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

时间:2023-01-07 16:20:45 工程建筑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7篇

  现如今,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7篇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1

  一、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措施

  1、做好设计方案经济需求分析

  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但有利于选择较好的施工技术,而且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保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确定是较好的设计方案。这是由于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经济性可以决定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重视分析和研究经济需求状况。一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体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与功能效果,不但如此,还需进一步重视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依据目标成本范围规定,要选择与应用科学性最强的设计方案。如,在选择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过程中,如果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的价格不同,如不同的玻璃幕墙具有不同的价格,这些材料的外观和性能也会有较大差别,因此要做到全面研究和分析。二整体效益:也就是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问题,但也需注意不能过于强调压缩成本,而不顾整体效益,则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这是由于如果只考虑到节约成本,不兼顾材料的质量与施工质量。如建筑楼层间的楼板厚度直接影响到楼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假如为了节约建设资金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应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都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进一步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

  2、做好施工图的审核

  在严格审核施工图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设计方与施工方在明确设计图以后,施工一方依据设计要求,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图纸,而这一做法对后期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一定要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保证施工图纸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在审核施工图纸过程中,要依据设计方要求进行审核,防止与最初的设计出现冲突;再有,对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也需进一步进行审核,及时明确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制订相应的修正措施。

  3、做好图纸会审

  在设计建筑工程过程中,图纸会审就是指在实际开工建设之前,而举行的专家会审工作,参与会审的不但应该包括单位的专业人员,而且应该包括施工部门的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会审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发挥不同方面的智慧与才智,从而进一步确定图纸中存在的不科学之处,防止设计图纸出现问题而对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在设计消防设施过程中,假如设计的位置与建筑的整体功能不相适应,那么进行会审过程中就要发挥不同人员的优势,从而确定最好的设计方案,对原图纸中的消防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4、做好设计变更

  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修改建设设计方案,一旦出现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时,则需迅速进行设计变更工作。在实际生产建筑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如,当设计出现问题,应用的设计材料与施工不符时,都要迅速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要通过设计部门的全面研究与分析,对变更后的设计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其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是否具有经济性与实用性特点。进行设计变更首先要取得设计部门与业主的同意。而两者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到自身利益,意见不易达成一致。所以,对设计中存在的数额尽量保持不变,而做到这一点则需在设计前期做到设计管理工作。

  二、注意事项

  一是设计工作应该具有核心,不管什么设计工作都应该确定一个核心,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这个核心就是指在设计进度、设计质量与项目造价方面都要考虑到业主的利益,而其他的专项设计都要以核心设计管理为主,不得与核心设计管理相抵触,再有,核心设计单位也需兼顾不同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协调不同专业设计单位与业主的关系,协调不同施工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前,应该要求不同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这样才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体现不同部门的要求,保证设计方案与物业、营运、市场销售与工程管理等的要求相一致,最好不要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保证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质量。三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单位不同对于设计方案的要求也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有时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出现矛盾,所以,一定要不断强化设计管理力度:设计单位首先要设计高质量的图纸,防止过多出现修改图纸的现象;工程项目的总包方应该负责设计方案的深度加工,要随时依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选择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设计与实际施工相一致。

  三、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决定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所以,一定要重视做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2

  2防烟空气幕送风口设计

  2.1空气幕送风口

  防烟空气幕送风口由四块薄钢板组成,分成左右两部分,每个部分由上侧水平薄钢板和下侧竖直薄钢板组成,上下板之间通过铰链相连。防烟空气幕送风口上部通过帆布软接与送风静压箱连接。

  2.2送风口厚度调节

  为调节送风口的厚度,门洞前模拟走廊上部的左右两侧壁各设一根角钢做成滑轨,在角钢一侧面上设置等间距的固定孔,并在送风口左上侧板上与角钢相同部位设置同样等间距的固定孔。送风口左侧整体可以通过其上部在滑轨上水平左右移动,右侧上部固定,这样通过每移一个步长就可以得到一个送风口的厚度。

  2.3送风口旋转角度调节

  为了调节送风口的放置角度,在沿气流方向门洞前模拟走廊左壁上设置以送风口右侧铰链中心为圆心、每旋转5℃定一固定孔的80°弧长的薄钢板弧形角度刻度盘。送风口左右两部分由下侧的竖直板与四根等间距孔的扁钢通过插销连成一体,送风口右部分的下侧的.竖直板上焊接一手柄(手柄孔中心与右侧铰链中心一致)。送风口的角度通过手柄旋转调节固定在薄钢板刻度盘上。

  3防烟空气幕实验技术方法及步骤

  3.1测试项目及参数范围

  烟气的水平流速及模拟走廊烟气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及排烟量、送风管道的动压及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和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厚度、角度和防烟空气幕阻断烟气时间。实验场所的空气状态参数。

  测试水平烟气流速调节范围为0.2~1.2m/s,其步长为0.1m/s;空气幕射流厚度调节范围为5~10mm,其步长为5mm;空气幕射流角度调节范围为5°~60°,其步长为5°;空气幕流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偏转角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30°;排烟管道排烟量由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控制开启度调节范围为0°~90°,其步长为22.5°。

  3.2测试仪器

  ①QDF-3型热球风速仪0.05~30m/s、低速热线风速仪0.1~1.2m/s②TKS型标准毕托管5~4m/s基本格数为0.998±0.002③YYT-20xx倾斜式微压计0~20xxPa精度等级为1级④水银温度计0~50℃分度值为0.1℃⑤干湿球温度计⑥DYM3空盒气压表800~1064kPa最小分度值为1kPa⑦秒表⑧直尺分度值为1mm

  3.3测试方法及步骤

  3.3.1矩形风管测定断面选择及测点的确定

  矩形风管断面选择在沿着气流方向局部阻力前大于4倍矩形风管大边长和局部阻力后大于1.5倍矩形风管大边长的直管段范围内,这样能保证被测断面气流均匀。测点的确定采用等小矩形面法,将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矩形,并在每一小矩形的对角线交点上进行测量,一般小矩形的边长为150~300mm左右,其面积不大于0.05m2。

  3.3.2测试方法及步骤

  各种测试仪器就位调零并测量模拟走廊断面尺寸及风管断面尺寸。定测试环境的空气状态参数:测试、大气压--温度计、空盒气压表。为烟雾发生器加乙二醇发烟剂,接通电源产生烟雾。按调节范围及步长分别设定烟气的水平流速。启动并调节变频调速风机FJ1--热球风速仪测定烟气的水平流速。由此确定烟气流量。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启动风机FJ2并调节密闭对开多叶调节阀F3--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测定风管气流的动压值并由风管断面尺寸计算其流量。或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定空气幕送风口的射流流速并由送风口面积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排烟管道的动压采用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进行测定,并计算其排烟量。观测模拟走廊烟气流动状态及防烟空气幕阻烟情况并用秒表记录阻烟时间。按照空气幕防烟的工作方式开启或关闭阀门和风机。工况调节,烟气水平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分别调节空气幕射流流量、厚度及角度。同时测量记录以上各种数据。

  测试完毕,首先切断烟雾发生器的电源,接着关闭风机FJ1、FJ2。

  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风压的计算,当各测点相差不大时,计算其数学平均值;当各测点相差较大时计算其均方根值(负值与零按零计算)。

  4结束语

  确定空气幕的射流流量,采用标准毕托管、倾斜式微压计测定动压计算其流量与采用热球风速仪测定空气幕送风射流流速确定其流量的比较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所示,相对误差均很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3

  摘要:改革开放30年周年以来,伴随中国城填化的进程,房地产及建筑工程设计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把风险管理理念逐渐的融入到建筑工程设计的内部控制当中,这就需要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高层领导能够正确面对风险管理,积极参与实践。本文主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于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我国建筑设计单位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防范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只有构建出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确保风险的有效管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应该高度重视的方向。

  一、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风险管理则是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分析出多种不确定因素,并要在其风险上进行思考,全方位的考查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营决策和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性、波动性,在针对风险提出相关的整改解决方法和管理形式,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在决策方案上更加全面、合理,有效降低建筑企业发生风险的机率,进一步的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开展运行的时候,企业的高层领导其中包含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等,进而辅助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全体人员进行制定目标的过程统称为内部控制,也就是属于全体化的管理形式,有效保证企业整体的资产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相对应的财务表格和数据信息的完善,能够在最大层次上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就相当于企业的左膀右臂,只有加大对企业的全方面管理和控制,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良好的发展,那么随着近几年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层次上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且良好的内部控制更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之处。那么当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高度重视推进内部控制的时候更是需要针对风险进行评价和内部监督等,将以风险的事项作为基本导向进而构建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所谓的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是需要具有着实时性和全过程性的主要特点,能够在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应用于各个方面,以此来推动全员控制和管理形式。

  (二)协调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日常管理其中包含着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流程等,那么针对这些管理流程,就需要把风险管理方式抓紧的渗透在每一个职责岗位中,主要以协调性的原则进行开展,最终形成风险解除、信息沟通以及协作统一的内部机构。

  (三)重点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内部控制的重点性原则就是指根据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单位风险级别进行划分层次,最高的风险级别就将作为建筑工程单位的重点管控方向,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强调高级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三、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来看,现阶段有很多的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都没有针对当前的风险意识给予高度重视,而且企业内部的抗压能力也不是很强,只是高度重视生产经营,进而轻视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主要的展现方式呈现以下几点: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于风险的管理理念和内容都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风险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了对工程设计质量以及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了解,而且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只是高度重视部分风险,并没有进行全方面的检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和安全,其中还包含着投标报价的风险、成本费用等多个方面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根据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现状来看,有很多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都在风险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构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项目部之间的结构来看,没有考虑到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三)风险管理全员的参与性不高

  由于风险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而且风险管理更不是属于几个人或者是几个部门就能够开展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参与进来,但是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人员只是认为风险管理部门只是个别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全的意识到其实风险管理是关乎所有人和部门的机制。

  四、内部控制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加大对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首先需要构建出风险预警系统,也就是说根据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从中分析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加大对经营活动的风险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创设出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然后再通过强大的风险进行控制,以此来创设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防范体系,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开展的,所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能够不断的加大对建筑企业关键环节如投标,合同管理,设计质量的风险管理,而且还需要在创设的时候优化设计流程,假设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发生偏差的时候就会导致后期开展的风险管理措施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只有不断加大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控制,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

  相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投资风险甚至是融资风险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那么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是需要财务部门的配合和关注,在现如今风险管理的制度之下,只有加大对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才能促使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给企业经理、工程管理以及市场营销及时的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有效降低风险,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提高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联性认识

  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当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都着较强的关联性,那么对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只有把两者一同进行发展或者是相结合发展,这就需要把风险管理逐渐融入到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有效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那么在实际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当中,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在自身的项目投资和施工周期的基础上进行开展项目投资和施工、检查等对多个方面的控制,不断增加风险管理的控制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五)索赔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在进行制定合同的时候加大对索赔条款的重视,需要双方在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进行反复的检查,并组织技术,经济,法律,财务方面的骨干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假设对方侵犯了自身利益,还就需要根据合同内容的相关条款进行索赔和追究,保障合同的有效履行,如果出现原签订合同基础发生改变或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对方单位签订补充协议。保障自身有权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发展,那么在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杰.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xx(16):54–55.

  [2]郭静.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xx(8):00078–00078.

  [3]于丽红.基于风险管理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8).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4

  摘要:本文主要从施工组织管理原理与过程着手,基本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架构设计的内容以及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组织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原理,从而更全面地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行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目前环保、节能、绿色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外大量建筑企业开始涌入进来,我国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合理减少项目成本,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概述

  实施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突发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施工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提高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帮助建筑企业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在施工活动中,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施工开始后,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2)通过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可以在施工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全场性施工活动以及单项工程施工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所需要使用的技术、场地等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通过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还能够对施工活动现场进行统筹布置与规划,为工程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比如,制定安全规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制定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规范、施工现场的机械安全规范等,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防范。

  二、完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方法

  在实施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不同功能在整个施工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汇总各项数据,计算出综合评价系数。评价系数最大的施工方案,设定为最佳方案,用来对各项工程施工活动实施指导。在进行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确立施工组织方法。在确立施工组织措施时,主要内容有制定措施的依据、措施内容以及对施工组织措施进行优化。在施工组织中,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为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对资源进行均衡分配时,可以通过制定网络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计划进行制定和调整,并且利用削峰法、方差法等对资源分配方式进行优化。在施工组织中,进行平面布置时,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工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对场地进行合理分配及调整。此外,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冲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实现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妥善处理问题。2、数字化平面布置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平面布置当中。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二维图形,让施工进度直观地反映出来,对施工的质量进行实时控制。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设计方案制定的依据进行改进,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丰富的经验,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并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工程实施当中。可以利用系统的管理手段,借助于丰富的施工经验,对设计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关键路径进行确定,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各项工作内容的比重进行分析,找到最关键的内容,制定最佳方案。3、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计理念,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组织管理效率。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时,需要对设计的依据进行合理的改进,并利用先进的经验技术,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合理应用新型的技术方法,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此外,还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并由项目负责部门制定设计方案,避免技术部门一把抓,因为不熟悉施工工程具体特点,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时,越来越关注怎样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通过优化组织管理,对各项工程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在确定施工组织计划以后,还要利用网络计划图,对组织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有效减少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元元,汤浩东.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xx(43).

  [2]陈均丰.关于建筑给排水施工组织的优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xx(35).

  [3]刘栋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xx(07).

  [4]张德江.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2):11.

  作者:高志勇 单位:周口市万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5

  摘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从设计思路、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绩效评价体系再设计的流程及优化建议,指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由于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推广的时间较短,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1)评价指标设定模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的动态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较多的可变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决策判断,但是目前适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根据历史项目管理经验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经验主义严重,导致评价指标的设定模糊不清,缺乏预测性及先见性。

  2)评价体系不健全。模糊不清的评价指标使得绩效评价不够全面,无法全面、客观的衡量工程项目,而且现行的评价体系只是针对某一工程或某一类工程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指导性,无法反映企业的战略思想,导致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脱节,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企业所采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大多倾向于静态评价,没有形成一个动态、往复循环的指标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的形势变化要求,这也显示出评价体系在动态跟踪方面的不足[1]。

  3)评价方法适用性差。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评价周期往往以半年、一年或某个固定的期限为准,与动态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周期设置过于固定,而且没有很好的与评价目的相关联。b.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时往往采用自上至下的评价模式,即由上级管理层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审查、评价,评价者一般是管理层,其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利益、价值观冲突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导致出现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绩效评价结果,严重时还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的恶化,这种单一的绩效评价角度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2,3]。c.部分企业的绩效评价仍然流于形式,即使人资管理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在实际运作时却没有真正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总结,导致绩效评价体系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督促作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再设计

  1)设计思路。从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所适用的评价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绩效管理要求,这就需要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戒重新考量评价指标及内容,构建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重点内容充分的融入到再设计范畴中,为此,本次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应当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管理特点提出几点有助于改善现状的可行性对策,同时还要抓住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对提出的对策加以完善,构建绩效评价的初始模型。其次,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选择评价方法的流程对初始模型加以完善,同时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优化改进,最后,实际应最新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如何开展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第二个流程[4]。

  2)确定评价目标。上文提到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在目标设定方面过于模糊,这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运作方式有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同一工作人员既要担负团队整体绩效责任,而且还要担负个人的绩效责任,绩效责任表现出多重性和多层次性。而且最终的绩效目标往往是由管理者最终决定的,最后再分解到各个组织层面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这种目标设定方式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非操作性,导致下级人员和部门只能被动的接受任务,而且目标在分解的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一致性,变得模糊不清[5]。因此,在确定绩效评价目标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目标制定制度,并利用目标管理原理将目标管理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四个环节(目标确定、分解、实施、评估),按照上述要求依次完成各个阶段、环节的目标设定工作,保证绩效评价目标的清晰完整性。

  3)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前首先要衡量企业的整体绩效评价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上的具体评价目标,参照设定的目标明确团体和个人绩效所占的权重关系,在确定权重关系时要注意衡量影响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当然,还要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项目计划变更等影响评价目标的动态因素。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应积极采用KPI,即关键绩效指标,通过输入、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设置来设定目标式的量化指标,将企业虚拟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可供执行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可以更加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主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主体的绩效衡量指标,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手段。

  4)选择评价方法。目前可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较多,实践表明最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为360绩效评价方法和BSC方法。360绩效评价方法需要由被评价者的上级、评价者自身、直接部署、同事、客户等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价,这种360°无死角的评价模式比较适用于个人的评价[6]。如果是对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价则需要选用BSC方法,BSC方法即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种超越传统以财务度量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可以使团队组织的策略转变为行动,已成为企业集团、团队执行管理的重要手段。BSC由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成长四部分内容组成,在直观卡片的指示下使团队的职责、工作任务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层次分明。借助360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创建以下BSC平衡计分卡:a.从上级的`角度:团队的主要工作职责及任务是什么;b.从同事的角度: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开展情况怎样;c.从客户的角度:有没有达到客户的服务要求或工作标准是否满足;d.从自身的角度:学习培训是否跟得上团队步伐。

  3如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现

  为了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得以实现,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完成并不是最终环节,还需要通过反馈与改进使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反馈的不及时直接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最终实现及绩效的改进,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进行积极的反馈,其次要制定完善的绩效改进计划。为了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意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持续性、首先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员工参与反馈过程、少批评、制定绩效改善目标并定期检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全员参与绩效反馈过程,获得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反馈意见用以绩效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

  4结语

  绩效评价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开展相关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只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确保绩效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在分析绩效评价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孟建锋,梁磊宁.基于BSC的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矿业,20xx(9):152-156.

  [2]景姣,尹长萍.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科学决策,20xx(12):70-94.

  [3]谢丹凤,公彦海,郭树荣,等.基于动态指导模型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绩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23):63-67.

  [4]吴宗法,马振鹏,孟秀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构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xx(1):85-94.

  [5]鲍振华,陈美华,陈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J].建筑经济,20xx(5):117-120.

  [6]张平川,王美华.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经理能力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30):2-5.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BIM技术的引入,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消除了设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立足于现实,对BIM技术进行了概述,对现阶段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及缺点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加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施工单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是直接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缺乏对设计管理环节的有效掌控,使得建成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发生建筑倒塌事故。BIM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满足了我国对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需要,保障了建筑施工在设计管理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1BIM技术简介

  BIM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新名词,具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建筑设计的新型技术,是从建筑工程信息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完整、高度集合而成的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包括的动态信息数据库,有效跟随建筑过程的变化进行调整。在具体建筑施工设计项目及管理中BIM技术应用实现了建筑工程资源计划的建立,降低了资金风险、成本、能源损失、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具体而言,BIM技术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建筑项目下的各项相关信息和数据,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以及可出图性等多种优点,以对建筑物的真实模拟实施数字信息仿真技术。

  2BIM技术应用作用及缺陷

  2.1BIM技术的价值

  从工程项目开始设计管理到施工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中,BIM技术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保证了建筑工程行业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其建筑质量符合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并从设计管理过程中有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BIM技术值得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需要的三维模型,对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模拟处理,让管理者对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有直观的认知。BIM技术提升了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质量,施工人员可实施更加精确的计算,减少对材料、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查看工程设计前期的管理效果,针对设计的可行性操作进行核对,或对管理不当之处进行修正。

  2.2BIM技术在管理中的缺陷

  我国建筑行业引入先进技术时不够主动,由于建筑行业受到市场经济调节的因素较多,在国家规划完成后,经由建筑企业自行分配。因此,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技术被应用于建筑行业时,初始不能产生认知,在应用过程中不能挖掘出更大的价值,只能依靠政府的管理发挥出先进建筑行业管理技术的作用。BIM技术在建筑周期中都可以应用,但其在我国的商业模式中并没有得到企业所有者的认可,虽然在利用过程中建筑企业获取到了较大的利益,但在分配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此外,BIM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因此,在选择建筑行业专业人才设置中存在问题,能够熟练使用这项技术的专业人才较少,其要求的专业综合素质极高,因此,阻碍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推广的步伐,虽然传播技术很快,但在规范化设计管理应用中对建筑行业的设计理念有所出入,影响了BIM管理优势的发挥,且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维护费用较高。

  3完善措施

  3.1正确认识BIM技术管理的价值运用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正确认识BIM技术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价值,虽然不是所有的管理项目都可以被应用到,但要学会正确、科学、规范、专业运用。我们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到了这种技术,建筑工程行业应用中需要技术与人力之间的密切配合,不能过分依赖BIM技术系统,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3.2行业特征研究

  由于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在工程建筑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建筑行业所属的特点,进行与不同行业的区分,完善对一些特殊点的个别处理,这样才能凸显出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中更加效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其优势,为项目施工在行业中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推动向系统化、层次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向发展。

  3.3制订科学信息化管理策略

  建筑行业的特点在施工中没有具体的生产标准,且在应用BIM技术时,整个建筑行业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和共识,而且很多BIM管理技术在某家企业成功应用后,不能直接引入到另外一家企业应用,且不能同时复制到所有企业中,这造成施工建筑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技术的难度增加,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管理时,应该要考虑到其开放性、适用性,这样有利于减少后期系统维护的费用,从而使该技术更加适用于不同建筑施工企业具体的施工设计管理中。在BIM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后期的成本维护及开发,保证后续所需费用能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负担起这项新型管理技术在应用中的支出,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应用中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其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凸显出其价值,且具有其他管理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BIM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改进工作,为建筑工程质量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浮鹏.浅谈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和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33):180-181.

  [2]杨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xx(20):124-125.

  [3]任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1427.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时间的开发项目,而如今的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变化莫测的市场,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事务中的大量信息数据要及时、科学地跟随社会变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可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抗风险能力。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建筑市场的开拓与开放,工程造价管理事务中大量的数据信息迫切需要快速及时、科学准确地做出决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及多媒体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高度渗透与融合,为工程造价管理方式的变革及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如概预算软件的研制开发如今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而为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临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将日益显现其巨大生命力。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范文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述其组成、设计内容,对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构成及其功能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筹划。

  工程造价信息为工程的所需费用的确定以及总体费用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充分利用工程造价管理以获取有效的造价信息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及指数系统平台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所必需的。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造价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须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建立一套总体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系统。这套造价控制系统必须将项目不同阶段涉及的信息进行汇总,如项目合同信息、项目设备信息、项目材料信息以及项目设计信息等,并将造价控制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总体的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这套系统能够以项目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创建必要的造价分析模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实际的造价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指导修改项目的造价。

  综上,本文设计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各阶系统还能辅助办公,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复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工程项目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辅助造价管理,该系统的开发对于建设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采用同一模式:价格管理通过各地区地区统一单价法对工程造价预算进行编制;不同时期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各地区工程造价机构根据定期公布的指导性系统对工程造价进行重新审核确定最新造价。这种模式主要是将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进行结合管理并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过渡。

  20xx 年 4 月于北京召开了全国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两百七十名代表参与,这些代表来自于我国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各个行业,有工程造价的设计公司、咨询公司、软件公司,也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研究的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次会议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次信息技术会议。

  20xx 年中国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产业联盟(CIPA)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微软公司为首等十多个国内外著名软件公司共同发起,在我国信息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目标是是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项目管理中,将传统的项目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为项目管理活动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进行整合为国家投资政策指定提供基础。

  马鑫,刘桂浩认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造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考虑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并根据分析提出有效地造价控制方案,他们在《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文章中对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的概念以及造价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目的是在建筑项目管理中,通过有机的分配资源,使得投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唐明辉在《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关方面的探讨》中针对建筑工程造价不断提高、投资效果持续下降的问题。从建筑项目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分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对投资决策,招标和实施这三个环节的`深入分析,发现很多可以精简的流程,并总结出一套控制建筑成本的方案,从成本的降低来提高总体收益。

  陈智锋的《对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的思考》文中,主要切入点是经济。通过对经济的理论分析,运用在建筑项目中,得出常规结论。该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投资决策、招标和实施三种环节的成本控制,建筑过程汇总的材料花费,人员成本以及一些额外开销的控制。文中还强调了工程实施环节中一些技术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文中还建议建筑方应当适当的控制造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解决由于造价管理不当引起的连锁反应。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主要技术

  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当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高效计算能力对不同行业中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随着各行业的信息化进行,最初的信息系统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人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更多地功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也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主机终端模式,该模式下过分依赖于硬件,适用性大大降低;文件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只能应用于小型系统的开发,用户规模较小,只能在局域网中使用;C/S 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下需要同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安装软件,对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带来困难;B/S 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可以看作是 C/S 模式的改进,只需要在客服端安装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开发最常用的是 C/S 模式和B/S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清晰、有效地完成繁杂的手工记录以及决策。但是任何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基于人与企业、人与项目工程,科学的管理方法才是 MIS的核心。

  建设造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所需花费的费用总和,但从广义上解释建设工程造价不仅仅是指某一项工程,当工程范围不同时工程造价的定义也不一样,它是一个统称,包含全部的建筑工程,另外按照建筑工程的范围来划分它包含两种含义:(1)从业务的层面上来说,建设工程造价是指一个项目从开始计划实施到最终完成所包括的全部费用,也就是一个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总的花费。如果一个投资者要投资一个项目,那么他就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一个估计,在投资活动中涉及了对项目的招标费用、评估费用等,这些费用都可以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形式计入工程造价之中,到最后结算时转入工程成本。工程造价毕业论文(2)从市场的角度上来看,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在建设一项工程时所用到的土地、技术、设备、劳动力等在市场上交易所需支出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通过招标过程实现,其实质是用在建工程作为这些商品的交换成本,并通过多次概算形成整个建设工程的价格。以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解释,由此可以总结出建设工程造价的本质。从投资者角度,工程造价是一个建设工程的投资总和,即投资者为了取得项目所需支出;从市场角度看工程造价是将工程当做特殊商品,为该商品进行定价,从承包商角度看工程的造价是建设工程需要花费生产资料的价格总和。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2.1 结构化开发方法原理

  本文的开发采用瀑布式的传统开发模式,按照用户需求,定制系统模块,将每个模块抽象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需求分析,用例分析,系统分析等方式,自顶向下的规划整个系统开发步骤。在实施的时候则是金字塔式的开发,通过类的实现,接口的定义完成整个系统的组织。整个开发过程中做到分层开发,层与层之间相对对立,开发并行程度到。对于问题空间的抽象化,合理实现类的定义和对象的管理,逐层实现,化整为零,积沙成塔。

  (1)将开发进度按层次划分,每个层次相对独立开发,并行实现。每层都实现以后,集成开发系统环境,并实现系统功能。最后循环开发,通过测试驱动开发。

  (2)在系统分析阶段,应该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对整个业务需求进行整理,从整体入手自上而下,从顶层逐步分析到基层,先考虑整体再考虑局部。

  (3)在系统实现阶段,必须从局部到整体,即从不同模块的基本功能模块进行编程,最终将这些模块进行组合连接实现整个系统的编程,坚持自底向上逐步实施。

  (4)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用户的使用,整个开发过程必须用户至上的原则,与用户进行沟通,时刻将用户的需求变化考虑在第一位。通常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开发进度,但是本次开发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变化,随时最好应对措施。

  (5)系统开发功能必须符合实际,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进行调研分析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的业务活动流程,掌握每个细节分析整合流程,制定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

  (6)严格区分不同的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的目标必须在开展下个阶段前实现,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能够达到成效,能够为下个阶段提供依据和保障,这样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发进度的管理,控制开发的周期,协调不同开发人员的工作,提高开发的效率。

  (7)整个开发工程化,保证了开发的标准和最终系统的质量,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按照工程进行的要求撰写标准的开发文档。

  2.2.2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

  任何人工系统都会经历一个由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在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也符合系统生命周期的规律。随着企业和组织工作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信息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了,要求设计和建立更新的信息系统。当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企业规模或信息应用范围的扩大或设备老化等原因,信息系统又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了。这时对信息系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结构化系统开发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系 统规 划

  这个阶段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大致的研究和分析,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确定整个系统的方向和目标。再设计初步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

  (2)系统分析

  该阶段中按照用户需求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业务分析,抽象出其中的报表和数据流,定义成相互对立的类。对不同业务之间的比较也抽象出更基础的元数据,合理的设计系统基本元件。

  第三章 系统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 15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15

  3.1.1 技术可行性 ............. 15

  3.1.2 操作可行性 .............. 15

  3.2 系统需求分析 ........ 16

  3.2.1 功能需求分析 ............. 16

  3.2.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18

  第四章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25

  4.1 系统的建设目标 ............ 25

  4.2 系统的设计 .............. 25

  4.2.1 系统的架构设计 ............. 25

  4.2.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27

  4.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28

  第五章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3

  5.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

  5.1.1 工程造价估算模块 ........... 44

  5.1.2 项目管理模块 ......... 45

  5.1.3 系统维护模块 ........... 47

  第五章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该章节根据前面章节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发实现了最终的信息管理系统。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工程信息管理模块,工程模板管理模块、招标报价模块、造价估算、项目跟踪、系统维护六大模块,在系统中对应六个功能菜单项目,各个功能菜单下根据需求又细分了多种次级菜单。

  5.1 主要功能的实现

  该系统一共具有六个大的模块,分别是:工程信 息模块、工程模板模块、招标报价模块、造价估算模块、项目跟踪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造价估算、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维护这几个模块的实现。

  5.1.1 工程造价估算模块

  系统工程是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交接完成,为了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估算模块的功能是打开前端人员完成的工程模板,对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并汇成一个造价估算结果。工程造价毕业论文格式在造价估算阶段完成后,就交由项目跟踪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结果与实际消耗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完成全过程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这样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提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工程 造价的实时花费。

  当项目确定的时候,该项目的项目编号由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统一且唯一的从数据库中根据特定的程序分配取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信息已经由项目工程人员完成登记,并由造价模板技术人员进行造价模板选择与分配,而相应的工程项目材料设备报价已经由供应商进行报价。项目造价估算人员打开相应项目编号的模板,调用材料价格库进行造价估算。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对系统进行开发,整个过程包括了系统的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的测试等阶段。在分析阶段对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建模,设计阶段对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库以及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利用visual studio 和sqlserver 实现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基于 B/S 模式和.net 框架进行开发。概括来讲,本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造价系统针对的机构调研;明确用户的业务需求,详细的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以这些需求为铺垫,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包括用例图、E-R图等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2)分析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先建模系统数据,再通过分析建立实体属性图,最后设计物理结构,并对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进行创建。

  (3)以“高内聚,低耦合”为程序设计原则,根据项目需求在设计思想和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设计实现的系统经过了测试,满足需求,实现了设计的基本功能模块。

  应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方便管理、信息共享以及多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代替了以前繁杂的纸上业务流程,节省了人力资源,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方向上进一步的展望:

  1.由于造价管理的复杂性,很多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没有考虑特殊情况,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受到运行平台限制,目前系统只能运行于 windows 操作系统,不能和其他平台下的系统进行交互。

  3.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系统还有部分模块没有完全实现,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略)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论文06-17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通用8篇)05-20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精选16篇)05-25

网页设计论文11-08

VI设计论文09-18

绿色设计论文08-15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论文(通用10篇)05-25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论文(精选10篇)05-25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论文(精选11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