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做人与作文比翼齐飞学科论文
[摘要]做人要真诚,写作文同样也要真诚,做人与作文密不可分。这是语文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的表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写生活真实之事;鼓励学生放胆作文,表内心真实之意;评价学生真心之文,树写作成功之感等方面阐述了“做人”与“作文”相长,切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 做人与作文 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气息里陶冶,努力学做真人、写作真文、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而现今的作文教学,“人”与“文”严重分离。成人化倾向、模式化倾向、凝固化倾向、知识化倾向和繁琐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学生情感压抑和自我迷失,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不时抬头,需要我们切实把做人与为文有机结合起来,根治这些弊端。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阶段写作教学总目标是:⑴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⑵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个总目标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有极大关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就是做一个与世界潮流相适应的完整而真正的人,是能充分体现人的本质所在的主体精神,在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中既有崇高目的,又有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去实现自我的态度与能力的人,也是具有生存、享受和发展能力的人,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要学生学会生存、享受、发展和创造。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乃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必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学好作文也是一种创造的手段和过程。总之,做人是出发点,是基础和根本;作文是落脚点,是直接目的,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下面从三方面探讨一下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一、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写生活真实之事
作文的最基本的功能是真实地记录生活、再现生活。做人要真诚,作文也要真诚。那是心灵自由而真诚的言说,它需要用真诚的眼睛去观察、用真诚的内,心去思考、用真诚的情怀去抒写。它必须是远离虚荣与浮躁的,是必须抛弃夸大与做作的。既真诚待人,也真诚待物,用真诚去唤醒真诚、用真诚去体验真诚。本着这样的情怀去做人,自然作文也就处处彰显着真诚、流露着真诚,这样的文章也才能吸引人、打动人。因此,对于一篇习作来说,诚信是立文之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就有真实的意义。
(一)从特色出发,写农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的农村事物,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让学生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夏秋季节,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山上刨番薯,采蘑菇,摘山柿,到地里收庄稼;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学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情抒发。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二)从内容出发,写乐事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万物复苏的春天,和学生一起去春游,一同垒灶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静听蛙的叫声;中秋时节,观菊赏月;在粉妆玉砌的雪天,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在农村这个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三)从现象出发,写新事
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设置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参与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引起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根据课文题材,在课堂上编一些课本剧,让学生耳闻目睹;根据数字电视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等,让学生观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变化;还可以针对读写训练重点,让学生搞一些小制作,做小实验等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写作题材。
(四)从情感出发,写美事
美的事物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而爱美、追求美好是学生的特点。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加强美的情感体验,调动写作积极性。美到处都有,美的心灵,美的事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它,认识它。如:我常带学生们去参观一些蔬菜种植大棚,成规模的鸡场、猪场、养牛场等地方,既调动了学生写生活素材作文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懂得了“劳动创造美”的所在。
二、鼓励学生放飞思想,表内心真实之意
学生树立了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很重要,但对于作文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将积累起来的情感以某种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程序,合理练习,逐步养成表情达意的良好技能。
(一)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表达个性的空间
作文的本质就是学生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鼓励学生表达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我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作文时,绝大多数学生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有一个学生却与众不同,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对于这样的个性思想,教师尤其要加倍予以呵护,而不能横加指责、否定。因为只有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里,学生才可能讲真话、抒真情,学生的作文潜能才可能被发掘、个性才可能被张扬。
(二)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现创意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具体说:(1)鼓励学生自由拟题来写。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揣度学生对于什么题目有话可说,给出一个范围,然后出一些开放型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拟出适合自己表达的题目进行作文。如进行“赞美家乡”作文训练时,我让学生多角度拟题。结果,学生有按中心命题的、有按人物命题、有按事物来命题的等。(2)让学生变换文章结构来写。“文无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改变以往的文章结构形式,力求写出自己的特色。如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可用倒叙、插叙来写;可以先总写后分写,也可以先分写后总写等。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巧用设问,创造悬念;或回忆联想,引起下文等。结尾可以照应开头,珠联璧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深思;也可以水到渠成,自然收尾等。不拘一格,以求展现个性。(3)让学生变换体裁来写。让学生变换文体进行练习是诱发习作兴趣,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好办法。如上述训练,可让学生从以下几种练习选择作文:①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写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②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③写一份导游词,向来家乡游玩的游客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④想象一下,40年后家乡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那时家乡将会是什么样子,写一篇想象作文。
(三)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任何事物往往是具有多面性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即从横向、纵向或者反向、侧向去思考问题,就是一个创造过程,也就是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多几个角度去看问题,重新审视已有的素材,“杨柳”亦可翻出“新枝”。比如写雪,人们往往只看到它的洁白无暇、美丽高雅,而看不到雪下的污浊与肮脏,我们可让学生揭示雪的藏污纳垢,掩盖真相。又比如写成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再接再厉,勇往直前,终能成功;也可引导学生思考,若失败后一蹶不振也终一事无成,或成功之后沾沾自喜,乃至忘乎所以,必将导致最终的惨败,等等。再如以中国女足在世界杯赛上的表现和成绩为材料写议论文,可以纵向立意,谈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终能成功的道理;也可以从反向来跟屡战屡败的中国男足比较,谈巾帼之所以胜须眉,关键在于不骄不躁不奢不侈;还可以从横向来与美国女足的取胜比较,谈成功除了成绩之外,天时、地利等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如果能运用发散思维,其思路显然开阔,从中可以挑选最可以发挥、最有把握写好的一种,这对作文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写人所未写,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一旦学生这种创新品质形成,他将终身受益。
(四)勇于批判,鼓励学生敢写自己之所思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发展不可想象。”批判的思维,是创造的重要内容。有批判,才会有鉴别,才可能有创造。批判的过程就是创造的开始,我们要让学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及时地发现对方的漏洞或错误,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是针锋相对,致对方于无力回击之地;或是旁敲侧击,于委婉之中露锋芒;或者另辟蹊径,别树鲜明旗帜,与对方“分庭抗礼”。但是,要注意批判能力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辨能力,除了要及时发现问题之外,还必须运用辩证法对观察对象作一番深刻的剖析,判断其美丑、善恶、正误、高下,才能找到突破口。
三、评价学生真心之文,树写作成功之感
在评等级时,我们老师往往以挑剔的眼光来阅读,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文不值,通篇是错,这样会给学生的自信心以很大的打击。其实,我们评等级时完全可以把等级稍微提高,以欣赏得眼光来阅读。这样在无形中也教给学生去欣赏别人。而作文评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现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成功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的素质养成与和谐发展。因此,“抒真情,写实感”应是我们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评价时应做到:⑴不越位。不同级段的习作目标不同,不要用过高的条件来限制学生、要求学生,对一般学生而言,“到位”即可,就可以给九十以上的分数。同样写一样事,不同级段的学生写出来不一样,也是这个道理。⑵常换位。不要以成人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正如有人提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样,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语言去与学生交流,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经常与学生换位,想想处于他们这个年龄时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只有宽容评文,积极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作文的成功感,从而乐意为文。
做人虽然不能代替作文,但是能影响作文,人品总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作品,并通过作品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品决定文品。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千真万确。所有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同时他们的人品与 “文品”一同被人们所敬重。做人学文之路很长,但我愿意与学生执著地携手同行。
参考文献:
[1]罗贵昌。走向大语文·引路·育人·探索[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周进芳。中学作文教学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阎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5)。
【让做人与作文比翼齐飞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东西联办比翼齐飞04-30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8-25
小学科学论文09-14
考场作文也需要包装学科论文12-13
(集合)小学科学论文07-27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04-27
学科前沿讲座结课论文04-30
做人的作文09-14
做人的作文12-30
做人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