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的电科论文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工程管理的难度急剧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的需要,而信息技术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提供了解决之道。实现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可以从而提高组织能力,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促进建筑业向现代化迈进。
1 施工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十分重视,颁布了相应企业信息化标准,这也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工期、成本、质量与安全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它们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并相互影响制约。对于大型复杂工程,传统基于工作经验的管理方法难以全面快速地分析和科学调控各种资源,难以预见和控制潜在风险。目前,流行的管理软件往往只是针对工程管理工期、成本、质量与安全之中的一个方面,无法为全面科学综合地处理项目风险与工艺决策问题提供依据。
(2)在工程招投标完成技术标时,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要快速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各种资源计划(劳动力、材料、机械)十分困难,往往利用已有类似工程资料修改而成。因此,方案缺乏针对性,进度计划和网络图简单粗糙,缺少关键节点和工作的控制措施,严重影响标书质量。同时,这些资料即使是电子文档也无法直接提供给相关软件用于生成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的进度计划和资源计划。
(3)各个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方案、工法和各种有效工作管理流程无法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积累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也缺乏有效途径引入项目管理和员工培养中。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
所以,如何将工程需要的工程知识、技术、经验、案例等资源信息化,实现企业长久关键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根本目标。
2 系统框架与主要功能研究
基本框架如下(图1):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建立施工项目相关的工作库、工艺库、资源库和案例库,实现对各种施工项目施工工法以及相关技术、成本、质量、安全等工作的信息化。
这些知识库和数据库不同于普通电子文件只能更够存储和查阅,而是可以直接为相关软件计算分析,提供数据,从而得出工程所需的管理文件和报表。同时,系统提供的知识库维护和管理功能,为企业技术和工程经验地有效积累、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在项目上应用发展提供了基础。
(2)系统结合施工项目不同特点,提供了网络计划技术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计划快速生成工具,分析计算功能强大,具备相关资源冲突检测和预警功能,可为施工方案决策和项目动态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3)系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各种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库,施工工序及工程资源库(劳动力、材料、机械等),技术人员可以快速地选择或组合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法,形成适合项目特点的施工方法,并可利用系统的自动分析功能比较不同施工方案在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劣,实时产生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准备计划,为快速完成施工技术目标创造条件。
(4)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施工网络图生成和调整功能,用户既可以利用系统自动生成施工时标网络图,也可以半自动按照顺排、倒排,先确定里程碑工作再连接其他工序等方法,生成自己需要的施工网络图;可输出不同图形格式和幅面,大大方便了施工计划的编制、调整和输出满足不同大小和格式的施工网络图。
(5)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计算分析、工程资源实时分析、工序动态调整和优化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工程量、产量定额、班组劳动组合和每日工作班次、工序关系、资源组合等)对施工工序时间进行快速计算和动态调整,并可利用系统提供的'时间、费用与资源优化模块自动调整和优化方案,以适应项目变化,保障项目总目标实现。
(6)系统在对资源统计、材料进场计划和现场材料存储面积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可提供场地冲突检测并发出预警,为施工总平面规划和资料进场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3 项目施工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管理
3.1对进度、质量、成本及安全的管理
3.1.1 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进度是指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的工期。但一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环境不利等。因此,对进度地控制管理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在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后,在施工中就需要做好控制规划,就控制规划在以往工作中总结以下考虑:进度计划应充分掌握工程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 建设单位在招标时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根据实际参照该工期来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对进度实时监控,阶段性对进度进行总结,寻找偏差,实时的落实工程进度并完成原定进度计划。
3.1.2 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就是要做到保质保量,质量是整个工程的灵魂。质量的保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来执行施工任务。严禁偷工减料,因此,做好质量管理需做好以下主要管理:①人的管理,项目都是需要由人来管理,也是需要由人来完成,人在对质量管理控制起着关键作用。②材料的管理,材料的管理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分类及材料的发放等环节对材料的质量、材料的保护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③机具的使用管理,机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益,即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1.3 成本管理
现代化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管理至关重要,作为施工企业实现高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几点:①成本最低化,施工定额需根据市场价格合理的实现。②全企业、全员、全过程控制成本。③实时实情调整目标偏差控制成本。④责任、权力、利益相结合控制成本,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实现为企业争利益,为工程创实效的良好局面。
3.1.4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企业、全员惯切到实际行动里去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和安全生产要领。因此,在管理中对安全意识必须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对企业和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同时例行安全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3.2 工程施工的保障体系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保障体系是工程井然有序的保障,施工企业必须要拥有强有力的后备力量,保障体系也是对施工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和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动态控制,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科学整合,还可以获得即时的相关信息,各项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到公司各部门,实现生产、技术、质量、经济、材料、财务等众多部门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强有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并通过信息化拉动施工企业向智能型和管理型企业转化。我们结合企业实际,确立了“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三个信息化:①数据的信息化,实现了日常办公信息、客户资料、合同文件、工程信息等以数据的形式进入到管理系统中,可以用来统计分析、查询管理;②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用管理系统贯穿起来达到文件的流转和数据的交互;③决策的信息化,通过对信息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达到辅助决策的目标,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施工的信息化也是时代步伐的需要,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和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人员,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也是多元、多变的。因此,对工程进程的掌控和人员的调动、组织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信息管理做后盾,确保施工到做后结算、验收、竣工都井然有条不紊。
4 结语
综上,要做好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多的、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和办法,推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现代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的电科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通信设备的三防设计电科论文10-05
医院信息化管理综述探讨性论文09-28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10-04
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探讨论文09-1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讨的论文09-21
现代传记的伦理问题探讨07-24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09-1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论文09-16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论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