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论文

时间:2024-11-05 08:53:5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论文

  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可塑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眼部功能及结构发育还不完善,如在用眼过程中行为不规范,或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极易出现视力异常。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通常可较快消除对视力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视力异常的发生。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多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简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视力检查的学龄前儿童350例,男169例、女181例,年龄4~7岁,平均(4.21±1.74)岁;4~5岁、>5~6岁、>6~7岁儿童分别为130、120和100例。排除标准:先天性视力异常,近期因外伤所致视力明显下降。

  1.2 方法

  1.2.1 视力检查方法

  在眼科医师指导下,采用YSL-I型对数视力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1.2.2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学龄前儿童家长;调查内容: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采光、营养、胎教、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与电视之间的距离等。

  1.2.3 干预措施

  对视力异常儿童进行视力保健干预之前,由儿科保健医护人员向儿童家长发放视力保健记录表,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看电视时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用眼习惯等。儿童视力异常干预持续时间6个月,干预措施分儿童干预与家长教育两方面。

  儿童干预措施:

  (1)增加视力检查次数;

  (2)每日坚持做眼保健操,时间为0.5h左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在家长或幼教机构老师协助下完成;

  (3)每日看电视时间控制在2h以内;

  (4)以图画形式,设计并制作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手册。

  家长教育:

  (1)医务人员不定期向其宣传与视力保健相关的饮食知识及视力保健知识;

  (2)不定期开展预防儿童假性近视的教育课程,使家长明确保护儿童视力的重要性;

  (3)经常带孩童参加室外活动,改善儿童饮食结构,增加有益于视觉发育的食物,如:含维生素A较多的水果、鱼肝油、豆谷类食物等。

  1.2.4 评价指标

  干预6个月后,再次检查儿童视力,分析干预前后儿童视力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表示差异或分析参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胎教、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及与电视的距离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度均高于1.6。

  2.2 学龄前儿童近视干预措施实施效果分析

  350例学龄前儿童中,近视43例,发生率为12.29%;对近视儿童进行视力保健干预后,仅21例仍表现为近视,发生率为6.00%;干预前后近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学龄前儿童近视年龄分布

  350例学龄前儿童中,近视43例,4~5岁、>5~6岁、>6~7岁分别有21例(6.00%)、13例(3.72%)、9例(2.57%);实施视力保健干预后,4~5岁、>5~6岁、>6~7岁儿童中,近视分别有9例(2.57%)、7例(2.00%)、5例(1.43%)。近视发生率随着学龄前儿童年龄增长明显降低,不同年龄段儿童近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视觉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感觉途径,学龄前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将影响视力发育,进而影响大脑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350例学龄前儿童中,近视者所占比例较高,为12.29%,考虑可能与近几年电脑的普及孩子过早接受幼儿早教有关。不同年龄组儿童近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大,近视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这与国内眼保健操的普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早期实施视力保健干预有关。看电视时间及与电视的距离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影响最大。随着电视的普及,儿童用眼负荷不断加重,极易诱发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有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为42.4%,明显高于每天看电视少于1h的儿童;长时间看电视可导致眼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痉挛,极易诱发近视。

  有研究显示,普通荧光灯比白炽灯和节能灯更易诱发近视,可能是由于普通荧光灯频闪更厉害,或光线强度不当,对视力造成损伤。睡眠时间对儿童视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睡眠不足将导致眼睛无法充分休息,使眼睛疲劳得不到缓解,引起视力下降。若饮食成分中缺乏维生素A,儿童摄入维生素A过少,将影响视网膜感光功能,诱发眼球干燥,导致眼干燥症。光照条件对儿童视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也有研究显示,饮食成分荤素均衡的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低于以蔬菜为主的儿童,说明营养均衡可保证合理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预防儿童近视的发生,高能食物摄入过多也会导致视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胚胎期4~6个月是眼部发育的关键时期,至胚胎期第8个月,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才终止,但约有10%的胎儿出生后视网膜发育仍未结束。因此,胎龄短的新生儿极可能存在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出现生命力不足、缺氧等情况。由此可见,胎龄越短,儿童视力异常发生风险越高。因此,积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出生率,可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

  有文献表明,遗传因素及出生情况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出生时母亲年龄越大,视力异常发生率越高,父亲年龄则与儿童视力异常呈负相关,可能与父亲年龄越大,越重视儿童健康发育(包括视力发育)有关。出生时是否足月对视力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早产儿营养储备不足,可能存在视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且围生期内常合并窒息、呼吸暂停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损伤控制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中枢,影响视觉发育。

  综上所述,有必要在学龄前儿童中进行定期、广泛的视力筛查,以保证早发现、早矫治,同时应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视力异常早期预防措施。医务工作者和家长则有必要了解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给予儿童相应的视力保健干预,纠正学龄前儿童的不良用眼情况,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

【简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论文】相关文章:

简析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教育论文05-01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工学论文04-30

简析管理与文秘论文05-02

简析影响再生水利用的因素05-02

简析莫扎特C大调的论文05-03

简析教与学之中的乐趣论文05-03

继母在影视中的形象简析论文05-03

简析税法的脱法性论文05-04

简析电影《香水》的泅渡与解脱论文05-04

简析高职英语语音教学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