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洪价值取向下中医对外传播障碍论文
摘要:本文以价值取向理论为根基,探讨中医对外传播障碍。从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拓展至中西医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的层面,并基于此探究中医对外传播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通过探索促进中医国际化的对策,为中医药的传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价值取向理论;中医对外传播;传播障碍
1绪论
近年来,随着西医诸多弊端日益显露,西方兴起了中医热。中西医文化的差异制约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故从跨文化角度探索中医对外传播障碍对中医传播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就中医对外传播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学者对其主体化倾向进行了深刻研究,[1]也有学者研究中医在主要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传播,[2]另外,还有学者基于价值取向理论分析中西养生观的差异。[3]与国内学者不同,国外学者关于中医对外传播的研究更侧重中医药的标准化。[4]但将中医相关内容和跨文化交际结合探讨的情况少见。由于中医对外传播本就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价值取向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源,故本文将基于克拉克洪价值取向理论,探究中医对外传播的障碍及其原因,并探索相应对策。
2克拉克洪价值取向理论
克拉克洪价值取向包括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活动、关系和时间。人性取向有性善论、性恶论及二者兼具;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有服从、征服和和谐;人类活动取向有做事、存在和成为;关系取向包括个体主义、等级制和附属性。时间取向有过去、现在和未来。[5]
3价值取向理论视角下的中医对外传播障碍分析
3.1尚未成熟的中医标准化体系
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故而缺少西医的标准化体系。其诊断与西方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准确性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不足。中医用药没有明确的标准,而是根据中医的经验辨证论治,这对中医药的传播有很大的限制。而追溯其根本,与中西方的人性观有着密切联系。
3.2中医的“去中国化”
中医在传播过程中为了顺应西方文明,进行了很多变革,例如中药本来源于自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中药进行配伍后发挥特定的功效,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体现。而中药在对外传播时,往往只有其提取成分能被认可,这是一种“去中国化”的征服自然的体现。
3.3中医诊断的“伪科学”
中医诊断是一个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过程,其诊断结果往往是一些阴阳气血或脏腑虚实等不具体的描述,缺少具体数据,故而中医常被认为是“伪科学”。实际上,中西医诊断的差别与中西方的活动取向密切相关。
3.4养生观念的偏差
中医和西医都提倡保持健康。中医将人视为整体,认为局部的变化与全身五脏六腑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强调神志与环境的影响。西医则更偏向于局部、有针对性的锻炼,因而有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诸多分类。其差别的根本在于中西医关系取向的差异。
3.5中医的不完善教育
中医的教育本于黄帝内经等经典,属于过去取向,但是现代医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强调未来取向。目前中医院校大都同时跟进中医和现代医学,其实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混乱,导致中医传播障碍。其传播障碍之原因在于过去取向与未来取向的冲突。
4价值取向理论视角下的中医对外传播障碍成因
4.1人性取向差异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法规、条文,反映在医学上则表现出一种标准化的医疗体系。而强调“性本善”的中国则疏于制度的管理,在医学上则表现出凭经验论治的现象。关于诊疗,西医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适宜的检查,如尿检、血检等,通过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判断患者的状况,选用相应的药物。中医则通过望闻问切,把握人体的气血阴阳等状态,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中医难以体现出其规范化的诊疗结果。
4.2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差异
中西医顺应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区别可体现在中西药的差异上。中药绝大部分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通过炮制、配伍组方,形成最终的中药方剂。西药一般为化学合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中药的产生来源于自然,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尊重与感恩,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而西药的出现表现出了西方国家改造自然的决心,通过人主观的选择,保留所需,淘汰无用,是一种征服自然的表现。
4.3人类活动取向差异
西医受做事取向影响,诊病常用到现代医学技术,如X线、CT等,患者常往返于各个检查室;而中医注重“以静制动”,任何病人就诊都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如非特殊疾病,患者极少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同时西医强调辨病论治,有一套系统的诊疗手段,以快速直接有效的方式对抗疾病,如发现一个肿瘤即立刻摘除等。而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不注重疾病本身,而注重将人体气血阴阳调节至平衡,则疾病自消,是一种以静制动的方式。
4.4关系取向差异
中方的附属性取向与西方的个体主义,其根本就是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中医注重整体观,认为疾病变化的本质虽然藏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与中医不同,西医更注重局部,讲究针对性锻炼,重视疾病本身,并以分析解剖方法认识诊断疾病,产生了解剖学,建立了血液循环说等,使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提高了防治水平。
4.5时间取向差异
中医强调熟读经典,变通活用;而西医注重发展科技,与时俱进。故而中医学生往往更注重背诵经典,跟师抄方,而西医学生则更偏向科研实验等。中药的配方根于古方,现在许多中医师开方都是以古方为基进行加减,即便是自己的经验方,其药对的配伍也都是从古方中受到启发,故而中医带有明显的过去取向。与之不同,西医师总是喜欢通过大量的科研实验,研制新药,淘汰尚有缺陷的旧药,故而带有强烈的未来取向。
5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医对外传播策略
5.1接受差异,传播人性思想
就标准化而言,中西医差异之根在于其对制度的观念不同,是人性观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应首先传播其“性善论”的思想,由此才能让西方了解我国认为法律、制度仅仅是道德的补充,是治国的工具,“法律不外乎人情”。中医的传播,有赖于中国人性观的传播。只有“性善论”被西方认可,才能更好地使西方接受中医的“未标准化”。
5.2根于文化,传播自然观念
中医的顺应自然等理论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家学说密切相关。“道法自然”,道家认为人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而行,即“动而以天行”。中医受此影响,发展出保养生命的方法。同时,中药的产生与发展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汉语等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然传播的文化大都以儒家为主,少有道家思想的传播。若能结合道家等哲学理论根基共同传播,传播中医必定事半功倍。
5.3行为培养,传播静态活动
在西方国家,人们倾向于即时解决问题;中国人有时则选择“以静制动”,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再解决问题。其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三思而后行。因而中医诊疗的关注点不在于快,而在于精。这便要求中医有着强大的耐心,故而需经过长期的修身养性,以达到冷静处事,不急不躁的状态。现在的孔子学院等中国对外教育机构,也在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若将此类修身之道进一步宣扬,则能为中医对外传播创造出更优良的条件。
5.4重在疗效,传播整体思想
中西医在治“病”本身存在的分歧主要是:中医医“人”,西医医“病”,即整体和局部的差异。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其科学体系与西医不同。若通过实验证明的方法传播,无论是建模或是针对性实验的完成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若把关注点放在中医疗效上,那么中医整体观的运用及优势,则可能成为中医对外传播的突破口。
5.5古今结合,传播中医精髓
中医重经验,西医重科研,实为同一学科的两种发展方向,不同但不冲突。故而中西医配合研究有很大的前景。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就可看成是中西医配合的结果。青蒿素的提取是西医追求的范畴,而屠呦呦从中医古书中发现提取方法的事实,则证明了中西医在药物探索上配合的可能。此外,中医的辨证论治配合以西医的检查,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将能大大提高医者的诊断准确度和效率。古今结合,中西配合将能成为中医迈出国门的桥梁。
6小结
中医对外传播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其面临的障碍有很多,反应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可表现出人性观、自然观、活动观、社会观和时间观的差异。基于此,探索中医对外传播的策略,将成为中医对外传播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强.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刘国伟.中医在主要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董珍.基于价值取向理论浅析中西养生观差异[J].新西部(理论版),2016(24):59,180
【克拉克洪价值取向下中医对外传播障碍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传播障碍与文化误读07-08
论灾害信息传播的背景、维度与价值的论文12-30
施工企业对外承接项目的价值评估论文04-09
DV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价值观的论文12-24
DV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价值观论文12-30
传播价值关系与新闻价值关系10-10
价值流中的障碍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