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及建设性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认识误区 建设思考
论文摘要: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把校本课程开发当做自制教科书;把校本课程当做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来开发,忽视校本课程的本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仅重视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就以上这些认识偏差,分别做了针对性的建设思考,以便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意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日益成为课改的一大热点话题,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应该从实践的层面纠正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偏差,加大建设性的思考。
1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认识误区
1.1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简单理解成学校自制教材。
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认为校本课程的设置实质上是为学生主体提供认识的客体—知识,认为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因此,把编写有关地方知识的特殊材料变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更是一种关注个别学生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包含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而在运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把这些环节都给不恰当的忽略了,许多内容也被简单化为教科书的编制了。①这种开发模式大大减少了课程开发的环节,缩短了课程开发的实践,使校本课程的质量大大缩水,使人们不免对校本课程的价值产生怀疑。
1.2把校本课程理解成学校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
由于校本课程更强调多元和活跃性,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开放的,而活动课程也提倡要考虑到学生在除了教学活动外的其他活动,因此很多人就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活动课程。诚然,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死板的课堂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能力、经验来获得知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活动课程不能完全替代校本课程。从我们现今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主要集中于选修课和活动课,学校和教师在这两大模块上大做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开发”。②其实,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可以有不同的变式,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还可以是必修课。
1.3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仅仅归结于学校或者教师个人,忽视学生的参与地位。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更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升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它不仅包括学校或者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的课程,也包括学校或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二度开发”得到富有学校和教师个性的课程。③事实上,把校本课程开发认为就是“学校自行开发的新的课程”,一方面说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不能以整体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存在的形态,从而把它们割裂开来了。现实中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是学校领导班子、教师自主进行开发的,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未来需要、社会需要往往顾及很少。这种单一的开发形式、狭窄的开发内容、短浅的开发目标,必然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产生平庸的效果。
2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建设性思考
2.1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克服以学校为编制主体的自主开发教科书的弊端。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分析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因素;要在考虑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基础上,设定具体目标,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因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价值,不是面向少数精英学生,而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需要。所以校本课程的评价不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的方法也不全以学业成绩为主,而是根据各个学校学生情况的不同,面向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应该以这种更全面而具体,更充满人性化的评价为主。④
2.2尊重校本课程的实质,超越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禁锢。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该弹性化、多样化,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不要用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来替代校本课程,充分把握校本课程的本质,以每所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资源为依据,以多元化、灵活性为主要特征,突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等特色,充分体现校本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特点。⑤校本课程不一定非得做为选修课,还可以做为必修课,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崭新理念和目标作指导,并辅之以具体政策和措施,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社会效应。
2.3以“三本”理论思考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整体联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好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联系。“生本”是“校本”与“师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未来,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都需基于学校本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广大教师和学生才能成为校本课程的真正主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张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寻求课程的“生长点”,创造出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自主精神、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相应的多学科知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依据学生的能力、生活经验及知识层次、开发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尊重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开发适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课程。⑦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尽管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但只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构建起完善的课程体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继东.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误区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04(8).
[2][3]林忠.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与建设策略.教育管理.2003(10).
[4]李妍红.浅议校本课程的本质.陇东学院学报.2010(1).
[5]金小河.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应当研究的几个问题.理论创新.2007(12).
[6]许长华.浅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校长.2011,(3).
[7]李玉红.校本课程开发要关注学生利益.教育研究.2008,(3).
【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及建设性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对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论文05-02
校本教研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论文05-03
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论文05-03
浅谈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论文05-04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探索论文05-02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05-03
教育管理 -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认识04-30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