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码中国高负债的论文

时间:2024-08-27 09:46:3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解码中国高负债的论文

  高负债是潜在危险还是杞人忧天

浅谈解码中国高负债的论文

  随着今年前几个月经济数据显示企稳迹象,市场此前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开始让位于对高负债的忧虑。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鉴于中国目前的债务/GDP 已达250%,这一水平过高且可能进一步引发更严峻的问题,因而建议政策制定者不应(或不能继续)实施宽松政策来支撑经济增速,因为继续宽松只能加剧债务负担,因而不可持续。一部分人甚至认为,继续加杠杆将导致所谓的“明斯基时刻”,届时贷款人将选择退出,从而导致流动性紧缩。这些担忧未免夸大其词。要理解我国的高债务问题,应将其置于我国高储蓄率以及股权融资欠发达这一背景中来看待。通过分析研究债务累积、储蓄率以及金融体系结构之间的关联,笔者的结论是:如果将我国融资结构的特殊性考虑在内,目前看似较高的债务水平,其实质上并没有达到过高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仍有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此外,到目前为止,政策偏宽松并未加剧产能过剩的既有问题,因此“政策宽松意味着放弃改革”这一观点并无依据。结合实际,鉴于目前通缩风险仍可能存在,及时的政策应对措施无疑有助于抑制债务通缩风险并支撑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笔者估算,截至2015 年,我国债务规模/ GDP 为249%。债务规模中包括8770 亿美元的外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其余均为国内债务,主要集中在企业(尤其是国企)部门。如果只统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那么截至2015 年末,政府债务/ GDP 为44%。如果将政府的或有负债也包含在内,则政府债务/GDP 约为64%。但即便是按照后者的统计口径来看,政府负债总体仍属可控范围。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的债务总规模并不高。因为一个经济体的负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中介的活动是分不开的。经济增长需要信贷支持,而融资结构的差异在债务累积速度上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个是高储蓄率,另一个是股权融资欠发达。考虑这两个因素,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相对正常。

  我国债务水平的几点分析

  (一)高储蓄率必然带来高负债

  从个体企业和家庭的微观角度来说,更多的储蓄意味着借贷需求更少。但宏观意义上的含义却有所不同,因为储蓄和借贷活动并非在经济体的各部门均匀分布。我国的家庭部门为净储蓄者,而企业部门为净借贷者。家庭部门的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储蓄盈余可以转化为企业部门的投资,这一转化过程除非通过股市实现,否则就会导致借款人积累更多的债务。正因为如此,储蓄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变量。高储蓄通过快速动员资源为投资增长提供融资,进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笔者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非金融负债数据考察储蓄率与债务占比之间的关系,涵盖所有被BIS 列为“新兴市场”的国家。通过研究发现,储蓄率与债务/ GDP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程度因样本规模而有所不同,但正相关性自身很稳健。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总体国民储蓄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总体债务/ GDP 就会提高3.6 个百分点。基于这一相关性,中国的债务/ GDP 与其高储蓄率基本一致,因此属正常情况。上述分析中并没有涵盖发达国家,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情况是债务水平较高而储蓄率较低;但这也许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果。许多发达市场(如日本),在其发展阶段的储蓄率也较高。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债务结构也不相同,因而政策含义不同。不少发达市场同样有较多的政府债务,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直接抑制这些国家的借贷能力(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货币曾经或依然是储备货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扩张政策的实施。

  (二)融资方式与高负债相关

  在特定经济增速水平下,融资方式的选择是金融体系结构的反映。比如我国2015 年的融资结构中,95% 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仅占不到5%。要使股市成为更重要的融资渠道,需要对股权融资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没有足够发达股市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仍需通过债务累积的方式(银行贷款和债券)获得融资。笔者所作的融资结构对债务率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市增长与债务率上升呈负相关关系,即股市增长越快,债务累积越慢。鉴于该数据集为长时间的面板数据,笔者对数据集进行一阶差分来消除不平稳性,这意味着相关系数的绝对大小不如相关性的方向更有意义。此外,考虑到要检测的是股市发展和债务比率的相关性,因而股市市值/ GDP 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变量(主要是因为波动性较大)。尽管有这两个附加说明,但回归分析的结果仍与笔者预期一致。另一种回归分析仅使用1999—2007 年的数据,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因为这两段时期大部分国家股市市值占GDP 的百分比降至个位数。剔除两次金融危机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大概是原先的四倍。

  (三)基建投资推高单位GDP 信贷强度

  近年来我国资本回报率明显下降,引发了市场关于我国债务效率的担忧。毕竟,目前贷款余额增速为13% 左右,而名义GDP 的增速仅为7%。2015 年每生产1 单位的GDP 大约需要3 个单位的信贷支持,而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 年,需要的信贷支持不过0.8 个单位左右。很多市场观察人士由此推断我国的债务、投资效率低下,难以持续。笔者对此并不认同,因为上述观点忽视了我国投资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转变为资本密集型的投资,这自然会增加单位GDP 使用的资本规模。投资对GDP 的贡献已由危机前(2005—2007 年)的37%, 上升到危机后(2010—2014 年)的46% 左右。尤其近年来,基建投资作为主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更加关键的作用。如果将我国基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与每单位GDP 所需信贷支持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基建投资的投入大,初始回报率低,投资周期长。简单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说无疑较为低下。但基建投资对经济有巨大的外溢效应,包括降低其它部门的生产、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整体的生产效率等。根据估算,2014—2015 年间,我国修建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类基础设施,除去其自身对投资的直接贡献之外,在未来5 年内大约会产生约3% 的GDP外溢效应。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类似估算,即基础设施类的资本存量每上升1 个百分点,对其它行业的总产出外溢效应大约为0.1 个百分点。

  政策宽松与改革并不矛盾

  债务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于新兴市场走向繁荣之路至关重要。然而,很少有人尝试在理论或实证框架中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债务问题并不适合标准的经济理论。近年来,市场已经从对金融关联度的关注上升到对系统脆弱性的担忧,并试图以实证方法来看待这一问题。但即便是那些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其结果一般也仅限于政府债务,结论也非常明确,即较低的负债通常有利于金融稳定,其政策含义大多模棱两可。笔者则通过量化分析来考察,当考虑到中国经济的一些特殊性,如高储蓄率、金融市场尚在发展之中等因素后,我国的债务率是否还是异常高企。而结论是,中国负债率其实并不算高。虽然就部分行业和企业而言,高债务可能潜藏着金融风险,但整体而言,鉴于我国的高储蓄率和相对欠发达的资本市场,负债率仍属正常水平。其中的政策意义是,政府仍有实施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而某些人所担心的政策稳增长或将延缓改革进程实际上并无数据支持。

  事实上,政策宽松有利于遏制债务通缩风险,从而可以创造平稳增长的条件,有助于推动劳动力和资本资源从非生产性部门进入生产性部门,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推进。与其过度担心中国的债务水平,不如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避免经济失速,因为保持适当的名义经济增速才是应对高负债问题的良策。短期的最大挑战是经济增速放缓而不是债务水平或结构性问题。监管部门正积极推动包括加快国企重组等政策的落实来降低经济和金融风险。同时,积极的宽松政策仍是稳增长的关键。政策制定部门仍有充足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空间来支撑经济增长。尽管近期食品价格上涨引发了对于通胀的关注,但供给侧冲击与需求侧拉动的通胀不同,今年全年通胀压力仍然温和可控,因而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预计到2016 年底会降息50 个基点、降准350 个基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二季度财政资金加速到位(如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和金融债发行),预计经济企稳有望持续。

【浅谈解码中国高负债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或有负债的审计04-28

浅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论文05-03

浅谈中国纳税人意识论文04-29

关于浅谈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论文05-05

浅谈路堑高边坡的防护与加固论文04-30

当前负债的风险与预防论文05-02

浅谈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论文09-03

当前学校负债的风险与举措论文05-02

高功率微波武器浅谈04-28

解码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