习的要求。从最近几年的实习情况看,实习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常会导致酒店、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方面

  1.重视不足。很多酒店仅仅把学生当成酒店“免费工人”,对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酒店内部人员对学生常具有排斥感,主要表现在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职员对学生的欺骗行为等,这些都会造成实习生工作效率低下。

  2.待遇较低。影响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因素还是由于薪酬问题。酒店雇用实习生基本上是从旅游院校安排介绍,这种方式获得的实习机会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平台。然而,这些问题也常常造成实习生工作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参与酒店工作的积极性。

  3.技术不高。就目前的酒店实习工作看,学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站岗、收银、接待等方面的工作,这种工作形式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量,造成学生缺少挑战性心理。而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阻碍了学生接受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二)学校方面

  1.制度问题。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安排都是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主要是为了协调好酒店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处理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则难以给学生准确的专业指导。

  2.教师问题。学生实习前期都要通过学校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在实习酒店工作时才知道学校所学到的知识难以派上用场。从这一问题则能看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

  3.时间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后又要回学校学习或制作毕业论文,与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达成就业协议,时间上的矛盾冲突随之而来。这就造成学生为能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以各种方式请假离校,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基地问题。学校与外界企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合作,导致学生能够实习的地方较少。而把学生安排在低层次的实习环境下,对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显然不利,难以达到现代化人教育实习的要求。

  (三) 学生方面

  1.心态不正。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就业压力之大,对于实习工作每天保持端正的心态。学生常认为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因而在实习期间没有全心投入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期望过高。一方面,工资待遇过高,对于实习期间的待遇很不满意;另一方面,职位要求过高,很多学生梦想着以工作就能当领导、拿高薪,这与实际情况反差较。

  (四)提高实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开发人力资源

  1.个性管理。酒店领导应深刻认识到实习学习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学生资源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应倡导酒店职员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酒店对他们的重视。

  2.增加待遇。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需适当提高,酒店最好直接与学校的联系,定期提升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一旦工资待遇提高后,学生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

  3.人才计划。根据酒店学生的实习情况,为学生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到酒店日常工作中。不仅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4.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定期检查指导,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水平,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方法:①邀请酒店领导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相关知识,将一些先进的职场理念介绍给学生;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③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安排。

  2.计划调整。①学生实习之前教师则要安排好实习计划;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③安排学习计划时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人才需求最多的时间,以指导学生就业。

  3.实习动员。参与实习之前,学校要对学生的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敢于面对新的社会生活。首先,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讲解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尽快适应企业生活。

  4.专业指导。学校应为参与实习的学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后可以咨询他人。对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恰当地分配,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学生方面

  1.端正心态。实习应深刻认识到参与实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积极提高实习理念,让自己尽快适应到企业生活中。对于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做好内部处理方案,让自己能尽快适应实习境地,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需尽快适应,做好多方面的实习工作,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结语

  实习过程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三方加强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3

  摘要:《食品营养与卫生》近几年逐渐成为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必上的一门课程。但由于该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教材不够成熟与完善,学生相关理论基础薄弱,教学上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食品;营养;卫生;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的转变。居民意识的转变同样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有更高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的选择

  目前针对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材版本较少,且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匹配,内容陈旧。例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更新至20xx版,而多数教材还停留在20xx版甚至更早的版本,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其次,中职学校重理论,但更重视技能的培养,虽然《食品营养与卫生》属于专业理论课,但应在内容中涵盖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宴会配菜与菜单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只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膳食搭配案例可供学习,知识实用性较低。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食品营养与卫生》应该成为一门既传播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又能解决日常膳食科学化的一门实用型课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较差,缺少发散性思维,技能培养更是开展艰难,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考核体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通常采用只针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考核方法,考试成绩也只代表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难以衡量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于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改革初探

  2.1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理论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因此这对教师与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生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方面,除将大量理论性知识简化讲授外,还可以补充非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尽量顺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以服务生活实际为原则,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这一概念时,可以举多个饮食搭配实例验证这一理论,如八宝粥、炖烩菜等。又如在讲谷类食品过度加工后对营养素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举例市场上常见面粉种类中营养素含量加以论证等。通过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的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食品卫生学方面,例如几年前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多讲解成为社会热点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枯燥的卫生条例法规等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与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2.1专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流行的行业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能够将相关知识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性;二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扩展,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专题有“能量过剩怎么办?”“人体血糖是如何调节与代谢的?”“怎么吃更健康?”等,这些专题让学生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聊的知识堆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课题研究教学法课题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等。比如,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营养调查、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一周的营养配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研究,最终以提交论文并进行内容阐述作收尾。这对学生掌握及更好的应用本门课程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完善考核制度

  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考核制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使用学生上课基本情况与课题研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题型中要涉及一部分开放型题目,也可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教学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更多教与学的互动;考核侧重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学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长足进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余秀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xx(2).

  [2]范雪莹,滕春喜.学习新课程优化课堂环境[J].教育科学,20xx(1).

  [3]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xx(5).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5).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4

  [1] 周恺 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J]. 建筑学报 20xx.05

  [2] 黄燕鹏 岭南地区酒店空间探析[J]. 建筑学报 20xx.10

  [3] 朱守训 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J]. 建筑学报 20xx.08

  [4] 孙佳成 酒店设计与策划[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

  [5] 香港卓越东方出版有限公司[M]. 酒店设计圣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xx

  [6] 李婵 设计的智慧:酒店设计师访谈录[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

  [7] 乔·费舍尔 现代酒店设计[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思路清晰,符合开题要求,准许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查结果: □ 通过 □ 完善后通过 □ 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

  摘要:国家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顶岗实习,可促进学生角色转换、熟悉企业环境及工作流程等。但近年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中暴露出很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顶岗实习效果。文章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案例,首先论述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意义;其次,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不同阶段的心理情况;最后,提出了改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心理情况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心理情况

  当前,世界三大产业为汽车业、石油业及旅游业。自改革开放起,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酒店行业是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星级酒店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xx年底,我国共有850余所旅游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1]。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心理情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意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不同阶段的心理情况、改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心理情况的策略三个角度展开了论述,旨在丰富顶岗实习相关理论。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意义

  旅游业迅猛发展背景下,我国愈来愈需要酒店方面及旅游方面的人才。所以,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以为酒店行业、旅游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理论基础扎实、业务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较强、思想素质良好等)。为达成该目标,高职院校有必要施行“实习”制度。实践证明,通过实习(具备制度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特点),多方(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及学校)可获得益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不同阶段的心理情况

  1、顶岗实习准备阶段1)参与实习的意愿高职院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时,通常会遵从学生自身的意愿,也就是说,两种选择摆在学生面前:第一,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等,对实习企业进行自主选择;其二,在学校提供的合作企业中进行挑选,进行顶岗实习。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已成年,但实习极有可能使是其独自做得第一个决定。在缺乏父母意见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实习单位时显得十分犹豫,甚至某些学生出现临时换实习单位的情况。当然,在顶岗实习中,还出现其他类似情况。2)未树立实习目标当学生须进行实习时,其已在校学生很多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酒店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并对之持有独特的见解,但在实践技能与社会经验方面较为匮乏。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学校为何组织其到酒店顶岗实习,甚至将实习作为获得学分的'路径。即便高职院校安排专人作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很少向其咨询实习事宜。当遇到问题时,学生最先求助的为已经实习过的学姐、学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缺乏实习目标是造成学生反复、犹豫选择实习单位的原因[3]。2、顶岗实习阶段1)心理层面的压力酒店行业性质较为特殊,且酒店提供的实习机会为顶岗实习。在学习一段时间业务技能,并熟悉岗位职责后,实习生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同于正式员工。如此,实习生很难适应“社会人”角色。就学生实习中的挑战来讲,其表现为:入职培训、处理人际关系、陌生环境的适应性、岗位的分配等。因此,实习生须耗费30天左右时间进行适应酒店环境、工作流程等。如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克服种种困难,则其心理压力必然会增大,甚至放弃实习。学生适应酒店环境之后,其的实习将会趋于平稳,有利于提高整体实习效果。2)实习与学业的冲突顶岗实习期通常为90-180天,实习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导游证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4]。虽然,很多学生表示其希望对自身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进行提升,以便在择业时占据优越的位置,但当面临学业与实习冲突时,其须做出慎重的选择。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与酒店之间相隔较远,不方便学生来回跑,导致学生心情更为焦虑。当酒店客流量较大时,很多酒店一般不会轻易给学生批假。此种情况下,学生与酒店两者致之间极有可能产生矛盾,实习生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对实习效果极为不利。3、顶岗实习后总结阶段1)有机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经历顶岗实习之后,学生已相当了解酒店行业岗位职责、酒店工作流程、酒店行业特色及运营。完成实习后,学生一般会形成以下心理情绪:其一,通过实习,明晰自身缺点,立志努力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做好充足的择业准备;其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之阿金存有很大的差距,产生厌学或弃学心理情绪,亦或计划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学习时态度不够端正。2)就业前景顶岗实习期间,在考虑自身经营需要因素基础上,酒店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如此,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形成对比。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接触社会的次数明显增多,会对其的“三观”产生影响[5]。酒店行业较为特殊,短期内员工自我价值难以得到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方向。所以,完成顶岗实习后,学生择业观将会参考实践经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此外,顶岗实习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酒店行业用人压力,有利于对人才进行培养及储备。尽管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很多心理情况,但笔者坚信通过学生、学校及酒店三者坚持不懈的不利,顶岗实习效果必定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希冀,更多的学者、专家参与到该研究中来,为顶岗实习理论“添砖加瓦”。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05-2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05-28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精)05-26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集合]05-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实用15篇)06-0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热】05-3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通用[15篇]05-30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06-02

(荐)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06-04

酒店管理专业的总结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