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热】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
摘要: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酒店业对人才的英语要求日益增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满足于日常交流,更需要掌握专业的行业用语。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ESP酒店英语教学实践为例,从课程设置、考核、以及如何保持教师专业性等方面入手提出ESP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专业用途英语;酒店管理;英语教学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英语的使用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因此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专门用途英语主要针对某一专业或职业,学习起来更加精确,高效,针对性更强。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独立学院。毕业生多数进入五星级酒店或旅游服务相关行业就业。本文以我校酒店英语教学为例提出酒店管理专业ESP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ESP?
关于ESP的定义,HutchinsonT.(1987)提出ESP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所有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初衷。那么究竟如何判断目前进行的英语教学是否为ESP呢?Strevens(1988)认为ESP应当满足以下特征: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内容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和职业有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重点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运用上;4.与EGP有显著的区别。
二、ESP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著名英语教育家刘润清(1996)教授早在1996年便提出“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近年来,随处可见的旅游英语,金融英语,财务英语书籍更是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各行业的从业者在提高英语的时候,不再是拿起《新概念》等综合用途英语,而更多选择定位准确,实用性强的行业专业用途英语。在谈到高校英语教育与专业挂钩的重要性时,秦秀白(20xx)也指出“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设立明确的目标是ESP酒店英语教学的关键。
ESP英语教学要求以特定目标为导向并且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完成相关课程后会从事何种工作。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该课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秦秀白,20xx:80-83)。笔者所在学院秉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所有教学内容均指向酒店及旅游管理方向未来就业需求,强调实用性。英语教学经过逐年的改革创新,摒弃其他院校开设的一般用途大学英语课程,将矛头直指酒店英文沟通。开设课程包括一年级的《酒店情景英语》,《酒店英语视听说》,二年级的《酒店专业英语阅读》,《商务写作》和三年级《商务英语》等。在低年级阶段从最基本的服务用语入手,每一个单元涉及一个酒店的部门,学习基本的词汇,常用句型,以及服务流程。高年级在课程内容上扩大了范围,走出酒店,走向更广阔的旅游服务业,学习商务沟通,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能力。总体来看课程设置目标明确,逐渐扩大专业范围,充分满足学生的从业需求。由于所学内容紧贴业界需求,随学随练,一到就业岗位免于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在行业内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四、ESP酒店英语考核注重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
ESP课程内容要遵守真实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秦秀白,20xx:80-83)。该课程的内容,案例,情景设计应该是真实的。ESP教学要与时俱进,落后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应用时的需求。ESP的核心是语言的运用,学生是语言运用的主体,因此教学的中心一定要放在学生上,而不是教师。以上原则不仅适用于教学,更适用于考核。笔者所教授的《酒店情景英语》是面向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包括小组展示,情景视频作业,酒店实地情景模拟等方式。所有情景力求真实,语言专业,服务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另外一门《酒店英语视听说》课程采用的是TEP(TestforEnglishProficiency)考试。TEP考试试题内容灵活,便于实现校本化,例如我校的TEP测试素材全部取自酒店与旅游服务行业真实素材。
五、始终保持英语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
ESP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专业性的原则。如何让授课教师能够语言、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为目前ESP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ESP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语言上能力很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有的英语教师均是英语专业出身,并无酒店背景。最初只能通过书本来自学酒店相关知识。后来学校采用实习制,分批派遣教师赴酒店见习,为期半年,在酒店内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学习考察,并搜集资料,为今后的教学服务。从后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参加过实习的教师,无论从自信心上,还是专业知识上都有很大提高,教授课程更鲜活更生动,案例教学信手捏来,深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促进酒店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配合,组织大家在一起编写校本教材,互相学习,效果显著。酒店专业教师提高了英文水平,英语教师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语
本文首先明确了ESP的定义,ESP需要满足的四个特征。接着分析了ESP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以及设立明确目标对于ESP教学的重要性。再次,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介绍了ESP酒店英语课程的考核关键在于真实性并以学生为中心。最后讨论了如何保持ESP教师的专业性和与行业的联系。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ESP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ESP教学也会更加成熟,最终为现代化的发展培养更符合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常叔杰等.“关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xx年第7期.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79-83.
[5]王颖,周平.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异同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xx(5):40-42,59.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整体性,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安排序化教学体系,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联系起来,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显著特征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相连,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适应高职学生思维特征。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课程的开发设计全面展开,但课程开发往往停留在研究层面,真正走进课堂的很少。本研究吸收和借鉴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岗位需求、能力培养、学生未来五年之内的可持续发展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体系。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以培养酒店行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酒店服务与管理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调酒和制作咖啡为特色、以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酒店管理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酒店及相关行业,具有较强酒店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工学交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实习相结合。课程设置依托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来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进行整合与序化。全面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合理化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快速发展。
3.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专业酒吧和咖啡厅、星级酒店、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公司、自主创业等方面就业。主要从事调酒、制作咖啡等饮品和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服务与管理方面工作。
这些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人际交往的沟通、外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一般通用知识;具备调酒与咖啡制作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管理与服务及食品营养卫生等专业知识。
4.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专业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完善,取决于设置哪些课程,通过什么方式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前提。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如何突出特色,把握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它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各课程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健康成长。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3
摘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发展尤为迅猛。作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的2020年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以及第四大客源国,酒店业必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人才需求激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应审时度势,拓展专业建设思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酒店人才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教学模式及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与再认识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以迎合企业需要为总体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基础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技术能力、高品德高素质等特点;主要以“应用”为主要内容和特色建立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堂实践和企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均占有较大比重。所谓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结构。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教学模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并且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反映,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行为规范。”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其加入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以应用操作技能为培训重点,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这些特征,高职教学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形成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高职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理论基础、职业能力目标以及教学实施方案三个部分,其中职业能力目标在高职教育实践中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校企协作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运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师生互动、行动导向、校企结合、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职业院校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阐述
(一)国外学者的探索与实践
1.美国co-op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带薪实习模式,可以深化本专业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目的。此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专业对口+毕业+就业”顺利衔接。
2.日本的“职业感”培养模式。其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布局都是按照酒店的环境标准来建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职业氛围是学校的首要目的。学生的“职业意识”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培养。
3.欧洲的“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就读洛桑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可拿到瑞士、美国以及英国三个国家的证书,拥有丰富的国际酒店以及航空公司和各大奢侈品牌的就业资源。其店校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熟悉整个酒店的各个部门的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其课程设置也会不断更新,即便是一些专业传统的课程,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内容。
4.德国的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核心是企业,基础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保障是当地的法律(行业协会)。其真实的实践场景更加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故而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岗位需要。并且,与国内不同的是,当地的行业协会有着相当大的法律权限,既可以为企业谋取利益又能够有效支配企业的各项活动,所以才能作为双元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障。而国内酒店专业普遍应用的“校企合作”制度便是“双元制”衍生而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期间,有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另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这种制度是学校和企业协同共建的一种办学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以及职业培养模式。国外酒店专业培养模式从职业意识培养到课程设置乃至训练培训,都很是值得我们在教学模式中借鉴和参考。
(二)我国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
1.我国学者对国内几所院校酒店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式,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院校虽然在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寻求符合本国酒店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一些学者提出,教学模式应多考虑“受众”的因素,进而做出改进和完善。这里的“受众”,就是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显示,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第一,他们没有充分理解酒店专业的学习的内容以及酒店专业自身特有的科学性。第二,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一些学生内心对酒店行业存有的一定的偏见,需要转变观念。第三,学生起点低,对技术与职级晋升缺乏耐心。而国外的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并重的。没有国内的“本科”和“专科”的档次之分。相较于国内,国外酒店专业院校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更加能理性并清晰地认知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在几年的学习中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认可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差别之一。由此,专家从实践角度提出,酒店行业应该参与到高职学院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的'规划制定工作。
2.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取得的成就。
(1)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方案,高职三年中,第一年根据酒店和市场大环境等需求培养酒店定向专业人才,在校内由专业教师教授基础课程以及各类酒店人才所需基本技能课程例如客房服务,调酒等。第二年由酒店作为教育主体,让学生到五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习”活动,教师会定期进行跟岗指导。第三年回校学习深层管理学,并聘请酒店高层人员定期进行演讲及培训等。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2)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采用日式的入校“职业感”培养方法,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实训基地并对外运营,学生参与管理。由于这种入校就开始的职业感的培养,这所院校的酒店专业排名很快就在全省名列前茅,声望颇高,学生大赛也频获佳绩。学生入校就对自身的就业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也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三、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有待提高
酒店行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要具备服务意识并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面对不同的客人和不同的服务环境以及岗位也需要从业人员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中体现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有缺失。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酒店一线技术人员,但过分强调技术,造成了意识培养的缺失,忽视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开拓,单纯注重一线应用是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模式的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本行业的不足三分之一,原因就在于在校期间对于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造成了学生对服务行业根本性的误解。
(二)课程设置方面创新性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都是对应酒店的各个部门,诸如《酒店前厅管理》、《客房金钥匙》、《餐饮运营管理》、《宴会设计》等,从表面上看,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课程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视角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期间的养成。最终造成学生对于企业的目标期望值过高,从而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甚至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服务行业有很大的误解,缺乏行业的服务意识,觉得这个行业是个“伺候人”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怎么能对深层次探究个性化服务理念产生兴趣呢?创新服务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三)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
以酒店专业的教学实习为例,很多学院都是在教授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将学生送到各大酒店进行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实习活动,在企业岗位实践中加强技能训练。但是在这数月的实习阶段中,学生一般都是听从企业安排,按照企业需求在一个固定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全面了解整个酒店运营系统运营管理方式的目的。在校园内的课程安排也是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大类设置的,唯独缺少了创业的概念,使得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有所误解,认为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星级酒店就应该是在管理层工作,而忽视了创业的本真是从基层做起,才能逐步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方式。从而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创业型的酒店管理者。
四、加强和改进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告诉我们,为学生开拓眼界,寻找高价值的资源是培养“职业自豪感”的重要方式。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和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也可以达成学校企业双赢的局面。酒店业流动性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到位,认为服务业是“丢人”的行业,是“青春饭”,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职业自豪感”的缺失造成了本行业人才的流失。例如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的高星级酒店,了解其运营基本流程。打造多功能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尽可能做到“店校合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了解工作流程,培养一定的“职业自豪感”。尽可能多提供本行业内的尖端信息和高端的就业资源,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以及职业憧憬。
(二)根据我国酒店专业发展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依旧秉承基础课、专业课、实操课这样的传统模式在教授。在复合型人才激增的当下,尤其是酒店专业,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适当引入国际理念和课程,让中国的酒店专业与国际接轨。例如开展一些国际化课程。如美国饭店协会认可并颁发证书的《黄金服务认证》课程。不仅可以培训本校教师成为该专业国际化培训教师,也可以让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得到美国饭店协会的证书以及专有胸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可以作为一种被认可的资历。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与国外大学酒店专业接轨的课程归入本校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当学生在国内修完所有高职学分,并获得国外院校认可,可以继续出国深造。
(三)不断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切忌“一脚踢”。在教学实践环节,将学生完全交托给酒店的方式不可取。在国内的酒店也很难做到让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因为毕竟熟悉岗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频繁的换岗也会给酒店造成困扰。如果将实习时间大段的“分段”,是否能够弥补这个缺陷呢?例如,将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时间分季度进行,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想要更换的实习岗位,部门可以按照学生上一阶段实习表现给与考量与调整。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实习动力,又避免给酒店带来大量的麻烦。其次,定时举行本专业的技能大赛,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大赛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同样重要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首先展示的内容,也是酒店最重视的条件之一。所以定时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应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之中。
参考文献:
[1]蔡建平.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19).
[2]陶蓓.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06).
[3]黄毅,孙璐.美国CO-OP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
[4]徐燕.论供需错位视角下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4).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4
一、优化高职酒店服务礼仪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全面激发高职生群体的学习热情
一是教师要用积极态度来影响学习者。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十分关注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学习,考证、考级占据了其大量时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学生并不关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以至于觉得这门课完全可以在考前花点时间背一下知识点即可通过。一旦教师也不够重视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学下来一无所获。为此,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自身心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用自身行动来影响与带动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少数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高职生,教师应当尊重他们,并且真诚地给予其以关心帮助。只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发掘出其巨大的潜力,并且深化学生们对于酒店服务礼仪知识之理解。二是教师用正面积极的形来象带动学习者。
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自身的礼仪意识及其行为,将对学生们形成潜移默化之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们对自身严格要求,使用职业化要求来装饰自己。其原因是一旦高职生们接触到的酒店服务礼仪教师均为彬彬有礼的,那就自然会在无形中深深地感染学生们,并且强化其对于礼仪仪表作用之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中关注到细节,严守礼仪规范,发挥示范性作用。假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用热情洋溢的语气来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用赞赏性语言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就能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好的成效。
(二)切实改进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们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为了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对这们课程的教学方法加以切实改进。为此,笔者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
一是实施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组织高职生们进行研讨,让其去积极感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该教学法以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为主要特点,注重于师生对案例开展共同探讨,并且撰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出教学所需案例。要紧紧围绕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来挑选教学的案例。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搜集各类礼仪故事,而且还要亲身参与到调研之中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备课过程中的筛选、修改,让案例变得更为集中和更加具有说服力。鉴于案例分析往往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事先将案例分发给学习者,要求其在课前就进行相应的准备。要通过自身对案例所作的分析推理来得到结论,其后再进行整合与综合评判,并且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
二是实施情景训练法。这一方法是应用仿真手段来培养与检测学习者的实际能力,提升其对于酒店服务礼仪实际效果的关注度,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比如,可聘请酒店高管人士,邀请其解读本企业近年来在对客服务礼仪中的典型案例。其后,把酒店负责人所出题目告诉给学生们,由其对实际案例加以点评与情景仿真模拟操作。最后是由酒店负责人告知企业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运用这种教学方式,高职生们能够学到处理酒店服务礼仪棘手问题的合理方法。
三是实施多媒体教学法。单一的粉笔加黑板授课法缺少形象性与生动性,易让高职生们和实践相互脱节,而引入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则能够营造出十分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调动起酒店管理类专业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当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以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与丰富性。比如,当讲授到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材中关于宴请、外事接待以及风俗礼仪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可利用图片或光盘等自身搜集到的一体化教学法,让学习者们形成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调动起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其潜力,拓展其思路,进而为培养高职生们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校企合作的新型酒店服务礼仪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和当地酒店实施校企联合办法,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让高职人才培养和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校企之间的'双赢。立足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酒店服务礼仪教育中大量存在的资金以及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升高职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习期间,高职生们可进入到合作酒店的各岗位上实施服务操作,将学到的礼仪知识更好地运用到酒店服务实践之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选择具有先进管理观念的当地知名酒店企业作为旅游服务礼仪共建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探讨修订教学大纲,聘任酒店高管人员为客座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之中,从而让高职生们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
二、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实施深入探究之目的就是要引起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类专业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均应充分重点高职生的服务礼仪学习和其今后工作岗位的相互对接,不应纸上谈兵,而是要实打实地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提升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实际教学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5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观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学生的就业走向,总结并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中应采取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深度校企合作;对策
一、研究背景
20xx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各地各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意见,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出现了“订单班”、“2+1”、“实践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0xx年,教育部进一步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xx]12号),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观高等职业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与改革成果,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春风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酒店行业培养了一批与一批的专业人才。以广州地区为例,广州地区几家具有代表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唐宫饮食集团合作创办了香港唐宫酒店管理学院;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南华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燕玲大厦、东莞伯顿饮食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进行“订单式”校企办班等。
在酒店管理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专业学生毕业后留在本行业的比例与发展潜力问题。在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酒店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深度校企合作”是培养酒店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分析
第一,各大酒店仍然存在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员工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保障
酒店行业人才流失一直是行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从中国知网搜索,20xx年就有学者关注酒店人才流失问题,如叶红(20xx),《对酒店业人才流失现象的思考》。至今,人才流失问题仍然是各大酒店头疼的问题,从基层服务员到领班、主管,离职率高,行业内流动性大。有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酒店业务不断发展,各岗位却缺乏掌握相应技能的员工,基层服务员一直是处于缺人状态,甚至是基层管理人员也经常空缺,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酒店一般会从平时表现好的基层服务员提升上来,但之后却往往出现该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一方面与酒店行业当前工作强度大、待遇低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校企合作在培养职业型人才仍然不能很好的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流失现象仍然严重
目前广州地区高职教育都是三年制的,大多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是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大多数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协议,每年安排学生到该企业去顶岗实习的方式。许多专业学生表示,进校第一年还停留在对专业较为陌生的层面上;第二年比较清晰专业所学知识内容,但由于本身的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等问题,对大多专业课程的学习仍停留在半知不解的层面上;第三年马上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容易感觉到学校学的东西还不懂得如何去运用到实践中去,或者是学校所学内容与工作联系性似乎不大等问题。由于专业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实习中工作强度较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不能正面的引导学生而常常导致学生对实习工作不理解、厌烦,顶岗实习后,就想尽快离开该企业,甚至再也不想从事本行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以广州嘉逸酒店管理集团为例,20xx年,该酒店集团共吸收专业实习生259人,实习结束后辞职人数为165人,比例高达64%。
另外,实习结束后继续留在本单位的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暂时留下,慢慢寻求向哪个方向发展。对酒店行业还较有兴趣的同学,能留下来在行业中工作三年以上的也为数不多。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摘要:《食品营养与卫生》近几年逐渐成为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必上的一门课程。但由于该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教材不够成熟与完善,学生相关理论基础薄弱,教学上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食品;营养;卫生;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的转变。居民意识的转变同样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有更高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的选择
目前针对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材版本较少,且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匹配,内容陈旧。例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更新至20xx版,而多数教材还停留在20xx版甚至更早的版本,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其次,中职学校重理论,但更重视技能的培养,虽然《食品营养与卫生》属于专业理论课,但应在内容中涵盖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宴会配菜与菜单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只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膳食搭配案例可供学习,知识实用性较低。
1.2教学方法与手段
《食品营养与卫生》应该成为一门既传播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又能解决日常膳食科学化的一门实用型课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较差,缺少发散性思维,技能培养更是开展艰难,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考核体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通常采用只针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考核方法,考试成绩也只代表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难以衡量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于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教学改革初探
2.1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理论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因此这对教师与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生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方面,除将大量理论性知识简化讲授外,还可以补充非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尽量顺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以服务生活实际为原则,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这一概念时,可以举多个饮食搭配实例验证这一理论,如八宝粥、炖烩菜等。又如在讲谷类食品过度加工后对营养素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举例市场上常见面粉种类中营养素含量加以论证等。通过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的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食品卫生学方面,例如几年前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多讲解成为社会热点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枯燥的卫生条例法规等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与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2.1专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流行的行业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能够将相关知识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性;二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扩展,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专题有“能量过剩怎么办?”“人体血糖是如何调节与代谢的?”“怎么吃更健康?”等,这些专题让学生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聊的知识堆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课题研究教学法课题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等。比如,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营养调查、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一周的营养配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研究,最终以提交论文并进行内容阐述作收尾。这对学生掌握及更好的'应用本门课程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完善考核制度
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考核制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使用学生上课基本情况与课题研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题型中要涉及一部分开放型题目,也可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教学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更多教与学的互动;考核侧重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学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长足进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余秀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xx(2).
[2]范雪莹,滕春喜.学习新课程优化课堂环境[J].教育科学,20xx(1).
[3]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xx(5).
[4]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5).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论文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 英语教学 改良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中国经商、旅游或求学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给我国酒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无疑是好消息。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英语教学方式的枯燥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只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以及通过各种英语实地训练与应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交流与应用的能力。
一、引言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及实际应用的能力普遍偏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注重语音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而忽视英语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研究试图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良为切入点,探讨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的技能,进而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与客人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起步比较晚,存在英语教学方式的枯燥陈旧、教学内容单一及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上对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不够重视等问题。进而使得英语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在英语上的兴趣不足以及英语听说与实际应用能力的普遍偏低。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与普通意义上的英语相比,具有特定的交际事件、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及具有特定语言与程序标准,此外酒店管理专业英语非常讲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而我国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将重点放在语音及语法的教学上,没有突出其应用性及特殊性。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教育部也陆续地颁布了一些关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文件,也将培养学生的听说及应用的`能力放在首位,但是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校、老师及学生,因此只要彻底改变学校、老师及学生长期以来所存在的错误观念,才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改革
1.英语教学要求的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由于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首先要求学生掌握酒店英语核心的词汇、典型的语句及特殊的用法,此外掌握一些常用与惯用语,能够清晰流畅地与外国人沟通,同时还需要学生适应酒店发展趋势,深谙酒店中的跨国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口头与书面表达时能够灵活运用四千个基础英语单词中的两千个词汇;能够听懂与酒店业务相关的一般对话或者报告且可以进行有效地比较;能够写酒店常见的英文信函及通知等;能够与外国客人轻松谈论与酒店业务相关的话题且可以翻译成地道的英语。
2.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将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教学的内容由英语基础巩固模块及酒店英语模块组成。其中基础巩固模块着重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足够典型的短句、改正不正确的发音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酒店英语模块则在基础巩固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在酒店工作,着力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及灵活应变的技能,尤其是能够轻松地处理酒店日常涉外业务活动。通过这两个模式完美结合,能够保证学生所学与酒店需求较好地接轨,进而培养出“能用”的人才。
3.英语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由于其特别强调专业交际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课堂参与。一般来说比较成功的方法是首先教学生怎样做,然后教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做,最后让学生自己检查纠正,这一方法强调学生认知与情感主动参与。目前教师教学应当充分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向互动型、情境型及讨论型等教学模式转变。其中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让一部分人扮演外国客人,让一部分人扮演接待,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主观效能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熟悉其角色;实训结合法通过让学生模拟在各种场合下反复与客户交谈,直到能够轻松流畅地用英语与客户交谈为止,这种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成功的感觉;合作教学是通过英语教师与酒店管理层的人员合作,共同担任英语教学,通过共同的努力进而提高学生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好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都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切实落实,特别是诸如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更是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所以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与应用的机会。
四、结论
总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程改革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借助高素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突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提高其兴趣与英语的实际交流和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月香、于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xx
[2]段红鹰.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xx.(7)
[3]赵颖.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8
前言
酒店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应专业能力与职业意识兼备。该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将其细化为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有助于企业进行对外宣传。具体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即其日常工作态度、责任等,是该领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其不仅关系到酒店管理质量,而且与市场竞争力也具备直接相关性。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意义
1.1提高竞争力,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服务产业的酒店,对专业人才要求很高,需求量也比较大。但高职院校学生因素质低、专业化不足,职业意识缺失,常会因工作受挫而出现流动情况,以致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学校领导应依据专业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予以创新,提升其职业意识和素养,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其明确自身学习及职业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使实习更加稳定,树立良好口碑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学习要求,兼顾其职业能力,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适用性很强。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能够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能够督促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中,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为自身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其不仅能够为酒店和学校树立双向口碑,也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极为有利[1]。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问题
2.1酒店及岗位认识误区
部分学生和家长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即服务员,甚至存在排斥心理,该种情况于专业学习极为不利。高职院校学生常会因外界压力,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家长受传统思维影响,对该专业抱有偏见,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配合学校实习,甚至逃避实习或实习过程中专业性不足,缺乏责任心,难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2.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影响很大。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聘请重点院校教师到本校兼职任教。因精力和时间有限,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非专业出身,对酒店一线行业不了解,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性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发展。
2.3教学模式陈旧
近年来,仍有部分高职院校秉承传统教学模式,实训设备陈旧。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极为不利,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设计,都缺乏创新性,仍采用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略职业意识和兴趣培养,缺乏完整的实验配套设施和实训设备,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学生仅学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很难真正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2]。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策略
3.1明确行业意识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及教师误以为专业学习主要服务于今后工作岗位,专业学习规划都是依据行业及岗位要求制定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其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仅能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说教中,了解一些与酒店管理行业相关的信息,信息渠道缺乏畅通性。依据以往教学经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为星级酒店管理输送人才。学校可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思路,定期邀请星级酒店管理人员或优秀校友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使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以此为基础,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3.2 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领导及教师应依据专业特性及课程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设计。除却采用先进教学思维及方式之外,应邀请酒店管理行业的专家,对该专业学生予以引导,为他们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确保其教学素材都来自于行业本身,走在行业前沿。尝试采用订单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方法,邀请酒店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等,真正实现课程创新,并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3]。
3.3 注重实训教学,构建仿真工作情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专业授课能够解决的。日常专业学习离不开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及演练。教师要依据课程要求,在实训教学环节,实施工作情境模拟,以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职业意识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将其贯穿到日常工作及学习中。例如,从事的是酒店大厅接待工作,需注重仪容仪表,以树立良好酒店形象。工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时刻关注大厅动静,并具备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意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要求,了解到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明确该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行业意识要求,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重视实训教学,为学生构建仿真工作情境,以该种方式,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卢俊丽.基于酒店行業特点的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商,20xx,(9):263-263.
[2]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10):207-208.
[3]朱松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3):122-1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9
酒店管理专业多维创业实践平台思考
摘要:目前,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不全面、不连续、不系统成为高校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障碍。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并探讨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期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助推院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多维创业平台;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调要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自主创业,但目前实践平台建设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环境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无法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过程、体验真实创业的艰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途径、互动式的多维创业实践平台,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指提供并保障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统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1]。创业实践平台是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创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和态度,是需要在变化的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获得的一种知识。同时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平台是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从目前实践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各高校都在积极投入为学生搭建实践桥梁,如举办创业大赛、开办创业讲座、创建创业园区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实践平台建设形式单一、未形成系统性保障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全校甚至全社会有效资源。
②实践平台宣传力度不够。此外,实践平台未有效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稍有脱节。
2多维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形式
根据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遵循大学生了解、学习创业知识的基本脉络,笔者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式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知识教育平台、实践应用平台及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2.1创业知识教育平台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行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全过程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学习让学生开办企业,它以能力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因此,搭建的创业知识教育平台能成为高校创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平台。具体表现在,
第一,构建课堂教学平台。整合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一方面,发挥全校资源优势,增加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创业类基础课程,扩大覆盖面,如创业学、风险投资等。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进创业相关知识。如在《餐饮企业运营与管理》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讲授基本知识,还要设计团队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开办小型餐饮企业,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
第二,构建课外学习平台。利用社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力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论坛、演讲与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外,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也应该广泛应用。目前,除高校引进的创业数字图书馆资源之外,还应该提供一个资料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库。在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师授课的课件讲义外,还提供大量供学生使用的与专业有关的文字资料、图形、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此外,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开发手机APP软件,组建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共享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
2.2创业实践应用平台
2.2.1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酒吧模拟实验室平时可定期开放,供学生练习调酒、咖啡调制技能,也可对外开放经营,由班级各小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生亲自参与店面装饰、店面运营与管理,感受创业艰辛,发现自身不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创业街区。创业街区由学校搭建,提供场地和相关服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配套小额贷款,营造孵化企业的市场环境。
2.2.2有志于创业的可提出申请。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经营的茶语心菲茶餐厅正是在这种创业实践平台基础上创办的。另外,强化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利用模拟软件,社团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创业工作室进行各类活动体验,并针对电商、微商等新兴业态进行模拟经营。
2.2.3强化校外实践平台首先,搭建校外创业体验平台。鼓励学生每年寒暑假到酒店、餐饮企业等地实习,了解酒店,参与酒店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深行业认知。其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实习岗位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成长机会,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方面,教师做好实习动员,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各项挑战,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再次,安排学生在酒店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部门的角度看待酒店管理运营。
2.3创业信息服务平台20xx年对武汉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相关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其中,46%的被调查者只是“了解一点”,26.7%的被调查者对政策“不了解”,而只有1.7%的被调查者对此是非常了解。因此,有必要构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高校应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创业指导与服务。通过开办讲座、提供信息咨询、资助创业资金等形式普及创业知识,拓展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搭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创业服务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政策、企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模拟软件等有关内容融合,学生可登陆网站查阅创业政策,撰写创业计划书,与相关企业及老师互动交流。
3多维创业实践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多维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且持续运行,需要在师资、研究、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形成高校、企业、社会各方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
3.1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目前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各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管理形式。然而建立创业教育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机制、体制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重大意义。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独立的人员配置,并聘请有经验、相关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对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的使用范围、运行要素及支持体系等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平台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各类型平台的顺利运行,才能使就业和创业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对创业平台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搭建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支持网络,实现对人力、物质等资源的统筹协调。
3.2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创业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身就拥有不少“双师型”教师,这也是其与传统高校的一大区别,也是优势与亮点。首先,鼓励教师参与。引导与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2]。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借助多方资源选送教师出国培训、参加创业师资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咨询等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师资来源。再次,扩充“智囊团”,吸纳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人士、政府专家作为创业导师,通过授课、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创业教育,并由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更新“智囊团”。
3.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业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
有赖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要营造浓厚积极的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庞大,所涵盖的知识甚广,单靠几门课程及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生积极自觉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类创业平台去充电,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创业实践平台的作用才能真正凸显。
3.4健全激励机制创业平台的建设
不仅要求院校加以重视,积极投入,更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应用型”的深厚积淀,拓展外部资源,与政府、企业等外部机构联合推进。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整合政府及企业资源。首先,可采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以合理的利益分配、科学的管理机制来确保联合各方对平台建设的持续投入。对院校而言,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有效控制和使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人才输出、协助进行业务拓展等方式维系与外部机构的广泛联系及各方对共建平台的热情[3]。另外,完善教师评估激励机制也是发挥创业平台作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xx,(6).
[2]曹盈.基于SWOT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xx,(12).
[3]易伟义,余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xx,(3).
[4]卢淑静.创业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xx,(2).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0
一、调查内容及方式
“酒店管理专业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涉及年级、性别、籍贯、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6个问题,第二部分包括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3个内容,共设19个问题,其中10个问题是单项选择,9个问题可多项选择,但最多不能超过三个选项。本次调查针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学生共120名,收回问卷116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6.7%,其中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达到100%。在调查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15.5%,二年级学生占27.6%,三年级学生占56.9%,因为酒店管理专业女生居多,所以被调查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6.2%、63.8%。
二、职业动机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择业意向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其中,64.8%的同学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能给家里人的一个交代,也是父母的期望,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大多一般,父母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找一份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本科文凭非常重要,本科毕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有19.8%的同学以专升本的形式选择继续深造。有14.8%的同学选择“先择业,后就业”,其中71.3%的同学认为花点时间选择工作,可以找到待遇条件更好的工作,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为优越,父母较为娇宠。也有3.4%的同学为了遵循自己的意愿和实现自我价值,选择自主创业。其实,在调查中过程中还了解到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因为考虑到投资、风险、家庭等众多因素,最终放弃创业的行动。学生被问到“会不会选择酒业行业酒业”时,有69.5%的同学选择“会”,18.3%的同学明确选择“不会”。其中,选择“不会”的同学中,被问及为何不愿意选择酒店行业时,学生选择较多的选项依次是“太辛苦、太累”“对个人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社会上评价不好”“家庭方面的原因”和“工资低”。可见,学生对酒店行业的整体认知是比较良好的,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尤其是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小孩从事酒店行业,认为这是不体面的职业,再加上现在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比较娇惯,怕吃苦的心态比较严重。
三、职业理想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区域
调查问卷中关于工作地区的选择设计了9个选项,其中选择“长三角或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同学最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6.3%,他们认为长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高星级酒店数量多,就业机会大,晋升空间大;选择“家乡所在地”的同学占到42.8%,这些同学大多为独生子女,考虑到父母的因素,所以选择家乡就业,但大多同学选择家乡所在地级市就业,不愿意到家乡的城镇、乡村等基层地区;还有5.6%的同学选择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就业;而选择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西部地区、国外的学生为0。整体来说,学生以经济发达地区和家乡为主要就业区域,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区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西部酒店行业的人才短缺现象,而且在无形中也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单位类型
当学生被问“您希望进入什么样的单位”时,高达78.3%的学生选择“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可见,“机关事业单位是铁饭碗”“机关事业单位福利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轻松”等传统的就业观念还在深深影响着当代的毕业生和家长。但提到企业时,学生更愿意到“民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就业,学生普遍反映“民营企业”的管理更加符合现在市场发展的需求、更能锻炼人、激发人的潜质,而“国有企业”管理体系过于陈旧,工作状态过于懒散,不适合年轻人的发展。针对“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时,主要看中哪些因素”这一问题,学生在11个选项中选出3项,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其中占比较大的选项是“单位的社会知名度”“工作环境”“工作舒适度、劳动强度”“家庭的要求和期望”和“适合自己能力和性格”。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在就业时深受随大流和父母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看重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工作环境和舒适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方面缺乏耐力和毅力,择业时过于理想化。
(三)薪酬待遇
问卷设计了关于月平均薪资待遇的选项,将薪资待遇分为“1000~20xx元”“20xx~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5个选项,约有58.8%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这一选项,有13.5%的同学选择“20xx~3000元”,15.2%的同学选择“4000~5000元”,也有12.2%同学选择“5000元以上”。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现阶段的薪资待遇有理性的认识,但也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够准确,薪资要求过低或过高,这都会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阻碍。
四、择业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规划
当学生被问到“择业前您是否为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时,12%的同学表示“认真做过,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15.8%的同学表示“偶尔规划,不能按规划执行”,有49.6%的同学说“很想规划,但不知道如何规划”,高达22.6%的同学说“不想做任何规划”。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长远规划,抱着“走一步说一步”的心态,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有职业规划的意愿,但不知道如何去规划。就此,作者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情况做了了解,大多数学生反映学校的就业指导形同虚设,没有专业针对性,作用不大。被问到“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予就业指导”时,“专业出路”“实践模拟”“职业规划辅导”这三项的比例都超过了50%,“专业出路”选项的选择人数高达74.6%。
(二)择业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择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当学生被问到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的状态,人数比例从高到低的选项分别有“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网站”“招聘网站”“老师推荐”“亲朋好友介绍”“高年级的同学”“社会招聘会”和“人才市场”等。可见,当代大学生就业渠道比较宽泛,但由于学生处于跨出校门的起步阶段,对学校和老师还有较大的依赖,所以选择“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网站”“老师推荐”等的学生数量较大,这充分说明在大学生毕业季,学校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招聘会非常必要。
(三)择业决策者
问卷设计有关就业决策的问题“您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谁对您的影响较大”,并给出了“自己”“家长”“老师”“同学”“恋人”和“其他”6个选项,要求学生按照影响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选出三个选项。结果发现,比例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为“自己”“家长”“老师”,其中选择“自己”的同学占到100%,选择“家长”的比例为76.5%,选择“老师”的比例32.6%。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较强,就业的主要决策者是学生自己,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尤其是家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非常值得关注。就业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就业价值选择、评价、追求、认同的一种倾向性的态度,是在择业过程中,根据自身价值需要,所做的一种稳定性的选择和评价。就业价值取向会随着时代更迭、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影响人的就业行为和就业结果。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是一个受多方因素影响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换的复杂问题。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的限制,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作者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可以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而尽绵薄之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
摘要酒店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0引言
酒店是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能够进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场所的一种商业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店这一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吸收国外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酒店行业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一个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当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院校及其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满足酒店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中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各个行业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酒店这一行业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较高的服务意识、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等。酒店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酒店团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酒店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酒店这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我国的各个酒店企业逐步重视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情况,不断加强对酒店客户需求与酒店发展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注重树立酒店的品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酒店行业储备一定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为酒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推动酒店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酒店专利专业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2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素质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以便满足职业要求。但是当前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缺乏兴趣,仅仅注重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盲目追求就业率,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下,只能在短期内弥补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失,无法从长远上为酒店行业供应高质量的人才,进而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也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
3.1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当前在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增强教学的专业性,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确立明确的课程标准,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当通过导入案例、任务驱动以及转换角色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达有关职业理想的概念,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将每一次课堂中都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两者进行合作以便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当地知名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活动,并参与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的项目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接收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行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3.2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反复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单单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除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一些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开学季,带领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参观相关的合作酒店,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体会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激发新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在参观酒店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请酒店相关技术或者管理人员为新生讲解酒店对于人才的要求、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初步了解,促使学生确立自身的就业目标。同时,还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作为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服务礼仪风采大赛、形体表演、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类活动。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联谊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是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这支队伍整体上提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训能力等,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改革体制,一旦有教师入职,就要为其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教学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辅导员要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上或者学习上的难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4组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素养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技能大赛又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省级比赛或者国家级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以便于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通过多次参与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在走入相关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素养。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教师和学生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呈现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玛玉珍.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J].发现,20xx(8X):128-128.
[2]张莹.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xx(11).
[3]袁晓.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新一代月刊,20xx(10).学科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2
一、酒店法规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
1.1单一的教学模式
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通常比较严谨,教师应多注重解释和探讨法律的条文。目前酒店法规课程主要是通过老师讲授,并结合案例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教学方式,教学的模式太单一,与学生渴望新奇的学习心理不相符,学生学习专业法规的兴趣得不到培养,教学能够取得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法规的讲解太深奥,没有注重识记法律条文。此外,与其他课程相比(如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酒店服务礼仪等),酒店法规课程的实践性不够强,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2过于落后的教材建设
目前,从酒店法规课程的教材来看,在教科书中还是注重解释法律条文,而在酒店的实际管理中的运用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提起学生的自学兴趣。所以,对于酒店法规教材该领域专家学者应当进行重新设计。
1.3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酒店法规课程中,通常,老师首要的教学目标是定位于讲解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旅游酒店的法律法规,硬性地要求学生去背诵、理解相关的法律条文,从而缺乏了从实际运用和就业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意识。
二、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设计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所以,酒店法规的教学,教师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氛围应当要和谐,学习的环境应当是宽松的,学生的学习心态才会逐渐变得喜欢和热爱学习,学习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学习兴趣。第一,老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带微笑,教师用其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第二,重视教学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氛围应当体现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交流互动的心境应当是愉快和轻松的。第三,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当引入实际法律案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2.2完善教材建设
就目前的酒店法规教材来看,在内容上基本是如出一辙,只是注重对条文的阐述,内容上不够全面、没有新颖的观点、解释不够清晰、缺少典型案例的分析、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等问题,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对教材建设进行完善:第一,要选择好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应当是结合酒店管理与服务中涉及到的现行法律法规。第二,控制好教材的难度,考虑到教学的学生是非法律专业的,因此教材中应当减少说明和解释相关法理,增加实践和案例教学。第三,在编写教材的体例上,应该增加学前导读、要点提示、案例分析、章后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2.3确认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再了解酒店行业的法律法规,对酒店发生的一些常见的法律纠纷能够很好的解决,学会利用法律知识和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酒店管理中发生的纠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我国的三大实体法、三大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等制度的讲授。高职学生的法规教学要注重提升能力和广度,对于法理问题则不必过多地深究。
2.4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多元化。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教师首先选择的是问答教学法,引入酒店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谈谈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再作点评;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典烈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介能力,培养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作精神;最后是角色扮演法,教师应当让学生扮演酒店法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或者法庭角色,发表自己处理具体法律问题的看法,增强理解法律的具体适用。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3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采用理论学习+动手操作、再理论学习+再动手操作这种学习加训练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得会、能动手。符合现代酒店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的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既能熟练进行英语接待和管理能力,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本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启动2121工程。即先进行两个学期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的学习训练,然后到合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学期,在指导老师和资深领班的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实习结束后,根据具体的服务情况,找出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再进行两个学期的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加深操作训练后,再开始毕业综合实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来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成绩。大部分学生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遇到学习难题,缺乏知难而上的精神等等。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基础课程的大量设置,不仅背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会使大多数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够用”、操作技能“有用”为尺度,并且加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为后续的职业实践服务。另外,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时,将观察方法、思考方法通过日常教学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改革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育主线应该围绕职业技能训练来开展,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进行大胆革新。一些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如《现代酒店建筑设计》、《饭店规划经营》、《高等数学》等课程坚决去除。增设一些专业实训、专业实务和案例等课程,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大大提高了。将《前厅部的运转》和《客房部的运转》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合并成《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用七十课时。其中三十课时用来理论知识学习,四十课时来进行操作技能训练。酒店管理专业为了迎合市场,开设了大量专业课程并增加课时。同时开设《酒吧经营管理》、《宴会设计与服务》、《西餐宴会设计与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旅行社实务》、《中国旅游地理》和《导游业务》、《旅游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开设了《社交礼仪》、《形体训练》等实用课程。
3.革新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精讲多练”的办法,要求任课老师把所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这一目标,彻底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和《餐饮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既定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互动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音像图片、情景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尽量寻找机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实现教学一体化。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地、更加公正地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考核改革。一是模糊评价法: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师风范五项,根据各项重要性,让学生按百分制给任课教师打分。该方法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进一步提高自己有很好的帮助。二是学生自评法:原来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这种互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仅凭卷面分数和课堂作业来评价学生的优差是不公正的。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醒认识,另一方面使任课教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思考。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4
[摘要]在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来源渠道单一、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机会、教师知识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与此,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建立校企双方“双导师”制度、积极培训、引进骨干教师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以期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三赢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的方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逐步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作为旅游六大要素的主体力量,其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正发生着迅速的转变,旧的管理模式被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逐步取代,酒店管理模式决定了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必须适应新型教学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的来源渠道单一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结构,但是教师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经笔者调查表明:现如今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出现的是一多四少的现状:理论课教师多,技能课教师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少,具有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师少,能具体指导实习、实践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比例小,而且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2、教师一定程度缺乏实践锻炼机会
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比过低,专职教师较少,每学期授课任务较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成为常态,而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考虑教学以外的事情,所以教师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里顶岗实训难度较大。
3、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滞后
随着酒店业的逐步发展,社会、酒店行业由单一型的人才要求逐渐向复合型转变。不仅要求从业员工掌握酒店的一线部门如餐饮、前厅、客房等核心技能,同时由于酒店人员流动性较大,时常出现人员空缺,因此还需要员工能在酒店其他岗位上随时替补,因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缺口较大,能掌握这些技能的员工往往能够在此行业拥有比别人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现有的酒店专业教师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难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往往缺乏这些专业技能,均需要进入酒店后由酒店自主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对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4、教师行业从业经验的缺乏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与行业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就更少,酒店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从酒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方面来看,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酒店行业从业经验,无法做到按照一线酒店的人才要求去培养、训练学生,因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2]。
二、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普通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采取高校和合作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师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接受合作企业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专业设备和环境的作用,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带班师傅的“双导师”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与优秀企业双方共同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带班师傅的“双导师”管理制度。应该从合作企业中建立健全企业优秀员工进校参与教学,学生进店后由酒店指定辅导师傅等机制,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健全譬如《酒店岗位师傅选聘考核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指导老师选聘考核管理办法》、《酒店管理专业优秀实习生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学校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和技能的指导;企业应选择各部门的一线优秀人员担任学生师傅,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指导,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岗位师傅为在岗实习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生活关怀。
2.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方式加快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力度,扩充师资队伍,提高素质
从学校培养或从酒店引进既精通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技巧,熟悉教学内容的资深专家和行业管理人员。同时分期选拔中青年教师分期到国家骨干院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学习,掌握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最新理论知识、技能及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及实践能力。
3.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
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培养骨干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所有教师总数的较高比例,每学期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形成兼职教师人才库,每学期根据专业授课任务遴选优秀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努力优化兼职教师结构,完善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增大企业教师占兼职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是为社会提供能够在酒店及其相关专业任职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尽可能的以实践教学替代理论教学,把有酒店一线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专家吸收到学校教师队伍中来,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拥有足质足量的兼职教师可为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聘用相当数量的企业人员到学校任课,担任兼职教师,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来源单一的问题,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本行业与社会接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教学竞赛和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校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无裨益。
4.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转变理念,革新教学管理思想,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骨干。定期派遣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赴合作单位一线部门锻炼,接受合作企业的培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内部培训机制,培养一支真正属于学校自己的高素质“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酒店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中国酒店职业经理人资格、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考评员等酒店技能证书考试,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实习、进修制度,分期、分批派教师到酒店及国家骨干院校参加培训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5.评选、表彰与奖励一批教学名师
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对于专业教师有着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加强年轻教师对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制定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每年从学校教师队伍之中评选一定数量教学名师。
6、在师资建设中渗透进酒店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反映企业特色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教师定期赴合作酒店进行实习和实践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锻炼和培养的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合作酒店可以定期委派相关人员承担学校教师培训任务,以使高职教师准确把握酒店行业发展脉搏,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经营意识,加深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酒店的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对教师起到影响,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之中,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三赢目标[4]。总之,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同时也是校企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技能熟练的完善、成熟的师资队伍,对提升酒店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酒店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OL].https://baike.so.com/doc/6750395-6964951.html.20xx-10-28.
[2]刘克军.校企合作是酒店专业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J].科技咨询,20xx(44):83-84.
[3]企业文化[OL].https://baike.so.com/doc/4538176-4748448.html.20xx-10-21.
[4]林超.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师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xx(44):124.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
1、总体规划要求
在总体布局上,分清对内和对外的功能流线。在对外的部分达到功能相对独立、景观互相观看的既独立又融合的交融效果。各个区域有着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关联的流线通道。各个建筑与环境之间自然的.融合和渗透。
2、建筑造型要求
建筑造型给人简洁、大方之感,即一目了然,又有内容有细节,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抓住看者的视野。利用结构、材料、造型的方法创造出不落俗套的新时代建筑。建筑入口明朗大方,便于识别。
3、景观要求
以温带阔叶树木夹杂多种植物为主,混栽在季节上次第开花的品种,利用湖、水、草、阳光、绿色创造出休闲、自然、大方的景观环境。
4、建筑功能设计要求
建筑内部功能互相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管理通道。建筑功能和环境紧密融合。不同功能间互不干扰且有顺畅的流线进行联系。
[1]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J].建筑学报
[2]黄燕鹏岭南地区酒店空间探析[J].建筑学报
[3]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J].建筑学报
[4]孙佳成酒店设计与策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香港卓越东方出版有限公司[M].酒店设计圣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6]李婵设计的智慧:酒店设计师访谈录[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思路清晰,符合开题要求,准许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___年___月___日
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___年__月__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05-2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集合]05-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精)05-26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05-28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通用[15篇]05-30
酒店管理专业的总结08-29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报告05-29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心得11-08
酒店管理专业个人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