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

时间:2023-05-01 04:37:41 法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

[英 文 名] From Resistance to Compromise :a Study of Balance of Constitutionalism

[摘 要] 宪政的平衡性是指宪政各构成要素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对峙、制

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状态。“对抗”与“妥协”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早期英国及西

欧国家出现的“对抗性权力”,对宪政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对抗性权力”的发展才逐步确立了宪政

制度。

[关 键 词] 平衡性 对抗性权力 妥协 社会契约论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

[作者简介] 谢维雁(1968-),男,重庆市忠县人,四川省司法厅干部,法学硕士。

[联系电话] (028)86758434(办) 86694844(宅) 13689091344

[通讯地址] 成都市上翔街24号,邮政编码:610015

[电子信箱] xwyan3721@sina.com xwyan3721@hotmail.com

笔者曾断言,宪政是一种平衡机制及由此达成的平衡状态。 但该文并未对

宪政的平衡性给予明确的界定,对其意义的考察也显得过于单薄。因此,本文拟

就宪政的平衡性的含义、平衡的历史传统与理论等作进一步的探究。

一、什么是宪政的平衡性?

我们从“平衡”的词典意义入手。对“平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为:(1)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抵;(2)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

态。 《辞海》的解释则是:(1)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

“准正,则平衡而均权矣。”引申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在质量或程度上均等或

大致均等。(2)哲学名词。亦称“均衡”。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无疑,这两大权威辞书揭示了“平衡”概念的基本内涵。笔者尝试将“宪政

的平衡性”界定为:宪政的各组成部分或者构成宪政的各方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

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相互对峙、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

状态。这样界定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宪政意味着多元对抗性。多元性是平衡的前提,因为平衡存在于至少

两方或多方之间。而且各方须具有对等性——既可指各方数量上的相等、均等或

相抵,也可指各方资格的平等、地位的相当。结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或各方)

之间的对抗性是宪政的本质属性。这是指宪政中处于平衡状态中的各组成部分或

各方具有独立的性质且相互之间呈现出对立或排斥的趋势。宪政关涉两种对抗

[1] [2] [3] [4] [5] 

【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相关文章:

当。天空由黑到白04-28

由大海到环保作文04-30

由《爱的教育》到爱的教育05-01

决策思维--由抽象到具体05-02

由“识”字到“造”字04-30

由简到繁读懂自然段04-30

宪政视野下的村民自治-兼评《宪政的法理言说》05-01

化抽象为直观,由感性到理性04-30

化抽象为直观,由感性到理性04-30

由“人离开水”到“水离开人”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