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通用6篇)
论文是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1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改革形势,高校必须重视合理利用管理组织、运行模式、机制保障、效果评价、信息技术、文化建设六大要素,提升执行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管理;六大要素;高校执行力;对策
一、前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组织散漫、监控不足、激励无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执行力,使得教学改革、政策落实面临很大困难,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有关领导和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利用六大要素架构高校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1.管理组织方面
高校执行力的提高需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高素质的团队为保证。管理组织应包括四个模块:
①核心层,主要成员为校级领导,任务是执行整体目标。
②基层组织,成员以业务骨干、院系负责人为主,任务是落实具体目标。
③督导员,应以优秀教师为主,任务是对日常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
④专家团队,成员应以名师和老领导为主,任务包括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作出评价等。尽管各团队的任务不同,但却同属于一个整体。此种“分工+合作”的模式,保证了管理的全面性。为了发挥此种模式的优势,应定期举行研讨分析会议;各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各类学术机构应积极发挥作用;工作开展中应不断学习,加强学习型管理队伍建设;应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学校的改革策略及人才培养方针;工作方案应经过科学分析后联合制定。上述措施可以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并以此带动执行力的提高。
2.运行模式方面
通常来讲,运行模式中应包括下述层级:
①决策层。该层级应以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及校领导(一般是相应的副校长)为主。
②执行层。该层级为基层组织,一般应是教学院系。
③操作层。这个层级应以普通教职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要想利用运行模式提高执行力,就必须要重视完善“规划→监控→考核→改进”的管控机制。各个层级应做好范围内的工作,明确分工:决策层应保证规划和设计合理;执行层应保证实现有效协调与管理;操作层则要重点做好评价。决策过程中,应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保证顶层设计的系统化和合理性;工作计划的确定应立足系院具体情况,既要保证任务明确,又要确保要求完善;对于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应重视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合理的落实方案和具体方法。执行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执行方法,并完善相应衡量指标。其次,应做好执行人员安排,提高执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对于执行过程要严格要求,以实现有效的执行把控。执行方式方面,应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具体执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关键节点的管理,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操作过程中,可以定性考核搭配定量考核的方式,对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问题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另外,对预期目标也要根据任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机制保障方面
高校执行力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基础。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执行机制,均要能够兼顾约束效应和激励作用,确保执行者能够在规范执行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上述目标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
①完善考核机制。具体工作中,应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确定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方式。
②修正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执行者的创造力。高校应重视实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实现有效激励,改善执行效果。
4.效果评价方面
这一部分应考虑三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能力、力度、效果。这部分的工作中,应明确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改善教学成效。相应的,评价结果也只是作为后续工作改进的参照。所以,评价中应坚持以指导为主,将解决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5.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技术是影响高校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在这方面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以完善的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对教学网站进行完善,为信息发布提供渠道,为交流创造可能。
6.文化建设方面
高校应立足自身环境以及文化积淀,结合办学特点,推进执行力文化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以手段革新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培训以及专家报告等活动,改观执行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保证各项方针和政策能够顺利落实。
三、结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决教学管理执行不力的问题,高校应重视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六大要素的积极作用,提高各个层级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切实保证教育政策和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2
一、信息不对称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和影响
1.学校的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两级管理。在教学工作领域,主要就是指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接受学校教务处领导,但拥有权力独立管理自己的教学工作。作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关,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政策必然不是专门为某一个教学单位制定的。再加之教学单位与学校之间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也就出现了。不同层面的信息不对称,既可能导致学校的任务二级学院执行不彻底,长久下去更会影响二级学院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管理涉及的人员间信息不对称;我们单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教学管理工作一般情况涉及三类主体:行政上的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这三类主体在日常教学工作密不可分,根据二级学院的工作分工,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人群人数多,而管理人员人数有限。通常是一名管理人员为很多师生服务,双方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成为常态。这样既可能影响二级学院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又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工作关系。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目前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具体课程的授课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好一门知识,更需要形成知识体系。如果师生间信息不对称,教师忽略了课程间的联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发展。
3.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上信息不相通。高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学生成绩管理、教学执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制度的完善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例如反馈机制,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教学改革,而不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利弊。教学环节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大大降低教学管理的效率,影响教学管理的力度。
二、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解决教学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改变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工作实质是对人的管理,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核心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目前,很多二级学院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将教学管理工作是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没有将专职教师纳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相比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对于学校的政策了解较差,但是他们更了解专业,这样制定的管理方案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而且专业教师处在教学一线岗位和学生交流更多,更了解学生的信息,在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影响力。这些都是管理人员缺少的优势。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发挥发挥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2.网络化教学管理,需要更好的反馈机制
由于学分制的影响,现在高校基本都是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最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例如:学生通过网上系统选课、查询、提交毕业申请等等;教师则通过系统完成成绩录入、工作量查询。学生与老师、老师与管理人员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化的信息进行交流。三者之间缺少另一种交流平台,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学生成绩、出勤率来分析教学情况,完成对教师的考评,这似乎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更完善的反馈机制,当然,目前也存在着一些反馈机制,例如:很对高校都有学生评教的方式,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授课情况。但是离制度化、合理化的反馈机制还很远,仍需要结合网络化的趋势,改进现有的机制。
3.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是二级学院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承担了学院绝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学秘书这支队伍发展相对落后。教学秘书队伍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年轻化、流动性大、职业前景差等问题。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因而提升教学秘书自身的工作能力是保证教学工作的基础。同时针对现在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统一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平职业路径,改善教学秘书的职业环境才能真正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本文在简析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实践中,笔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学秘书,将努力强化业务能力,做好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3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教学中也逐渐的提升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也在这场改革中积极的做出了改变。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强化师生交流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积极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
3、节约教学管理资金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都十分庞大。而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将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转变,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约教学管理资金,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意识淡薄
在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观念,它决定了管理者的思路。当前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改革应用,但常常会忽略了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应用。由于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不足,所以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有些老旧。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于依靠经验来进行教学管理,这是导致教学管理无法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低
在我国的高校中常常是中教学轻管理,由于对计算机管理应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达不到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通常会认为只是事务性工作,无论是谁都能担任这份工作,因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就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来看,当中又很大一部分人都缺乏管理专业知识,很多人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多数时间都陷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要求。
3、软件适用性不强
当前虽然教学管理的软件已经有了很多,但能够满足高校的软件仍然很难找到完全适用的。例如在网上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发布、解答、讨论等现有的网络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支持这些,教师需要进行很复杂的操作才能对软件有所了解,由于这些教学软件的缺陷,使得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应用计算机技术,兴致不高。
三、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高校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所包含的教学科目十分复杂,平时教课的教师也不是固定的,这些都给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造成高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强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意识的淡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以及软件的适用性不强,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改变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当中也包含了观念、模式的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落后的原因并非在于技术上的落差,更重要的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此,在推进教学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首先应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管理,以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实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首先应对传统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当中适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内容,并且充分的借鉴国外优秀管理理念和经验,探索与现代化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化计算机管理,就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计算机的使用技术。现代化网络时代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充分的掌握计算机使用师叔和信息科学,还要具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能力。只有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3、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在强化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应用中,应做到积极的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与现代教学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改革首先应以建立院系的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适当的扩大院系自身的管理权力,强化信息反馈的功能,同时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监管能力。此外,在教学体制上的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宏观调控,提升管理服务,致力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体应用
1、学籍上的管理应用
高校学生的学籍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在学籍的管理上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日常工作量,同时也能将学籍资料保存的更加完整、准确。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相关信息查阅,实现了现代管理的便捷性管理。
2、教学课程上的管理应用
在高校的课程管理中,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均衡性。而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进行相关的课程编排,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高校的资源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能够对高校的班级课程安排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即使教师临时不能来讲课,也能通过计算机安排其他时间,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3、在教学设计上的管理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饿开始逐渐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转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本节教学的目标,在网络上找打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课件编排,在课堂应用时向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展示,例如:视频、图片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五、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虽然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管理。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4
1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内涵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就是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制定教学计划是高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过程。修订教学计划可以对学科或专业的某个方向修订,也可以对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或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修订。不完善的教学计划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总之,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计划的评价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四个环节。
2高校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
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过程中,缺乏决策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一个有着明确内涵的概念,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与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而有些高校在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前不与各学院、学生处及科研处协调,缺少调查分析,制定和修订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另外,一些一般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参照重点高校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部分高校教学计划制定主体单一,单靠院系主任或其他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很难制定和修订出高水平的教学计划。
2.2教学计划执行缺乏科学的管理
各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都做了严格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以及实际操作中,更改了教学计划。这种更改的现象多次发生。它包括在执行教学计划中小范围的更改,或是教学计划运行若干年后大范围的更改。执行教学计划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组织管理中职责是明确的,而一些高校在管理时,工作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有些院系认为教务处对教学任务安排管得太多,但教务处考虑到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必须审核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安排合理,而院系只顾自己学院的资源配置情况。执行教学计划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相关联,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和科学的'管理,在执行教学计划管理中缺乏相互协作,学校的公共资源就不能合理的配置,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监控、教学质量评价都会受到影响。
2.3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诸如本科教学质量工作评估、精品课程评估、学生评教及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的评价不少,这些评价都与教学计划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计划方案评价是指对教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编制过程的评价。而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较少,且内容不具体,缺少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评价方案。教学计划评价的过程包括核实、调查、反馈、修改、确认五个环节。首先要核实教学计划中各专业课程门数、学分、学时等。其次是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情况。再次反馈意见并修改,最后确认教学计划评价。而现在教学计划评价是阅读教学计划后,个人主观判断,缺少调查、反馈和修改环节,流于形式。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缺少沟通交流,专家理性判断的单一评估方式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评价人员在审核教学计划时只注重查看专业课程安排情况与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安排是否一致,而不关注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以及课程体系是否相关等问题。
3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改进的措施
3.1规范教学计划制定和修订流程
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的过程需要多位院系教师参与并群体决策,制定和修订的过程比较复杂,为了满足不同利益和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必须加以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一般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院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负责,在综合分析和科学的考察前提下制定和修改定教学计划。首先,各学院根据制修订意见要求,充分研讨修订教学计划,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初稿,其次,教务处组织初审,以及学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论证,各学院分专业汇报制定和修订思路,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改革以及改革的原因。再次,学院根据教学指导委员意见进行整改,并提交专业教学计划二稿。最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修改确定教学计划终稿。专业教学计划一经确认并实施,原则上不能随意修改,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调整时,专业负责人必须填报教学计划变更申请表,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才能更改。
3.2严格规范执行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保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务处和各学院专业负责人以及院系主任应及时审查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状况。每学期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专业计划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核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一经确认该计划,不得更改。另外,教务处要求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和院系主任及时了解教学任务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填写《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等材料。
3.3完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
教学计划评价是对教学计划运行作出的评价。它有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外由外聘专家、行业专家和毕业生组成,校内由学生、教师和专家组成。评价需要有证据,所以教学计划运行的评价情况要依赖于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做出的判断,它没有决定权和处理权,只能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反映意见。教学计划评价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作为工作指导。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指标有培养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结构等指标。培养目标指标应做到:第一,一致性。培养目标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适合学科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第二,独特性。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突显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可行性。培养目标具体便于操作,切合学校实际。第四,前瞻性。培养目标体现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选择指标做到:第一,整体性;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发展设置,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课程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第二,合目的性;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致。第三,丰富性;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知识和情感的发展,知识内容不重复且紧跟时代步伐。第四,可行性;师资条件和教学设置作保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通识公共课的规定。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并在其能力范围内。课程结构指标做到:第一,有序性;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二,灵活性;根据社会需求人才情况,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第三,平衡性;合理安排各专业每学期课时,做到学时均衡分布。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学时比例合理。
4结束语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项关系到教育部门、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复杂工程。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都遵循传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人才呈现离散性和多样性,对综合性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计划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高等院校要正确认识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管理、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只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还应有相应的教学设施、管理体系和师资力量作保障。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5
1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不过就现阶段而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普遍采用线性管理模式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都属于线性管理形式,“权威”以及“服从”是现行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对于上级传达下来的指令,下级通常都是无条件服从,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校级管理者与院部行政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各级教学行政管理者以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和核心,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却一味在无条件服从,显然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在这种线性管理模式下,下级已经习惯于被动服从,当上级的指令传达下来之后,很少有人会仔细研究工作方法,通常没有人会去研究如何改善工作思路,致使上级指令经过层层传达后发生“变形”,同时下级在执行上级指令时,其目的大多都是为了完成的任务,这样难免会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此外线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反馈机制,下级一味是在无条件执行上级指令,很少向上级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级部门在下达指令之后,往往无法获取反馈信息,因此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改善管理机制。
1.2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想要保证此项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很多高校中,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通常是在“以不变应万变”,教学管理工作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规章制度却没能及时更新,这样一来,陈旧的规章制度难免会漏洞百出,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如今各个高校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高校教学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想要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进而为教学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1.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很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熟识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可是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都缺乏专业人才,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科班人员,这就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的管理方案,多数工作人员都在机械性的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前瞻性,不能够积极改善工作思路。
2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与时俱进,首先就一定要创新工作理念,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纯粹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首先就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善于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先进的工作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此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摆脱线性管理形式的束缚,应该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院部行政人员与校级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应给上级部门,确保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改善管理机制,另外通过加强沟通和反馈,也可以促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能够仔细研究工作方法,积极改善工作思路,激发工作热情,共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
2.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奖罚制度,还应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并且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此外为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还要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教育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外出学习、集中研修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让工作人员了解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工作人员重视自身工作,其次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工作人员掌握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教学管理队伍走向专业化方向。
3高校教学管理发展模式
3.1通过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日常教学情况的监督,例如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应该做好常规检查,到了期中时,则要落实好教学检查。同时一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保证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3.2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来促进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来促进教学质量,高校应该按照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培养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进而提高学校的师资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保证每名兼职教师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控制兼职教师的比例。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普遍采用线性管理模式,并且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面对上述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此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通过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通过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来促进教学质量。本文在此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希望文中观点可以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6
1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人在教学管理中既扮演着主体的地位,同时又是被管理的对象,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学校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教学中的以人为本首先应该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意愿,按照具体的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它要求在教学管理的各项措施不仅要起到激励人、尊重人和创造人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塑造人、发展人。对人的尊重不能够只停留在表面上,要从实际出发对人施以理性的关注,利用正确的学校目标对教学价值进行影响,以此转变教师的生存观念,实现整个教学团队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贯穿于教师和学生行为之中。例如,可以在制定教育目标、建设教学环境、分配教学任务以及实施教学管理决策各个环节都注重发展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理解,以此实现校园教学中全体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1以人为本构建教学管理体制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仅作为教学管理的客体,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他们都应该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参与。在教学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确保管理的有效性,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找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够停留在教学方法的新颖上,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形成多种教学互动的模式。在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运用激励手段,认真对教学体制进行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需求,然后将教学管理目标和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搞好教学和勤奋学习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需求。
2.2以人为本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应该对其进行精心的培育,学校需要开展各种教学讲座和科研服务,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如果我们将学校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学生满意就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实现学生满意的基础就是教师的优质服务。因此,只有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甘愿付出努力,在有效开展教学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创设有利的管理条件来加强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让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开设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教师在与高素质人才的互动交流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增强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应变能力。
2.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以学生文本主要在于学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而学校办学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一个学校提高知名度的首要传播者也是学生,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保障。学校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应创办不同的特长学习班,招收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并且有专业的教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其思维的拓展;再次,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主体的教学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指导,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束语
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将人作为管理对象和教学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以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04-28
浅谈传统中兽医学的临床应用论文04-10
浅谈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的探析论文04-30
浅谈作文教学论文08-10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3
浅谈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论文04-27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