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有林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论文
关键词:造林绿化工程; 存在问题; 国有林区
近几年,随着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等造林工程在国有林区的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成了国有林区营林生产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存在诸多不科学管理、不规范实施的问题,造成许多地方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成效不容乐观的局面。笔者根据在国有林区基层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国有林区造林绿化的有关问题,与同仁共同探讨。
1 国有林区造林绿化理论
1.1 近自然林业理论 近自然林业理论认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森林中固有的生命因子互栖共生的结果,人类要尽可能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从事林业活动。要使林分能够接近生态的自然发生,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在造林绿化中,具体的技术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地遵循自然规律,采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实施混交造林,建立稳定、高效的林分结构。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在空间上遵守互利互补的原则,在时间上遵守理性分配的原则,承认各地“发展多样性”,以体现高效和谐、循环再生,协调有序、运行平衡的良性状态。在造林绿化工程中,要用这一理论来指导管理,除了林地管理外,还要采用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
1.3 森林生态学理论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是研究森林树木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造林要依据这些理论选择造林树种,确定造林地,营造多树种组成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
1.4 水土保持学理论 水土保护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护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地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山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科学。造林绿化主要目标就是应用水土保持学理论,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现有植被,进行整地造林,从而达到提高植被盖度的目的。
1.5 “新林业”理论 新林业理念的核心,是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又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林业。造林就要利用多样化的树种,遵循自然规律,营造树种多样化的能发挥多种效益并维护生态环境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2 国有林区造林绿化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林规划科学与否是造林成效好坏的前提与保证。工程管理与技术实施到位与否是造林成败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国有林区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2.1 规划布局不合理 国有林区由于地形条件所限,有些工程布局过于偏远,星星点点不连片,不成规模,工程中间的空档比较大,林种布局比较单一,从而造成景观单一性。
2.2 树种不丰富 国有林区树种分布众多,但在大部分地区,由于人才、资金的缺乏,天然野生树种变人工栽培树种科学试验不能开展。林区工程建设只选择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的油松、落叶松主栽树种,几乎不进行伴生树种引进与栽培,所以,国有林区目前出现的状况是针叶树多阔叶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
2.3 景观不衘接 林区规划,只规划一个总工程,道路两侧、沿线由于没有资金配套,无法实施绿化,出现总体效果不佳,看了一个点,露出一大片的不好现象。
2.4 造林技术不规范 整地:排列不规范,熟土不回填,杂物不捡出,垒坑不深挖,雨水不进坑,植被不保护。苗木:选择苗木有高无粗、老化;运苗不注意保水,造成干苗;伤苗、病苗不加排除就进行造林。栽植:埋土太少、踏土不实、窝根严重、浇水不足。管理:补植、完善、抚育、抺芽、维护不到位。
3 造林工程实施建议
3.1 林种规划 要根据立地条件划区,根据区域特点定林种,根据林种要求定树种。
3.2 树种配置 要根据工程要求定模式,根据造林模式定方式,根据混交方式定密度,根据苗木规格定整地。
3.3 造林整地 要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选用适当的整地方式。如大、小鱼鳞坑、水平带状、大穴整地等。
3.4 苗木调运规划 容器苗要采用运苗箱运输,裸根苗要采用遮盖式运输,针叶大苗要用带大土球运输,杜绝远距离、不加任何保护方式的调运。
4 结语
工程造林作为国有林区重要的一项生产项目。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规划应打破林种比例、适地适树布局,生态经济兼顾,发挥最大效益。造林技术操作要把握好整地关、起苗关、运苗关、泡苗关、整苗关、栽植关、浇水关、覆盖关以及管护关。工程管理要进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度,
【国有林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森工林区荒山造林技术论文04-29
政绿化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论文05-04
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05-01
日本的林区道路建设04-30
工程建设精选论文05-05
突出兴安地域特点打造林区特色文化04-26
绿化及路灯等附属工程论文04-30
广州市道路绿化建设论文04-30
浅谈高校绿化建设的实践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