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境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文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系统管理思想,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境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一、以德为本在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人才者,德才兼备之谓也;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以德为本”的着力点在于培育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的导向性。
校园文化能够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以德为先的导向性驱使。大学校园文化是将全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大目标上来。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将所有成员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什么。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校园文化指向哪里,学校全员的目标朝向哪里,最终将思想和行为完全统一到学校全员个人发展目标上来,进而更快实现学校的大目标,这也是传播和弘扬“以德为先”思想的动力所在。
2、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像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这种凝聚功能来源于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而道德的力量就是精神的源泉,是价值观念最高境界,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对大学师生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增强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3、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其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高尚的道德风范,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从而使学校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它有利于在全校成员中培育和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大地激发出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对学校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校园文化是调适精神气候和学术氛围的软手段,以消除人们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内耗,协调人际关系,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掘和发挥,从而增强道德自我约束力。
创建一个开放、平等、宽松、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凝聚人、造就人、培养人为宗旨,以此来引导、约束、统一大学校园师生的价值观、意识、心理及行为取向,最终实现“以德治学”的目的。而以德为本的成功实施需要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没有一个可以包容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学校也将会陷入人际关系紧张的窘境。
二、以情为本在于沟通机制的健全。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被别人尊重和认同属于第四层次的需求。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被别人尊重和认可是他们工作快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以情为本”的着力点在于为师生员工创建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让师生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个性发展,切实关心他们的心理动向。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靠的是沟通,靠的是默契,情感的交流是达到协调一致的目标,所以要实现如下的有效沟通,是必然的选择。
1、要有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沟通的力度,扩大信息覆盖面,不断创新机制,并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立场。还要通过校园论坛,让师生员工能平等对话,让师生能从自娱自乐的狭小空间走出来,铺设校园沟通渠道强大的情感动力支持。
2、要有健全有效的沟通机制,必须加强校长信箱的功用。高职院校的校长信箱,应该起到务实的功用,是非判断力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样在及时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让师生员工具有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表达的诉求,让聆听的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也使网络民主暴力的现象自行淡化,这是高度民主的必然。
3、沟通机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重视师生员工互动效果,对相关的座谈会制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加强。会议应该“精心挑选”参加会议的人员,不要流于形式,要解决真正发生的问题,建立长期有效的情感交流机制。
4、建立危机处理制度,适当时机对校园内、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考察一个组织的成熟度,要从它处理危机问题加以重视。高职院校不如企业那样的开放,也不如政府、军队那样的相对闭塞,因此要建立与加强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避免无谓的争论与纠缠。
当校园沟通机制逐渐完善起来,“以情为本”便能成功地填平了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的职位鸿沟,注重“以情促管”,有效地克服了制度管人“手脚”不管人“心”的缺陷。当然,过分强调“以情为本”也容易使学校陷入被优秀人才牵着鼻子走的怪圈。
三、以能为本。
高等教育管理实施“能本管理”的战略,是引导师生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到释放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上。“以能为本”强调“人岗匹配”,以人的能力为管理的核心,在人才的使用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薪酬制度与“能”相对应,激发教职员工的干劲。
“人岗匹配”就是为了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需求岗位更好地融合,做到什么样的人才做什么样的工作,定量的人做定额的事,即教职员工要适合相应的岗位,岗位也要适合有专业技能的教职员工,以岗位为核心,因岗设人实现人尽其才。
1、因岗设人: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职位的要求安排人员。首先分析学校特点确定其需要哪些岗位,然后制订职务说明书。在制定职务说明书时要说明该岗人员应满足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和能力要求等,要随时根据新情况,增加新内容。当正式为此岗位选人时,应严格地按照要求挑选,始终牢记是为岗位挑选最适合的人。切忌“为人设岗”现象,是本末倒置,严重不足取。
2、人尽其才。
不可大才小用,更不可小才大用,应人尽其才。
作为高职院校,人员结构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不可过于频繁、快速地更换人员。要保持稳定,首先是要让每个教职工感到自己恰好适合当前的工作,并且能相关岗位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大材小用时往往让人产生被轻视的感觉,轻者即会怠工,重者就要跳槽。所以人才安排到位,既利于稳定人员结构,也利于人才组织结构的相对稳定。
【高职院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体育人文教育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教育研究论文05-02
西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论文05-0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论文04-30
后扩招时代高职院校营销战略研究教育论文05-02
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研究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