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摘 要】如何做好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然成为各所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试着对严格管理与人本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努力探寻一种真正能够更能适用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 大专生 教育 管理 引导
中国教育自20世纪初进入现代以来,学生德育工作普遍注重“自治”,越来越多的人赞同“兼容、包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敞开校门,办大学”理念。探索一种既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又能符合学校教育功能的管理模式正是本文所要积极阐述的。
我们认为对大专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把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结合起来,在过程中具体方法上“刚柔相济”﹑重在“柔性”、注重引导。
把这种方法上升为宏观层面,就是“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管为基础就是说要严格按照现行规章制度刚性执行,讲求高效便捷,是管理实现各项组织目标的基本手段;引为主导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主观能动性,发挥说理教育柔性优势;对学生初次违纪,要力求教育效果,切勿放弃教育效用、盲目追求效率与过于追求教育效果而放弃管理效率,造成小错频出,引发破窗效应。
那么如何管,怎么引,怎样才能做到管与理相融、以引达导的效果?
一、极端严格与管理误区
有规则就执行规则,除非追求个案教育实效,这是我们严格管理的基本方法;无规则就遵循教育伦理,这是我们追求教育效果常用的教育思维。在刚性规章制度执行时负面效果突出难以胜任满意作用的时候,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引导其自身主动纠正偏差,激发其善良本质,行为习惯优化自觉性,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最终形成善良风俗。下面我们来对一个严格管理的实证分析:
常州某民办高校采取封闭式严格管理模式取得了预期短期效果引发广泛热议。知道和了解该民办学校办学历史的同志都知道该校的严格管理理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封闭式实际上是宏观上严格管理与微观上封闭式的双层管理结构的模式混同,是一种管理理念误区,简单地说就是层次不清。
这是种管理上短期效应,是宏观和微观双层结构与当时的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达到了中观巧妙的有机融合统一,确实在一定时期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若是把这种封闭式管理方法与严格管理理念混为一谈,停留在微观层面上高度性概括统一或者把这种方法简单地上升为宏观层面上的办学理念却是值得商榷的,其弊端也就必然日益显现。客观地讲,这种方法在带来组织目标高效实现的同时也大大损伤了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当代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普遍接受的是:学生是宏观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微观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和直接承受者;而学校则既是教育教学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宏观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和积极倡导者。因此,我们站在宏观角度制定教育管理制度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微观的客观教育管理的需要、评估其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效果。这就是要切实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宏观与微观的辨证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目的。
其次,高校是以教育教学为其中心工作,其培养人才功能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又缺乏独立经济来源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管理和引导是绝对必不可少的,这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
有争议的是管理与引导这二者是平分秋色还是有主次关系?教无定式,因此,二者平分秋色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是难觅踪迹的。那么它们必然是主次关系了:究竟是以管为主还是以引为主?我们简单人为划分主次是形而上学,容易犯机械主义,必然最终导致唯心主义。而它们在学校这一教育阶段就应该活生生表现为是“管为基础,引为主导”运动调节模式。
事实上,该校的领导层对这种模式及其内涵一直以来也是颇有思考和在积极探索革新的,比方说该校就先后成立各色各类的学生社团等介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机构来管理约束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惜的是止于所当行,没有进一步挖掘针对大专生的管理理念。
二、切准学生心理脉搏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
把握学生心理脉搏,是搞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推进,我们似乎一下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些非主流、反中心、多元文化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冲击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当代大学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影响历来都是双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增强,认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关注国内外形势,具有很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支持各项改革和发展;自强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强。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受社会生活环境变迁和家庭文化的制约和影响,青年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乐,不愿吃苦,戒备心强;精神上,缺乏远大理想与抱负,缺乏精神支柱与坚定的信念;政治意识淡薄,信念缺失,敏感性不高;心理上,受多重价值观和“心理性断乳”人格再构等内在原因以及环境诱发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同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在心理上多数还处于一种“浅灰色区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而产生情绪适应障碍。
针对消极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积极方面的影响,积极加以引导。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在必要的管理基础之上,更要加以格外的关注。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的个性特点等,采取与之相宜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物质激励、评估激励等,使学生在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从而把学校的意志变为自觉行动,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努力把学生工作开展成德育系统工程,在全校范围内动员全体教师学习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提升教书育人管理理念。
三、当前形势下大专院校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在学工处下设法律工作室,负责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梳理、宣传、执行监督以及学生违纪处理申诉工作等等。通过学习,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等人文素质,准确适用学校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很多刚刚从以前家庭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还不很强,这就需要学校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并通过管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设立德育工作室,学校要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倡导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课堂上运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思想、道德品质、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教育,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通过管理和引导,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特别是要配合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对日益恶化的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充分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作用。高校学生宿舍、后勤部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深远。因此,应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后勤形象,做到服务育人。
(三)积极扶持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授权学生社团,自主赋权管理,党团组织进宿舍,构建积极的文化氛围,开展学生会等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等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能。引导学生自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⑤。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功能,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长远和艰辛。
总之,在新形势下,正视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当代大专生的基本素质及其思想特征,结合本校客观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之很好地贯彻执行,致力于营造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从宏观上坚持“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模式,要求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微观上发挥基础效用,丰富其内涵,优化其管理结构;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强化引导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性,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层次各种各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之《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原载于1919年10月《新教育》第2卷第2期
[2]邓海宾,谢培豪《“刚柔相济”、重在“柔性”——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年6月25卷3期《医学教育学研究》.
[3]陈德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之严格管理实证分析》,《文教资料》2008(7)总第435期,150-152.
[4]陈明《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52-53.
[5]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2-74.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民办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文05-02
高职院校数控设备管理模式探索04-29
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04-27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探析论文05-0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论文05-02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模式探索04-30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