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论文

时间:2021-06-23 12:05: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论文

  摘要:

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论文

  戏歌,顾名思义,是带戏味的歌,是戏曲唱腔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与歌曲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的有机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戏歌唱法”正是在传统戏曲、民族民间等唱法中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的前提下,谱写自己灿烂的历史。它有民族唱法的、亲切自然,也有戏曲的韵味,“戏歌唱法”通过“字、声、情、神、韵”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了中国民族声钞戏曲艺术相结合后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戏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字正之美、腔圆之美,来阐述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戏曲;民族声乐;审美特征

  1.民族声乐中“戏歌”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戏曲与歌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戏曲与摇滚乐结合,戏曲与民族声乐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体不断涌现,这些的结合体统称为“戏歌”。“戏歌”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戏为主的戏歌,二是以歌为主的戏歌,三是前半部分以歌为主,后半部分以戏为主;或是后半部分以歌为主,前半部分以戏为主。

  2.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2.1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

  凡声乐,都要求声美、情美,中外古今如是。而作为戏曲声乐的“戏歌”,还要求韵味之美。无论是属于曲牌体的昆曲,还是属于板腔体的梆子,或及其他新兴剧种声腔,都强调腔儿是筋骨,味儿是灵魂。“中国歌剧戏歌中的‘韵’实质上涵盖了歌唱中的许多内容,如:字韵、声韵(腔韵)、情韵、神韵等,诸韵合一才达到韵味之美。在字韵和声韵方面又讲究以字运腔、顿挫运腔、轻重运腔、缓急运腔、声节运腔,使演唱通过这种独特的韵腔获得有声、有色、有情;通过这种韵味达到有境、有神、有形,最终使观众得到情感上的震撼和审美上的愉悦。”京剧演员唱出来的《沙家浜》带着深厚的戏味儿,民族歌唱演员唱出来则带着深厚的民歌的味道。戏曲和民族的唱不同,发音、共鸣、气口、吐字等也不同。戏曲用腹腔共鸣,歌唱用胸腔共鸣;戏曲吐字的口腔位置相对靠前,而唱歌吐字的口腔位置相对靠后,另外,汉语传统音韵对戏曲和声乐的规范与影响也不同,如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尖团字)等,即使是现代戏也不可能完全唱京音。各地方的方言对地方戏唱腔唱法的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韵味美。凡此种种,使得戏曲与民歌结合后形成的`韵味之美更加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

  2.2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字正之美

  “戏歌唱法”最基本的准则和出发点就是吐字发音清晰、准确。传统戏曲关于吐字发音的论述,为戏曲演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近距离的参照。“戏曲演唱法”正是将吐字发音的准和清作为最基本的艺术追求。如声母中的“尖团字”问题,“三山”不能唱成“三三”,韵母必须在演唱时准确控制口型,在韵处准确收声,如“场”字属开呼演唱时稍不注意就会唱成“串”字。只有正确使用唇、舌、齿、牙、喉诸器官和开、齐、撮、合及字调,即字的声调的高低起伏变化,才能把字唱的真切、清晰,这样才能使观众了解和不误解字义,才能最终实现语言的音乐性。如我国的京剧注重清晰地咬字,其美学观念是“字正腔圆”。在技巧上运用了一种方法叫做“切音”,即把字的声、韵母相对来说分开来发音,但整体听上去还是一个字。这种念法是把字头特别夸大,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是很有一感染力的。

  除了声母、韵母之外,还有字调。处理字调的主要原则应该是“字正腔圆”。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少歌唱作品的旋律常常是与汉字字调的高低起伏相一致的。在我们民族声乐中必须将字音调整的自然、准确。而戏曲唱工中的“依字行腔、滑腔、垫腔、揉腔”等技艺是进行这种协调、创造的最值得借鉴的方法。这是我们中国民族声乐中所特有的,是由戏曲所传承下来的审美标准,并且我们按其审美特征创造了“戏歌”这种独特的民族演唱技巧和风格。

  郭兰英当幼年学习山西梆子,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由她演唱的《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前三字如唱似念,如与亲人话家常;“河”字音略高,音不放足,前面略为收敛,在字尾即将转入下一字前才稍为加强。尤其是“河”字在她嘴里不像一般人唱得那样简单,而是字头部分稍带下倚音,符合四声,字的末尾稍带下音。这个尺度很难掌握,这也正是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唱法的精微之处;“波浪”二字,前字轻柔,“浪”字是高音,唱得挺拔舒展,音量稍有增强,与“波”字形成对比;“宽”字平出,似平淡无奇,实则大有讲究。一般唱法在字尾都是减弱收音,但戏曲演唱却不是这样。在一个乐句完成之前如果没有什么花腔,则尾音多是“煞”住的,而不是减弱结束。像本例中每一句的末字。如第一段头句的末字“宽”、第四句的末字“帆”,力度和音量自始至终都很均匀、舒展。

  2.3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腔圆之美

  “戏歌唱法”的核心支柱是行腔。歌唱中的情感,最终还要依赖行腔来完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行腔是连接字、声、情的纽带。“戏歌唱法”是要通过是通过演员悦耳、动听的演唱,来展现美的歌声、美的音质、音色和美的声音,来表达剧情,最终达到反映生活之目的。

  “戏歌唱法”行腔的韵厚、饱满、圆熟,具有听之而又凸凹之感的“韵厚”之美味。腔是字的延伸,只有字圆才又可能腔圆。而行腔的圆润则是歌唱中饱满和起伏变化,太粗则拙,太柔则飘。字字融入歌声之中,才可以体现“戏歌唱法”的艺术特色。传统戏曲中有“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说法,指的就是歌唱中声音的圆润之美,指的就是游刃有余、婉转自如的歌声中将字融人更富有音乐色彩和感染力的意境之中,即以字套腔,如贯珠过渡。有字、有声的腔圆之美,是中国传统戏曲歌唱艺术的集中体现。而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审美特征。润腔在我国传统歌唱中有正字、表情、传韵三大功能。正字就是通过润腔的手段,使演唱中的字声、字音纯正、不“倒字”;表情就是表达作品和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传韵就是表现作品的风格与特色,唱出作品的韵味之美。

  参考文献

  [1] 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4] 刘蓉惠.《歌唱中汉语语言的处理方法》.《中国音乐》.

  [5] 程宁敏.《读歌唱传统解以字行腔》,《中国音乐》.

  [6] 《中西歌剧演唱艺术迥然相异的美学品格》郭建民、赵世兰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月

【谈我国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论文】相关文章:

美声唱法审美特征论论文04-24

试析声乐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论文04-12

民族声乐唱法间的主奴辩证法论文12-12

民族声乐歌唱特征及美学价值论文11-26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比较论文12-16

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4-28

声乐表演审美表现的准则论文12-24

电视艺术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论文01-15

谈掌布景区的景观审美特征与审美开发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