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通用2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以交易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仅仅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就有必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以弥补历史成本的缺陷。
【关键词】
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 投资 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2).
[2] 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xx(4).
[3]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xx(9).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企业规模的壮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资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主要的模式类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 三种管理模式各自具有优劣,不能绝对得将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业中。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行业不同时,其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一般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筹、投、赢、分的权力集中在管理层,下属部门只具备很小的财权。 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上为财务核算。绝大多数的财务预算、投资角色、资金使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团队决定。 这种模式的具有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快速反应等优势。而其劣势在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②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散财务管理指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主要运用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 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将财务风险分散到了各部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各部门之间会对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分摊产生矛盾, 各部门投资和分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意识,从而引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
③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综合,它主要运用在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中。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在企业整体层面的保有核心的财务管理权限,而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 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起到协调的作用,其关注点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而各部门具有一定独立预算、投资和分配的权力,其各项活动需要受到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进行部门间协调。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
高度集权、家长式领导,财务管理实为财务核算,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运用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了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
1.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较小、 主营项目传统单一,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或相对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运行简单高效。 所有者或领导者能够将资金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对资金预算、使用能够快速决策,同时能够及时得获得财务管理结果的反馈。公司财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以及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而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所有者承担。其次,对外财务关系简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是商业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银行贷款,几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另外,家族关系对财务关系影响十分明显。 中小型企业的财权主要集中在所有者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斗争, 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随意性高,企业的.业务变迁和资金投向取决去所有者。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市场等投资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将大量的实业资金投向这些高风险行业。 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已无法满足企业家们的逐利需求。 这样一来,原本稳定的主营业务被抛弃,企业组织也随之解体,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消失。
2.大中型民营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的规则本身就是不但地优胜劣汰,在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坚持中创新,在改革中谋求发展。 同时,在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成就(见表)。 而它们的财务管理,也早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纵观这些优秀的企业,包括腾讯、淘宝、苏宁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都或多多少地采用了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以华为为例,目前华为拥有运营商、企业网及终端三大业务,其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为:集团财经管辖下属三大业务模块的财务管理机构。 在财务预算上,华为各业务模块根据集团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接相应指标。各模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业绩目标和财务预算,并报集团财经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执行并调整;在利润分配上,集团财经保证各业务模块的基本薪金和运作费用,同时根据各业务模块的业绩进行奖金包的下放以及预算的提升。各业务模块内部对整体奖金包的分配以及预算的调整有自主权。
同时,集团根据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对各业务模块进行财务上的协调和平衡。例如,华为企业业务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短期内很难有收益。 当作为集团未来的主攻方向,集团财经对企业业务进行了财务倾斜和补贴,同时严格控制其财务预算的科学性。
企业规模的壮大、多元化经营等客观因素迫使民营企业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另外,每年大批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运用了民营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当中,加快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及业务单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及时调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状态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财务观念落后
民营企业大多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在经营上大多表现出重销售、重质量,而对财务管理却不够重视。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财务管理对业务目标制定缺少支撑和约束。民营企业在制定业务是,“拍脑袋”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门领导或企业所有者根据自己的预估或是政治意图,盲目制定年度业务目标,人员预算等,从而给财务预算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 正是因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让位与管理者的权力,才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
另外,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往往价高,资金管理混乱、流程复杂、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多等等,都反映出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员工的财务观念落后。
2.家族制的影响长期存在
尽管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创始人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但无论在企业发展的什么时期,企业创始人的家族势力或多或少都会持续渗透到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在我国许多知名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中,往往能见到企业创始人亲属的身影,例如苏宁、俏江南、华为等。
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的势力过大,会影响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家族势力往往掌握实权,企业往往不能拥有顶尖的管理人才,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发展会遭遇隐形障碍。我国在遗产继承上的法规以及观念都加强了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影响的持续。因此,无论,财务模式如何变迁,创始人家族势力的影响会长期存在。
3.模式转化不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是,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民营企业在弱小是,往往采用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而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下放和分散。企业所有者和领导逐渐淡出财务日常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的财务指标和体制。但在现实中,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变革中,财务管理的架构建立看似十分迅速。 但核心的财权及评价制度却迟迟难以建立。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应当选择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引进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适当地分散管理。 当企业发展到超大规模是,应当充分进行分散地财务管理,基于下属单位更大的财务自由。 另外,推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的重要一环。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3
1、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现状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上述方案,紧密结合毕业实习,从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4
会计诚信工作事关国家的财政收入,更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甚至事关企业的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本位观念盛行,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会计人员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原则为代价。同时,因在学校时缺乏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都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使得学生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另外,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者有诚信教育的相关活动但其实效甚微,使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缺失。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中专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违法事情,危害公司企业;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专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专生的会计诚信教育作用重大。
1.有利于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专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专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目前状况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当前,许多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策略缺少创新。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转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策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策略,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专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作用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作用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
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改旨在鼓励高职教师购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其对实践性的高要求也亟须进行教学过程再造。从笔者所在单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角度及完成的整体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比对了教改前后的异同,发现问题的同时产生思考。
[关键词]
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教学
一、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岗位是工业企业财务岗位中重要的一环,相应的,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也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一直被高职的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程中公式繁多、核算枯燥、相对复杂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性等特点也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常规的讲授等方法经过验证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开展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教学条件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通过面向岗位的分析、开展项目的设计、设置具体连贯的任务。通过仿真的教学环境、工作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技能得到真正提升。
二、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实践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对应的实际岗位,确定工作流程,开展整体教学设计,以三个教学项目开展课堂主线教学,一个课外实训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成本核算综合项目作为主要考核项目。重新制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等,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效果。依托三个典型企业的课内成本核算项目、一个企业1个月经济业务全流程账务处理,对课程内容模块进行重新整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蕴含在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前后对比
(一)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1.教改前:教学内容按照选用的教材来进行安排,一般是按照总论、章节的顺序授课,辅以课后习题和实训。知识点的讲解碎片化,会计业务的内容不连贯,无法再现成本会计工作流程。
2.教改后:找准本课程理论支撑,设计包含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开展的教学项目和考核项目;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并辅以实训,边学边做;课赛结合。以三个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为背景的教学项目作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将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任务融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按顺序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辅以成本核算的知识点学习并能应用。用一个具体企业某月的综合业务项目作为课外项目,考查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在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一个企业成本核算综合考核项目以及知识点理论考核开展对学生知识、能力目标的考核和验收。以“江苏省高职会计技能大赛”成本岗位实际赛题做专项训练,课赛结合。
(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1.教改前:学院会计类课程已基本实现了“岗位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名称由成本会计变为成本会计实务,使用了高职项目化教材,但经过几轮的使用,发现与本次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中项目的概念、项目化教材的概念仍有很大差距;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先讲后做、理实一体、习题载体、反复训练”。
2.教改后:尝试使用“任务引领、先做后讲、易错精讲、学做循环”,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和情境,学生完成成本核算岗位的全流程工作任务。
四、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思考
(一)项目化课程教改在会计类课程实施上有难度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都需要教师去克服和适应。尤其是会计类课程已经习惯了先教后学的模式,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项目化教改设计对成本会计课程来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轮次的在授课中改进。
(二)“双线并行”模式中课外项目如何设计
课外项目的设计在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颇受推崇,对于“会计类”课程来说,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对于课外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考核,成为教师考虑的重点,一个综合的、有难度的、可行的、有趣的能排除学生相互抄袭课外项目的设计,是课程组成员下一步将要解决的问题。
(三)注重引导学生的方法
就以往教学情况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注意力集中,任务完成较好;项目化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有些学生难以接受先做后学,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有抵触情绪,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此外,课堂教学时间被拉长,更多的知识学习内容需要放在课外,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增强,那么对课外的知识点学习需设计有效的考核和控制方法,否则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课程组需要考虑的环节。
(四)课程再学习给教师提出新要求
经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系统地学习了职教院校整体教改、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等辅导教材,听取了专家关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的重点点评和辅导报告,学习了其他项目化改造课程的先进之处,使我们对本专业、本课程有了深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在课程再学习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如项目的选择、课程趣味性、考核项目的实施、课外项目的设计这些问题。课程教改也对教师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下企业锻炼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五、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将在以下一些方面继续探索。第一,整体教学设计的项目进一步推敲和落实,不断改进课程教学项目的合理性和合适性,考虑可行的课外项目,争取能做到双线并行的项目化教学。第二,围绕知识点,制作微课,辅以课堂教学,期望能实现翻转课堂。第三,课程单元设计需要细化,落实到每个授课环节。第四,注重课程授课积累,做好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将项目化课程设计落实到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xx(3).
[2]梁彩霞.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通讯,20xx(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6
会计集中核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但因企业单位存在着较为繁重的业务量,因此迟迟未能顺利推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集团化企业已经具备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条件。近几年国内部分集团化企业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也逐步把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作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下级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核算任务统一由核算中心完成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本文就集团化企业如何有效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一)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1.实现了会计业务决策与执行的相分离。一般情况下会计业务的决策者都是单位领导或财务部门负责人,而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集中处理,使得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相分离,有利于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处理会计事务。
2.财务审批权与会计监督权的相分离。财务审批权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权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的分离有利于形成互相制约。
3.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单位相分离。会计档案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而会计业务的.真实性由单位负责,会计档案的真实与可靠性得到保障。
(二)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资金上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保留在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上,统一由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下属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向核算中心申请使用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及调度,而且有利于杜绝挤占、挪用、浪费等现象,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能够集中专业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同时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编制并上报,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经营信息,能够及时为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集团化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存在脱节倾向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更多的工作倾向于“代理记账”及监督财经纪律的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责还保留在被核算单位,但被核算单位因取消了财务部门,使得被核算单位客观上缺少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牵头组织者,主观上被核算单位管理者有意无意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已移交给了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推诿扯皮现象。
(二)报账时间延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要同时处理多家单位的报账工作,同时个别被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有几百公里的距离,报账员一般是集中一定量的业务之后再上交核算中心,这就造成了报账时间延后,容易引起被核算单位产生不满情绪。
(三)核算中心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存在盲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要处理多家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繁忙的工作以及职责的分离,使得会计人员只能根据票据的合法性及手续的合规性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存在盲点。
(四)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由被核算单位负责,“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本是权利制衡的产物,但管理职责的过度分离也容易造成管理的脱节,账物是否一致常常处于无人管的状态,不利于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对策
(一)宣贯为铺垫,制度要先行,职责要明确
1.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初衷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及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没有剥夺被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权,相关的工作思路要对被核算单位进行必要的宣传,避免压制了被核算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2.部分单位采取先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试运作,在摸索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制度编制,容易引起执行过程中的混乱。结合流程再造,顶层的制度设计务必先行,其中对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是明确责任的关键。
(二)强化被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责任,预算管理是主线,考核机制是保障
预算目标可以使得各级管理者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因此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并刚性执行是落实责任的关键,同时相应的奖惩机制应完善,为预算目标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三)核算中心的相对分散化可以缓解报账时间延长的问题
企业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原始凭证量相对较多,同时个别被核算单位与核算中心相距遥远,因此设立区域性会计核算中心是很有必要的,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行远程报账,通过多方面努力来缩短报账时间、提高报账效率。
(四)保留被核算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做到财务管理无缝衔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被核算单位均取消了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牵头者,财务管理工作明显脱节,解决方案就是继续保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由负责人、少量财务管理人员及报账员组成,除了会计核算工作移交核算中心外,继续承担着财务管理“智囊团”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保持着较好的工作衔接,也利于核算中心和基层单位的沟通。
四、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逐渐被我国大企业集团所采用,它已成为一项崭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相信通过不断完善这一管理模式,必定会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7
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研究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个体层面相关因素对其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
国家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合适的对口的岗位上服务于国家整体建设。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更希望能学以致用,能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去直接谋生,而对口就业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也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学习及就业准备的努力方向。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以期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显著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在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本文中高职毕业生的界定
本文所涉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指已经毕业的全日制高职(普通专科)学生,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统招专科毕业生。
三、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指标设计。本文将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奖学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年均收入、汽车、驾照、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期望工资这些指标作为待考察的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而是否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作为因变量。
2.信度效度检验。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整体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为0.752,说明本研究的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文所用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各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716,表示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文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四、调查样本及调查实施
1.调查样本的选取。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为X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问卷的发放主要是由X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E-mail给学生,因此问卷填写的真实性较强。
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一共发出了150份,回收问卷数量为129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8份,有效率为91.5%。
3.数据整理。在回收的有效问卷里,参与调查的118人中,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04人,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有14人。鉴于本次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影响因素,因此将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14份样本剔除。以下所涉及的相关统计均是针对愿意从事会计工作的104人进行分析。下文指的调查对象及样本均是指此104人。将问卷中每个指标的不同选项用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代替,按照实际的填写情况输入SPSS软件生成数据文件,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IBMSPSSStatistics22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
五、不同影响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在IBMSPSSStatistics22软件中用交叉列联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整理如下表。
六、研究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性别、户籍、党员、专业成绩排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驾照、期望工资因素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有显著影响。女性、城镇户籍、是党员、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父母学历较高、有驾照、期望工资适中(3000-4000元)都会更有利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
七、对策建议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性别、户籍、父母学历等,但这些只是部分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能够改变的因素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相关岗位对口就业。1.珍惜校园学习时光,夯实专业基础。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自我约束力进一步下降。而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会对对口就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自进入大学学习起,学生们就要敦促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高职学生一般是三年学制,一定要珍惜这本来就短暂的校园时光,在课堂上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在课下多了解行业动态,多进图书馆,多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在校园内就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仅可以给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带来优势,还可以在将来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不断稳步提升自己。2.努力学习,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虽然陕西省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正在停滞状态中,但不管将来大政策如何变化,或改由省级组织,或有其他入门证书来替代它,都没必要感到迷茫。在完成日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拿出时间来积极备考,至少在毕业前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毕业时的择业增加优势。另外,校方也可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涉及考证的课程予以学时上的放宽和教学条件方面的`配合,全力保障学生的考证学习。3.多拓展综合能力素质,向党组织靠拢。学生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即使没能入党,通过入党的努力过程,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就业时发挥优势。4.在校期间取得驾照。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拥有驾照无疑使他们在就业时多了一项优势。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驾照考取的时间跨度也不长,有的高职院校如X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自己的校园内的驾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便利地进行驾驶学习和驾考,为自己将来就业时增加一项重要的筹码。5.尽早开始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规划方面,学生要尽早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职会计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专业职业发展不太了解,对未来存在太多朦胧的过于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就业目标也不甚明确。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职业发展和前景,了解个人就业优劣势。因此高职会计学生需要先分析自身特点,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其做准备,利用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职业发展需要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有优势。这方面,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指导,如安排职业规划课程,请业内专业人士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举办职业规划互动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择业观方面,从学生角度: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教育总体上早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终将成为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在就业过程中,既不要拔高期望值,也不要过于悲观,在现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意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给自己做好较准确的职业定位。从家长角度: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帮助。高职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或周边县市的省内人,与很多跨省上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在上学期间与家和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节假日回家。很多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爱学习或没有学习自律性,家长要注意经常沟通,鼓励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及时做好职业定位,使其摆脱浑浑噩噩状态,尽早培养相关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靳炜伟,林东辉.20xx.高职会计类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以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12):117-119.
[2]刘依林,杨一熠,张怡文,朱丽君,邹雅君.20xx.关于人才市场中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华中人才市场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4):150-152.
[3]王家明.20xx.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以合肥市高职院校调查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58-261.
[4]张荣,王锡耀,洪凯.20xx.高职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能力的研究[J].现代商业,(2):272-27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8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结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探讨提高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或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用于指导更广泛的实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收集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撰写毕业论文,了解会计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
2、通过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加深理解有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3、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培养学生综述能力、表达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
毕业论文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文献综述
2、开题报告
3、论文
三、毕业论文工作程序
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在第8学期,其工作程序如下:
1、布置任务。教研组根据学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要求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安排指导教师。
2、选题。选题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选题确定以后,由指导教师填写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经学科教学负责人审核后,统一汇总报经济管理学院和教务处备案。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原则上不能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由学生或指导教师提出,经学科教学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经济管理学院和教务处备案。
3、撰写。学生应当在确定选题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文献综述,拟定论文开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外文翻译可以视具体情况提前到论文撰稿之前或之后完成。
4、指导教师审阅。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以后,交由指导教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论文。针对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认为修改后的文稿仍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应当再次修改。在论文修改期间,学生应与指导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
6、定稿。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后,认为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定稿。
7、申请答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各项工作以后,学生应将所有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交给教研组。在论文答辩前1周内,由学生向系提出答辩申请。答辩申请书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报教研组审核,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批准后,申请者方可参加答辩。
8、评阅论文。教研组在毕业论文答辩前1周对拟答辩论文进行评阅,每篇论文至少由2名专业教师(指导教师除外)评阅,签署评阅意见和建议成绩。
9、答辩。根据学院的安排,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由学科负责人和教学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本专业学生的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个别学生的论文须参加经管学院大组答辩的,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10、评定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原则上参考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和答辩成绩综合确定。最后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
关于毕业论文具体工作时间遵照学院统一安排。
四、选题范围和要求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为: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收等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选题要求: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选题口径不宜太大,最好是针对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论述;选题要尽可能结合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题目(不受限制,仅供参考)
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2、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3、中西管理会计对比研究
4、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现状调查研究及效益分析
5、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6、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现状及发展的具体对策
7、手工会计核算与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比较
8、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9、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探讨
10、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11、绿色会计
12、实现网络会计电算化出现问题及对策
13、会计监管体系的探讨
14、企业可转债问题的初步探讨
15、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16、会计电算化下如何进行审计
17、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18、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19、审计软件的开发
20、自然资源会计初探
21、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研究(含委派问题的研究)
22、成本管理的'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23、企业改制、重组、合并过程中的会计问题
24、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5、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含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6、如何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含上市前、中期、年度审计)
27、集团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28、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29、会计信息价值及相关问题
30、企业理财战略类型及应用研究
31、决策分析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32、模糊财务评价研究
33、中西方财务管理比较研究
34、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失真
35、公司治理与企业资本结构
36、关联交易问题
37、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38、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39、与资本经营相关问题的研讨
40、债务重组问题
五、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开题报告的要求
开题报告是学生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对所选论题的背景、现实意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所进行的总体考虑以及对毕业论文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总体安排而形成的一种书面报告。开题报告反映了学生对拟撰写的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的把握程度,是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论文题目
●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二)文献综述的要求
文献综述是学生在撰写论文正文之前和撰写过程中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以及学生对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的书面载体。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是:
1、查阅和搜集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不能将与所撰写论文明显不相关的文献资料摘录在文献综述中,以满足篇幅的要求。
2、摘录在文献综述中的文献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并在文献综述中注明资料来源。
3、文献综述并不是所查阅资料的简单堆积,而应当将原始资料经过初次加工后按照论文的一定体系连接而成的书面文件。
4、文献综述一般不得少于5000字。
5、文献综述撰写要求具体见《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规范》。
(三)论文的要求
1、论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封面。论文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学生用钢笔填写。
(2)摘要(中英文)
(3)目录
(4)题目
(5)正文
(6)主要参考文献
2、正文的写作要求
(1)对正文内容的要求。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要清楚明了,内容安排得当;对理论论述的深度把握恰当,切莫面面俱到、夸夸其谈、空洞无物;学生应当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整段地或大量地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2)正文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
3、参考文献的要求
(1)学生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后面列示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和利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列示的参考文献不能少于15项。
(2)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的来源依据。
(3)列示参考文献时应当写明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和资料来源。
六、对指导论文的要求
论文指导是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大纲的拟定、论文内容的框架以及对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进程的安排、指导和监督。它在整个论文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论文指导的主要内容
1、拟定论文题目
2、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3、指导学生拟定论文的提纲和撰写思路
4、审阅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5、对所指导的论文是否达到可以申请答辩的要求做出认定。
6、做好学生论文答辩准备的指导工作
(二)指导教师论文指导的总体要求
1、指导教师要认真研读和领会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进程安排。
2、指导教师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的论文,切莫敷衍了事。
3、在论文撰写期间,指导教师应定期(每周不少于一次)与学生见面,予以指导和帮助。
4、指导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论文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指导教师一般只对论文中的原则性问题负责审阅,提出意见;有关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论文的结构系统性、严谨性原则上由学生负责,指导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6、指导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能)的运用指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创见。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对会计行业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不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两者不断融合。本文在比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分析
一、前言
在会计学中,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但都对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边界不断打破,越来越趋于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应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进而从思想、制度、操作层面设计融合策略。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
(一)含义
财务会计是针对企业中已经进行的交易与事项等,采用确定、记录与报告等程序进行深加工,并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向其他的利益集团提供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如实反映出企业中资金的运行轨迹以及经济上的发展历史,通过货币来作为计量尺度,并依靠文字等方式进行进一步阐明。管理会计是在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采用专业的方式来为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提供相关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以促进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决策的一个分支,其中包括了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两种[1]。
(二)联系
首先,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从某一层面上来讲,两者之间又是互补的,都是企业会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相同的利益目标,工作环境也具有一致性,其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所服务。最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信息是相通的,可以互为所有,且在企业中,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常常会利用到管理会计中的结果。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其主要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通过对这一信息进行深加工与使用,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区别
首先,包含的内容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中的负债、资产、利润、收入、费用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如实地反映出企业中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成果。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为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以及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说,两者在所包含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针对外部进行,并向外部提供一些较为基本的信息,所以其对象大多为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或是团体等,因此又将其划分为外部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科学的经营信息与决策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所以也将其划分为内部的会计。再次,工作的重心不同。在企业中,财务会计主要工作的重心在报账上,且以过去的信息为主。而管理会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于经营管理服务上,因此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未来的发展为主,在掌握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汇总,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此来促进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2]。最后,时间的跨度不同。财务会计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时间大概在月、季度或是年,即存在时间的硬性规定。而管理会计编制的时间,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年,完全依据管理人员的需求来进行,因此在时间上弹性相对较大。此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核算的程序、精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象相同
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并主要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以及加工等利用经济信息来充分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此来促进管理者来进行利弊的分析。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所针对的对象在整体上看是一致的,都是以价值运动以及物资运动作为自基础,并且以信息运动为其纽带。同时其对象都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研究上的,通过对企业中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来为需求者提供帮助,所以对象是相同的。
(二)属性相同
对于会计来说,主要是为了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站在本质上讲,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都是属于管理活动会计,这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都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加工,之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进行经济活动的掌控。对于整个过程中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主要是能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进行记录以及总结,管理会计是利用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而服务,所以二者属性相同。在会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两大强有力的分支,在提供信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这两种信息系统中所需要的信息却都来源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原始信息,并都通过以自身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加工与汇总,以保证最终输出的信息出现不同[3]。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上来讲,普遍重视财务会计,且对于会计的认识还处于对资金进行计量等方面上,这样就造成了对会计管理上的认识不全,忽略了其职能。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认识,全面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认识到目前的发展新形势,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吸引专业素养高、综合技术强的人员参与到财务与管理中去,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增强团队的整体建设,以此来为两者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完善会计制度
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与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准则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会计制度,明确分工与权限问题,从而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企业中的各个资源,制定出明确的发展道路,以信息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4]。
(三)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目前,财务会计部门往往担任着预算、决算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效果往往不高。因此,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离出来,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必须要发挥出两者的职能,以此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不断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不断分析与综合,这样才能为两者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淑萍.对新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趋势的探究[J].新经济,20xx,(02):94-95.
[2]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xx,(01):78-79.
[3]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xx,(05):52-53.
[4]张顺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相关性的比较———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析[J].会计师,20xx,(06):41-4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越来越宽阔。
但是,在我们看到企业发展良好态势的情况下,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内控管理和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其中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很难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中,笔者首先探究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一些优化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特别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
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出大问题,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但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
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但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只要数据过得去,他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
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的内容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进,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和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想,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让制度来管人管事,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的内容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
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重视起来,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有风险。
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依据工作内容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督和检查,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xx(16).
[2]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xx(0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1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随之不断改革与进步。不同企业的发展也都力争上游,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现在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不够完善,给企业的财务工作以及相关经营活动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状况分析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要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而使其得到完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对于加强企业管理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规范化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规范化以及透明化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支出以及成本预算,同时也为企业在经营方面减少一定的风险与损失,最终达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运作,才能顺应企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不仅要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找出实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从而提高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规范化,并且完善企业现代化控制标准,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而使现代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不断完善,同时加强现代企业的监管能力与执行能力,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发展状况,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差距。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正常运作,而且还能减少企业投入资金的数量,减少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由于我国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要加强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企业规范化及全面化管理的实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的约束,制定详细的企业目标及会计成本核算规划,同时也注重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切资金的支出的成本的统计与计算,同时能及时反馈企业运营和生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规划具有积极的影响。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成果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好的会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并且还要使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能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也能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锻炼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不够重视,从而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有利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对于会计成本核算的认知具有一定偏差。同时企业如果不注重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不仅会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制不完善,还会影响工作人员对后续的财务工作以及相关核算活动的展开。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管理意识不足,使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如信息不全面、人工费不精确等,这样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完整以及合理,并能发挥其重要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目前,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所经营的项目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管理多项目共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企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在不断发展,企业项目在不断增多,可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却一成不变,仍然采用旧方法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其传统的核算方法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规范,导致一些核算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不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宏图。
(三)企业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经营的资源配置不当以及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其作用,都是因为企业成本核算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实施。由于企业对会计成本不合理的核算,再加上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根本无法发挥会计成本核算对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会计人员是企业成本核算的执行者,应该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收集的会计信息内容详细完整,同时具有准确的预判能力,从而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既科学又合理,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四)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在部分企业中,企业会计从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有效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容易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会计从事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不仅能高效的进行产品成本核算,而且其综合能力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中的会计从事优秀人才还比较匮乏,需要企业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三、改善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
企业管理者在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管理者在企业中决策权利较大,他的正确指导方向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企业中,一个好的领导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带动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认真对待工作。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培养管理者对会计成本核算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使管理者重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从而加强对部门员工的管理。同时也能领导各部门工作人员,让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认真对待工作,从而促进会计成本核算的科学运行。
(二)加强审核检查与监督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检查与监督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检查和监督,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适时审查,以防在核算中会计人员的核算失误发生,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效果。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成本核算监督机制,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得到更好的监管。企业要设立专业的人工考察部门,从而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受到监督而使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使工作效率提高。
(三)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制度的制定,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制度,那么一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上,要做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既科学又合理,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丰富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同时企业也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合理的完成会计成本核算,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支出,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及工作态度很重要。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秀的会计成本核算人才之间的共同努力。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遵循企业的管理制度,做好本分工作。企业在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时,不仅要增加员工的工作兴趣,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不仅要增加企业管理人员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和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还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同时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玉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01).
[2]范红丽.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桎梏与突破[J].知识经济,20xx(02).
[3]王海英.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xx(11).
[4]梁欣然.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xx(15).
[5]胡春艳.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改革的必要性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2
摘要: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和发展中远没有预期中的乐观,虽然高校在会计专业开展了一些校企联合的试点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教育教学
一、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中存在很大的不同,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太被企业接受,主要因为企业的财务是有保密性质的,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想要去企业实习是很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只做一些简单的复印资料等工作,就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各方面:在企业中,如果没有利益,企业就不愿意接收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实习,因为实习生短时间也很难给企业创造价值,即使有一些学生,也就只让这些学生做一些打杂的工作,这与学生实习的目的相悖,学生学习不到东西。如果国家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一些优惠,企业就可以更好的接收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否则学生即便是免费给企业打工,也很难被企业接纳。
会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想要稳步发展,长期开展,必须要靠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要获取一定的利益,否则很难长期合作下去。对于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带来品牌和名声,使学校和学生获得一定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如果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但是学生在短时间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并且企业好要付出培训的人力、物力,对于企业来说得不偿失。因此,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在企业的实习。
另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如何给带实习生的师傅发放工资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给师傅多发工资,企业就会在经费上有损失;如果给师傅少发工资或者不多余发工资,师傅就没有带实习生的积极性。会计是要在实践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一门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时候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院校招收会计学教师的时候,有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何时能或者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很少从事过专业的会计工作,实践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二、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和改变,主要也是因为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是进入事业单位。
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想要发展的好,就必须给自己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是能够有更多思维,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那种重复简单工作的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取代不了人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来说,不仅仅要会做账,还要具备更多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有所不同,面临着企业的一些核心的机密,涉及到企业的账务、税收等商业机密,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是不会让实习的学生去接触到这些机密的。
那么学生在实际的实习中,可以采取计算机模拟的办法来实现。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的账务使学生来提高实践的能力。在进行模拟实践中,可以紧密结合教材,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成为会计、出纳等身份。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做账、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在发展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在校企合作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双赢的局面,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阻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
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更深层次的加强合作,多方沟通,达到共识,给学生的实习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政府不能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瑞.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459.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了很大的进步,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会计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了提高,管理模式得到了改善,它的运用和推广对传统的会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措施
在手工做账的时候,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来登记,可以适时地做账务调整,而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大多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以及人工数据输入输出等方式收集,导致网络信息存在较大风险。因此,企业的环境内部管理和控制应当完善,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1.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提高阶段是从1996年开始的,这一阶段,在全国大量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步壮大,争相开发新产品和新软件,以便于更好地立足于国内市场。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但是却缺乏既懂会计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软件本身适用性差,保密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内部管理也不够科学。
2.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人才不足
首先,大多数会计人员正在接受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但大部分人还是缺乏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培训,并且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出现系统问题,便束手无策。其次,会计人员所培训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使接受过培训会计人员所学的知识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次,企业领导对电算化管理比较陌生,他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把计算机和财会人员的重要性本末倒置,忽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
2.2软件缺陷
目前,许多学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加入到财会软件设计中去,由于他们没学过财务知识,而且设计出的软件没有办法进行严格测试,所以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系统初始化工作量大;信息共享性差;数据传输不便;操作人员的设置权限不明确等。每个会计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互相不兼容,每个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都不一样,使用方法也不一样,加之大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不太熟悉,一旦出现故障,就要请专业人员来修,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增加了很多负担。
2.3会计制度没有作出相应的修改
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颁布了一些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的核算制度还是以手工做账为主。从应用会计电算化开始,从账户设置到账务处理再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最后到错账更正方法等过程都在发生变化,可是关于电算化的制度却没有跟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国是近几年开始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有很多单位都是主要在研究怎么使用财务软件,却忽略了相关制度,导致没有认真实施这些制度,这也阻碍了电算化法律法规的建设、普及和推广。
2.4数据备份隐患多
在网络上传递会计信息的时候,也许会被不法分子或别有用心的人拦截或篡改信息,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很多时候,财务信息都是通过软件加密的形式进行保密的,这并不能起到数据保密性的作用,因为现在的黑客可以绕过会计软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甚至可以直接修改数据,这都是重大隐患。还有通过网络病毒来破坏电算化软件中的数据文件,使数据文件丢失。企业的财务信息都依附于财务软件,一旦有安全隐患,将严重损害系统的安全性,这无疑是数据备份的重大隐患。
2.5会计电算化缺乏审计功能
用电算化做账的时候,所有的会计处理都是用手工输入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就要连带着计算机的系统一起来审计,包括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数据文件等方面,使审计人员既要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来审计,又要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审计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不便。在引进审计辅助软件的同时,手工处理系统的改变是来源于会计资料的归集,导致企业内部安全控制方式减弱了,这样的方式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难度提高。因此,为了能真正实现会计的各项职能,财务软件应具备审计功能。
3.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增强企业领导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并自觉强化自身认识,积极配合会计人员完成工作,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执行,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3.2完善会计软件
首先,加强会计软件售后服务系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软件公司收到反馈就能及时解决问题,更好地完善会计软件。其次,开发完善通用的财务软件,使软件系统更安全、运算更准确、报表更及时。并且让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的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并使用。另外,会计软件的功能必须提高,在管理型信息模块中加入财务管理,为单位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还有要开发防止病毒入侵和非法篡改数据等功能,尽可能的保护数据的安全。 3.3培养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人才
首先,企业应多培训一些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核算功能、数据处理流程等。其次,不仅要求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提高,而且不能忽视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定期考评,使财会人员自觉约束自己。最后,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知会计知识并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专业人才,既能使单位或企业的电算化水平得到提高,又可以使其他会计人员自觉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电算化水平。
3.4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要制订一套严格的操作规定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第二,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要对所有的会计资料进行存档,并严格保密。第三,完善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所有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并划分责任。为了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3.5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内部管理和控制
第一,完善系统维护控制。主要包括软件修改、操作过程控制、系统功能的调整以及计算机硬件的维修等。所有的维护过程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经批准后再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其维护记录必须要打印并存档。制定一套严格的操作规定来约束操作人员,并明确责任和注意事项。第二,完善实体安全控制。要想保护好会计资料,就必须保护好计算机内的数据安全,所以要禁止各种非法人员或闲杂人等进入机房。第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一方面要对电算化的账务处理进行审计,还要看审计会计人员是否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及计算机操作;另一方面要对其保存方式的安全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及检查,杜绝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现象的发生。
3.6做好日常数据备份工作
第一,档案管理制度应得到完善,由专人保管重要的会计资料并定期存档、定期检查,还有对于会计资料的借用应严格控制并按时归还。第二,增强网络防范意识。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应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对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人进行身份认证、计算机要加上防火墙技术等,把重要的计算机用电磁屏蔽起来,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第三,制定机房管理规定,加强机房的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工作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4.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记账的重要工具,有着提高效率,减轻工作量的作用。在当今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地方要用到计算机技术,促使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应客观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4
摘要: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从目前高等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培养模式,分析了四位一体分层实训的概念、基本思路、会计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具体设置,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案。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四位一体;分层实训
一、目前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一直以来,各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较不重要的附属地位。由此,各大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设置的理论课程的比重占到绝大部分,如大多高校都采取设置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理论课程这样的设置模式,且理论课时占到85%甚至更多,实践课时仅仅占10%-15%。相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也多偏向于理论方面,长期以来忽视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探讨。
(二)实践类课程模式单一,实践流于形式
在实践课的设置上,大部分本科院校采取“课程实验+毕业实习”的形式,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实验是由教师在讲完本门课程的理论后完成的,大多是给学生一本实验教材或一套实验案例,由学生根据理论课的学习自己完成实验,用手工的完成居多,也有用软件完成的。这样的课程实验中,学生很难了解会计工作的真正实务。
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联系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由于实习单位的限制,导致实习过程很短或没有老师的专业带领和引导,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偷懒没有真正的参加毕业实习,而是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中盖章了事,这样没有真正进行会计实习过程的锻炼,使得毕业实习大多流于形式。
(三)实践课程与社会需要脱节,实践效果差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提高。很多高校的实践课程在设置时,没有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了解单位最新的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导致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不能通过实践课程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没有真正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以至于学生最终虽然通过了学校的实践课,但通不过社会的实践检验。
二、四位一体分层实训培养模式的会计人才定位
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随着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的正式问世,会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会计有被淘汰的风险,而掌握了会计知识又精通分析决策的管理会计将成为未来会计专业的主流。
但即使是机器记账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也应懂得会计的基本流程和原理。目前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仍是从事核算型会计工作,其中有较少数佼佼者可以从事供应链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
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未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应当是既要懂得基础的财务会计的财务核算知识,又掌握了管理会计的分析和决策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注重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习,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实践环节的培养安排时,通过分层实训的模式,除了安排会计专业的手工与电算化实验等专业能力实验外,还要多设置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联系交叉学科的情况进行的综合实践,比如提高会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力和培养学生应用金融投资工具的能力等,另外还有企业战略层面的企业全局观能力的培养。
同时,分层实训培养模式也不能忽略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实地实习环节可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培养模式正是要培养具备了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能熟练的运用电子信息化工具为会计服务,能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同时有高度责任心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四位一体分层实训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会计人员不单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计核算,同时还要有分析问题和进行决策的能力。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采取的“课程实验+毕业实习”的实训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对于会计人才实际能力的需要了。而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培养模式则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所谓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模式,是将会计课程设置中的实践环节,分层设置成“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ERP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这样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的实训为基础层层递进,通过手工资料、计算机软件和实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四年的实习实训。这样的实训模式,首先是根据实训的要求和内容把实训分成了基础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决策实训三个不同的层次,其次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成了单项实验、综合实训和复合实验,同时在综合实训中还有不同会计岗位的划分,便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技能范畴,培养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四位一体分层实训培养模式的设计方案
(一)实训内容分层设置
在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中,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是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相连接的,作为整体课程的一部分。会计专业综合实训则采取软件实训与实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实训中的软件实训是通过软件中的实训案例帮助学生把课程与课程之间进行串联,将不同课程间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把会计前二年学习的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在软件实训中,如果某一环节发生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失败,因此对学生的细致认真的态度也是一个考验。综合实训中的实地实习是通过将学生派去实习单位实地进行实习,这种实训则能更好的发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差距,找出差距就找到了后面学习的方向,以便更好的融合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在实地实践中对工作的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同样重要,这样的实训对培养严谨细心、责任心强的职场高素质人才有利。ERP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是通过ERP企业经营沙盘进行的,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会计工作,更注重的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能力、人财物的调度和管理能力,以及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一个全局观和管理观,在今后的财务岗位上不但能做好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也能有分析建议和管理的能力,从而协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实训课时分层设置
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在相连的课程中课时的设置上要占到该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一般各大高校专业课的理论课时是48-64课时,实验课时则应为16-24课时,其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程实验应占到总课时的一半。
专业综合实训因为是整个会计专业综合性质的实训,相当于对前面所学的会计专业课程的一个总结,在课时安排上就要多一些,软件部分的专业综合实训可设置为24-30课时,实地实训考虑到实训单位的具体情况则设置为2-3周。ERP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是一个全局观的实训,学校可考虑本校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设为40课时左右。
(三)实训时间分层设置
与课程相关联的.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随课程设置在1-3年级,随专业课开设,以便理论联系实际,检验理论课程学习的成果。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软件实训部分安排在大二暑假开设,这时大多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已经完成,可以在软件上进行综合模拟实验,通过软件的模拟实训完成各科课程间的连接,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实地实习可开设在大三暑假,这时大部分专业课都已完成,可以去企业实践检验三年来的学习成果。ERP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可设置在第七学期,此时学生面临毕业,在学习的最后阶段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流程,掌握企业大局形势,培养分析和决策管理的能力以协助企业领导者,对后面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五、四位一体的分层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四位一体的分层培养模式解决了会计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但这一模式在实施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一)实地实习单位的规模
在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的实地实训,需要找到实地实习单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一般规模较大,实训的时间不短,要安排大量学生到单位实地实习,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较为困难。这需要高校和企业,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实训案例建设问题
在实验实习实训中,真实体验很重要。无论是课程连接的实验,还是综合模拟实训和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中的案例,都要接近现实。这就要求:首先要选择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对教材教具要有所创新;其次要尽量使用还原性较高的凭证和印章资料等实验材料;最后要能模拟真实的财务场景。这对本科院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是一项挑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具备前瞻性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从基础训练、综合实训和决策实训三个层次来设置实训环节,建立“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ERP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四位一体的分层培养模式,在实训时间、内容和课时上都进行有层次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参与分析决策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明彦.会计人才技术能力培养三层次[J].国际商务财会,2017,12.
[2]厉国威,安玉琴.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山西财税,2018,9.
[3]谷银平.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商业管理研究,2018,1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5
摘要: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会计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成本核算、账表分析等。会计成本核算主要统计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出费用,结算出企业生产总成本,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对企业成本核算加强管理。下面将具体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内容与作用,分析当前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析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策略
一、引言
成本核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当前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是通过整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环境条件,对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利益进行分析,在高效益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对成本核算管理保持高度重视,创新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使其符合社会需求。
二、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一)成本核算
内容:作为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消耗按照规定进行归集与分配,并核算企业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用: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计划、预测、和分析等多项工作,通过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和耗费如实反映出来,还能清晰的展现出企业各项成本信息,使企业领导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分析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控制调整。由此可见,成本核算具有推动企业成本计划观察落实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发展目标。
(二)成本管理
内容: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各项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等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通过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分析等会计职能。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成本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在推动企业经济核算和生产节支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会计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分析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重视
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不正确,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重视不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往往直接交给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和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经营过程中,而忽视了成本管理的作用。有些企业在生产车间所配备的成本核算人员是由会计人员兼职的,这种不合理的人员安排,使企业成本账簿混乱不清,严重降低了企业成本核算质量。
(二)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会计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创新和积极学习的敬业意识,无法合理调整和完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成本核算中,随意更改数目,窃取企业生产材料,使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存在不可靠性,同时也对企业财务工作造成安全隐患。
(三)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缺乏监督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监督标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监督机构进行监督,使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存在不真实、不正确现象。
四、解析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策略
(一)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当首先预测和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其次还要拓宽成本核算管理范围,对产品包装、售后维护、产品服务等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做好成本后期管理工作。最后,企业应按照企业生产成本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新产品发布、产品库存方法、产品生产数量等,借助企业生产创新,实现会计成本高效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品生产已经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很多无形产品开始进入到市场经济中,为了适应这种市场变化,企业必须时刻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优化成本核算技术,树立先进的会计理念,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管理条件。
(三)对决策成本管理保持关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当将成本核算管理由内部操作转为外部操作,不断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决策成本管理保持高度关注,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决策中的失误,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更具完整性和可靠性。五、结束语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会计成本的核算及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稳定地位,就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消耗进行合理控制,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因此,企业应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对决策成本管理保持关注,从而实现成本科学管理的目的,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秉千,管平.基于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年10期
[2]李春光.关于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及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35期
[3]王剑锋.探讨建筑工程概预算控制措施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6期财会研究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6
摘要: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关乎企业生产方向和经营决策。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阻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研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改进
随着市场全球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会计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其核算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各个企业要积极探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会计成本核算水平。
一、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1.概念
成本核算大多应用于企业进行多种产品材料消耗费用统计,作为一种基础核算方法能够在企业正常经营状况下完成对多种产品的归类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中,会计成本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具有统一性的优势,成为成本核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核算方法。该种核算方法将企业的经营划分为多个时段,将每个时段中企业支出费用进行分类统计,最终计算多项成本。成本核算的结果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将核算中存在的不足直接暴露给决策者,以便决策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2.意义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对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同时还能将多项消耗真实地记录下来,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路线。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成本进行科学的预测,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核算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核算范围受限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核算范围受限,出现这个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对生产设备和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基础生产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成本,有较高的成本浪费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无形当中就产生了成本差。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成本差,致使会计成本核算有较大的局限性。存在局限性情况下的成本核算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值,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说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2.核算方法单一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产品生产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这是保证核算结果真实有效的基础,对企业后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要慎重的选择核算方法。但就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而言过于单一,常用的核算方法为品种法和分批法两种。尽管部分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选择分批法,但由于该种方法工作量大、偏差多,很容易导致核算方法失真。另外,我国企业目前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存在跟风现象,不能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如果在核算过程中没有全面考察产品的具体情况,无疑是一种低效的会计核算。
3.核算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如果忽视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国大多数企业将管理的重心都放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上,尽管对核算管理方法进行了调整,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许多企业虽然能够获取很高的经济效益,但自身核算管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核算结果缺乏有效性。目前我国缺乏会计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核算管理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完善,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浪费大浪的专项资金,延缓企业发展步伐,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4.核算内容复杂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核算过程十分烦琐,因此不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品数据档案,更要对多种材料费用进行盘点和统计。但核算内容复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成本核算,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成本核算内容众多,产品知识的所有者和生产人力资源是产品生产的必备条件,但不少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忽略了这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使得核算不真实。其次,成本核算人员主观认为只有生产所用到的人工成本才在核算的范围之内,不清楚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核算内容不完整。再次,成本核算将重心都放在产品生产和制作这两个环节,而忽视了前期规划、包装以及宣传等多个环节中的支出费用,核算结果和实际费用有较大偏差。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只核算企业内部消耗的成本费用,而忽视环保支出费用。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对会计成本核算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要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督促相关人员进行资料审查,关注成本核算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让成本核算人员深刻的意识到擅自更改企业成本核算的后果,以此端正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科学性和全面性是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弱项,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措施提高科学性和全面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一是无形资产的核算。一些企业将知识产权和劳动力独立于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会计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展开详细核算和系统分类,结合会计准则采用合理的核算方式。针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应当设定弹性摊销期限。二是环境成本的核算。企业应将环境成本列入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环境成本的管理力度,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3.更新管理理念
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加强企业高层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是完善整个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理念的有效途径。除企业高层外,也应当在员工内部之间推广管理理念,让员工重视成本核算的意义,并主动加强监督。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及时更新产品生产理念,并加强新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为自身发展制定长远规划。
4.健全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成本核算应当引入和健全监督体系,建立专门的小组或负责人进行监督。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方式;其次应当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在主观上少犯错误;最后应当建立交流机制,分批、分层次与其他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完善对成本核算的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核算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成本核算作为企业基础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对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关调整,贴近经济发展局势。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式时要结合自身经营状况,避免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芬.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价值工程,2014(28).
[2]张震秋.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
[3]张玉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中国市场,2013(3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7
摘要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
(一)相关研究综述
预算会计准则的历史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的出现还是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国内更加丰富,在近三十年来我国在会计核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90年代以来众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对本国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革,并引起了相关国际机构的关注。stalebrink研究了固定利息模式下的预算会计与收入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应用模型。monson在2000年对预算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随着各国政府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中越来越成熟,政府和一些非盈利机构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向适应了,预算会计的发展可以使得政府的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salmcnasi对不同国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比较分析,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能够制定比较好的预算,并且能够较好的执行,而那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准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不同的预算会计准则使得国家的发展也有所差异,最后,作者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预算会计准则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术界和政府在预算会计实践和理论上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刘光忠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进行了探索,作者作为在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处理好预算与会计的关系、我国国情需要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学的吴向能以我国当时的财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为背景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只有将原有的预算会计发展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会计才是预算会计的发展方向。
此外,作者也提出建立与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世界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郭宇指出不论是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还是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核算中预算会计规范与市场中企业的会计规范都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两大主要规范,我国以及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准则,并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在当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准则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还有改进的空间,最后,作者也提出了相关的促进建议。
(二)相关概念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领域的规范性方针和工作指南。当前对会计准则的划分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其中采用最多的是以使用单位的经营特性来进行划分,通常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也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的系统文件,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会计核算变得真实可信同时又是标准一致的从而便于使用。
2。预算会计准则体系预算会计制定的目的是为社会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规则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国家非盈利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的会计规范。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
(3)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
(4)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不利于考核政绩。
(5)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
(6)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金运动,出现财政“假平衡、真赤字”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单位结余。在政府的财政中,很多已经作了拨款处理的款项,在预算单位的会计账目上,由于尚未实际支付,还没有作支出处理,因而形成单位账面“结余”。二是财政平衡、单位赤字。政府的财政表面上达到平衡,却实际面临着巨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计划与绩效预算。计划与绩效预算,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从“零”的基准开始,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决定其优先级,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四、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顾客(公民)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顾客(公民)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五、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要达到绩效目标,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从而缩短差距。首先,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
采用标杆管理,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作出预测、保护程序,有效地处理业务。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刘群,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2008(23).
[3]孙达男,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2007(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8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一、公司情况简介
常州xx小商品市场有限公司创建于2xxx年末,xx小商品市场是致力于在小商品市场领域为人们服务的企业。公司致力于商铺的租赁服务行业,为铺主提供营业场所,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商品市场。
二、公司在财务管理和监控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重视现金管理内部控制
公司里有保险柜,存放着日常需要用的资金,而保险柜的钥匙只有会计有,当需要用钱时,必须有总经理签名,必须要符合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程序执行,每日下班之前,会计人员必须核实保险柜现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是否相等,向总经理报告现金使用数目与余额情况。
(二)重视会计管理制度
依据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司的员工可以报销每月由于工作期间发生的费用,必须有发票,会计制作成凭证,交由相关负责人签名,证实此发生费用的确发生才可以报销入账。此外每个月中旬,员工发工资的时间,不拖欠员工工资,即使在公司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员工的工资也照常发放,跟据会计做出的工资表,先交给相关负责人核对无误之后,再由员工确认无误之后,签名后发放工资。
(三)重视会计资料的质量
公司的现金账、成本帐等都是有会计完成,因此保证了会计资料的质量。并且在会计资料的完成过程中,是在多部门控制与监控下完成的,会计想要从中修改数据很难,再加上,在每一天工作结束之前,总经理都要与会计核对相关数据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修改会计资料的可能性。而在社会中,在中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
的现象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会计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会计执行的随意性较大。
三、公司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现金管理意识薄弱
1.“白条”抵库的现象
白条抵库,是单位库存现金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典型违法行为。具体是指:支出现金时没有发票或收据等正规付款凭证,只是用白纸写了一个收条或欠条作为现金库存。
用白条抵库,会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日常开支所需现金不足,还会使账面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难以进行财务管理。严重的,还容易产生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问题。
2.公司员工透支工资,报销流程不完善。
公司员工不定期的透支下月份的`工资,透支额度在500-2000元之间。报销流程不完善,不管是经理,还是员工只要有发票,就随意在任何时刻要会计进行报销,给会计在平时的现金管理上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导致企业库存现金管理不能正常运行。
3.库存现金的限额意识薄弱
在小企业里,库存现金的限额的核定并不需要像大企业那样严格,只要根据公司日常所需估测3到5日会需要多少现金即可,然而在我公司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当需要现金时,会计必须要得到负责人(总经理)的允许,才可以填写现金支票取现金,有时还会存在保险柜零现金的现象,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当总经理在时,得到准许可以先垫支,但总经理不在时,会计无法解决,就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记帐中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在企业财务部,会计财务管理缺少电算化管理系统。例如:金蝶,金茂等财务软件。毫无其一。只靠会计手工记帐,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度,难度,并且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之一。其好处主要体现在: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2)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管理职能。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2.记账方式存在的问题
现金账与银行账的记账方式是电子版本(使用EXCEL表格),而不是用账本来记账(使用纸质介质),这样当修改现金账与银行账当中的数字时,在电子版本上是体现不出来的,只有使用纸质时才能,这样就可以在记账较随意,其他人修改了数字,也很难发现。
(三)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自己的女人街商场开起了自己的商铺,多达六间。货物种类之多,然而,公司却没有相应的存货管理系统。会计靠手工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表格),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增加了工作难度。
四、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针对库存现金管理意识薄弱的解决方案
1.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制定一系列适合公司企业的相关准则,要求全体员工按照公司会计准则执行,公司的会计人员应向高层管理者说明出现“白条”抵库现象隐藏的危机。
2.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要坚持库存限额一年核一次的原则,并以一家主要开户行核定为准。把控制企业坐支、套取现金、大额支现扩大消费支出作为现金监督管理的重点。
3.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经济工作者对市场经济和金融经济改革知识,特别是对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学习,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
4.健全监督体系
在企业内部应从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犯现金管理规定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
(二)针对记账问题的解决方案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简称就是指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1.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
2.软件开发人员与会计人员应充分沟通,优势互补。
3.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会计电算化后的财务安全问题要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手段。因而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基本的内控制度应该包括会计人员权限的合理设置,人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制约。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不相容职务也不能由一个人承担,应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赋予相应的权限。一般情况下,应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档案管理人员、复核人员、核算人员、出纳、财务主管等岗位,每个岗位既互相牵制,又层层负责,日常工作职责明确,一旦发现问题责任界限清楚。
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初,即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
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出纳人员、凭证编制人员(软件操作员)、审核记帐人员、电算维护人员、电算主管、数据分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
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计算机的操作程序、授权、更换口令、对外提供数据、日常备份、操作规程等。
3.软件、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对财务系统所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环境、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存储、软件修改、故障排除、运行日志等做了具体规定。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归档程序、查阅手续、期满销毁等做出详细规定。
5.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明确实行电算化后的业务流程,规定软件操作的权限管理,禁止出纳人员上机操作,会计人员调离岗位应做好交接手续等。
针对公司与代理记账公司出现的问题
公司的负责人与出纳必须经常与代理会计联系,公司可以选择离本公司较劲的代理记账公司,充分利用网络通讯系统,公司的出纳人员可以随时与代理记账公司联系,如果会计资料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及时做出改变,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当公司规模发展较大时或者有资金能力时,尽量聘请专业会计,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更可以利用会计资料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针对货物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购办一套适合公司商铺货物管理的软件系统。例如仓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包括进出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补货策略、库内移动组合等“墙内”的系统功能,还要考虑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员工管理系统之间的衔接。在仓库管理系统下能够实时查询
产品的存放地点以及在供应链的存放地点,并且运用实时信息可以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把价值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中的每一个人,有助于财务管理职能与其它职能管理作用效果的共同发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另外,企业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之,财务管理是能让公司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19
摘要:高职学校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训练,与学术写作的联系较少,不宜于从事学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高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条件和兴趣出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鼓励学术型人才的求学,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毕业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毕业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非但没有培养起来,造假之风却日渐盛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应用“查重软件”来过滤学生的论文。反思目前关于本科、专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改革之辩的讨论,笔者认为毕业论文的问题只不过是我国教育制度问题的冰山一角,如何改变毕业论文现在尴尬的状况,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内涵
自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须提交学位论文,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者还需要论文答辩合格[1]。严格来讲,学位论文不能和毕业论文等同,学位论文是用来申请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论文,毕业论文则不仅包括用来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还包括高等教育中的专科、高职的毕业论文。期刊网2000年有一篇名为《小学生毕业论文引出的思考》,则可见毕业论文并不单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它可以包括各阶段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概念外延更宽泛,这一点从期刊网中可以得到证实:分别以“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为篇名来检索,以“毕业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较以“学位论文”为篇名的文献数量更多。
本文中,毕业论文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所有毕业论文,包括专科和高职。既然中国学位条例中并没有规定专科和高职提交论文和参加答辩,这二者毕业后也不能获得学位,专科、高职可以不必写学位论文[2]。现在的专科和高职虽然学制上短于大学本科,但基本上是本科的翻版,把专科、高职不必写的学位论文改成毕业论文,就避开了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使专科、高职写毕业论文正式进入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就会计专业来说,高职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包括毕业论文都是本科的翻版,只不过要求低些而已,高职注重实践性操作的特定要求没有体现出来。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不排除有认真写作的学生,但总体来讲论文质量低、拼凑,水分大、水货过多,有时文理不通,标点符号不对,错别字较多[4]。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造假、拼凑的现象严重,可以讲已经流行成风。造假、拼凑的文章也能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这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浪费了大量资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低、应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少写作培训
1.学生未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缺乏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在大学里没有接受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培训,并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写作资料,更别谈后面要写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等。他们至多写过学期小论文,抄抄改改即可过关,写作要求并不严格。而要让学生写毕业论文这种要求严格、程式较多的大型论文时,学生没有能力和经验。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缺乏认真写论文的态度。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成为头等大事,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没有找到工作的忙着投简历、参加面试;找到工作的忙于应付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及至辅导教师索要论文时,才急匆匆赶一篇提交给辅导教师。对于辅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并不认真对待,怎么发过去的修改意见,文章怎么发回来,一句话“不会修改”、“没有时间”交差了事,修改论文成了辅导教师的事情。
(二)环境的影响缺少论文检测机制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凑一篇论文轻而易举。普通高职院校没有安装和应用检测论文的软件,辅导教师也不可能浏览过所有的网络文章,对学生拼凑、造假的文章不可能凭肉眼全部鉴别出来。加之,人有惰性,能应付差事绝不认真对待,学生即使没有找工作的压力,也一样去拼凑造假,这从学生平时的学期小论文可以看出。
(三)教师:指导不力
由于毕业学生多,每个教师分配的指导学生有10个左右。所有教师都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忙于教学或者科研,对所指导学生指导不够、督促不力;在以后的`交叉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论文成绩有打人情分的情况;教师个人在科研上也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能力上、个人意愿上和辅导时间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四)会计专业特点:重应用,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会计是重实务的学科,高职会计专业注重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方面够用即可。毕业论文属于学术性的,让注重技能型训练的高职生去做学术性的毕业论文,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学生勉为其难。
(五)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鉴于学生找工作不容易,学校方面一般不遗留学生,所有学生几乎都可以毕业。这样一来学生只惧怕校外实习或工作单位的管理,并不惧怕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忙于工作或忙于找工作,对于论文辅导教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疏于回复修改;教师忙于教学,论文指导往往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更难以管理学生。
三、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高职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最低层次的学生了,连本科学生都很费劲地“憋论文”[6],更何谈高职生?笔者认为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学术兴趣,但不宜以此为主,毕竟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术型而是技能型的学生[7]。俗话说得好:适合的就是好的。笔者认为,让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作研究培养研究能力,让没有学术研究兴趣的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做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事情,才能实现教育的初衷: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优秀的人。
(一)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
1.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培训。应该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安排学术研究的培训,可以当成一门课程教授给学生,把做论文要用到的一些软件如WORD,EXCEL和一些统计软件等的应用都教给学生并训练学生,教给学生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搜集学术信息、如何搭建论文框架、写开题报告、怎样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直至写出论文等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对学术研究的初步认识和训练,从而为以后专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2.论文的写作训练安排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进行完了论文的写作培训之后,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专业论文:安排学生的阅读书目,对学生阅读进展和收获情况进行监控,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做批判性思考并写出专业论文。通过如此多次专业严格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体会做研究的乐趣,为将来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致力于提高技能的学生:培养其动手操作技能
1.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通常,高职的理论教学时间占三年教学实践的六分之五,动手操作时间仅占六分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必须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把适合学生需要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可以把高职学生的理论授课时间缩短为三分之二,以增加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时间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并且聘请企业在职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
2.将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改为做会计综合实验和为会计服务公司记账。笔者建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把毕业论文改为会计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把学习过的各类会计知识、税法知识等综合运用,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做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实战能力。之后让学生承接会计服务公司的业务,完成从模拟到实践的过渡,为学生将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工作做准备。
四、展望
就条件而言,高职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就可以了,至于培养学术人才,不必强求,让学生人尽其才就好。希望将来我们不必再探讨毕业论文是否要取消,而是要研究学校如何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满足青年才子的学习需求,为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各类人才顺利步入社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笛.毕业论文:难解之题[N].青岛日报,2007-05-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2004-08-30].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7]安路蒙.那些年,我们一起“憋”论文[N].科技日报,2013-06-1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0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从中国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物质资源比较匮乏,建设资金不足。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的财富,目前这些资源仍有待开发。在企业的角度上,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人才并且很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不仅要关注物质资本的影响,更要关注人力资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力度,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管理战略具体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知道一个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对于组织的管理层级,以及运营效率的影响,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将人力资源的价值以具体数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研究意义
人力资源会计一词产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既属于会计学又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它是两门学科理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对传统会计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拓宽了它的广度,使得传统会计理论能在新的领域得到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被量化,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其科学的分析管理提供了工具。在切入正题之前,本文花费较大笔墨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分析,让读者对于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构成,以及相关概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讨论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情况,分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主要问题;然后,针对第三部分分析出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思路,给出可行的建议;最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未来的趋势做出展望,以期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会计概述
在会计工作中,人们一直对投入的物质资本的核算很看重,为了更好的核算各类的物资资本,会计工作者也在时刻进行优化改善与发展,却往往忽略人力资产这种难以量化的资产。如今,经济发展的马车不断向前,我们渐渐意识到,一个企业组织要想得到良好的经营效果,并获得长期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物资材料的投入,人力资源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带着大家从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三个基础概念介绍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并整理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让大家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理论。
1.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
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如下几种主流的解释: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的定义是“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并沟通这种信息给有关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程序”;日本会计学者若杉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通过会计的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以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及其利害相关者使用”为了方便之后的研究,笔者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供企业利害相关者使用的,将人力资源信息通过量化的方式确认、计量,以及核算的会计方法。
2.相关的概念释义
(1)人力资源。在经济学的范畴里,资源是指那些投入生产并能创造物质财富的所有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两大类。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其各个方面都能体现,人力资源价值发挥的好坏,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有可变空间的要素。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将人力资源分为狭义人力资源,即在企业层面上的人力资源,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所具备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际经济贡献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和创造力水平的总和;另一种便是广义人力资源,是指社会活动中,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所有能力的总和。而被大家普遍所了解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狭义的人力资源,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2)人力资产。对于人力资产的解释,首先要从资产上说明,人力资产具有一般物质资产的普遍特征,即人力资产是企业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持有的资产,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收益。然后再去考虑人力资产的其他特性,第一,人力资产的排他性,即劳动者在劳动期间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属于企业,强调了企业的控制权利;第二,人力资产的时效性,劳动者的劳动资产在其属于企业约制范围内才归企业所有,即人力资源不可能永远归企业所有;第三,人力资产的可计量性,将狭义上的人力资源称为人力资产,则要求这类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计量的形式体现出其成本、价值、收益等。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于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具体来说,企业利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将资产价值凝结在员工身上,是员工所蕴含的技能、知识,以及创造力的总和。人力资本是权益名词,代表的是企业的所属权,人力资本属于投资人力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作为企业的股东存在,并享受股东的各种权利。
三、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应用上还有待推进,除了华为、华谊兄弟等大企业尝试在企业管理中使用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的经营效果、生产效率等进行计量,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很少。即便是那些已经采取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管理的公司,也是没有很好地将人力资源会计融入企业管理中。由此可知,人力资源会计并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可总结为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大多企业对于投入企业人力资源应该视为人力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于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还只限于招股说明或者财务报告中的附注等简要说明。二是虽然我国许多会计学者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在人力资源会计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其在实务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妨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操作。三是我国人力资产开发不够充分,大多数员工的素质,以及工作热情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于合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认识不够。四是企业的人才观更多存在于书面或者口头上,对于优秀员工的潜力开发不够、对于人员的培训不够,或者说培训内容,以及形式没能够让公司员工得到较大提升。基于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整理出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人力资源难以确认与计量
确认与计量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其的确认与计量会涉及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条件,所以尽管提出了计量方法,但总的来看这些理论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起来过于繁琐。因此,至今人力资源会计未与传统会计真正融合,在实践应用中也处于尴尬的位置。
2.人力资源会计权益分配不明确
从权益分配上看,人力资源会计没有明确界定劳动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总会因为人力资源的取得、维护、开发而付出一些经济代价,有时也会将其中的某些支出资本化,这个时候,对于这些经济代价的确认问题总是有争议。从投资者立场看似这些以付出支出为代价的资产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用于人力资产上的支出恐怕不足以表明人力的归属。此外,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加入到企业的产权关系中来,以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为核心的理念也发生改变,产权基础也发生了改变。劳动者不仅是自我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还将享有剩余权益索取权。要想彻底激发员工的潜能,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权益符合当今经济的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节点。
3.列报和信息披露对人力资源会计提出的要求
当前,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关于人力资源如何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还缺乏一种统一的模式。会计报表要求体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所以也要求将人力资源信息列示其中,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明确完全的信息。然而,目前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其列示的人力资源信息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这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人力资源的报告最终只通过几个简单数字,那么人力资源会计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关于如何在会计报表中更多的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种种设想在这一现实情况下显得两难。
四、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完善的思路
在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笔者给出完善的思路如下:
1.加大研究力度,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务操作提供支持
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就国内整体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现状而言,仍存在沿用前人研究理论、没有真正走出研究的怪圈,导致理论虽多却缺乏具有权威说服力的规范,存在许多研究的盲点,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也难走向实际运用。因此,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并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以规范人力资源实务使用。
2.改进会计计量方法,提出更合适有效的实行方法
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在操作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现有的计量方法,完善其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价值是一种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特殊要素,这时候人们通常需要加入非货币化的计量手段来核算。将非货币计量结合到货币计量来核算人力资源价值,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的知道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在初始确认方面,我国企业大多采用历史成本来确认价值,以人力资源刚进入企业所消耗的招聘以及培训费用为依据。但企业关键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不仅要参考招聘以及培训费用,还因将其作为企业的投资,计入资本项目。鉴于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人力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可以参考无形资产的处理。
3.完善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市场定价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监管与资本定价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上资产的价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资本市场上供求双方。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内,对于人力资源来说,特别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也能通过资本市场供求双方的博弈反映出来。因此,只有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人力资源会计才能有实际使用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难题才会有所突破。
4.加强法律建设,用法律的形式核定剩余权益的分配问题
人力资源能对企业剩余权益进行分配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的,分配制度要想有据可依,就必须有人力资本产权相关法律。现行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物权之上的,主要是对物质资本的保护,而关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问题的法律少之又少,在法律方面的界定更是模糊。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划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企业股东和人力资源之间的权益分配也更加明确。明确了权益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加强人力资本产权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5.改进现行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
会计报表应反映出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一切信息,如果人力资源信息未能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那么企业的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将有待商榷。在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可增设一些科目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如“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净值”、“人力资本”等科目,并将“人力资产”置于“其他长期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建立“物资资产+人力资产=物资权益+人力权益”的会计准则。在利润表上,因为人力资源的有关损益在其发生的时候已经计入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外收支中,因此我们不用特意增加新的科目来反映人力资产的损益。在现金流量表上,可以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增设科目,如企业取得、开发、培训人力资源的现金流出,以及由于人力资源而生成的现金流入。此外,我们应在附注里面增加那些无法用数字说明全部情况的人力资源信息,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充说明。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量化核算人力资源的呼声逐渐加大,人力资源会计应势而生。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未将人力资源的成本、投资,以及权益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给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但是,目前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盲区,阻碍了其在实务操作方面的发展。中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操作方面一直都比较滞后,更是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虽然目前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代又一代学者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源会计必定发展到更广阔的平台,在实践中也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埃里克G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中译本)[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86.
[2]陈迪.论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J].财会研究,2012,(1).
[3]高超.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6).
[4]徐鹭.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探析[J].消费导刊,2014.
[5]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1
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结合会计学的评估、预算、控制、考核等来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综合性学科。近几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带来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则必须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将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运用到高校经济活动全程,降低其财务风险,进而实现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成效的目的。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发现,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在我国多数高校经营办学过程中存在只重办学成效、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的记账、工资报表、报销明细等方面,而对学校其他资金收支情况未能真实、有效地记录和反馈,财务管理意识普遍较低。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也较为缺乏,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涉及资金决策方面工作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意识,一味地求大求全,最终导致财务风险不断积累。
(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中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效論证。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沦为虚设。另外,在财务公开方面不透明、监督不充分等问题,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三)财务行为规范性不足
前文提到,在高校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些不规范的财务行为频发,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一些学校效益部门现金收支核算为实现自动化转账模式,滋生“坐支”行;票据管理缺乏规范性,致使收入不入账行为频发,且难以审计等。这些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加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能为高校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高校想要进一步发展则必须通过融资来扩大办学规模,在这一过程,既存在效益,又潜藏风险,若投资决策不利,则很可能发生融资风险。管理会计理论所包含的投资决策方法能够为高校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使其在理财、结算、信息反馈等各个方面都能科学、规范地推进。
(二)管理会计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不统一、资金利用率低等是普遍现象,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将高校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在根本上控制各项收支的规范性,不仅能为高校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有助于细化高校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理论中包含责任会计内容,通过责任会计,能够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细化,同时规范各类财务行为,既解决了过去“吃大锅饭”的问题,又提高了高校职工的积极性。
三、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主要基于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总结得来,而高校的财务管理毕竟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时,应当充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以责任会计为监督,有效落实各部门责任,并实现从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角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体系框架。
(二)积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高校领导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财务规范化管理意识,积极改进财务管理办法,做到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全过程,以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快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财务信息数据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对此,高校应当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实现对学校收支情况的实时查询与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以遏制资金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四)强化管理会计队伍建设
现阶段,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管理会计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对高校领导决策财务相关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从我国各大高校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情况来看,队伍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等是突出问题,对此,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会计队伍建设,通过开设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教育课程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校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财务管理能力,促其实现从“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2
摘要:管理会计是我国现代化会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长久发展都颇具应用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这无疑会给单位管理会计系统理论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为此,文章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出发,深入探究了加强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管理已经逐渐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财务计算方式陈旧、落后,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准确,单位内控环节有待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资产净值虚增、账实不符等管理漏洞,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建设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利落实和推进。因此,深入推广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迫在眉睫。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未能对管理会计形成正确认知
传统管理理念的长期桎梏,让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外延都知之甚少,只片面地将管理会计视为一种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的管理工具。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是公益性的社会管理职能部门,所以对自身的成本效益问题关注度不够,认为只要能到达政府每年定下的管理目标就行。行政事业单位这一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显然只会让自身与时代发展需求间的差距越拉越远,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也迟迟得不到提高,最终只会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混为一谈,单位的管理会计建设也无从谈起。
(二)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欠缺科学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然而单位内部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却早已落后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高速发展步伐,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未能达到理想成效。
有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当滞后,一些单位内部甚至还未形成基本的内控制度框架;而另一些单位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执行力度却十分薄弱,使得单位的内控制度沦为废纸、形同虚设。进而导致票据管理欠缺规范性、审批程序松散、采购环节管理混乱、发票不合规等内部管理问题屡禁不止。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使得管理会计的风险控制、内部沟通环节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根本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支持,会计系统的作用当然也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非营利性质,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是其申报的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到拨款、使用全过程,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及监督程序,致使单位的财政资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使用、被挪用等问题,使单位业务项目的进展和只能的发挥均受到严重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事务的过程中,对专项资金的年终会计处理也存在不少的漏洞。例如,如果年度账目清理和结算工作无法得到很好落实,便会使专项资金管理各部门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只会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对外往来账目的管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进行对外担保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或者采购物资时没有及时进行结算,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四)财会人员的专业及综合素养均亟待提升
客观来看,虽然管理会计理念近年来在我国已经逐步开始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公益性质,并不能完全按照盈利标准来进行管理,使得其在学习财务管理先进理念学习方面,天生就欠缺足够的主动性。而且由于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很多财务人员都不专业,甚至有些是直接从其他部门借调到财务部门的。所以,这些财会人员的会计工作基本功并不扎实,专业技能也不过硬,在进行日常财务管理操作时,也难免会出现各类数据性错误,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更是无处下手。此外,单位现有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样不过关,他们中很多人根本没有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一旦受到金钱利益的诱惑,便很可能会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做出侵占国家财产、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与推广
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会计形成充分、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思想上对管理会计的重视转化为实际的改革行动,进而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水平。
第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外延形成深入、透彻的了解,并加强对管理会计系统理念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
第二,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的良好风气,不断加大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宣传和介绍力度,促进单位职工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理念。
第三,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快对管理会计配套法规制度的修改和完善,促进单位管理会计所面临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顺利实施提供具体的、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南。
(二)与时俱进地转变会计职能,引入管理会计科学理念
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管理会计体系的推广应用,让会计的职能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相应改变,已经由以前的单纯的信息支持者,逐渐转变为单位管理决策的推进者。一方面,赋予了财务部门更大程度上的决策权,相应地也使其对单位的经营成果担负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责任。
另一方面,单位的财务人员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支持人员,而成为了经济管理决策制定的参与者。因此,财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理念之外,还需要对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备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单位决策者提供更多具有参考性的信息。此外,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点引入更多的管理会计科学理念。在充分了解单位自身的经营业务构成和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目标成本概念”等一些优秀的管理会计方法,在对单位业务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成本数量极其发生过程的关注度,进而凭借作业成本法进一步顺利实现对单位的成本控制和绩效管理。
(三)加大对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单位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基于新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不断完善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新财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单位的会计事务操作。
第一,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与完善,确保单位的每一项业务项目都能做好对应的预算管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相关的管理事项,尽可能地做到专款专用,为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夯实的保障。
第二,要不断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单位领导者要加大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条款制定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地提升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让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持续、有效地进行,并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管作用。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不断加强与单位内部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促进单位财政资金项目顺利、有效进展的同时,也积极接受其他部门的考核与监督,促使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更顺利的应用和推广。
(四)加强财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更新,应用管理会计理念管理财务是大势所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及时转变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止步不前的现状。与此同时,高素质、专业化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智力支撑。因此,确保管理会计能在单位内部普及并应用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促进单位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一,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认知,和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争取在单位内部形成自上而下支持管理会计工作实施的良好局面,推动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深度应用。
第二,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是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财会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的操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三,单位在选拔和培训财会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强化,而且还要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促使财会人员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严格自律的工作精神。坚决杜绝在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做偷税漏税、做假的账、贪赃枉法等恶劣行为。
三、结论
为了积极响应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之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发展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严谨、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尽快实现会计工作的优化和改革,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国有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做出贡献。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在对管理会计形成充分、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水平,进而加强管理会计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与推广。与时俱进地转变会计职能,引入管理会计科学理念,顺利实现对单位成本的控制和绩效的管理。加大对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尽可能地做到专款专用,为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夯实的保障。促进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人才队伍,为单位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得以顺利落实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书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
[2]乔安钦,成传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3]杨月红.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3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净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上的污染,还社会一个纯净的经济往来空间。最后就当前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指出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误区,建议大学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熏陶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大学生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是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即精神上的动力起作用的非强制性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2章第2节,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了六个方面的原则规定,以我个人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职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商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规章,坚决按国家法律、规章严格审查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决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3)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料不仅是各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依据,而且也是国家据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这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而且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帐真算、真帐假算。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4)廉洁牵公,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键,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 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 。
(5)精通业务,自强不息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会计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6)改革创新,搞好服务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大企业、大集团频频出现会计舞弊案件。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的会计造假可以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2005年10月10日,天津磁卡被舞弊研究中心撰文指控涉嫌操纵现金流虚构巨额非经常性损益,10月19日该公司公告称证监会已正式立案调查。
天津磁卡在2005年9月7日公告中称:研发基地一期建设总用地512.34亩,总投资103,896万元;200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贸源签订总价款为431,972,300元的《设备采购合同》,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贸源预付了5.2亿元设备采购款及原材料采购款。总价值只有4.3亿元,就预付5.2亿元,且如此巨额工程设备不自己招标采购,反而委托一家背景不明公司操作,这只能说明这5.2亿元实际是在空转,也就是天津磁卡并没有真实收到5.2亿元的售房款,也没有真实支付5.2亿元的设备款,而是在银行的配合下做出的虚假现金流;实际上,2003年度收回的关联方欠款5.3亿元以及后面支付印刷厂6.3亿元也怀疑涉嫌资金空转,以此转回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是这样,则其2003年、2004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都是虚假的。
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存入专用账户中,做到专款专用。不少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的时候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募集到资金后名义上还挂在账户上,但早已秘密转出到账外;或者将改存款质押套取贷款;或者虚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范围。
2、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由天津磁卡会计舞弊案应该引发人们再次思考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其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现实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3)侵害投资者利益。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骗投资者,侵害其利益。
3、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4、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向纵深进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舞弊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法规滞后内控制度不健全
会计制度只是个别条款涉及到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缺乏系统全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难以形成防范会计造假的自我约束机制;而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有章不循,循章不严,重查轻处,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牵制和制约,使得监督制约弱化。
(3)工作地位“服从命令”作用
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带来其职业道德行为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下进行,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只有通过单位任命才能上岗。由于这种从属性往往使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处在两难境地。在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领导的意图与财经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规定相抵触的情况,有时,会计人员虽提出合理建议,但单位领导仍坚持其做法,最终导致会计行为失范。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有三条:一是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三条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但从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会计作假现象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十分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推偏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使会计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就必须抓住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工作的“含金量”.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很难完全保证和满足有些利益和要求,况且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因此,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道德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作一个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制定有效、可行、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法律法规约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标准,会计是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作为工作的依据与行使管理权之保障的。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会计从业的政治环境。做好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工作,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会计道德讲评活动,促进良好的会计道德观念和会计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构建一个涵盖所有会计人员的属于会计人员自己的组织,那么就可以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会计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可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处罚,对情况严重的有资格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等。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采取典型示范与正面组织相结合的方法,以会计领域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教材,使会计人员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四、当前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之于会计职业如同社会道德之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涉及到的是一个根本性的职业生态环境问题。美国拉尔森教授在其第十二版《会计学原理》中特意以“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学原理”为开场白,专门讨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造假将否定会计存在的价值,真实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关键在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技术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从启蒙抓起,从在校学生抓起。
1、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误区
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从学习会计开始抓起,就高校来说,就是要在大学生中灌输会计职业道德,正确认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初步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奠定道德基础。但是,就像我国正处于一个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期而对会计制度建设非常重视一样,各高校虽开设会计专业者众,但同样是十分重视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显然重视不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在学校并不重要,或者认为那是学生自己或毕业后的事情,从而忽视这方面的教育而单纯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日本在道德建设中推行“日行一善”、“感恩心理”、“心灵进入岗位”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职业道德应是相辅相成的,单纯抓会计专业教育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起到相互促进、培养高素质合格会计人才的目的。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在专业教育中,基本上只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并且以社会会计考试为导向,几乎没有实习、实践,只有模拟,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使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在学生管理中,没有将学生活动的开展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感受到专业的氛围,进行专业的触觉,提升对专业的认识,从而在这些“触摸”中体味到会计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熏陶和培养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
在校会计专业大学生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既打好专业基础,又塑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新时期对合格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只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办法,枯燥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严格的规章和处罚更与道德相去甚远。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取得坚实的成果。在校启蒙式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的真谛,在感触中觉悟,在感触中培养,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
(1)用教师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积淀会计文化底蕴。会计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会计文化底蕴却带有根本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会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来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淀会计文化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会计这门枯燥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空洞的说教往往听之无味,需要老师以自身丰富、深邃的专业知识和游刃有余的表现手法在课堂上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热爱会计专业的欲望,对会计产生一种神圣感,愿意为它努力,愿意为它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做出榜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场所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激情,还可举办一些学术名家和专家的讲座,对当前会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跟上时代的大潮。
(2)在会计模拟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模拟不应只是会计技能的演练,应使其更有仿真性,成为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要改进传统的纯作业式模拟方法,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环境,使会计的模拟不仅仅针对本企业,还要面临更多的主体、更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外部环境,由学生自己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又要努力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在仿真的模拟环境里,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提高了趣味性,培养了学生会计综合能力,还使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感受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了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的考验。这样,一举多得,也大大改善和丰富了会计模拟课的作用。
(3)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营造会计氛围,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以会计人的面貌出现,体现会计人的特色。会计人的基本特点包括效率和效益的思想、对数字的敏感、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等。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量的,要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专业引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尽可能紧扣专业来进行,体现专业特点,从而既开展了学生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能以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思维进行,体现会计人特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会计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专业的技能加专业的素质、习惯无疑将成为会计毕业生市场上只有技能而无专业习惯与素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靠讲解和说教形成的,需要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统筹配合。要切实转变观念,变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会计人才的培养,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接轨。可以想见,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未来高校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强大优势。
总之,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富乾等。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2000(8)、(9)。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张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6] 赵世兴,孙丹,李玉玲,赵玉。从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看会计职业判断。税务与经济,2003(5)。
[7]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8期。
[8]张春杰。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审计文汇,2006年11期。
[9]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会计研究,2005(4)。
[10]刘双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经济师,2005(1)。
[11]刘玉廷。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商业会计,2003(8)。
[12]陶友竹。浅谈市场经济下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6(2)。
[13]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4]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8期。
[15]杨兵。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探析。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年4期。
[16]高洪科。用制度重塑会计诚信。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期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对会计行业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不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两者不断融合。本文在比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分析
一、前言
在会计学中,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但都对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边界不断打破,越来越趋于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应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进而从思想、制度、操作层面设计融合策略。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
(一)含义
财务会计是针对企业中已经进行的交易与事项等,采用确定、记录与报告等程序进行深加工,并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向其他的利益集团提供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如实反映出企业中资金的运行轨迹以及经济上的发展历史,通过货币来作为计量尺度,并依靠文字等方式进行进一步阐明。管理会计是在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采用专业的方式来为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提供相关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以促进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决策的一个分支,其中包括了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两种[1]。
(二)联系
首先,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从某一层面上来讲,两者之间又是互补的,都是企业会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相同的利益目标,工作环境也具有一致性,其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所服务。最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信息是相通的,可以互为所有,且在企业中,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常常会利用到管理会计中的结果。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其主要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通过对这一信息进行深加工与使用,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区别
首先,包含的内容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中的负债、资产、利润、收入、费用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如实地反映出企业中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成果。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为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以及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说,两者在所包含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针对外部进行,并向外部提供一些较为基本的信息,所以其对象大多为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或是团体等,因此又将其划分为外部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科学的经营信息与决策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所以也将其划分为内部的会计。再次,工作的重心不同。在企业中,财务会计主要工作的重心在报账上,且以过去的信息为主。而管理会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于经营管理服务上,因此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未来的发展为主,在掌握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汇总,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此来促进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2]。最后,时间的跨度不同。财务会计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时间大概在月、季度或是年,即存在时间的硬性规定。而管理会计编制的时间,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年,完全依据管理人员的需求来进行,因此在时间上弹性相对较大。此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核算的程序、精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象相同
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并主要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以及加工等利用经济信息来充分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此来促进管理者来进行利弊的分析。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所针对的对象在整体上看是一致的,都是以价值运动以及物资运动作为自基础,并且以信息运动为其纽带。同时其对象都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研究上的,通过对企业中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来为需求者提供帮助,所以对象是相同的。
(二)属性相同
对于会计来说,主要是为了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站在本质上讲,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都是属于管理活动会计,这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都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加工,之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进行经济活动的掌控。对于整个过程中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主要是能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进行记录以及总结,管理会计是利用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而服务,所以二者属性相同。在会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两大强有力的分支,在提供信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这两种信息系统中所需要的信息却都来源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原始信息,并都通过以自身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加工与汇总,以保证最终输出的信息出现不同[3]。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上来讲,普遍重视财务会计,且对于会计的认识还处于对资金进行计量等方面上,这样就造成了对会计管理上的认识不全,忽略了其职能。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认识,全面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认识到目前的发展新形势,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吸引专业素养高、综合技术强的人员参与到财务与管理中去,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增强团队的整体建设,以此来为两者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完善会计制度
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与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准则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会计制度,明确分工与权限问题,从而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企业中的各个资源,制定出明确的发展道路,以信息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4]。
(三)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目前,财务会计部门往往担任着预算、决算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效果往往不高。因此,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离出来,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必须要发挥出两者的职能,以此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不断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不断分析与综合,这样才能为两者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淑萍.对新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趋势的探究[J].新经济,2014,(02):94-95.
[2]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1):78-79.
[3]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2,(05):52-53.
[4]张顺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相关性的比较———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析[J].会计师,2014,(06):41-4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5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单位财务情况,而管理会计注意预测和决策,符合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向战略管理转变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包括预测、控制、决策和评价四方面,运用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加快我国高校的优质、高效发展。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评估防范财务风险
为了满足高校规模的扩张要求,各高校投资需求大,如何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概念进行决策分析,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管理会计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调整高校的生产决策间接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通过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识别风险,以此防范财务风险。
2、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决策
各高校在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方面可能情况各有不同,但其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决策依据。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另外,管理会计在引进科研技术、利用外资、更新或购置教学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推动高校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其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为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3、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私立学校迅速崛起,公立学校的自主权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不再像过去一样完全依赖国家决定和财政支持。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公开,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4、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
这也是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高校财务工作管理职能一直缺失,而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产出周转率、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高校效益提供数据,加强对高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帮助高校合理引进各种教学设备,更新、兴建固定资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树立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约束力、没有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高校财务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大部分,资金活动涉及范围广,必须要加强预算控制与管理,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此,可以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指标和方法对高校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高校应该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
预算的编制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对预算要严格执行,同时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
2、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最早应用于企业,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呈现产业化趋势,高校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以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就必须要把管理会计引入到高校财务管理之中。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高校可以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运用到管理会计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和报酬,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
3、管理会计在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三方面。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
三、推广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途径
1、提高高校领导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
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人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管理会计意识,就会阻碍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领导应积极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树立创意意识,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将管理会计列为辅助决策、实现管理的重要措施,使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发挥作用。
2、加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使之与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职能的重心也由以前的注重监督和反映向以管理和服务为主发展,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被重视。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管理会计需要财务会计做基础,二者的有效融合能有效弥补财务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不足,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但它的出现不仅使财务工作的职能更加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单位管理工作制度化,使单位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融合二者的具体方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建立建全财务管理机制管理会计,明确财务部门在管理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方面的职责和内容,从而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得到更好的.融合。(2)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共性与差异,在遵从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规范的前提下,预先设定不同的辅助核算项目,并通过各辅助核算项目的组合,来归集对管理有用的会计信息。(3)运用ERP系统实现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管理会计理论中创新思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型,为单位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3、完善高校管理会计理论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是20世纪中期由西方引入并不断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有等提高,理论也有待提高。管理会计想要更好的应用于高校,应当从高校的实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会计实践和高校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需要,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完善现有管理会计理论,深入研究高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点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
4、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人工完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家庭和个人,信息技术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高校财务部门要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来完成管理会计的工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是适应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普遍匮乏,难以有效支持各高校高层的经营决策需求,也难以为管理会计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为此,高校应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设置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向学生传播管理会计知识,为本单位和社会各企业储备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单位来说,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塑造一支业务扎实、灵活性强、观念新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实现财务人员由“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才”的完美结合。此外,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廉洁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项基本职业道德标准。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一种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为一体的会计方法,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无论是在客观方面,还是在主观方面,管理会计已经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不断完善,建立满足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需要我们根据现状和变化的环境研究管理会计并将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6
一、以学生水平基础进行合理分层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以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四、坚持授课分层教学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置分层练习和测试题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六、结语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27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是在企业的决策分析领域,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作用都变得愈发重要。文章首先说明了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啤酒制造行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啤酒制造行业;管理会计;应用
作为对啤酒制造行业管理工作精细程度进行提升的重要途径,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啤酒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基础,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所制定管理方案的科学性,还可以保证企业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的影响
(一)拓宽了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
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进行收集的方法与之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革,管理会计在对与所在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时,可以获取到更为及时并且完善的内容[1]。正是由于大数据时代所涵盖数据均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因此,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其结果与之前相比在准确性方面具有了质的飞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便利。
(二)使管理会计具有的作用愈发明确
在大数据时代,各企业能够对自身所需信息进行获取的来源变得愈发广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所具有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进行应用,保证数据分析工作的高效完成,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信息,保证管理人员制定决策的有效性。可以说,对处于大数据平台之上的企业而言,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啤酒制造行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一)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
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通常需要面对大量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因此,想要保证获取商业信息对企业发展具有其应用的价值,就需要对所收集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此时,从事管理会计的员工整体能力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2]。但是,我国现有管理会计队伍普遍存在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这就导致大部分企业内部均缺少能够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的员工,进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管理人员存在认知偏差
到目前为止,仍旧存在部分管理人员无法对管理会计的含义进行准确定义,而是将其与记账、核算等基础性会计工作画上等号,从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一观念的存在,对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不利的。
三、啤酒制造行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一)及时转变管理观念
对于啤酒制造行业而言,在对管理会计进行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意识、导向和观念。因此,想要保证在大数据时代,将管理会计对啤酒制造行业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进行完整展示,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对自身观念进行转变,明确数据管理与价值创造间的关系[3]。以啤酒制造行业所具有的特点为基础,对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观念进行分析,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管理会计加以应用,保证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进行转变的能力。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对大数据方法的应用,提升针对经营数据所开展收集、分析与归纳工作的效率,通过与同处于啤酒制造行业中的先进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以及与本企业历年经营管理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纵向比较的方式,完成对管理差距的寻找,从而针对现存不足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或优化,将管理“潜成本”进行消除,最终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加以应用的方式,完成对以啤酒制造行业为基础所开展智能化管理工作进程的推进,保证服务效能的提升。对于以盈利作为最终目标的啤酒制造行业而言,当其处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理念以及管理会计的应用,完成对所在企业面向消费人群的特征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工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确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保证企业所制定发展方案大方向正确的基础上,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着重培养相关人才
人才乃管理之根本,对于包括啤酒制造行业在内的任意行业而言,想要保证自身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所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当务之急在于针对社会的发展趋势、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对相关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现阶段,对于啤酒制造行业而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层面之上:首先是对管理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能力进行提高,通过针对财会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的方式,保证对财会人员所具有知识体系结构进行更新,实现由核算型财会人员向管理型财会人员进行转变的目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管理会计实施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是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的方式,实现对管理会计的尖端人才进行培养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啤酒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在企业的发展现状,在企业内部有针对性的设立起财务管理师或其他与管理财务密切相关的高级职位,用来保证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经营和生产过程中所占据地位的提升[4]。通过对啤酒制造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啤酒制造行业所包含企业普遍缺少能够对大数据和管理会计所涉及知识进行准确掌握的人才,这对于企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想要解决该问题,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实施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选择财会技能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前往更加高端的国家会计员进行深造与学习,将企业所具有的与大数据时代要求不符合的缺口进行弥补,保证将企业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视情况在企业内部引入社会高端人才,实现对企业员工所具有工作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三)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
想要保证管理会计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企业各部分系统达到契合状态,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还需要保证企业内部环境与管理会计所具有的需求相适应[5]。第一点,应当保证企业内部所具有工作氛围的和谐,根据啤酒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方案,并且调整对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要求,构建完善的项目决策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明确管理会计员工在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制定时所具有的重要性,完成对良好氛围的营造;第二点,管理人员应当将针对财务信息化所开展的建设工作与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通过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统一的方式,保证信息处理规则的规范性,从而构建起与大数据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第三点,管理人员需要投入相应资金,用以保证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大数据处理的能力进行提升的目标。除此之外,管理会计员工也应当对自身所具有的观念进行及时转变,将工作的范围扩大至对所制定决策进行辅助的方面,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记账与核算上。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管理会计对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而言,所具有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又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参与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啤酒制造行业更应当重视对管理会计进行推广与应用的意义,通过对行业管理精细程度进行提升的方式,保证其获得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财参考文献:
[1]孙莹,朱莹.青岛啤酒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J].财务与会计,2013,06:22-23.
[2]张晓.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以青岛啤酒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1:58-59+83.
[3]尹冰玉.战略管理会计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分析[J].时代经贸,2016,19:13-15.
[4]范英杰,李晓媚.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驱动机制研究——以青岛啤酒为例[J].商业会计,2014,08:18-20.
[5]徐宽.新会计准则颁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09-11
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通用10篇)12-28
毕业论文总结09-21
毕业论文开展03-17
毕业论文感谢03-14
毕业论文总结01-15
造价毕业论文04-21
毕业论文评语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