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建造环境设施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30 13:15:10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居建造环境设施管理论文

  一、设施管理的由来

人居建造环境设施管理论文

  “物业管理”这一被现代中国人称为“朝阳产业”的新兴行业,登陆中国大陆仅25年的时间,其发展却是异常迅速。全国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积已占物业总面积的40%以上,经营物业管理的企业已达27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230万人。然而,这一公共事务性的管理事业在世界上却已走过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看到,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对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和效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用“PropertyManagement”命名的,以对房屋“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为服务内容的所谓“物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的专业化管理以及建立“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对一些功能比较单一的公共物业和设施来说,采用类似于香港“公共屋村”的管理模式亦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从他们在对军事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管理经验中得到启发,从事物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们根据美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开始了对FacilityManagement(简称FM,设施管理)的研究工作。1979年,世界上第一个设施管理机构——美国密西根州的AnnArbor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首先成立,1980年又创建了全美“国家设施管理协会”,并于1982年更名为International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简称IFMA)[1]。从此,“设施管理”这一术语从北美传遍了世界各地。设施管理传到中国,首先从香港开始,1992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在香港设立分部[IFMA(HKChapter)],2000年又成立了香港设施管理学会(HKIFM)。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勃勃生机,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以及每年13%以上的增长速度,显示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自然引起了国际设施管理业界的关注。香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捷足先登,自2003年3月开始,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主办了各种类型的设施管理研讨会。2004年8月,国际设施管理协会派出三位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医院设施管理”研讨会,并颁发了在中国大陆第一张“会员资格证”。自此设施管理正式在中国登陆。

  二、设施管理的实质

  设施管理的定义有关设施管理的定义,自然是IFMA的描述最具权威性。然而IFMA对设施管理定义的描述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香港陈佐坚先生在他的关于《设施管理在中国》的报告中,引用IFMA关于设施管理的定义是:“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2]北京于庆新先生在《设施管理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设施管理的定义时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的描述如下:“所谓‘设施管理’,就是在工作场所与人和组织的安排中,融入工商管理、建筑学、行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原则,建立一种设施的质量管理的行业规范。其中不但涉及到建筑物的管理,更包含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运作中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所有层面。”[3]上海陆伟良、诸建华先生在《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对FM所下的定义是:“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有效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整备和维护的管理工作。”[4]英国设施管理学会(BIFM)的描述是:“设施管理就是像对待核心业务一样对房地产和业务支持服务进行专业化管理。设施管理牵涉到业务中的战略、战术和营运这三个层面,其所有活动都以客户核心业务的需求和要求为基础。”HKFMA也对设施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设施管理是综合人、过程及物业的优点以达到长期策略性目标的过程。所以,设施管理是藉科学与艺术的管理架构,来管理由实行到策略性阶层的综合过程,用以加强公司的竞争力。”综合以上说法,不难找到设施管理的主要涵义和特色。(1)设施管理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营造高效率的环境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改善企业的形象为目的;(2)设施管理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科学原则,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行为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各个领域;(3)设施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个机构的人员、工作及地点的融合,并是一项长期、策略性的策划工作;(4)设施管理提供的是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的生产活动、工作活动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过程支持服务;(5)设施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而是对设施生命周期、能耗以及环境的监控,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保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设施管理的内容根据IFMA的分类,设施管理的业务内容主要有9项。HKFMA认为关于设施管理的范围有8项。综合各方面相关资料,设施管理主要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策略性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财务预测及管理;公司不动产的获得及其处理;建筑及设备的规划设计和室内空间规划及运用管理;设施和设备在生命周期中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建筑的改造更新和设备的功能提升;保安、电信及行政服务;设施支援机能和服务;能源和生态管理;高新科技运用及质量管理。设施管理的应用范围既可用于包括办公写字楼、医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金融中心、机场、火车站等城市公用设施;也可用于工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港等工业设施;同时,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还可以用于对现代化智能社区的管理。

  由上可见,设施管理较之物业管理,其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它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相对要高得多,几乎要对每一个使用者进行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因此,对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物业管理要求更高。设施管理的实质设施管理实质上就是人居环境管理。通过对设施生命周期的管理和针对性、策略性的长远规划以及准确周到的服务,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其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外,其余都交给设施管理来实施和保证,包括提高企业的形象。IFMA对设施及设施管理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设施是建设、安装或建立与工作有关的用途的环境。”“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因此,设施管理工作确定了以下质量目标:(1)特色。每一建筑物都因其位置、功能与建筑风格来表现其特色,其中有象征性、美观及地方的风土特色。(2)舒适。建筑物的环境要使人对身边的一切感到满意。如家具符合人体工程学,光、声、空气、色彩等建筑物理环境不仅要适合居住活动,而且要满足使用人的特殊爱好,通讯等设备要满足各类机构人员的需求。(3)效率。建筑物中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各种设施高度综合并形成有机的整体,共享信息,以提高各类设施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兼容性。(4)可靠。在受到灾害与侵犯时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减少各类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高设施的安全运行寿命,为使用人提供私密的个人空间等。(5)适应。建筑物的运行符合政府的法规,能和周边地区协调相处,且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做出贡献。毫无疑问,设施管理的工作性质就是“人居服务”,设施管理的实质是“人居环境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类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物业价值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本。FM的管理结构体系也相应从单纯的人与房屋、设施的体系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物业、人、环境协调发展的体系。从此,人类将承担起管理和维护地球及人居环境这一“大物业”、“大设施”的责任。

  三、设施管理发展的必然性

  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设施管理是在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某些困惑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关注的形势下产生的。在中国施行了20多年的物业管理的经济活动以后,人们忽然发现,物业管理完全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运行,行业人员无休止地仿照政府编制的所谓“示范小区”、“示范大厦”的套路重复地对各种物业进行基本相同的管理服务工作。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加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人们高效率的生活与工作对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物业管理模式、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施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不再固守于物业管理中的业委会、业主公约、基础范畴等固化模式,而是采用多元化模式发展,围绕业权人的需求,以物业为原点,以市场和时间为坐标去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空间流程的最佳组织和物业价值曲线的合理。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导致物业管理必然要向设施管理的模式发展。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公用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康乐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车站等)、商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都是功能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栋写字楼里也许只有一家公司。此时,他们都会意识到其物业资产和环境效应在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设施管理正好大派用场。特别是随着公共设施的机构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设施管理施展拳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多功能的智能建筑兴起的需要为了满足不同业主的使用要求,在同一建筑物内,必须提供各种不同的设施和高效率的服务,同时还要降低使用成本。现代化的智能建筑能为此提供人们满意的硬件,但是管理成本要占到生命周期成本的80%以上。物业管理对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无法做到对设施故障的适时诊断,更不可能在设施和设备不停止运转的过程中进行维护,从而无法做到高效率的服务,还相应提高了管理成本。而设施管理正是在智能建筑的平台上所提供的高效率管理的软件,它实施主动的管理,它关注生命周期的各个层次,适时地对设施和设备进行诊断,并且能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护,因此延长了设施的寿命周期,相应降低了使用成本。企业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加剧,为了生存和拓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形象(包括文化、环境、产品)是竞争的第一要素。企业家希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能有更专业化的料理,设施管理就是提供这种支持性服务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发展的需要设施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性物业和公共设施。据2003年《中国年鉴》记载:我国现有机场141个、高等院校26806所、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园28338家、医院和卫生院63858所、新建体育场馆572座。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新增加30多个体育场馆。如此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催化设施管理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据外刊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抢登中国大陆,在21世纪,全世界智能化建筑的一半以上将兴建在中国大地上。毫无疑问,中国的设施管理市场巨大,需求强劲,发展潜力无限。

  四、设施管理在中国的现状

  在理论上还处在探索阶段2001年1月,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翻译出版了美国DavidGCotts的著作《设施管理手册》,向中国业界传递了设施管理的信息。以后几年,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在内地连续举办了几期研讨会,逐渐引起了中国内地房地产学术界的重视。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开始关注设施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派出研究生到国外或香港攻读设施管理的课程,专业性刊物上也开始出现一些介绍设施管理的文章。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认识上还处于朦胧状态在中国业界(主要指物业管理行业)对设施管理的实质还缺乏深刻认识。不少人把设施管理等同于物业管理,甚至把它看成物业管理的一部分,认为设施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专业化管理。以下一些观点值得商榷:“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相比,物业管理的管理对象要宽泛得多,而设施管理的对象只限于公用设施和工业设施两大领域。”“PM是‘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一体的复合行为,而FM只是物业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既非主业也非专业,实践中多以外包方式借助社会专业公司来完成。”“设施管理是对物业设施所涉及的各个相关层面实施管理。”“设施管理是对楼宇的设备设施的专业化管理。无论何种设施,基本用途以配套功能居多,例如城市有公共配套设施,物业有共用配套设施。它们均应有专业化公司来管理。”设施管理公司就是维护和管理这些‘配套设施’的专业化公司。“设施管理公司可以为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工业设施、商用设施、民用设施等提供各种服务,可以为车站码头提供设施管理服务,又可以为各种场馆园区提供设施管理服务;可以为机场大楼提供翻新服务,又可以为市政管道提供疏通服务等等。”香港现任设施管理学会会长陈佐坚先生曾说:“设施管理不是管理设施。”非常确切地把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中的设备设施的维护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设施管理公司不是清洁公司和绿化公司,也不是设备维修公司或房屋修缮公司,更不是下水道清通公司。诚然,设施管理的服务范围也包含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但这不等同于设施管理。如果一定要比较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笔者比较赞成AlanSpendding先生的认识:“FM是一种在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PM,它是针对企事业机构的生产经营目标而提供的PM服务。在实践中,FM将贯穿到物业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维修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之中。”[5]

  不过,AlanSpendding先生在这里提到的PM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PM基础上扩大了管理内容、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它将对企事业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这是国外近年来普遍推崇的现代意义上的PM,常称为“物业资产管理”或“房地产资产管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FM才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层次。在实践上观念陈旧我国目前严重存在建设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或者重建设、轻管理。作为投资方,总希望减少一次性投资并加快建设的速度,设备供应商重视的是单一设备的质量或子系统的控制,忽视系统集成和联动协调。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没有设施管理人员的参加介入,建成以后聘请一般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而业主希望以低廉的管理费用获得广泛的服务,一些业主还误认为,一栋现代化的智能大厦的运转,只需要招聘一些电工、水暖工、机电设备维修工便可解决问题。一些智能大厦投入使用以后,智能系统不能自控、能耗加大、设备设施损耗加快、室内环境严重恶化、用户效率低下,最后不得不撤除智能系统,恢复常规管理状态,致使投资损失惨重。在人员配备上良莠不齐在我国普遍施行的是以企业的资质等级为标准的市场准入制,不像国外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得一些不具备设施管理能力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可乘之机。一般物业管理处或公司部门的负责人即所谓的“设施经理”只不过参加了短期或在岗培训,甚至完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须知,在国外的设施经理往往是设施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基于以上事实,中国的设施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市场又如此庞大,因此,政府在设施管理上的市场导向、对设施管理行业的扶持以及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制订迫在眉睫,加快设施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普及设施管理的知识势在必行。

  五、几点建议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专业技术和设施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创立独特的管理模式,是中国设施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无疑为开设物业管理课程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专业发展方向。广东培正学院是国内开办物业管理专业较早的民办高校之一,物业管理教研室自2001年就开始关注设施管理的发展,并与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设施管理是一门相当新的管理学科,目前在国内相关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还很少,而这一学科的发展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系非常密切。建议学院成立设施管理研究中心,以超前意识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以取得更新成果。第二,设施管理专业市场前景看好。企业对设施管理的要求日益迫切,设施经理人将成为国家急需的人才。目前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已开设了设施管理本科专业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班,而在广东高校中,该专业尚属空白。因此,建议广东培正学院开设设施管理专业本科班和进行其他形式的专业培训。本科生可以从高考考生中录取,也可通过专升本录取从省内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专科考生。培训班的学生主要招收物业管理企业的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在职员工。将这一专业办成名牌专业,可作为广东培正学院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人居建造环境设施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论文04-27

人居环境报告11-02

村级人居环境简报04-18

人居环境整治简报02-15

整治人居环境简报05-26

人居环境整治简报05-26

入户人居环境简报11-03

乡镇人居环境简报11-09

人居环境巡查简报05-26

浅议人居环境美学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