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论文

时间:2024-07-01 18:00: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论文【共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木工程论文【共15篇】

土木工程论文1

  摘 要:我国现阶段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煤粉燃烧过程中粉煤灰渣的年排放量可达到 1.5 亿 t.截至 20xx年底,粉煤灰积存量已达到 30.0 亿 t.大量粉煤灰渣积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对粉煤灰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从这一背景入手,针对粉煤灰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进行简要分析,阐述建筑材料应用领域中粉煤灰的主要机理,分析粉煤灰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方向与优势,会对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起到一定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建筑材料;粉煤灰;应用

  粉煤灰是指煤粉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经烟道气带出并通过除尘器收集得到的粉尘物质。 统计: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平均每 1.0 t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可生成 250.0~300.0 kg 粉煤灰。 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粉煤灰排泄量呈现出了非常显着的增长趋势。 大量的粉煤灰材料若不得到及时且高效的回收利用,将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 目前,粉煤灰已经在土壤改良、废水处理、填充料、炭粒分选、建筑材料生产等多个行业领域中综合利用。 将粉煤灰应用于建筑材料生产领域中,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大规模综合利用,解决因粉煤灰大量堆存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降低建筑领域对不可再生材料的需求, 达到节约资源、控制成本的目的[1].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筑材料生产已成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

  1 粉煤灰物理与化学性质

  粉煤灰外观形态与水泥类似,颜色呈灰黑色至乳白色, 不同颜色粉煤灰的含碳量有一定差异,外观颜色也与粉煤灰的细度水平相关。 粉煤灰密度在1.9~2.9 g/cm3,堆积密度在 0.531~1.261 g/cm3,原 灰标准稠度在 27.3%~66.7%,吸水量在 89.0%~130.0%,28 d 龄期抗压强度比在 37.0%~85.0%.

  粉煤 灰 内 部 主 要 成 分 包 括 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 等。 电厂粉煤灰中SiO2构成比为 1.3%~65.76%,Al2O3构成比为 1.59%~40.12%,Fe2O3构成比为 1.5%~6.22%,CaO 构成比为 1.44%~16.8%,MgO 构成比为 1.2%~3.72%,K2O构 成 比 为 1.02%~2.14% ,Na2O 构 成 比 为 1.1% ~4.23%,SO3构成比为 1.0%~6.0%, 烧失量构成比为1.63%~29.97%.

  2 建材应用中粉煤灰的机理分析

  从建筑材料生产角度来说,应用粉煤灰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在建筑材料生产中应用粉煤灰能够与混凝土进行合理搭配。 如在工程实践需填充混凝土裂缝、缝隙时,加入粉煤灰材料不但能够减少填充时的加水量,还对提高混凝土结构内部凝聚力有重要意义;第二,粉煤灰在形成过程中因高温燃烧、熔化、冷却后形成一定的玻璃珠状颗粒,这种特殊理化性质使粉煤灰在应用于建材领域中对降低墙面表面积有重要意义;第三,粉煤灰可利用量巨大。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发展与扩大,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 粉煤灰作为电力行业运行过程中的非常关键的排出物之一,排放量巨大,可以满足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的要求,并且对减少粉煤灰大量堆积所产生环境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3 建筑材料中粉煤灰的应用

  3.1 水泥混合材料应用

  利用粉煤灰高活性混合材料替代矿渣进行水泥混合料的制备,能够使水泥材料在强度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在与矿渣同等掺入量的条件下,掺入粉煤灰生产的水泥混合料标号更高, 对提高水泥强度,改善混凝土拌合性能有积极作用。

  3.2 混凝土应用

  粉煤灰是建筑领域一种质量性能非常理想的活性掺和料。 相对于常规掺和料而言,粉煤灰材料具有体积稳定性高、胶凝性好、炭化性好以及耐久性好等诸多优势,在建筑混凝土工程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 实践表明: 将粉煤灰作为活性掺和料,以一定比例掺入混凝土原料内,对改善混凝土原料工作性能、提高其耐久性以及强度水平均有重要意义。加入粉煤灰能够降低水泥原料的使用量,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能源的目的。 具体来说,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加入粉煤灰能够节约水泥用量 15.0%~40.0%,从而对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积极作用。 除此以外,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的砂石用量也能够下降 15.0%~20.0%,粉煤灰节能降耗优势非常突出[2].

  3.3 烧结砖应用

  传统粉煤灰制砖多采用的是免烧粉煤灰砖或蒸汽制粉煤灰砖,这种粉煤灰砖质量性能存在较大的缺陷,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受限。 现阶段在烧结砖领域中对粉煤灰的应用主要集中为高掺量烧结多孔砖以及高掺量粉煤灰烧结普通砖这两种类型。 将粉煤灰应用于烧结砖制备中,能够使生产出的`烧结砖具有更为突出的吃灰量,强度较普通砖而言更高, 同时砖自重可下降 1/5 左右。 除此以外,由粉煤灰制备的烧结砖还具有导热系数小、容易干燥等优势。 只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粉煤灰掺入量以及掺入比例的严格控制,就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烧结砖的质量性能。

  3.4 衬砌材料应用

  将煤渣、石屑以及粉煤灰等材料通过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形成的衬砌材料能够弥补传统衬砌材料存在的抗冻性能差、早期强度低等问题。 在固化剂的配合下, 粉煤灰作为建筑衬砌材料的制备原料,能够使生产的衬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以及防渗能力。 目前,在水利工程领域渠道防渗工程中,此类衬砌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价值,还在水库加固护坡以及电厂灰坝护坡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粉煤灰的加入除了对提高衬砌材料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外, 还可降低近 1/3 成本造价,因此同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5 生产轻集料、空心砌块

  对于含有 SiO2以及 Al2O3等元素并且碳含量低于 12.0%的粉煤灰而言,可用于轻集料烧制。 将粉煤灰作为骨料加入外加剂以及水, 可制作成空心砌块。 此类建筑材料具有成本造价低、质量轻、强度高等诸多优势,同时还可将粉煤灰作为骨料,与石膏或细磨生石灰结合,制备的空心砌块还兼具良好的隔热以及隔音效果。

  3.6 粉煤灰路基填料

  粉煤灰在粒径参数方面与粉砂高度相似,并且液限可达到 60.0%,有良好的持水能力。 在公路工程路基填筑作业中,对粉煤灰材料的合理应用不但能够解决路基填料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发挥粉煤灰在压实性以及含水率方面的优势,提高路基填筑性能。 加之粉煤灰抗碱性能高,因此较少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各种自然条件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4 总结

  将粉煤灰综合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中,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明显的改善效应,对解决粉煤灰渣大量积存的问题有重要价值,综合效益突出。 目前,粉煤灰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泥、混凝土、烧结砖、衬砌材料、轻集料、空心砌块、泡沫陶瓷以及路基填料这几个方面。 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粉煤灰的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促进粉煤灰在建筑材料领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志宾,韩敏芳,王庆云,等。高掺量粉煤灰水泥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xx,37(Z1):637-640.

  [2] 齐善忠,付春梅,曲肇伟,等。建筑渣土作为道路填筑材料的改性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xx,35(1):262-267.

土木工程论文2

  摘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最主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就是土木工程概论,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效果。要想有效地转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要全面改革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基于此,本文将土木工程概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与其教学改革相关的问题,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探究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身的覆盖面积广泛且涉及面宽。现阶段,土木工程自身内容有所改变,并且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综合学科。基于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运而生,而且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与相关专业都已经开设此课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深入研究并分析课程教学的方法,针对当前课程教学的状况予以有效地完善,将土木工程概论的先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现状

  1.未给予土木工程概论应有的重视。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仅认为该课程是专业入门课程,而并非主干课程,对于后期的作用并不明显,仅仅是为了全面掌握土木工程最基本的状况,并不具备一定的新意。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受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影响,同样也使得教师的授课激情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率不高。2.学生基础知识匮乏。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开设时间都是入学以后的第二个学期,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尚不牢固,虽然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和土木工程概论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是并未展开深入地思考,而且土木工程概论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涉猎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由于课时安排并不合理,使得原本基础不稳固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其学习的兴趣。3.没有优秀教材作为支撑。土木工程概论教材能够真实反映出教学的观念与方法,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等院校更关注组织内部师资力量对教材进行编纂,致使教材的版本诸多,而高质量的教材并不多。其中,部分教材的内容相对丰富,不仅对土木工程历史成就进行了深入地介绍,而且也将更多的篇幅放在土木工程发展的方向上。但是,对于章节组织的编排来讲却较为繁杂,无法对学生学习的思路进行正确地引导。另外,还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具有深度,介绍了后续专业课程当中的内容。不同院校编纂的教材都不同,始终不具备科学且具有可读性与适用性的高质量专业教材。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在土木工程概论考核方面,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使用开卷考试或是小论文的方式,致使考试的形式化明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这样一来,学生会形成错误的认识,即是否学习都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使其忽视日常学习积累的重要作用,在考试之前集中学习,严重影响了客户层知识掌握的质量与效果。

  二、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途径

  1.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所以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责任,与此同时,也必须要对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进行纠正,对其自学能力予以全面培养。而在教学实践当中,专业教师也可以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讨论式教学方法予以合理地运用,进而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被激发,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热情。此外,在教学方面,也可以积极借鉴国内知名大学的教学方式,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团队配合教学方式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且不同专业章节需要安排专业不同的知名教师进行讲解,有效地规避教师本身知识含量有限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相应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不断拓展个人的知识面,实现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需对现代化教学技能给予高度重视,有效结合声音、板书以及视频三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加立体且生动的教学内容。其中,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宏伟土木工程,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并且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展过程中,超级工程、筑梦天下与等都为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内容。作为该专业教师,还应当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内容,对实际生活中具有价值的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知识性、时效性以及工程性特征。2.践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土木工程概论本身的实践性特征较为明显,如果仅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使得教学更加枯燥且内容更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认识实习和课程教学相互穿插,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调整学习的时间与内容,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来说,认识实习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而主要的目标则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认识与学习,加深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程度,有机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在此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通过实践的途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并巩固,不断强化自身的感性认知程度。与此同时,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对自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予以全面培养,对当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水平进行初步地了解,为后期专业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本身的固有特点就是课时不多而内容较多,如果仅仅是单纯增加课时量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针对该专业的认识实习环节进行适当地调整,确保土木工程概论客户层和认识实习能够相互穿插开展。一般情况下,认识实习环节需要集中特定时间开展,在完成实习以后需进行总结。但是,该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长期会处于没有人管理的状态下,使其出现散漫的问题,无法正确理解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分散认识实习的时间,将土木工程概论与认识实习的环节相互穿插。这样一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就可以被细化成两个部分:(1)学习和讨论实习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2)对新知识内容的学习,为后期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规避课时不充足的问题发生,同时也能够与实践情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以及效率都能得以有效地增强。3.培养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目前阶段,科学教育备受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文史哲教育则备受忽视,且人文教育也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教育功利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特征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身道德水平降低,影响其自身发展,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方面不应当目光短浅,坚决不允许牺牲人文教育而一味地发展科学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人才质量衡量的标准并不只是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同样需要保证其具备较高的伦理道德与人文修养,能够和谐发展。所以,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同样需要和人文素质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与时代需求以及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重要依据,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地分析。针对土木工程概论客户层发展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而且实际应用效果理想,备受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所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进而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5):117-118.

  [2]胡坤,朱平华,伍君勇,等.基于认识实习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xx,18(1):63-64,29.

  [3]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xx,(21):68-69,71.

  [4]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5):157-159.

  [5]朱宏坤,姜旭,李平,等.论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改革[J].建材发展导向(下),20xx,(3):10-11.

  [6]蔡小玲,李继明.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36):192-194.

  [7]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xx,(13):226-227.

土木工程论文3

  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浙江临海苍山科研综合楼设计》。在结构前期,我复习了《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荷载规范》、《地基基础规范》等规范。在网上搜集了不少资料,并做了笔记。在结构设计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在结构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和PKPM 计算出图(并有一张手画基础图),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结构设计的六周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PKPM 等专业软件。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土木工程论文4

  土木工程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量仍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的严峻局面。因此,必须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一、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真正落实

  现阶段人们关于绿色建筑还缺乏足够重视,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而绿色建筑意识的落实有赖于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可在社会基础教育中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在继续教育中促进施工涉及到的各方人员对绿色施工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对绿色施工重要性加强认识。同时,要对建筑工人加强教育,使建筑行业职工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全面而真正的落实。

  二、加强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与行业规范建设

  绿色建筑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系统而健全的法规建设与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还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自觉,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法律强制作用对土木工程行业加以约束,通过制定前瞻性较强的法规体系及市场规则,形成强大推动作用。同时,还应在土木工程建设行业中建立起绿色施工的相关规范,以法律条文与行业规范对建设施工过程形成有力指导与约束,促进整个行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加大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研发,对高新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通过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原有建设技术进行改进,对高新技术加以研发与利用。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可促使建筑能耗有效降低。在高新技术研发中,应明确研发方向,实现新技术对能源消耗的最大限度节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不可再生能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应对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建筑材料本身即可实现隔声、防潮、隔热及保温的效果,降低建筑中应用设备造成的能源消耗。

  四、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实现节能目的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则需要在土木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以及使用与维护中,由土木工程师发挥能动作用,主动实现节能节地,并对原有土木工程设施作用加以最大程度发挥。如在某市一住宅小区建设中,工程师对小区绿化加以充分利用,使之在夏季时可将砖墙的表面温度有效降低,从而降低夏季时空调使用量。同时,在小区内建筑群中,墙体材料采用具有节能保温功能的多孔砖,在冬季时可以实现保温隔热效果,从而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群对能源的消耗。另外还可对地下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强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除此之外,还应对原有建筑加强再利用,以便实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如某市将废弃厂房进行改装,使之成为办公楼、展览厅或艺术家的工作室,通过改造、再利用的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相应要求,同时又可对能源进一步节约,是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五、加强土木工程管理

  为保证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只靠观念与技术上的转变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土木工程建设企业中加强管理,对各种技术与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建立并健全节约建设奖励机制,对员工参与到建筑创新加以鼓励,建立土木工程施工的制约制度并对施工制度加以强化,加强技术支持,对施工计划进行完善,对各项施工标准加以落实,真正推动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论文5

  摘要: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验教学,混凝土内容的教学都是重点。因为混凝土材料是现代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其配合比的优劣直接影响土木工程结构的质量,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混凝土配合比是通过实验得以实现。因此混凝土实验教学受到了高校普遍重视。随着近年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满足使用环境和施工要求的新型混凝土研究、实验,得到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我校第一、二期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应用型本科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学校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投入也日益加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此结合工程实际背景,整合有效实验数据,对混凝土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一传统的混凝土实验教学分析

  我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14学时,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开设,内容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沥青、沥青混合料、钢筋等。改革前的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即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达到理论再现性的目的。具体由教师给定统一参数和数据,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依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基本上属于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混凝土的实验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实验、混凝土试块制作和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实验方法是教师给定某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学生按照一定量换算出各种材料的质量,分组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和性能测定,后进行标准试块的制作、标准养护,最后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混凝土以上实验方式,导致每个小组(一般6~8人一组)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甚至得出的各个环节的试验数据几乎都是一样的。实验评价主要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辅助评价学生出勤情况。可见混凝土实验用相同实验数据、相同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且没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实验教学,没有有效利用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应付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利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也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凝土实验的改革设计

  针对以上混凝土实验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和充分了解学生兴趣,以及混凝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并从实验内容、组织方式、成绩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混凝土的实验“基于项目”是混凝土方面实验教学以实际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为例子,可以是梁、板、柱、基础等,设计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均以现场施工图为依据,水泥、砂、石等完全在现场工地提取,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水泥、砂、石等实验数据的测定,依此数据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再进行混凝土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通过项目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清楚工程背景和自己的工作职责。“综合设计”就是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改验证性为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工程观念,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模拟实际工程,完成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实验、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土建类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总之,“基于项目的混凝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以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板、柱、基础等结构为例子,按照设计图纸中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要求,将水泥、砂、石实验整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相关实验。实验中严格按实际工作的程序进行教学,试块抗压强度进行两个对比:混凝土自然养护和混凝土标准养护相互比较,混凝土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相互比较。学生从对比中分析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和工作的真实性。另外,混凝土实验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立了必做实验项目(即以上实验)以外,还增加了选做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选做实验项目主要有水泥路面混凝土(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必选,其他专业学生选做)、轻集料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等配合比设计等;研究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做和研究性实验不占计划学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三混凝土实验的实施

  混凝土综合设计性实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为完成好应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和实施。

  1实验条件的准备

  为了体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组织理念,将改革前的5~6人一组,改为2~3人一组,实验仪器设备、各种实验所需材料应满足分组要求。为此实验室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补足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从硬件上满足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2组织与实施

  时间安排。将改革前的分散实验,改为最大限度的集中时间进行,尤其是砂石和混凝土实验尽可能集中进行,以便于实验数据的有效利用。依次递进完成各实验的学时分配为:水泥性能实验(2学时)、砂、石实验(2学时)、混凝土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组织:每个班分为4个大组,12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班分2批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4个大组分别以实际工程中的柱、梁、板、基础为背景资料和实验条件,每一大组中的3个小组,分别制作四组试块,分别测定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下的7天、28天的抗压强度。第一次实验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性能实验后,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文献和新的标准规范,结合各组成材料的检测数据,自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由指导教师审核后再进行混凝土拌合料的实验,完成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后,要求同一大组(3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充分体现。

  3实验评价改革

  改革之前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评定,很难客观公正的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改革后,加大了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从10%增加到30%。成绩评定原则是以知识运用的“合理性”为主,即学生应能拿出理由说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并有适当的分析与思辨。混凝土实验成绩综合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包括水泥、砂石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记录等)、过程评价(包括出勤率、实验研究操作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报告(对结果的对比分析、报告质量等)、小组互评和团队协同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实验的改革效果

  通过混凝土实验的改革为真实工程条件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来,经过2届学生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主动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以往学生做完水泥、砂石实验就认为实验结束,基本不会对实验过程或结果进行思考。现在,每组学生为了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首先清楚应从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实验中获取哪些实验数据和参数,其次这些数据和参数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有何影响,进一步思考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的成本等问题,能主动思考,把前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改革后,减少实验小组每组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若实验结果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原因,不得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改,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与作风。

  3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教师科研兴趣

  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参加课外创新实践课题和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显著提高。土木工程材料是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据几年来的统计大二是大学生申报创新实践项目和申报成功率最多的年级,在申报的课题中材料类申报成功比例近25%。另外,有部分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使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混凝土实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专业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混凝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也应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应把混凝土中外添加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设计性实验作为主要实验内容,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周智,欧进萍传感器技术2001-11-30175

  2、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李宏男,孙鸿敏世界地震工程2003-06-20127

土木工程论文6

  一、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

  目前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并没有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并且手段也比较落后。施工管理较为粗放,没有实现网络化和规范化。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都是较为随意的,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信息管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主要用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对于在项目进行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监督模块的应用较少口同时软件的开发技术水平有限,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功能不全面。

  2.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依赖于传统的管理经验,并不太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中的高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欢缺乏相应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际的需求差距比较大L剑。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加强土木工程的过程监督管理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就必须要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改善。首先应该聘请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和有经验的信息管理人员来进行施工的监督和管理,组建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能够有效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当然,由于每个施工的阶段对施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管理人员也应该根据施工的不同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责任落实。对项目经理来说,要做到对成本、进度、质量的有效控制。所以要建立起高效、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迎接企业面对的激烈竞争。另外,管理人员要做到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准确分析和把握成本、资源、进度之间的关系。

  2.提高信息资源共享

  水平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工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信息交流不畅通有关系。相关数据表明,10%-33%的项目费用的增加都与信息交流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在项目管理中的:氮要作用。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与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互相沟通交流,以基于信息技术来建立起项目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并与网络相连接,进而实现网络管理、网上查询、网上招投标等。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以方便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和透明度。当然,项目工程应用的相应软件应该设计开发合理且功能全面,这样,施工项目的经理可以在任何地点与施工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并进行文件的签批等工作,信息管理员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上传相关的.数据到管理层,以供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进行相关的决策。

  3.大力推进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一是在进度控制方面,要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对施工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进度进行控制。也就是将日常的管理如设备、人员的管理、成本预算等资料导入网络进行资源管理。二是在质量控制方面,也需要相应的的信息化管理,对质量检测标准、质量缺陷的登记、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三是为了收集更多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意见,需要为项目负责人建立一个沟通平台,使负责人可以将工程的最新情况发布在网上,还可以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平台上,从而收集到更多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4、掌握信息技术的流程

  要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必须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流程。首先,要根据土木工程项目的特点,让信息管理人员和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并结合现有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经验制定出关键的步骤,明确工程的进度、费用等。其次,使用项目工程管理软件对各个施工工程的人、物资、设备进行统一协调,充分利用资源,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然后要对项目工程的管理信息进行编码,比如作业代码、费用代码、资源代码等。接着对工程进行进度计划,实现分阶段的管理和控制,再将各个编码与各个阶段的施工计划与工作分解进行对应。最终,根据项目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生产目标计划和动态分析,为整个施工项目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和决策依据闭。

  三、结论

  总之,土木工程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推动和完善信息化使它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

土木工程论文7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也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在21世纪,各个领域发展都比较迅猛,这更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的成就,并对其建筑材料和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同时也对一些新型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发展;探究

  0 引言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土木工程一直是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近些年,其发展的速度惊人。铁路、桥梁、公路、高楼大厦及各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立,这就使得土木工程的领域更加的完善,一些新结、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也使土木工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令各国人惊叹不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的发展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人口等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要有更多的建筑来满足发展需要。但是,我国的现在的城市建筑还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1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1.1近些年来土木工程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我国的建筑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建筑不仅数量多,而且其高度也大。

  1.2空间上的.开发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有很多城市出现了生存空间拥挤、基础设施落后、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现象,这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逐渐在空间上进行发展,主要是向高空及地下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空间。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不但在数量上增加了,在高度上也有很大的进展。

  地下建筑的开发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地下空间并不需要支付那么多的土地费用。大多地下空间建设在我国的沿海城市,且已趋于成熟,同时,这也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当前一些城市在建设地铁项目,这对于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3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预应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从单个构件发展成为预应力结构。在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的多层建筑,斜拉桥、连续桥等桥梁结构,建筑上都用到了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建造一些大型的会展中心、公共建筑以及大开间住宅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一些超高层建筑的首选技术,在遇到一些建造难题时,人们也会首先想到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是建造海洋工程的最佳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的耐久性好,抗震性高,这使得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外,预应力技术在海洋油罐、海上防坡堤、海洋采油平台等海洋工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2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2.1大力发展高层、大跨结构

  我们要针对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与位置的动力特性,进行可靠的评价。研究各类杂交空间结构的体系,革新一些大跨空间的施工方法,大力发展并推广整体提升和地面安装的施工方法,并对钢――混凝土的组合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研究。

  2.2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下空间进行开发,主要是改善地层原始分布的状态。为了能够使得地下空间的设计及发展更好,我们要对如下问题进行研究。

  1)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对原有的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对地理气候条件产生作用。如果想要恢复先前的环境就必须对其研究和研讨;

  2)地下空间的开发及利用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路线,原有的补给关系遭到了破坏,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分布形式,影响了地表的植被生长;

  3)地下空间的开发对于原有建筑的安全将产生影响,在进行地下岩石的开发利用时,主要会对其原有的应力分布造成影响,无论采用任何技术都会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因为地面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服务年限不同,所以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也不一致。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充分地考虑整体建筑与个别建筑的结合方式,并对其进行研究,确保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2.3扩大对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

  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领域要不断的进行扩展。岩土锚固技术除了在边坡工程、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结构抗浮工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外,在桥梁工程、重力坝加固工程、抗地震工程中则有着长远的进展;同时,锚杆锚固机理的技术仍然不成熟,仍然是土木工程界的难点。

  2.4发展并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易罐实、不离析、易密实、容易长期保存的性质,并且韧性好、强度高、体积稳定,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原有的特性。

  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对环境无害、可持续发展的混凝土技术。在对外加剂和胶凝材料时,要大力研究水泥替代、骨料替代的使用,并且利用废弃物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方法有:用粉煤灰中的细灰或飞灰作硬凝材料;用轧碎的混凝土代替碎石;应用炼铁的一些副产品作为水泥的替代品等。

  2.5防震与减灾

  随着当前超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建筑物的兴起,结构设计呈现更高、更长的发展趋势。在很多的情况下,地震荷载已经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所以大型复杂的结构系的抗震设计及其相对应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包括地震动的作用机理,建筑结构的抗震机理等。

  3结论

  在如今,我国的土木工程的一些领域已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土木工程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未来,我们要加强对新型的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加强土木工程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使土木工程这一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大均,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西拉,等.关于我国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版,2005,12,38(12).

  [3]沈蒲生.高层建筑疑难释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土木工程论文8

  一、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主要是参加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设计、监理等环节的实际工作。但根据吸纳人数和可操作性来看,80%以上的学生参与的是施工环节的实习。相对来看,在施工中,受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是最容易出现人身伤害问题的环节。因此,隐含着一定的风险。第一,学生人身伤害风险。由于在校学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缺乏劳动技能、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实际经验。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多数情况是在土木施工第一线,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实习生面对的人身伤害风险既有机械上的风险,也有自身操作上的风险,甚至有来自第三方的不合规定的操作风险。另外,建筑企业由于无利可图,还要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可能导致建筑企业安排学生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事件的发生。第二,经济赔偿风险。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学生及其生产实习单位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生产实习涉及诸多主体和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尚未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劳动法也未将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纳入到保护范围。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在生产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上不能依法界定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的义务和责任。[4]同时,参加实践教学的大学生在身份上的模糊和法律空白,使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5]由于法律的缺位,一旦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发生意外人身伤害,会导致企业、学校、学生产生法律纠纷。此类纠纷往往涉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者的责任承担和损害赔偿问题,在实际解决纠纷过程中,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巨额的赔偿金额等问题。

  二、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化解与控制

  生产实习中的风险如处理不当,不仅无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使学校的正常教学都难以进行。因此,化解和降低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风险,必须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赔偿几方面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

  1、事先预防(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选派专职教师带队。高校应当设立学生实习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和实习企业之间的协商和沟通。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提前做好工作安排,明确学生生产实习的各项任务,明确有关人员及教师的安全责任。学院要选派懂专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带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履行应尽的管理职责。[6](2)加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教育。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应当把风险意识深入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对实习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识别、预防,以达到有效化解实习风险、平安实习的目的.。开设学生自救自护、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概况、工作特点及安全管理规定。把风险防范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学生中普及。加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意识、自救意识、互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以饮食、交通、水电、校舍、消防、生活设施、传染性疾病、实习工具安全操作设施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建议增设提高学生安全自救能力的课程,教会学生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求助渠道,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工具、设备。

  2、过程动态监控做好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对生产实习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主要是设立定期检查和随机访问机制。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以后,带队老师应定期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同时,学校专门管理机构和学院主管领导可以做不定期的回访,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管理工作。

  3、事后赔偿与纠纷处理目前,生产实习中一旦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往往会因事故责任及赔偿等问题与学生或家长发生纠纷。在目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保险制度来化解、降低学校风险。具体做法是在生产实习前,进行生产实习动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学校,让学生参加社会保险。具体做法有两种:(1)学校为学生投保。有些高校办学经费相对宽裕,可以由学校为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集体办理综合性意外保险。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有些城市的做法,如厦门市20xx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在高校启动校方责任险,即由学校掏钱给学生买保险,每位学生每年保险费为5到8元,可得到最高30万元的事故赔偿。这种措施可有效降低学校在学生出现意外时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赔偿方面的风险。(2)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投保经费,办理综合性意外保险。这样既使学生生产实习有了保障,又解决了接收单位的后顾之忧和降低了学校的风险,可以实现三赢局面。另外,鼓励学生额外参加学生平安保险,可以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学生和家长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结语

  生产实习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当把这项工作做好。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政府,必须从立法、政策上,使学生实习有法律、制度安排和经费保证,降低高校在实习过程中的风险,让企业乐于接受实习学生,解决学生和老师参加生产实习的后顾之忧。

土木工程论文9

  摘要:多媒体在职业高中教学中的引入,将传统教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的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职业高中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土木工程课程;应用研究

  1传统教学的劣势

  职业高中传统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输入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的辅助手段也较为单一、枯燥,如挂图、模型、投影等,而这些都为静态的展示模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完全掌握其理论精髓还较为困难,加之传统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实践课程较为缺乏,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不仅对于枯燥的理论不能很好的掌握,在面临实践中,也不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这就使一大部分缺失对于该门课程丧失了积极性及主动性,导致课堂教育的质量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这都是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2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以及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将多媒体引入到职业高中课堂教育中,其生动性、立体性、主观性等特点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掌握,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将多媒体引入课题,其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这也是其基本要素之一;集成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色,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通过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向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图像的呈现使学生直观的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能够极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和资料,激发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可演示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亮点,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理论向实践的引导,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在实践过程中理论的应用,让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感性认识。通过将多媒体引入到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中,不仅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其直观、生动的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缺乏实践课程并且仅限于呆板的理论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慢慢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引入,其生动、直观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理论与实践中的知识转换,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对于实践课程教学的缺乏。教师通过将课堂的理论内容转化为视听、影像资料,并将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同时把自身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输入到多媒体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的过程及方法,同时对于原理的理解也更为深入,相对于传统呆板的理论传授,更为让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在图像采集、资料加工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深入到生产一线,对所要教学的内容采集相应的图像,这也加强了教师对于新生事物的了解及掌握,也更能让学生在日后走入工作岗位能很好的适应。

  3多媒体在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3.1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量大,知识复杂,内容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限于理论的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而多媒体的引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将繁琐的工艺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动态图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授负担,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3.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将多媒体引入到职业高中教学过程中来,能有效的节约教学时间,由于其直观、生动的演示使得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内容,相对于传统教学,在相同时间内,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时间的缩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传统教学中,讲解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师在传授相关理论时,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这就要去教师不断的重复所教授内容,从而浪费了时间,但是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后,教师将动态的安装过程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将理论插入到每一环节,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直观的印象,同时还能对于所学的理论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3.3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这门课程的实践要求较为高,传统的教学专注于理论的传授,若不接触到实践,很难对其理论进行掌握,这就使得教学过程变得较为复杂,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没有兴趣的原因。而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来,虽然在日常教学中,仍然缺乏实践课程的设置,但是教师通过将理论转化为动态的图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直观的了解过程,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正是多媒体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宗全利,程建军,刘贞姬,金瑾,王建新.土建类专业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xx,2(21):132-135.

土木工程论文10

  摘要: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在铁路公路建设还是地下管网建设,都更加注重管理得法、专业性强的企业。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业的营运资本管理问题进行审计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审计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企业营运资金1的主体,其好坏主要以均值、标准差和极值等来衡量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审计分析。同时,根据变化趋势以及企业营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因此,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审计分析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关注。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因为生产特性,决定了其资金管理的难度较大,一旦企业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很可能给土木工程建筑企业造成致命一击,因此对土木工程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审计研究分析,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土木工程建筑业营运资本管理情况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其现有经济的配置和利用能力,从价值的角度看,就是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它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即资产利用的效率,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对行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行业的总体营运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通常来说,资金周转得越快,说明资金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越好。反之,说明资金的利用效率低,需要改进。下面是根据收集的行业内上市公司20xx—20xx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的行业营运能力的审计分析。

  (一)货币资金管理

  1.现金周转期。表1是现金周转期表,从均值来看,现金周转期20xx—20xx这五年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总的来看行业现金周转期时间较长,企业现金流运用效率不高。从标准差来看,20xx年行业数据较其他四年都高,说明大部分企业数值与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各企业现金周转期波动较大。20xx年正是我国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在转型上有的企业完成度高,转型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反观有的企业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成为行业的尾巴。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大、最小值方面,20xx年的最大值尤为突出,是20xx年的5倍左右,这一数值出现在了中毅达B(900906)企业,根据对该企业20xx年财务报表的分析我们发现中毅达B自20xx年经营业绩亏损后在20xx年继续出现亏损,公司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业务大幅下降,现金周转困难(见表1)。2.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表2是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表,从均值来看,行业内企业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保持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目前来看该行业即期支付能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总的来说应该增加货币资金,提高支付能力。从标准差来看,整体变动趋势和均值变动趋势保持一致,说明行业内企业近五年来数值波动不大。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大、最小值方面,最小值基本保持不变,但最大值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20xx和20xx年这两年最大值出现了100%,说明该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就是货币资金,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发现山东路桥(000498)在20xx—20xx年收到法院的裁定书要求企业重整,公司在此期间无生产经营产生,同时公司在进行重组。

  (二)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3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从均值来看,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增加,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可见行业内企业组织收回货款速度较慢,造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企业管理效率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我国建筑业公司管理不完善,出现严重的坏账、呆账问题。从标准差来看,变动趋势基本与均值变动趋势一致,说明近五年行业应收账款周转期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有效的管理带来的积极变化。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大、最小值方面,最大值在20xx年较为突出,而后呈下降趋势。国家自20xx年以来对建筑业进行调结构、促改革,建筑行业成效较为显著(见表3)。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表4是应收账款坏账比例表,从均值来看,应收账款坏账比例基本超过千分之五,坏账比例较大,说明应收账款回收较为困难。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复杂多变,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降温,对铁路、交通投资大幅下降,企业竞争力不足。从标准差来看,20xx年到20xx年小幅度上升,在20xx年后出现下降。说明20xx年行业应收账款比例波动较其他四年大,20xx年正值行业改革期,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三)存货管理

  1.存货周转天数。表5是存货周转天数表,从均值来看,20xx年到20xx年存货周转天数平稳增长,说明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业存在存货积压的现象,应及时对存货进行处理,尽可能缩短存货周转期。存货出现积压可能是因为企业预计错误市场行情或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市场突然出现变化,企业应对不及时。从标准差来看,各年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大部分企业存货周转期与行业平均值接近,只是在20xx年出现小幅增长。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大、最小值方面,20xx年的存货周转期最大值过分的高,我们发现由于中毅达B(900906)在20xx年将园林绿化作为主要经营业务,新业务发生时企业可能不了解市场行情,存货出现滞销因而存货周转期长。2.存货减值比例。表6是存货减值比例表,从均值来看,存货减值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从标准差来看,变动趋势与均值变动趋势一致。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大、最小值方面,20xx年到20xx年呈下降趋势,到20xx年开始大幅上升,以后还可能有上升趋势,说明行业内存在企业存货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大幅减值失去应有的效用。

  三、土木工程建筑业营运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管理问题

  在建筑行业中普遍出现流动资金不足,垫资严重等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流动资金会向银行提出贷款,如果对工程的风险估计不足,企业很可能遇到资金瓶颈,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此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偿还债款或延长期限,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风险,严重的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同时,收回的工程款不能及时汇入总公司进行财务的统一管理,占用不尽合理。

  (二)应收账款管理问题

  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这与建筑业的行业特性有关,一般一项工程的完成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如果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支出和日常费用支出。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企业负责人只关注建筑施工后所带来的产值增长,忽视了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相应的绩效考核中。二是有的企业负责人欠缺债券法律知识,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的追讨过了追溯时效的情况。三是应收账款不真实。作为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收账款,收入的确认在时间和金额上都比较困难。收入确认的依据不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应收账款的不真实。

  (三)存货管理问题

  存货周转期长,存货一直居高不下,说明我国建筑业存货管理可能存在存货积压并导致存货资金的呆滞。建筑企业具有施工地点流动性、点多线长以及露天工作等特点,存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很大比例。但往往施工企业在采购存货时很随意,经常会出现材料不够或过多的情况,而且因为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对存货的监管不能面面俱到,很多问题企业发现不了或者根本管理不到位。

  (四)应付账款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业应付账款周转期一直时间较长,行业内企业对应付账款的管理较好,但在20xx年进行行业改革后应付账款周转期出现了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改革时企业急于转型,忽视了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在应收账款上缺乏投入力度,单纯地认为就是对应付账款的支付和应付账单的核销,对很多需要注重的细节问题简单处理,进而也未能与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这更加使企业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长此以往可能使企业信用形象下降,非常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立足并占据优势地位。

  四、研究建议

  为了达到加快资金周转这一目的,企业必须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在日常运行管理中,一是要加强招投标管理,加大清欠力度。二是加强存货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件实行招标采购。三是进行存货清查,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运转。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存货清查,对那些资金占存货总额较大的材料实行重点管理,详细查看记录采购、耗用和结存情况,若账实不符,要查明原因,报有关部门处理。对那些日常修理配件和辅助材料进行适当控制,定期与账务进行核对。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运转。同时,要加强对应付账款管理的重视,在经营中选择最有利的合作伙伴,减少资金的占用。

  参考文献:

  [1]阚燕飞.关于营运资金概念与管理创新[J].时代金融,20xx,(32).

  [2]肖陈仲.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企业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3]李慧.建筑业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xx.

  [4]朱大鹏.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xx,(08).

  [5]祝兵,孙丽.市政园林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改革探讨———以东方园林为例[J].财会通讯,20xx,(29).

  [6]汪丽.上市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竞争战略视角[D].重庆大学,20xx.

  [7]吴富中.营运资金概念本质、分录与业绩评价体系创新[J].商业会计,20xx,(05).

  [8]温英盈.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营与管理,20xx,(02).

土木工程论文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日趋加速化的发展,建筑物如星罗棋布掘地而起,因而人们对于土木工程施工各方面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为了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稳定,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以及确保土木工程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边坡支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快速化的发展,土木工程在我国房产、水利以及交通业等基础设施的普及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影响。然而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自身影响因素较多,譬如施工耗资较大、流动性、固定性以及时间长等,导致土木工程有关产业没有将服务性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土木工程施工的革新已是大事所趋。

  1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重要性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某些不利因素对于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譬如施工地点土质条件的欠缺、工程后期地面的塌陷或者土木工程大面积坍塌而威胁施工人员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此同时也可能会给施工单位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此外,由于一些降雨量大导致河水水位的上涨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突发状况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的影响,而边坡支护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降低或者避免这些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确保土木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土木工程安全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可以促使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得以最大化的降低,从而避免其它因素的影响,促使整个施工进度的提升。

  2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主要类型

  2.1锚杆边坡支护

  锚杆支护技术主要利用锚杆来促使开挖基坑稳固性的加强。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岩土成分中插入锚杆的一端,直到可以连接到另一侧边坡支护体系方可停止插入,同时在边坡支护体系相互连接后,将相应的预应力施加给锚杆。完成锚杆支护结构后基坑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譬如压力、拉力以及推力等,其可以对沿土深层结构中所储存的能量给予调动,从而防止外力的破坏,促使基坑牢固性的强化。土木施工过程中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也可以与其他支护技术联合运用,促使基坑的稳定性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2.2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技术主要采用的时大量的土钉来促使土木工程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强化;第一,当土钉墙技术运用的基坑墙面确定好后在墙面上采用钻墙设备钻出较为符合规定深度的孔,同时严格监控孔的深度,直到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到下个环节,同时对于钻出深孔给予专业的记录编号以便促使土木工程施工的严谨性;第二,在深孔中打入之前准备好的土钉,土钉打入后对土钉做拉拔实验,根据其结果对于注浆量及注浆力度给予及时调整,直到符合作业标准即可;第三,及时与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确定某些客户要求的添加剂是否可以进行添加,同时测试土钉墙技术,确保其质量的合格性,促使土木工程基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以最大化的提升。

  2.3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属于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的运用可以促使土木工程稳定性得以最大化的提升。这是由于连续墙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原有土质或者管线没有较大的影响,因而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可以促使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此外,由于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过程中地下的管线不会被破坏,因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采用的最为广泛。同时,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可以促使土木工程成本的消耗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操作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土木工程施工地表位置以及周边的界限后采用挖槽设备及技术沿着确定的边界线进行挖槽工作的开展;其次,对于沟槽周边树木碎屑等杂物进行清理,从而确保沟槽的洁净度;最后,在清洁后的沟槽中注入混凝土。完成这些工作后就完成了地下连续墙结构的作业。

  3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之应用

  3.1方案设计

  在土木工程辩护支护形式的选择过程中考量的因素较多,譬如经济性、边坡失稳机理、边坡性质等等。以某工程为例,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时土钉支护形式,则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作业指导书中土钉深度进行施工,对于成孔的编号及位置给予标记,以利于及时识别边坡支护,同时还应规范注浆比例、拉拔试验等,从根本上确保施工质量的提升。

  3.2基坑开挖

  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对于地层或者地质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因而在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分区原则,确保分区基坑开挖的平衡后再实施下个分区施工。与此同时,由于边坡会受到降雨冲涮或者岩石风化剥落的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避免石风化剥落对于开挖破面应采取土工膜的铺设、水泥抹面等相应的保护措施,而阴雨天气则应采取抹砂浆、挡水堤以及排水沟等方式避免雨水的渗入基坑,从而造成工程质量的影响。

  3.3地质监测

  在整个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地质监测贯穿整个过程,地质监测贯对于边坡支护施工而言具有极大的作用,因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测点处地质的变化情况,及时革新施工方案,进而促使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的同时可以使其与施工环境相匹配。特别时基坑施工的部分应及时发现土木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的临界点,防止土木工程边坡结构受到地质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4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应注意事项

  首先,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边坡支护技术在长期土木工程施工中仍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支护问题,为了科学化、合理化的促使这些问题的解决,合理的、科学的施工方案准备在在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促使土木工程边坡施工在达到相关作业标准的同时可以促使成本得以最大化的节约,效率得以最高化的提升。其次,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应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沟通,避免或者降低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技术上错误的出现。最后,相关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人员或者作业人员应严于律己,端正作业态度,避免在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因个人原因而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导致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以及自身乃至整个施工团队生命威胁或者企业财产的巨大损失。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日趋加速化的发展,土木工程产值增长以及根基牢固的同时对于边坡支护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坡支护工程工期长、投入多、资金需求多、工作量大且工程较为复杂,因而使得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及地位,对于整个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进度、安全及质量的同时,促使成本尽可能的缩短,资源合理配置,促使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红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展,20xx(17):57-58.

  [2]段利军,郭义信.浅析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富,20xx(8):612.

  [3]汤青武.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7):845.

  [4]曹颖,许娅琼.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探析[J].房地产导刊,20xx(5):97.

土木工程论文12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是作为一门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土木工程成施工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现阶段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地调研为先导,课堂教学多开花,专题研讨相结合,生产实习做升华”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多环节紧扣,各步骤跟进,保证课程建设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课程体系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组织规律,具有发现并有效处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性技术和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工程实践性强、交叉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要求教师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满足综合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涌现,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厚基础、宽专业、大土木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扎实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工艺要求、组织管理控制要点,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是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但长期以来,该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方向的研究越来越多,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且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范、规程等也不断更新、完善。由于各高校教材使用周期的原因,其内容更新较慢,缺乏新意和特色,部分内容是现在施工中已经淘汰或者相对滞后的工艺与标准,很多现阶段比较成熟的设备、技术、工艺没有在教材中体现。例如,现在很多教材在砌筑工程中仍然以介绍黏土砖的砌筑方法为主,在教材设置中对绿色建筑的介绍较少。这造成了完全依靠教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2.实践教学环节少。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综合性、实践性强,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且还要具备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仍采用课堂式教学为主导,教师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工艺流程讲解时,学生缺乏现场的实践经验,不能对老师讲授的要点知识进行深入掌握。事实上,若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即使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有限的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对学生能力培养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若干次脱离的现场观摩,学生只看到的是某一时段的施工过程,无法对全局的施工控制进行把握,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存在脱节现象。

  3.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板书为主,此种教学模式针对理论性强的课程有较好的效果。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仍然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授课内容缺乏直观感和立体感。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处于被“灌输”知识状态,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三个环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各个环节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实地调研为先导。

  我校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安排在学生大三阶段进行学习。大二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程,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具体实际,编制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的数百道题目,作为学生假期调研的方向。在大二春季期末放假前,动员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与施工管理的现场调研,每一位学生从题目库中选择一个调研方向,假期期间完成调研工作。

  2.课堂教学多开花。

  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形式,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自身的特点,授课过程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1)教材内容整合、更新。结合现在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完全依靠教材学习,无法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重新整合教材资源,多与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相结合,备课中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对教材中没有的工艺、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国家的政策方向,引入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确保教授内容不过时,切实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手段。教师在讲解施工工艺、施工工法时,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自己在工地现场搜集到的视频、图片与课程进度相结合,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具体的施工工艺能有直观的认识。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授时,比如模板设计介绍时,该部分涉及模板的选型、选材、荷载计算、组合设计等相关知识,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对其基本原理进行深入掌握。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土方工程降排水施工时,集水井降水部分,先以动画形式引入,使学生对该种工法基本施工工序有初步认识,接着对该种工法的具体施工要点与控制要点进行讲解;对集水井降水缺点的分析引出产生流沙现象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作为一种预防流沙的降水方法引出井点降水法;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操作视频,轻型井点设备工作原理的动画播放,对轻型井点设备组成及各部分技术要点进行讲解;轻型井点的布置要求与井点计算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实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结合现场施工视频对井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介绍。

  3.专题研讨贯穿理论教学。

  学生通过假期的课外调研,对各自调研的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我们按照教学基本章节为主线,每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首先由参与相关内容调研的学生结合调研情况谈谈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观点进行评价、补充。通过专题调研,能使学生对假期调研内容进行印证,其他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复习,不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师、施工现场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结合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工程实际建设当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他们各自的看法。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与现场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指引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

  4.生产实习进行理论知识升华。

  前期调研主要侧重于“问”,课堂学习重点在“学”,生产实习更加强调“做”。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施工管理工作中去。我校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学院与南阳市的多家建筑公司建立了合作联盟,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利用资源优势,在生产实习环节,将学生分以10人左右为单位分散到学校周边的各个工地现场中去,要求学生以工地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工地现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任课教师、实习教师与建设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生产实习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学生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带领学生查阅施工图纸、参与施工现场放线工作及各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工作,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引导学生对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能主动融入到现场管理的工作中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工程特点与自己实习经历撰写生产实习报告,对工程中技术管理的要点和质量控制的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做总结。通过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从“学”到“用”的升华。

  三、结语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需求提升,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教学方法多样可行、理论紧密贴合实际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师应该在实践经验、知识储备、业务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多管齐下,强化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宗仁.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何双华,曾桂香.“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xx(2):60-61.

  [3]戎贤,崔武文,闰西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2(1):9-13.

  [4]谢攀,陈存恩.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xx(5):125-127.

  [5]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xx(2):53-56.

土木工程论文13

  摘要: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注重课程建设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已是共识。但强化实践能力的手段往往极易流于形式或盲目仿效而没有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进行思考,探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融合工程实践的切实可行办法,抓住区域工程建设机遇,挖掘地方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组织实践教学,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进入工程实践领域形成坚实的铺垫,同时也是应用型专业教学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土木工程论文;应用型;对接;工程实践;探讨

  1概述

  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市场的急迫需求和发展前景催生了一大批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转向应用型培养模式,但现时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加上目前我国尚未颁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上需要的企业深度参与的法律法规,导致实践性教学实质上仍处于理论探索层面。与其同时,高等教育的讲台上要求必须具备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这些大多数直接来自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没有丰富应用型职业经历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却要从事实施培养面向建设工程一线岗位创新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已向我们的肩负应用型培养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尽快走出这一尴尬境地,不少高等教育的学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孜孜探求着。就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早在20xx年,五邑大学的蒋启平介绍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德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概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人才质量控制方面同我国进行了比较,进行有益的探讨;盐城工学院的刘照球则对比盐城工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英方的'合理性对我们有启发;桂林理工大学的曹霞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强调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抓住职业素质结构、基础理论及科技应用、推广、转换能力,为最终获取注册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岩土工程师等)进行基础训练,在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立方面给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中德合作的合肥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办学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和形成了先进的模块教学模式,树立了国内楷模。所有这些探求均给我们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根据本地应用人才情况结合本校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独特发展路子应是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的当下追求。

  2对接工程实践教学之困惑

  2.1培养目标定位问题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的兴建、改造和国家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发展战略,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时代的担当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兴办之多,在校人数规模之大在众多专业排行中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不少有一定办学资历和实力的高等院校该专业实施计划或正在成为奋斗目标。但是对于新建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而言,甚至培养目标定位也有不明晰的。模仿而不是借鉴,套用而不是创新的现象比比皆是。立足建筑行业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办出专业特色应该是指引我们的办学方向。问题是我们往往针对自身不足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学者观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基地是注册土木工程师的摇篮,这话应激励我们为之策马扬鞭。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与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实质区别是,前者强调面向建设一线有创新精神的项目部级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后者强调培养班组级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两者的职业岗位群定位和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同,同时都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似乎相同(如项目化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方面必然有层次差别。

  2.2师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有执业经历。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实战型的教师,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市场、保持市场竞争力凸显专业特色的根本保障和关键要素。专业课教师缺乏工程经历,教学活动必然存在如下问题:

  ①教学内容枯燥,无工程背景支撑,似无源之水,教学形式刻板生硬,无血无肉,必然单调乏味,教师不能“游刃有余”,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不能互动,更谈不上师生共鸣;

  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缺乏富有工程经验的指导教师引导,面对施工现场的“一草一木”,教师无“触景生情”之感慨,更不会“低声吟唱”或“大声喧哗”(激情教学);

  ③专业课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不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就不会带领学生结合现场瞄准、分析工程问题的实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科任教师不能形成所授学科内容与其专业实践背景的对接,淡化了所授学科在工程界应用的魅力;

  ④指导教师不了解工程实践操作模式和项目“内情”,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开展,没有设计经历的老师何谈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没有施工经验的教师怎么指导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不深谙设计思路步骤怎么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设计也只能采用套用或惯用模式,均源于与工程实际脱轨。

  2.3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安排应用型的特点铸就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专业基础课之间衔接和主要专业课的课程科目的设置、安排次序和度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不少院校课程设置贪多求全,弄得学生貌似学有所成,实则负担重重,苦不堪言。例如结构力学尚没有开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或钢结构基本原理的课程就已经荣耀登场了。施工技术课程未开,工程概预算或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也开始上了。实践教学方面,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建设所做的试验项目有没有探讨其实用性,其工程应用意义何在,与项目专业综合实践是否链接,不少实验往往重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单纯校方完全投入是不现实的。土木工程的现场模型有其多变性,实体体积大,立体交叉。实践教学场所往往临时求助于当地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而项目形象进度也不一定与我们的实践课程内容相吻合。施工单位接纳的积极性不高,实训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3几点建议

  3.1围绕地方性做文章地域优势不容忽视。据报道,20xx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已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的8个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国家要打造使仅占全国2.2%国土空间的长三角城市群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局面,无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内的高速公路、城际轻轨、高新产业园、高教科技园、现代服务园等基础设施项目会纷纷上马,中国规模建筑企业会同作战的百年机遇就在眼前。大土木平台的到来必将造就土木人的大作为,包括工作平台、实践平台、专业应用平台、各工种交汇平台。拥有天时、地利的该区域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良机,未雨绸缪必定不会错失良机。

  3.2与周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名校深度合作与周边名校合作,可以少走弯路。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学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已经相对成熟,新建院校完全可以借鉴,对照自身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可以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名校进行教学观摩,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交流讨论;可以聘请有实力的教授定期不定期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教科研成果,参与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设计,推动和引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使我们的科任教师教研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3.3尽快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尽快考虑与本地数家规模建筑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院、水利设计院、市政公司和建筑、市政检测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保证随时可以提供教学实训场所,并安排指导老师。学校课程建设研讨、课程设计环节应聘请上述合作单位高工(专家)共同参与指导。当然学校方面也可以与企业共同探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项目或对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教育培训。双方真诚合作,共搭平台,共创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有计划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上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常常是学校方面优化教师结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方面应给予挂职教师关心与鼓励。教师定期总结汇报实践成果并与教师年度绩效挂钩。

  3.4聘用市区建筑行业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参与实践教学借鉴办学已积累丰富经验的院校做法,有计划吸收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助学。或学校聘用市级建筑行业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同时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在专业范围内享有声誉的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他们不仅带来了建筑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来了土木工程领域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如某项目的工程图纸审查时,对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书、软件的适用性、计算书的完整性、计算分析、结构构件及节点、结构设计总说明等有哪些具体要求,从而体现设计深度与责任。应用型地方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做好有计划培养校内教师,激励教师早日成为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探讨研究教学改革,采取多种高等职业教学方法并举。加大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等都是助力对接工程实践的途径。

  4结语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追随“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将走向成熟。抓住核心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对接工程实践,是我们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客观需求。强化动手能力,完成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提前体验职业岗位的角色,必将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带来旺盛的生机。

土木工程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土木工程产业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发生频繁的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所以说为了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好土木工程的灾害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谈一谈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火灾、地质灾害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情况。除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灾害源不断产生,致灾隐患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概述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2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容易受到的灾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谓的自然灾害,指的是自然界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其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其中一种,比如说台风、森林火灾、洪灾等等。其二,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山体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等。其三,生物灾害。顾名思义,就是指的一些生物所带来的灾害。在自然界中,人与动植物相互依存,如果生态出现不平衡,就很容易产生生物灾害,比如说瘟疫、虫灾等等。除了自然灾害之外,人为灾害也是能够对土木工程形成巨大威胁的主要灾害类型。所谓的人为灾害,指的`是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在目前,人为灾害的种类非常多,并且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为灾害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技术原因所造成的灾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致灾原因。比如说核爆炸、化学用品的爆炸等等,这些都是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存在的。其二,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了解到,比如说最为普遍的交通事故,就属于过失行为所产生的灾害。除此之外,还有煤气爆炸、火灾等等。其三,恶意的做事方法所产生的灾害,一般来说指的是战争、恐怖袭击等等。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就势必会受到威胁和影响。在很多灾害发生的过程当中,都会对土木工程造成巨大的外力冲击,如果说此时土木工程的承灾能力较弱,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倒塌的现象,失去本应当有的效能,对人们造成伤害。所以说不断地优化灾害预防的工作,减少灾害的产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话题。

  3土木工程防御措施探索

  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甚至还会使得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状。提高土木工程防御灾害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对于自然界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灾害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当充分地分析灾害所产生的原因,找到恰当的灾害防御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1落实各项指导工作

  想要预防土木工程的灾害,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落实各项相关的指导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单位应当设立防灾减灾部门,提高对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第一,防灾减灾部门应当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实时的检测,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预报和处理。防灾减灾办公室所负责的灾害防御工作比较多,比如说做好政府文件的传达和下达,对工作人员进行灾害方面的宣传教育等等。只有真正地将灾害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的影响和产生。

  3.2根据灾害情况做好前期工作

  实际上,很多灾害之所以会对土木工程造成较大的影响,是由于在灾害来临之前,我们没有做好前期的工作。所以说在对土木工程的灾害进行防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需要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的选址;二是需要做好灾害的设防工作;三是要提前对土木工程进行设计,充分的考虑如何抵抗灾害。比如说针对地震这种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壳断层以及地震带上,这种地区不适合建设土木工程,所以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需要避开。

  3.3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所以说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防御灾害,施工单位应当重视对施工过程的细节和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着手的工作有很多。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降低发生人为灾害的几率。其次,企业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进而及时预测和处理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防灾防害工作,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4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任何类型的灾害发生,都会对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保证我们以及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应当加强土木工程的灾害防御工作,从根源上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为我们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参考文献

  [1]祁彦之.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居业,2018(05).

  [2]石若利.土木工程的灾害及其防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

土木工程论文15

  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探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

  摘 要:本研究生论文主要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质量防控,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字:混凝土表面 硅酸盐水泥 质量控制

  水的质量要求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应用材料之首。目前我国的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

  (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

  (6)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骨料的质量控制

  (1)砂砂优先选用优质江砂或河砂,混凝土工程应选用中粗砂,对于泵送混凝土,砂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39~43%。

  (2)石子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必需严格控制。针片状含量较大,直接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石子粒形好,接近方或圆形,针片状颗粒含量很小,适宜配置泵送混凝土或高强泵送混凝土。

  掺加掺合料

  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

  目前,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粉煤灰掺量不能大于25%,对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掺量有更为严格的限制。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

【土木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论文05-27

土木工程论文[推荐]05-28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05-16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02-10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05-25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优)06-20

土木工程论文15篇【实用】05-30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5-14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