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校本管理理论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教育论文
校本管理是当今世界广受认可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的改革,而真正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开始的。在美国已经至少有40多个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本管理,而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校本管理。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校本管理的意义,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而将校本管理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的研究却不多见。
本文将简单介绍校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对职业教育管理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校本管理概述
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SBM),又称学校现场管理(School-siteManagement)、现场管理(Site-basedManagement)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赫尔曼(Herman)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马兰(Malen)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的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拜雷(Bailey)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
综合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管理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
1.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作为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办学主体,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拥有自主权。
2.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二、我国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今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对职业院校的控制过多、过死;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混乱并且缺乏创新性等。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校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普适性的理论。
校本管理代表了教育改革及教育管理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其优势非常明确。可能有人会认为当今实施校本管理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有具备实施的条件,而我国似乎还不具备。其实不然,现在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成功实施校本管理的例子,如巴西、洪都拉斯等。即使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实施的校本课程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各国国情差异也很大。因此,校本管理并不是固定的范式,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每个国家以及国家内的不同地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实施校本管理。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更适合实施校本管理。
这是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独特性,而校本管理正适应了这些特点。(1)多样性,由于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成千上万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人才,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及其专业设置必然表现为多样性。
(2)多变性,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特别密切,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的。传统的外部控制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外部控制方法管理职业院校,而类型繁多的职业院校及其多变性,致使管理机关无法迅速地、灵活地应对不同学校的情况。 校本管理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将学校的管理权下放到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这样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灵活地设置学校的专业及其课程。校本管理的实施,会使所有的职业院校与政府部门相脱离,从而都要接受市场的调控,促使其优胜劣汰。既能够激励职业院校的发展,又能够使职业院校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校本管理模式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对我国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建议
以下是对于实施校本管理的建议。
1.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是最核心的问题。从广度上看,下放的权力包括学校目标和政策制定权、财政预算权、人事安排权、课程设置权等。从深度上看,可以将权力下放给校长、学校委员会(学校董事会)或学校各种各样的专业小组或工作小组。权力下放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须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职业学校也应相应地改变职能,由原来的执行机构转变为决策机构,被动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基于学校层面的战略管理,包括环境分析、系统的计划和组织构造、组织成员的合理发展和指导、积极的监控和评价、领导艺术等。
2.改革学校管理体系
校本管理主张将权力下放到学校,交给学校委员会。学校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科技界、企业界人士、社区代表及学生代表等组成。学校委员会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经费预算、人员聘用、课程编制以及其他各种事务方面参与学校的各种决策。委员会的组成由学校自行决定。还可设立各种专门小组,如规划小组、评估小组、教职工发展小组、实验小组等,另外还有各种根据需要而成立的临时特别小组,帮助学校委员会决策。
3.注重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和校本科研是落实校本管理的基础。校本管理的根本,就是落实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权。即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设置课程及进行学科建设。而职业院校更需要根据所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校本科研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4.追求学校管理的求精和创新
校本概念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学校管理的求精和创新,是校本管理的追求,即精益求精和创新发展的品质意识。每一所学校都应从区域及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2]毛亚庆论校本管理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2。
[3]KennethLeithwood.Formandeffectsofschool-basedmanagement:Areview.Educationalpolicy,1998,12。
【校本管理理论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改革论文05-02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04-30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04-29
西方税制优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4-26
我国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05-02
职业教育论文11-17
韩国推进公平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5-03
职业教育论文04-30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浅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