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走向司法公正的八要件

时间:2021-10-01 14:39:20 法学论文 我要投稿

走向司法公正的八要件

  司法公正已经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这是与中国社会结构所面临的深刻变化密切关联的。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法院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行使权力的范围无非是“打击敌人”和处理婚姻纠纷,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只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然而,市场经济的国策却将法院推到了权力的前台,当行政权力不再主导经济生活的时候,法院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深度进入到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调整过程中,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权力。

  因此,司法公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所谓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正可以说是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要实现司法公正,重要的问题仍在于制度。其实只要深入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司法不公甚至腐败行为,多半源于制度的缺陷,而非法官的个人品行。下面列出的是我认为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关注的八个制度要件:

  第一,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司法权实际上从属于地方的问题。在现行制度上,我们的司法管辖范围与行政以及立法的管辖范围完全重合。只有让法院非地方化,才可能解决公正问题,当然,法院非地方化并不是又要把它变成一个行政体系,近来一些人似乎热衷于论证法院“垂直领导”的改革方案,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误区。司法独立的本质应该是法官个人的独立和每个法院独立于他们的上级法院。我认为这是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的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应该改革法官的选任制度。准确地说,是严格按照法官法所规定的标准选任法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司法权行使的正当性,关系到法院以及法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通过司法而创造的法律准则的统一,也关系到能否在法官中形成同事之间的恪守司法伦理准则的机制的形成。按照1995年生效的《法官法》,要成为法官必须要经过大学以上的专业法律训练,或者有两年的法律工作经验。应该说,这个标准略显低了些,但遗憾的是,即使是这样的低标准,仍然不能落实。所以,如何严格地执行法官法所规定的法官选任标准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第三,司法权的司法化问题。司法权的行使方法必须要得到真正的反省,并且在程序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合理地行使司法权的前提是必须要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法院,它不是一个行政机关,为什么法官要严格地遵循程序,为什么他只能在法庭上行使他的权力,而在大街上行使权力的人不是法官。我们现在还有法官到大街上,在柳树下,小河边行使权力,这不是法官,这是行政官。还有,司法权要公开,它不能是暗箱操作的结果。这些都应该在相关的规范中确立,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司法权的性质,思考法官这种职业的性质,这样就能逐渐地确立一种共识。

  第四,法院内部管理制度的非行政化。这里指的是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合理化、法官个人独立地位的保障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关系的理顺等,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法官个人的独立。审判委员会制度在过去的司法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其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人们看到了法官素质不高,因此用审委会对审判结果加以监控,然而监控使得法官权力虚化,内心的失落与当事人及其律师的鄙视将使他更缺少责任心和荣誉感,愈发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这样又导致更严厉监控的正当性。审委会如此,院庭长批案亦复如此。此外,目前推行的法官等级制度也过于细琐,强化的是法官之间的等级差异,不利于法官独立意识的养成。要在法官中形成追求公正司法的风气,需要确立责任与荣誉相结合的机制。当责任与荣誉都无法推诿的时候,法官追求正义的热情与智慧便会被激活,我们就可能走上一种良性循环。

  第五,确立一整套良好的司法伦理准则和执行这套伦理准则的机制。司法伦理具有他自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