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论文

时间:2023-08-28 18:03: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声乐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乐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乐论文范文

声乐论文范文1

  一、接触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接触新学生交流时,大部分孩子会出现拘束、紧张、不自信等等表现,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语言尽量速度放慢、表情微笑,与孩子交谈,慢慢消除孩子内心的紧张,首先初次接触孩子需在询问孩子对唱歌的感受与想法后,进行发声,用较为简单的发声训练让孩子来进行模唱,聆听孩子的气息的运用、声线位置以及咬字嘴型,大概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继而听孩子演唱一首孩子最熟悉的歌曲来再次判断孩子目前的状态,时长大约半小时后,确定孩子目前的状态和适合的歌曲及指导方法。对于少儿教学,教学者最重要的鼓励指导,不要出现语气过于激进、不耐烦等等现象,主要以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老师的过于严厉会让初学者产生惧怕、厌学的倾向,所以一定要打消孩子的这种紧张心理。再而声乐是所有音乐学科中最为抽象的一个,最重要的是细心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让孩子去吸收,用生活的例子来启发孩子。例如打嘟噜发声方法要让孩子充分放松,首先跟孩子说早起的打哈气伸懒腰的轻松的感受来打嘟噜,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会紧张,可以利用肢体放松的方式缓解压力,牵着孩子的手上下浮动来缓和孩子身体紧张的感受,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二、普遍少儿学生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生大部分主要出现以下三种问题。第一:气息问题;第二:声音位置问题;第三:咬字吐字问题,以下将细致分析:第一:气息问题。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气息没有太多的认识,甚至不知道气息是什么,在初次接触的学生或者有一段时间声乐学习的学生初次来都存在吸气位置错误以及不会用气这两个严重的问题。关于吸气,许多孩子都存在严重的胸式呼吸从而导致气息太浅、气口太大、胸部过度隆起等等不自然、不放松的体态。由于吸气的错误就会导致气息运用不上,当气息受到压迫时就会出现身体其他机能开始用力,例如声带过紧、撑吼、胸部用力,身体倾斜等等其他后续问题。通过打哈欠的方式去模仿,感受打哈欠的生理状态,从而模仿,最终慢慢体会出正确的呼吸方式。第二:声音位置问题。有大部分孩子在接触唱歌时出现音高不准的问题,准确的说就是声音位置过低而导致的,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位置应该在哪里,“上颚”的概念还不够完善,整个声音是一个完整的线条,每个音都应该在相同的位置,这时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解释方式,如同“彩虹”方法,想象每个音符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自然而然声音就会有位置,往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咬字吐字问题。少儿在咬字吐字上最大的问题就是白声,嘴角横咧,咬字吐字不清晰,位置不统一,唱歌的咬字不规范。解决最佳方案就是通过元音发声练习来解决。“a、ei、i、o、u”排列组合进行练习。控制嘴型位置,遵循最自然的说话的位置来演唱。对于声乐来说,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如同生病的病人,声乐教师就如同治病救人的'医生,每个病人的病症不同,就算是“感冒”也有“流感、肠胃感冒、热伤风”等等不同的临床问题,声乐亦是如此,就算撑喉,也有身体机能各种不同的用劲反应,教授这类“病着的学生”就跟没有生过病的学生教授方法不同,“病着的学生”也许已经产生了抗药反应,这就教师使用各种药方进行医治,主要是医治孩子们的心理,有的时候孩子们可能练习一万遍都是错的,不如想清楚,灌输给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反复说给他听,慢慢他就会开窍了。毕竟少儿教学主要是为以后变声后孩子的声乐发展打基础,幼儿时期的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声乐道路发展,身体机能任何一个多余的力量都会改变音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三、乐理知识不能与声乐教学分开

  声乐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乐理知识的传授,首先声乐离不开节奏与音调,这就与乐理知识息息相关,很多孩子在上声乐课时并不理解谱子上的所有含义,对于初学者声乐谱可以先以简谱为主,再随着熟悉简谱的所有乐理知识之后,再教授五线谱声乐教学。简谱是最基本的声乐学习谱例,首先教学要讲节拍和音调而后进行打节奏练习,需要了解所有基本的节奏型,例如附点、前八后十六、大切分等经常出现的节奏型进行重点学习,基本节奏知识吸收后进行音调学习,这就对音准控制非常的重要,需要一段时间的唱音阶练习。当所有以上功课做完之后,进行要唱歌词,开始纠正声音问题。只有这种的系统的对谱子分析过后,才能掌握歌曲,在声音纠正时才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模唱,就会出现节奏凌乱、跑掉等等问题,一旦孩子记住了错误的节奏和音调后,再次修改就很难记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始记忆非常重要。五线谱是简谱知识基本掌握后所需要接触的,需要讲述五线谱与简谱的区别后,套用知识就会对五线谱吸收的很快,乐理知识扎实的孩子在学习新歌曲的时候速度快、准确率高,而且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对声音进行分析,不耽误上课进度。

  四、舞台表演也是教学任务

  学习一年以后的学生,就需要在舞台上展现后看最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上场开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引导,如何大方的走向舞台中央,如何自如说出自我介绍,以及演唱过程中的动作、表情、眼神、舞台操控能力等等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举手投足间都要得体大方,不能有过多的小动作;表情一定要保持微笑,抬笑肌保持。以及拿话筒的姿势、下场的方式等等都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每节课要用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形体表演方面的知识,做一些情景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把自然的表现运用到实际舞台中,切记不能僵硬、动作太快、表情不自然。动作表情指导后,就要孩子们实际演唱,从演唱过程中会出现忘记动作、歌词等问题就需要多次反复练习,给学生的适应过程。以上我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解决方案,但在声乐教学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长期的了解、沟通解决,孩子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后,教师的正确引导自然就会改掉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不积极配合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以至于没有进步,这也需要家长和孩子积极沟通才可以,只有家长全力支持,学生全力配合,老师虚心教授自然学生的在声乐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声乐论文范文2

  摘要: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规律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高中特长生的声乐教学要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本文从中学声乐教师的角度,针对声乐高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声乐学习心理,探讨如何对音乐特长生进行声乐辅导的方法,能对高中特长生声乐教学做出有益启示。

  关键词:音乐高考特长生;声乐教学

  对于学习声乐的音乐高考特长生来说,高考前的声乐训练往往是特长生声乐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启蒙阶段,作为声乐辅导教师,如何在这关键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达到高考术科水准,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高中特长生声乐教学要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反之亦然。笔者针对声乐高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作出以下探讨。

  一、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规范学生的歌唱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规范的歌唱训练,缺乏对正确的发声方法的了解,大多高考特长生是不具备演唱技能的初学者。学生对歌唱中的声音概念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关于歌唱中的呼吸问题,有些学生吸气时总是用嘴大口大口的吸,而且吸得很浅,还没等一个乐句唱完,气都没了,几个乐句连着唱下来,累得脸红脖子粗,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呼吸概念造成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气时要用鼻子和嘴同时吸,而且鼻子吸的成分要比嘴吸的多,随着音的不断升高,鼻子吸气的成分就越多。

  如果学生体会不到,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着做“闻花”状态来练习吸气,这样气才吸的深。只做到深吸气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教师进一步要强调的是,歌唱中的吸气与呼气绝对不是单一、独立的运动状态,两者应该是相互协作、相互对抗的。即吸气以后,唱歌用气时,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种对抗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然后接着吸气。

  正如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所说的:“有些歌者的问题不在喉咙里(指技术),而在头脑中(指错误的概念)。”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在歌唱过程中正确调整自己的感觉,走出误区,形成规范的歌唱方法。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进而形成规范的歌唱方法,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辅导高考生声乐教学过程中,千万忌讳的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有不少声乐教师,在教学初期因为高考时间迫近而急功近利,对于有些声音条件好、稍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总是要求演唱一些大学三、四年级学生才能演唱的作品。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声乐教学规律,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学生会因为追求大的歌曲而忽视歌唱方法,导致前期声乐学习的前功尽弃。

  我建议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多让学生唱些小的外国歌曲,如《我亲爱的》、《尼娜》、《雪绒花》等,这些歌曲都是用美声唱法来演唱的,演唱时要求音色通、透、亮,学生在唱这些歌曲时容易形成良好的.音色和通畅的共鸣腔体。对于稍微大点的歌曲,可以在学生中声区基础基本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声乐技巧的情况下,拓展学生音域,挖掘声音潜力,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唱。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声音的个性特点

  声乐教学方法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正如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深呼吸、共鸣腔打开、声音要有穿透性等,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中共同的东西。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嗓音条件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所唱出的音色、音质、感觉不同,反映在发声训练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这点决定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沈湘老师讲过,“当老师的不应该只喜欢某一种声音,假如你教了10个学生,因为你只喜欢一种声音,结果所有的嗓音都被教成同一种声音,所有的学生都被教成同一种味儿,也许其中的一个是对的,应该是这个味儿,但其余的学生都牺牲了……”这种教学中的错误现象经常可以看到,例如,一个老师的音色属于女高音,她的学生也全被教成女高,甚至,学生的音色还和老师的相似。

  所以,作为声乐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不要用同一种经验,同一种印象概念来强加给学生,人的声音正如一件件乐器一样,都有各自的音色。如果教出来的学生音色都一样,那我们的声乐教学不就成生产相同零件的流水线了!教师在追求科学教学规律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音色的多样化,挖掘学生声音的个性,使学生最本质、最自然、最好听的音色体现出来,这才是声乐教学的宗旨。

  四、选择适合的考试作品

  培养学生声乐表演能力选择考试歌曲,是考前声乐培训最后关键的一步,学生考试歌曲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声乐考试成绩。从这几年广东省的考试来看,声乐作品普遍偏大,难度比较高,学生的歌唱技巧达不到作品要求的水平。如某个考生不是花腔女高,竟然演唱《科学的春天》这首曲子,考试时高音唱不上,低音下不来,甚至出现好多破音。可见,演唱大的作品不见得成绩就好,声乐高考主要考核学生歌唱技巧以及处理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选择作品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所具备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来综合考虑。

  教师除了教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声乐舞台表演活动,它是最好的声乐学习课堂,通过声乐舞台表演,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歌唱表现力。历来高考中,有许多考生因为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在考场上紧张、胆怯,不能应急考场上的意外失误,而导致高考失利;

  而一般有几次舞台表演经验的学生,参加声乐高考时,不会太紧张,并能自如的临场发挥。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最后阶段的声乐舞台表演实践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高考是一条艰辛的路,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历程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但关系着学生的高考,而且还为未来大学时期的声乐学习奠定声乐技能基础。高考前的声乐教学,是启蒙教学、基础教学、技能教学,教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耐心,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才是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2]陈瑛.音乐考生声乐学习的方法探究[J].教育?科研2008年6月.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音乐高考特长生的声乐教学探究

  杨素军(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刘以林等.《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3]《中小学音乐报》.2000年第2、3期.

  [4]《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3、4期.

  [5]《小学音乐教育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声乐论文范文3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视唱能力的策略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 、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三、通过音乐课堂培养提高知识能力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审美能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

  1.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

  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五、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

  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

声乐论文范文4

  从《琴声中的朝圣》看杨燕迪的音乐评论音乐会现场评论是一种狭义的音乐批评,是以文化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工艺形态学等单纯或综合性理论的眼光,来审视音乐的现实事项与历史事项(理念、活动、听觉音响文本与视觉符号文本等),张扬主体意识的一种理性思辨活动。它介于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三者之间不仅承载着驾驭听众与创作者、表演者互动交流间的桥梁,从更深层次来说它更是评论者在听觉感应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而创造的艺术品,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其自己标新立异特色和艺术个性。这就首先要求评论者对音乐具有杰出的理解力和判断能力;其次必须具有卓越的语言发表能力,文笔清晰、明确,富有说服力和艺术魅力;再次就是必须自觉的担任社会性的使命,并忠实于自己的信念,有炽热的创作欲望。基于以上三点要求笔者将杨燕迪先生《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一文作为一个范本,试图从中寻求到音乐评论写作的一些规律。

  一、缜密的逻辑展开

  众所周知行文的结构处理对文章的成功与否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就好比人的骨骼结构是人体的.支架一样承载着文章的框架。杨文中对行文脉络的处理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纹理清晰,让人很轻松的就可以跟进音乐会的行进现场,同时又能很有层次的深刻感受作者对音乐会的审美体验,不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范本。

  “一吐为快”的语言陈述

  杨燕迪先生的文章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充斥着一种热烈情感体验的感性,同时亦有一种理性的思考。给我印象较深的一点就是杨先生“一吐为快”的语言特点。他自己在之后发表的《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一文中也提到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出于强烈冲动而不是由于职业任务的写作,也许是音乐评论乃至所有艺术评论的本然状态”。

  读文章伊始我就被一种冲动热烈的情绪包围着,作者以一个带有很强自我体验的倒叙方式回忆了自己的创作初衷,道出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热烈的情感体验。紧接着作者采用了正序的手法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音乐会的现场,比较详细的介绍分析的曲目单,这在中文世界的音乐评论中可以说是较少见到

  的,让人感觉很新颖。然而,作者对曲目单的介绍并不止停留在简单的曲目名称、作曲家的介绍上而是深入浅出的分析曲目的产生时期、风格特性,总结曲目的共性是这些作品均出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调性黄金时代的经典大作曲家之手,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进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评价它的内在意义,最后从中得到启示把这场音乐会的性格定位为“内敛”并贯穿始终。

  其后对音乐会现场感受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演奏家演奏莫扎特的《 a小调回旋曲》以及舒伯特的《 c小调奏鸣曲》的表述都用了“一气呵成”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形象的表达。笔者认为作者语言陈述一吐为快的特点在对音乐会的下半场的描述中尤其体现的突出。总结’上半场的整体感受作者用了“放电”式的现场体验”,足以令人“昏厥”,虽然略显夸张但却足以渲染气氛,使读者有相似的感性体验。当下半场的重头戏在作者形象生动的描述中告一段落时,作者用了一句古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总结整个音乐的过程感受,确是作者心底由衷的赞叹吧!

  自始至终我都被一种热情感染着,有作者炽热的艺术激情,有一种夸张化的语言陈述,还有一种内敛与豪放的完美结合。

声乐论文范文5

  声乐学习与其他的乐器学习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它是以自身为“乐器”的;演唱者本人即是“乐器”制造者又是演奏者,制造这个“乐器”并掌握它的演奏技巧则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在声乐教学中感觉教学法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而意念在声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意念概述

  意念是指人用自己的思维来控制本身的注意并使注意集中于某一方面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有意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常提到的“想象”“感觉”就是意念在声乐学习中的具体运用。声乐学习与其它的器乐学习相比有一定难度,因此,意念在声乐教学中就尤显重要性。声乐教师则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使学生通过意念的`作用,产生正确的感觉与体验,尽快地熟悉和掌握自己的“乐器”。

  二、意念的作用

  (一)在气息运用方面:“气为声之本”。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也是基础。只有掌握了气息的呼吸控制,才有可能唱出正确好听的声音。对于气息掌握不好的人,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利用意念进行调整,就会很快掌握气息的呼吸要领。对于气息浮浅的人,我们要经常提到“气沉丹田”“气从腹部直接吸进来”“气要从肚脐吸入”。这些说法主要是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意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从而使其他部位放松下来,气息也会因此而吸得更深一些;对于气息支持不好、歌唱位置低、声音竖立程度不够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做到“从眉心将气吸进来,然后再通过眉心把气转化成声音释放出去”、“歌唱时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来吸着唱”;对于气息僵硬的学生来说,教师就要告诉他们“把气息领进腹部,然后再把声音从原路领出来”、“吸气时要想像着从头顶吸到了脚底”。

  (二)在歌唱效果方面:好的歌唱是整体运动的结果。要运用意念的作用打开喉咙,从而获得具有混合共鸣效果的高位置的声音。

  1.关于打开喉咙:在这一问题上,提得最多、也最常见的就是“打着哈欠歌唱”。打着哈欠又怎能唱呢?其实,就是在歌唱时运用意念将口腔、咽腔以及其他各个部位和腔体调整为打哈欠的状态,并通过打哈欠时兴奋、舒展的状态寻找自如放松的声音。对于喉咙打不开及喉位高的学生,可提示他们“歌唱时,喉头上像是挂了一个重物要向下沉”,注意这里的“沉”是用意念来向下“沉”而不是向下压。“喉头在歌唱发声的时候,就像张开嘴往里喝气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意念要用在“喝”上,“歌唱时要想象横膈膜与额头眉心处两点连成一线,脖子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2.在声音高位置及共鸣方面:“共鸣是歌唱的灵魂”。没有共鸣的声音是没有表现力的,正确的歌唱共鸣建立在声音的高位置上。有人单唱几个音时声音位置还可以,当连起来唱一条练习或是一首歌曲时,声音位置就会时高时低,唱出来的声音会让人感到有些里出外进,很难将声音保持在统一的高位置上。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做一些提示和练习;采用的练习曲是五度下行的音阶,练唱时将第一个声音的位置定在眉心与太阳穴的交点上,音阶向下进行而意念却将声音位置逐音叠置升高,这样就很容易获得统一的高位置声音了。其他的提示如“用第三只眼睛去唱,象二郎神一样”;“唱高音时就像和远处的人打招呼一样”;“唱高音时要有吹响鼻子的感觉(多指女声部)”;“唱华彩花腔时要把鼻道前端的小哨子吹响”;“唱中低声区音的时候,要想象着嘴长在了胸上面”;“歌唱时要将眉心打开将声音发射出去”等。

  (三)其他方面:意念在其他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例如:“歌唱发声的时候,站好后用意念使自己长高五公分”的提示就可以解决和克服学生无精打采的情况。咬字归韵时巧妙运用意念,能够使那些难咬难唱的字变得“韵清字明”。在教学中使用的靠字提法,也是充分运用了意念的作用来实现的。靠字就是要求演唱者在唱某一个字时脑子里要想着一个靠拢带鼻腔共鸣的字来实现美妙的歌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科学的发声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演唱各种风格作品的基本功。由于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在人体的内部,不借助仪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声乐理论的教学更加抽象、复杂。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用正确理论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示范感染学生,还要运用意念来启发学生调整歌唱的感觉和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声乐教学效果。

声乐论文范文6

  摘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声乐教学的内容不够具体,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成为了课程发展的重点,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应用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主要是对声乐理论的学习以及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一系列项目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声乐学习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有很多技巧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技巧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声乐的表演水平。项目教学法能够准确的对声乐表演中的各种因素和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能够改变枯燥的教学课堂,对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从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法中的弊端,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主体作用,对项目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自由的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但是知识的学习,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应用和职业能力,更加满足中职教育的需求[1]。

  二、项目教学法在声乐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一)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基本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是对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声乐教学的艺术实践,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专场表演之前,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表演的曲目,然后教师编排好节目安排,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得到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这样一来,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不但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2]。

  (二)让学生进行实践演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舞台上得到完美的展现,除了声音方面的培养,还要具备一定的作品创作能力,因此,中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演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中的文艺演出,班级联欢会、学校迎新活动、跨年晚会和各种社团文艺活动等等,在学校方面,要尽量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适当安排这种校园文艺活动,帮助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从而拉近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和彩排,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感悟和创作,在整个实践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准备、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3]。

  (三)通过比赛活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的专场表演和实践演出之外,要想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声乐比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在声乐掌握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的缩小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举行歌唱比赛、弹唱比赛以及各种声乐技能比赛等等,评选出优秀的个人和作品。对于参赛作品,教师不要一首包办,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行创作和编排,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能够互相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能够提高今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比赛的结果,学生也会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教师也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逐步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挖掘了教学的特点。在中职院校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惠群.高职声乐项目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xx,11:196.

  [2]张雯雯.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xx,35(12):171-173.

  [3]汪明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09:231.

【声乐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论文10-05

声乐表演的和谐探索论文09-08

声乐的高原现象剖析论文10-06

声乐演唱临场表演的训练论文09-06

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论文09-08

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09-08

声乐表演审美表现的准则论文09-09

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10-04

音乐美学声乐艺术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