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现代大学生的健康与自我调节论文
摘要:现代大学生的健康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健康的重要性。
1.论心身健康与心身疾病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生活和工作中怎样处置应激源,其结果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如处置不当,可引起负性情绪,如失望、烦恼、不安、忧虑、恐惧、愤怒、悲伤、悲观、失望等等。负性情绪可成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因素,尤以不断积累起来的负性情绪。积极乐观地处置应激源,会使人豁然通达,海阔天空。妥善对待的方法是:不要冥思苦想,闷在心里,而是应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或与家人、熟人、同事、领导商量切磋,决定如何正确对待,并得到他们的帮助,便不致影响情绪,或可将坏事变为好事。生活事件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负性情绪,亦即心理压力,是造成动脉硬化和多种其他高危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与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①生理因素、②认知、③情绪、④挫折、⑤习惯和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⑦经济和社会环境、⑧能力和社会适应。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树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丰富业余生活、注重人际交往,保持乐观情绪、积极自我调节,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心里健康
校园文化对学生成才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因一定时间专业学习而养成的在思维、分析、语言表达乃至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的特定倾向。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的文化形态,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
4.论心理应激与大学生活的适应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通过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它是人情绪、情感的一种状态。在通常状况下,心理应激是由个体生理和心理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经历入学入托时期后,人们进入青春期。很多人在青春期会幸运的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中的一员。大学生同样会产生应激反应,拥有应激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度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同时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也是不断发生。这些冲突作为应激刺激同样冲击着当代的大学生,使他们常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大学生应激能力关系到社会发展。此外,大学生的应激能力是关系其能否愉快地完成学业,度过大学生活,顺利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因素。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把人类常见的心理应激分成四类:躯体性应激、社会性应激、文化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提高大学生应激能力的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树立积极的应激态度:对应激源的处理应抱积极地适应与干预的态度。
其次,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应激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主观上对应激源的社会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并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2)主动参加社会锻炼: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对应激的反映与闭限水平。
(3)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对于负担很重的大学生,有必要自我调节,减轻负担,有意识、有计划地“减压”,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多安排一些积的活动,如打球、作体操、打拳、下棋、听音乐等,或者有时睡个懒觉或闭目养神,这样不但能缓冲应***绪,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应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作现实的选择,制定好计划和努力的目标,认清自我价值,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面对现实。
再次,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当大学生们遇到各种困难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班级或系领导和老师等给予支持非常重要。事实已证明这种支持系统对应激反应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最后,求助于心理医生:在应激反应过程中,自我调节不能满意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疾病的先兆时,应立即主动找心理医生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要去除一些对疾病或心理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如把它当成思想问题或不光彩的事,应找专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心理医生求得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5.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身疾病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重视。目前普遍地认识到,精神和躯体或者说是心与身体。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所谓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总之一界说可知,心身疾病是一种生理上的躯体疾病,但又与一般的生理性疾病不同,而且也不同于神经症,因为神经症只具有比较模糊的躯体症状,往往找不到具体的器质性改变。
【现代大学生的健康与自我调节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文05-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12
大学生心理异常与自我调节策略04-30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03-28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论文04-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论文04-28
(合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28
古时候思想教导对现代大学生的启发论文07-06
饮食与健康论文09-04
体育与健康论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