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儿童交往的具体意义分析的论文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儿童时期的交往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人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重视对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会为他们具备良好的交往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交往,是人类交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成熟,儿童会有越来越多的语言交往需求,我们应为儿童创设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经常与他们进行语言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以及同学。我们选取了一个极具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突破口——学生与家长的语言交往,开展“捎口信”活动,以期在促进亲子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
一、调查,基于现实的反思
开学初,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年级的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沟通现状不容乐观:27%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能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孩子的业余时间要么与电视为伴,要么与祖辈为伴;32%的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大部分时间是督促孩子学习,忽视情感沟通;23%的家长重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但缺乏技巧;只有11%的家长能做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交流,我发现,与家长缺乏沟通的学生,其与老师及同学的沟通也较为困难。可见,亲子沟通对学生获得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认识很多新鲜的事物,同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他们在情感上对家长有着强烈的依恋,渴望告诉家长他们的发现以及他们的困惑;但是,家长工作一天之后,也许不会再有足够的耐心来听孩子说话,于是便敷衍了事,破坏了孩子的表达兴致。渐渐地,孩子就失去了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主动性。
二、实践,基于成长的期待
“捎口信”活动是一个能够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儿童语言交往的有效手段,具体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如下:
(一)活动方法
1.教师每天对学生口述一句话,要求学生记住,回家后对家长进行复述。家长将孩子复述的内容记录在“捎口信”本子上,并作回复。
2.格式应包括“捎口信”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以下是摘选的学生和家长的对话记录。
2010年9月26日
学生:爸爸妈妈请喝热茶!
家长:希望你成为爱学习、爱劳动、讲礼貌的好孩子。
2010年9月27日
学生:我们一(5)班是大家庭。
家长:团结友爱,天天向上。
(二)活动要求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难度和内容,讲究循序渐进。
1.降低活动难度,利于学生复述
活动之初,许多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有的甚至一听到“捎口信”就害怕。于是,我把一些长句改短,尽量多用口语。几次活动后,学生慢慢不再畏惧,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将“捎口信”的内容准确地转述。
2.结合学习生活,蕴含价值引领
“捎口信”的内容尽可能做到与当天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平时的常规要求相联系。开学初,学生在食堂用餐时总是大声喧哗,学校专门对此进行了常规教育。“捎口信”活动中,我便把“吃饭不讲话,身体才健康”作为复述内容,巩固学校的这一常规要求,让家长也能就此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收效显著。
3.鼓励主动表达,折射情感融合
“捎口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让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提高语言交往能力,加强亲子间的情感融合。“捎口信”活动中,多字、少字、语句不通顺以及记不全内容,都可以包容,愿意表达、沟通情感才是关键。
三、回眸,基于价值的坚守
“捎口信”活动结合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基于开放性活动的实施理念——强调“活动”,照顾儿童的兴趣、动机和能力,注意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习的过程,师生、长幼角色的平等和角色互动——满足了儿童的交往需求,对儿童交往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养成
儿童在交往中能学习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积累一定的抗压、抗挫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逐渐获得自信乐观、活泼开朗、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捎口信”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家长的交往中,逐渐懂得了如何才能获得他人的关爱,如何才能克服羞怯心理;学会了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寻找共同的语言,增进彼此的了解,等等。
例如,小c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孩子,平常做事有些马虎,对于老师的话总是听半句、落半句。经过一段时间的“捎口信”活动训练,他渐渐自信了:由开始的不敢跟老师说话,到后来能够主动向老师问好、提问。让人感觉他好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以往那个看似唯唯诺诺的孩子了。活动开展以来,像小c一样有进步的孩子还有很多。
(二)加深了学生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
首先,“捎口信”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大多数学生眼里,老师的形象是神圣的。课间,一般都是教师在办公室备课,学生在教室内外活动,除非当学生之间产生误会、矛盾时,他们才会找教师“断案”。也就是说,主动找教师聊天的学生不多。“捎口信”活动开展后,学生和教师说话的机会增多了,教师走近了学生,学生也走近了教师。例如,小y和小w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但以前很少主动找老师交谈,比较内向。开展“捎口信”活动后,一有空闲,她们总爱围着我,主动交流,说说心里的话,聊聊家里的事。
其次,“捎口信”活动更让家长能够俯下身来,悉心聆听孩子的心声,促进了亲子沟通。一次,小l偷偷拿了家里的钱请其他小朋友吃东西,他的妈妈在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况下,便武断地判定他这是恶劣的偷窃行为,对其大加指责。其实,小l同学在学校常常觉得很孤独,想交朋友却又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才采取了这种不恰当的做法。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将想对小l说的话通过“捎口信”的方式传递给了他的妈妈。这样的交流过后,小l的妈妈对儿子进行了沟通教育,让小l认识到:私自拿家里的钱这一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一定要改正;交友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仅靠请别人吃东西来实现。
实践表明,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凭说教就可以达到的。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中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自然、真实、直观的交往情境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存、共同发展,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对儿童交往的具体意义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的论文04-27
语域理论的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交往分析论文05-03
水利施工设备管理的具体分析论文05-03
分析探究型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标准的论文04-30
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现状分析论文09-21
文学作品意义的分析表达和启示论文05-03
语文教学的追问的意义和价值分析论文05-03
机械工程设备具体安装工艺分析论文11-05
单项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分析的论文08-19
留守儿童保护路径分析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