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托式幼教访谈论文
一、背景
湖南省浏阳市东门镇是湖南与江西交界处的一个小镇———笔者的家乡。这里属于山林地带,人们收入主要是依靠山上的资源如竹子、木材等,基本上没有乡镇企业,比较偏僻贫穷。该镇许多偏远的地方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利,每个村子都只有一二辆开往市里的巴士,因此摩托车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出行工具。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必须着重为工农服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该镇各村在六十年代都修建了学校,但只限于小学而没有幼儿教育。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办学校才开始开设幼儿班,但由于幼儿人数不稳定,幼儿班时办时停。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规模办学的需要,各村的学校都被撤销,统一在集镇上建校,这有利于资源的节省,也有利于孩子们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因为镇里学校老师大多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生(幼儿班除外),不像以前村办学校大部分是民办教师。因此,这是一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正常现象。但是,与此同时,正是由于集体办学,一些离学校较远的村的小孩,从一开始入学就不得不寄住学校。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班(包括大班、小班),也出现了和城市一样的“全托式”幼儿教育。通过笔者对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访谈,了解到这种“农村全托式”幼儿教育不同于城市的“全托式”,而更多是家长无奈的选择。仅就师资而言,前面已经指出,幼儿班的老师大多仍是民办教师———由村办学校老师返聘回来的,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访谈
笔者走访了几所学校,发现幼儿班分大班、小班,入学年龄要求为5岁;每班配备一位教学老师(都是年轻的女老师),另安排一位生活老师负责给小孩洗衣服和整理寝室内务;洗澡、洗头则都是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统一由食堂负责,八人一桌,家长每个月支付90元伙食费;周五回家,周日返回学校;其他规定基本和小学一样。
(一)对家长的访谈
访谈1:家长,女笔者:您家上幼儿园的是女孩子吗?孩子那么小住学校您放心吗?家长:是的。刚开始的时候真不放心,一有时间就叫孩子爸骑摩托车带我去看她,其实不是担心学习,因为在学校有老师教总比我们强,就是怕孩子生病,怕她受同学欺负。我孩子胆小。还有怕她生活上照顾不好,生病。笔者:您觉得像以前在村里读书好还是现在好?家长:当然是在本村方便些。每天吃住在家里,钱不用花那么多,孩子还可以帮忙带弟弟。小孩也跟我说想回家啊,每次放完假回学校总要哭。胆子比以前还小了,不爱说话了。不过,在学校住了一年回家会做很多事,每天按时睡觉、起床都不要大人担心,做事比以前独立了。通过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性和生活、学习习惯,但不利于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形成。父母亲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能与孩子亲密接触,大多出于补偿心理,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塞好吃的,然后就是问学习怎么样,而有效的亲子沟通则很少。这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导致产生亲子隔阂,访谈2:家长,男笔者:能谈谈您家小孩上幼儿园的情况吗?家长:还好。我家小孩很调皮,我就想把他早点放学校有人管管,免得整天跟人打架。在学校呆了些日子,学校老师说还好,可放假回来还是老样子,并且每次回来都脏得要死,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也就没怎么管,想想他在学校可能管得严,回家就让他玩。笔者:您觉得孩子住学校后有没有什么变化?家长:还是有的。独立了些,每次上学不用人说,还比较喜欢呆在学校,但就是脾气不见好,有时还犟嘴,在学校学了些东西就说他妈这做得不好那不好的。但是,有的家长非常赞同“全托式”教育,认为对孩子各方面都有提高“:小孩比以前懂礼貌了,爱学习了,也爱干净了,还在班上当干部,老师说他学习各方面都很主动,也爱帮助同学,反正懂事不少。”从访谈中总的来看,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教育,对于“全托式”教育的费用很少考虑,更多希望孩子可以学到东西,可以更好适应生活,更懂事点。幼儿全托,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明显有作用。由于生活老师的有限,照顾不来,孩子们自己要做的事不少,因此对他们生活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人际关系方面来看,由于老师管得松,与家长沟通又十分有限,孩子不知如何处理与室友、同学、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没人关注,更没人给他们指导。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与老师沟通的孩子来说,寄宿生活一点都不快乐。这从对孩子们的访谈中也可以了解到。
(二)对学生的访谈
访谈3:小班女孩,5岁笔者:小朋友,住学校好不好玩?学生(: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每天都要上课,上课要学课文,老师又不让我们出去,见不到妈妈。还要自己洗澡,还有同学欺负人。在访谈中,有的孩子说“:老师很严,喜欢做游戏但是做得少,并且经常一样,不好玩”,还有的说“:住在一个寝室,老有人打架,阿姨管不住”,等等。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幼儿教育常常把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目标,而忽视幼儿园外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又存在围墙效应,也局限了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发展。再加上“全托式”教育,加大了学校的责任,学校老师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实行封闭式管理,防护越来越严,使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只能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寄宿教育成“了猪栏教育”。孩子的交往仅限于同龄孩子,他们无法获得大量可供示范、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面对同一群面孔,从事同样内容的活动,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很多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爱住学校。据了解,这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好,受老师喜欢,经常是当班干部的,有的还是老师的亲戚。一个小朋友说,“李某某当班长经常管我们,上自习还喜欢跟老师打报告,但是她学习好,还会跳舞,老师喜欢她,可同学都不喜欢她。”这部分孩子是基本能适“应全托式”教育的。由此可见,由于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大多数是从小学民办教师转岗而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因此,她们在教育观念、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很少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培育,很少尊重孩子们自由发展,总是把过多的限制强加给孩子。更严重的是,她们把孩子是否听话、成绩是否好,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成长。这样做,容易使那部分成绩偏差、调皮的小孩产生厌学、自卑心理,潜意识中留下阴影,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从对老师访谈中也可以窥见一斑。
(三)对老师的访谈
访谈4:幼教老师,女笔者:您是幼师学校毕业的吗?教幼儿园有几年了?老师:不是,我原来是某某村的老师,教幼儿班有三年了。笔者:您觉得教小学与教幼儿班有什么区别?老师:教幼儿班更操心些,更不好管理,就是怕孩子打架、生病。但还是一样上课。孩子课后睡觉、吃饭由生活老师负责。有的老师说“:我们工资五六百块钱,平常家里也有事,很少有什么备课,主要责任是把孩子带好,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笔者还了解到,幼教老师有的已经结婚,自己有孩子,每天要准时回家,就上课时间与孩子们呆一起,主要负责孩子们教学。她们当然也会组织一些游戏、跳舞之类的活动,但经常是重复的,很少有开发孩子潜能的游戏,设备也不完善,大型活动只在重要节日才举行。生活老师虽然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但是她们都是由一些时间相对空闲的农村妇女担任,没受过任何培训。生活老师的地位和自身条件决定了她们只是看守型、保姆型的老师,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太多的作为。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种“全托式”幼儿班在幼儿人格教育上存在严重缺失:从学校方面来看,对这种附属性质的幼儿班不可能很重视,根本没有制定幼儿人格培养的教育计划;从教师方面来看,不仅大多不是正规的幼儿教师,而且她们由于工资低,没有把幼儿教育当作一门事业,大多只是应付了事,这导致寄宿的学生在人格培养上存在空缺。可以说,这是农村“全托式”幼儿班的一个重大缺陷。
三、讨论
笔者通过对家乡“全托式”幼儿教育的访谈感觉到,农村幼儿教育真让人担忧。
1.家庭教育薄弱。在农村家庭中,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在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也存在偏差。在他们看来,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再加上由于规模办学的影响,出现了“全托式”幼儿教育,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更少了,幼儿的家庭教育显得异常薄弱。
2.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突出。每个班只有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各一名,幼儿教育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基本一样,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每节课长达40分钟,而且偏重于读写算,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这些做法,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3.学校对幼儿教育认知存在偏差。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绝大多数学校对这种出于附属地位的幼儿教育根本不重视,教学设备不全,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低。幼儿教师大多数是从小学教师转岗而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因此,她们在教育观念、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4.孩子成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种“全托式”幼儿班的.孩子,终日生活在幼儿园里,接触的人只有老师和小朋友,而且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很少有与外人接触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眼界,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5.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引导。在“全托式”幼儿班,出于安全、责任等方面考虑,老师对小孩更多的是严格限制;老师和家长过多关注是成绩与健康,而对于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极少关注,这不利于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出现“全托式”的模式以及存在系列的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来,农村幼儿教育没有条件像城市一样地开展,但是其教育目的应该是一样的。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抚养教育孩子都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应把孩子过多限定在一定框架中,仅仅培养出一些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们人格培养、个性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养,着力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的条件。
第二,幼儿教师应改变工作的思维方式,对孩子不仅仅管教和灌输知识,而应更多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别是社会化方面,应按照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交往、社会生活技能等,建构起幼儿社会化教育目标体系和框架;应注重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注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第三,家长应对小孩投入更多关心,不应把小孩交给学校就撒手不管了。对于一些特别不适应学校住宿的孩子,应该投入更多耐心,先从日托开始,每天接孩子上学、放学,也可以先陪读一段时间,等他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再实行“全托”。父母不能赶鸭子上架似的把孩子“押送”到学校,这样,孩子很可能会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想法,在潜意识中留下阴影,对其身心健康不利,更影响亲子感情。
总之,无论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孩子全面发展来考虑,共同努力,力争使农村“全托式”幼儿教育为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乡村全托式幼教访谈论文】相关文章:
乡村幼教资源优势研究的论文07-01
访谈的策略论文12-05
访谈的策略研究论文06-25
全托,不错的选择05-02
廉政访谈无疾的启示论文01-20
浅谈柴静的访谈风格论文06-06
最新实用全托建议01-13
全托幼儿的利弊05-02
内向孩子不宜全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