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概念提出的重要性的论文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关注,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大都是从各个方面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理论深奥难懂,不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若要找寻一个突破口来解决这一问题,还得回到1845年,从马克思写下供自己研究的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讲起。《提纲》主要论述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另一个方面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纵观这两个内容不难看出马克思对“实践”这个词的重新理解与思考是这个提纲的灵魂所在。
“实践”这个词汇源于希腊,而根据洛布科维奇的说法,它是指“自由人所可能从事的一种活动;特别是指各种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经过各种演变和发展,“实践”这个词汇进入哲学领域,特别是在马克思这里,“实践”的概念成了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客观物质性活动。旧唯物主义有两个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辩证法同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唯物主义不彻底,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
就第一个缺陷而言,在马克思提出“实践”概念并把它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之前,无论是辩证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无法弥补这个缺陷。辩证唯心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仍旧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根本无法实现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而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同时却认为这种认识是静止的,不完全的认识,没有把辩证法的观念运用于认识论,这种唯物主义是机械的。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这便从根本上弥补了这一个缺陷。
如果要找一个原因,那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便是最好的答案。该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最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在实践的基础上,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而且这种认识具有能动性,这就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相结合。
就第二个缺陷而言,以往在社会主义领域中唯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寻根求源是因为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换言之是没有搞懂人的本质是什么。黑格尔将人的本质说成是“神圣的理性”,费尔巴哈在考察人类历史时,虽然强调从“人”出发,但他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他提出“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本身”,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心(爱)”。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实践”概念的提出为马克思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本质问题提供了可能。马克思认为,实践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社会的人;实践的手段是人所创造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被人接触、改造的客观事物。任何实践都是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所构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控制中心是实践的主体—人。实践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中介,是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过程。因此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劳动是人类的本质。
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心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这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这种实践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这是一种探索性、试验性的活动,它是从近代生产实践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立的实践活动,它受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关系实践活动的制约,反过来又促进它们的发展。这种实践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将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而越来越大。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社会性。
理解了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我们再来看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关系、《提纲》第一条指出:“从前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而在《提纲》的最后一条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这两条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主体和客体形成了双重关系,即主体和客体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第一重关系,其实要求的就是如何实现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同样,如何正确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第二重关系,要求的就是如何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时,马克思又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实践的观点,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历史使命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理论指南,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实践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实践内涵的科学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前进的步伐。
【浅谈实践概念提出的重要性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论文01-04
浅谈地铁车站的装修概念设计论文04-16
浅谈客观性概念的厉程论文12-04
浅谈三维精神生产概念论文10-28
新准则下重要性概念探讨论文05-17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物理概念教学06-27
浅谈“空间与图形”概念教学策略论文11-23
浅谈歌唱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论文12-07
浅谈做好城市水利工作的重要性论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