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把控戏剧和影视剧的表演技巧的论文
关于戏剧表演与影视剧的表演方法和异同,我想做为很多专业的经常活跃在舞台及影视之间的演员们都会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如何在舞台上和影视里把自己的表演技巧收放自如准确的表达人物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的区别在哪里?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舞台表演艺术。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它是行动的艺术。它有四个元素,缺一不可。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观众。其中"演员"是最重要的元素,它是所有元素的核心。演员是角色的代言,必须具备声音、台词、形体、表演的高度可塑能力。离开了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不能得以延伸和完成。
影视剧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它是“犹如生活一般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基础和可能性在于它使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事物都保持其本来面目。它的最高境界是讓观众忘记了是在欣赏艺术,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它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影视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里所有的方法和原则,但是又和戏剧表演不同。戏剧表演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台下坐着观众,是演员和观众现场直接的交流,观众接受的是演员呈现在舞台上最终的人物形象。然而影视表演是演员通过银幕、荧屏间接的和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像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它是经过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再创造剪接后呈现出来的艺术。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区别在于本身艺术系统的构成方式和美学形态不同,演员的创作是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戏剧表演要求演员上了舞台,无论多少台词,多少动作都要一气呵成,人物角色思想,情感的发展过程随着规定情境的转变,人物关系的交错,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有始有终把一台戏演完。人物内心思想情感是贯穿的,流畅的。而影视表演是非连续性,短暂性的。它拍摄时随时可以暂停,可以调整,可以以各种因素引起的不理想重拍,就像一台发动机一样,随时可以启动,随时可以停止。要求演员必须有极高的适应能力,包括情感的调动和投入,对角色状态的捕捉又快又准。是对演员控制能力,适应能力的考验。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形式在各自领域不断发展,使得两种表演形式演化成了一对错综复杂,却又筋骨相连的矛盾的姊妹艺术。不论是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都需要由演员(即是人)创造人的艺术(创作者、工具和材料、创作产品三位一体)所以演员的表演准确度很关键。戏剧表演艺术的现实意义表演理论和表演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的体验)从根本上说同样适用于影视剧的表演,尤其是在演员创造角色的初期准备阶段,(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寻找形象的种子,和人物的感觉的体验等等)都是差不多的。到了演员体现角色形象的阶段,在技巧上是有区别的,最为突出的是演员对待表演艺术中的“表现意识”的不同态度。
以上谈论了这么多,那么作为一名专业演员能演好舞台剧又能把影视剧中的人物把握的恰当好处,在两种表演形式的创作中,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和加强,哪些方面应该突出和释放,哪些方面应该收敛和缩小的,哪些方面应该控制和约束的呢?
首先作为一名舞台剧专业演员,他的声音、台词、形体、表演都是经过严格特殊训练的,舞台剧表演和观众直接交流,那么要让后面的观众能够看清楚肢体动作,听清楚台词,在真听、真看、真感觉,在规定情境、在人物中的行动有时是需要夸张的,也是允许夸张的。是演员的“表现意识”在起作用。因为戏剧表演是需要舞台化处理的。前苏联著名的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说过“富有效果的舞台表演,事实上是依靠舞台性的夸张的,这种演出具有一种抽象的美学特征,而远非现实的逼真反映,这是舞台剧的特点”。舞台表演的“剧场化”是戏剧表演的固有特征。它受剧场演出条件的限制,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决定的。舞台剧演员创造人物形象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人物认真细致的分析后,精雕细琢,外在表现形式十分鲜明生动。是“表现意识”有意的流露。然而影视作品中的表演是要反映现实和人物的直观影像必须具有高度的真实感,任何一点虚假和做作,都会立即破坏电影审美的愉悦。既然舞台表演是“剧场化”的,那么我认为影视表演是“镜头化”的。镜头会把演员的表演放大很多!在镜头前创造角色就不允许动作的夸张,语言的强调,表演的放大。在“镜头化”的表演里不允许表演意识的流露,它必须获得人(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是角色的规定情境中)正常的生活的自我感觉(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生活准确的心理和形体感觉)。它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逼真的表演,是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客观事物的刺激后产生的自然反应一样。不需要太过刻意的设计表演。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镜头前一览无余。因为人的表情是反映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体验,是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细腻入微、内心丰富,内涵准确也是影视剧表演又一个特征。由于镜头的放大作用,在观众观看时的视觉感官能敏锐地察觉到银幕和荧屏上人物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是舞台表演时观众视觉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在影视表演中应该很好的利用镜头丰富人物内心,表达人物形象。
1986年至1990年我进入艺术学校学习戏剧表演,在四年的戏剧表演学习中我逐渐有了戏剧表演意识,掌握了一些戏剧表演技能。1990年我拍摄了我人生中有角色的第一部电视剧《李敷仁》。在剧中我扮演李敷仁的女儿李莉。对于一个还在艺术院校学习表演的学生来说拍摄电视剧是多么让人兴奋和激动的一件事情。虽然戏不多,但我还是认真通读剧本,分析人物,探究人物心理,给角色设计动作,早早做好准备工作,迎接第二天拍摄的第一个镜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激动地挥着小手向父亲李敷仁奔去的时候,只听见导演大声的喊:“停”。我愣住了!心想“怎么了?出什么状况了?难道我表演的不准确吗?”我内心复杂的忐忑起来!导演又大声说:“李莉(角色的名字)你出画了。”通过拍摄这部电视剧我懂得了影视作品和舞台作品有所不同,戏剧表演受舞台限制。影视表演它是用"镜头"说话的。是受镜头限制的,在"中景""近景""特写"中过多的设计行动你可能就被抛在画面外面了
1990年我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任演员工作。一进单位就和单位的演员老师们共同排演舞台剧《丑小鸭》。我使出浑身解数,把在艺术学校学习表演期间学到的所有表演技巧都用上来创造角色,反复练习,不断打磨,可是还是得不到导演及各位老师的认可,他们说我的肢体语言不到位,动作太小,上了舞台观众看不清楚,说我的语言造型不准确,调太平,变化少和他们不搭调,太过自然化。我又一次受到重重的打擊,竟然不会演戏了……手不知道往哪里放,路也不知道怎么走,更谈不上刻画人物了。在反复的琢磨,多次的排练中我终于意识到了“舞台感”是什么了!在紧抓表演的基本知识上增加我的“舞台表现意识”,把我对人物内心深处的理解用夸张的肢体和有人物个性的语言修饰过后,形似,神似传达到现场的最后一排观众。让全场所有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我所扮演的人物。
1990年至今我一直活跃在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之间,在不停的,反复的转换着舞台表演的表现意识和影视表演的表现意识。我发现除了把控人物的肢体动作,语言形态,更重要的是进入人物内心深处。在戏剧表演中由于反复的演出,反复的重复,大多数舞台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并不是真正动心的,基本不会重复动情的感受人物,同一部剧反复的演出,(一天演两三场,甚至四五场。一年演上百场甚至几百场。有的经典剧目要演一辈子)它可以形成一种表演模式,演员在舞台上重复就可以了,这也是可以允许的。这其中出类拔萃,堪称表演大师的演员也大有人在。影视剧表演就不同了,演员在表演中必须完全进入角色,才能成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
在影视剧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完完全全不懂表演技巧的普通人也完成了角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影视剧导演在选演员时通常会选择最接近人物的长相、身型、气质、年龄、身高、性格、非职业演员去演,他只需要把他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形态展现在镜头前就可以了。他演的是他自己(我们称之为本色出演)。非职业演员通常演完一部剧可能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演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因为他没有经过长期特殊训练,所以不会塑造其他角色,只能演自己。没有生命力!
那么让一个舞台剧演员如果带着他的舞台意识,带着他的舞台腔调来演影视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失败的。
这么看来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员,要具备良好的演员素质,经过培养和不断实践,在戏剧舞台和影视剧中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除了要能对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表演形式”不同迅速转换。还要在思想上迅速转换“表现意识”。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在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中收放自如,拿捏准确,控制得当。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无论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一定要根据它的不同体裁,不同剧种,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巧妙把握表演的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能演舞台剧也能演影视剧的好演员。
【如何把控戏剧和影视剧的表演技巧的论文】相关文章:
戏剧表演中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论文05-05
和林兆华戏剧表演观念探析相关的论文05-04
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运用论文05-04
舞台道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05-05
浅析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论文05-05
表演式戏剧教的探索与成效教育论文05-03
浅析戏剧表演中动作与情感的联系的论文05-05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论文05-04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