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时间:2021-06-09 09:47: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银行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近年来,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银行的支持力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的发展形势下,商业银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商业银行需要加快能力建设,补齐短板,提升服务效果。

银行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信贷支持力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以融资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作为信贷资金投放充分性的参考,则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与其占据GDP比重10%的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较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面临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多重风险。一是市场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或成长初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有待验证,产品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存在较战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大、技术更新换代快的特点,易受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冲击,技术路线和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技术研发的失误可能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甚至产品尚未投向市场即面临淘汰。三是政策风险。新兴产业在成长初期往往需要政策的扶持,政策的逐渐退出或是支持力度的变化将给行业发展带来冲击。四是财务风险。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客户在财务上呈现出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率低、现金净流出的特点,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五是管理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型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的战略水平、经营能力、管理规范性参差不齐,影响行业整体的信用状况。总体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的深度和复杂性有别于传统行业,给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挑战。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多样性强,对银行差异化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多样性强,不同行业、规模、发展阶段客户的经营财务特征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银行现有的风险评价模型、客户准入标准、担保方式、产品体系等信贷管理技术无法完全适应新兴行业客户的经营财务特点。例如,银行风险评价模型通常对企业历史资产收入规模和经营获现能力的评价权重较高,规模相对较小、现金流不理想而成长空间较大的新兴行业客户可能无法达到银行准入标准;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授信时普遍看重强抵质押物,而新兴行业客户轻资产结构、无形资产占比大的特点,导致其很多情况下无法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措施。如何结合新兴行业特点更加科学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发展前景,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信用状况的客户量身定制适合的金融产品,既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又能有效控制授信风险,需要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持续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

  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分析难度较大,银行专业化人才相对欠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众多,各类行业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强,技术发展快速多变,行业技术因素对其市场表现、发展趋势、风险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从实践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内部专家队伍对新兴产业技术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尚不深入,专业化人才相对欠缺,大部分信贷人员由于专业所限,在对新兴产业研究分析时面临一定的专业壁垒,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判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客户调查、审查以及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对授信风险的把控,也影响新兴产业领域新业务、新产品的研究推广。

  第四,传统业绩导向下,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拓展动力不足。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贷款收益率和资产质量是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绩效指标;从外部监管要求来看,监管部门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有着严格的约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其授信风险较传统行业更高,授信环节需要银行投入调查研究的人工成本更多,中小型客户占比较高的客户结构导致单户信贷投放的规模效益与基础设施等传统行业相比缺乏优势。在业务发展和资产质量控制的现实压力下,商业银行往往更加偏好传统行业,对新兴行业客户的拓展动力不足。

  几点建议

  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优化授信准入标准在授信政策和制度层面,商业银行应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制定科学的授信政策和风险评价模型,优化客户准入标准,提高授信政策和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的细分行业,结合行业成熟度、发展趋势和风险状况,制定细化的授信准入标准,实施差异化的授信策略。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特色、资源禀赋,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地区,制定区域性授信政策,因地制宜地支持新兴产业特色区域发展。优化、细化客户风险评价模型,加强对细分行业客户财务指标水平的分析,设置合理的财务指标评分参考值;在评价因素中引入并适度提高行业技术评价权重、行业及客户成长性权重等,提高对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客户的支持力度。完善产品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和还款能力,研究开发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传统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处于行业成熟期、综合收益还款能力较强的客户,围绕客户生产经营周转、项目投资等需求,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固定资产贷款、并购贷款等产品,以及资金归集、结算、公司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对于处于行业导入期、经营起步期的客户,可开展委托贷款、担保贷款,并加强投贷联动业务的推广,开展产业基金合作。对于上下游合作关系稳定的中小企业客户,可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融资业务。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担保物的新型担保方式,引入具备市场需求和可转让性的优质无形资产作为担保物,加强对新型担保物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拓宽中小企业担保物范围。加强对新兴行业的研判,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战略性新兴行业运行的复杂多变性和风险程度有别于传统行业,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新兴行业的研究力度,提高对新兴行业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一是提升专业分析能力。加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领域核心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夯实研究工作基础;加强对新兴行业的前瞻性研究,深入掌握行业市场运行、技术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行业风险状况。

  二是着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针对新兴产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流程相对复杂,经营、财务信息获取和甄别难度较大的问题,充分利用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种平台广泛收集行业信息,加强比较分析和实践经验积累,提高调查技术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加强风险预警。密切关注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动向,跟踪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形势、技术升级创新,对企业竞争环境和经营财务的变化做好跟踪预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专业化团队与传统行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兴行业金融产品创新、信贷调查、风险评价、授信管理等方面,需要银行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经验。

  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储备一批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一是通过内部培养,选拔具备科技和金融复合背景的人员充实队伍,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培养骨干力量;

  二是通过外部引进方式,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业人员加入银行研究和服务团队,提升核心资源能力;

  三是与专业机构合作,聘请外部专家建立专家智库,协助开展业务咨询。

  商业银行应注重新兴产业专业化团队的稳定性和吸引力,提升岗位价值,更大程度的发挥专业团队的研究和服务能力。优化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业务的开展有助于银行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在为银行获得现实收益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为银行的未来收益作出了贡献。银行内部考核标准应充分考虑新兴产业相关业务的跨期效益,调整新兴产业信贷规模、FTP等指标,优化人员绩效考核标准,鼓励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拓展新兴业务。同时,建议监管部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适度提高新兴产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对信贷人员开展尽职免责认定,提高银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加强银政企合作,共同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为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一是引导政府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产业基金建立,加强银保、银基合作,扩大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范围;

  二是推动政府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等新型担保物价值评估和担保操作流程;

  三是银行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建立战略性新兴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行业信息公开性,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增强银行信息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预警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打造健康良好的融资环境。

【银行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相关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研究论文05-06

广东:勾勒战略性新兴产业图谱01-07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效应论文01-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审计调查实施方案07-20

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中国成长型企业投融资策略论文05-04

强化创新基金引导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0-10

国际银行业战略性并购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论文01-20

如何赢得老板的支持与协助01-01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