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学生科研成果去向的调查研究的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科研能力成为评断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高校紧跟社会步伐,大力倡导学生科研精神,开展全国大学生科研竞赛,这一措施直接促进了大学生的科研热情,促成了其优秀作品的呈现。然而,在学生科研蓬勃发展的背后,其成果社会应用的低转换率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新问题。本课题结合高校、大学生、社会三方面因素,着重研究大学生科研成果去向低转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研成果;社会转化率;学生科研;校企合作
一、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基地,其对于科研创新的培养逐渐成为侧重目标。高校学子在优厚的条件下发挥创造性,的确,其在各类科研竞赛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然而当下,我们思考的是:大学生的科研成果是否真的对社会起到了作用?社会鼓励大学生作科研,但科研成果的实效转化却显得不尽人意。学校科研资料室里余年积累的科研文本,社会汲汲渴求的创新项目,这一对现实的矛盾体,应如何才能消解?而大学生又应如何将科研成果的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对今后科研发展方向的展望。
二、调研内容分析
调研的内容从两方面考虑:第一:高校与大学生对于科研成果去向问题的态度及现状的探究。第二:从社会角度出发,在大学生科研过程中,企业可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企业支持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在与大学生结伴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一)学生科研经历单一,需合理引导
在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一些活动的调研中发现,撰写或发表学术论文的占26%,搞发明制作、自主创业、定期阅读学术期刊的占了很小的比例,参与课题研究的最多,有50%,而什么都没有参与的同学也有10%。值得欣慰的是,同学们的课题参与力度还是相当可观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同学们的思路还比较局限,参与科研赛事活动的普及率失衡,应该看到,学校对于同学们活动的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应该在除课题研究方面继续支持外,还要加大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和帮助,比如扩大各个省级科研项目、课题、活动的知晓度,加大对学生科研资金投入和师资支持等,使同学们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展示自己。
(二)学生科研培养欠广,需更多平台
从对同学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想要得到的预期目标的调查来看,大部分的人是希望在大学校园里多点机会提高科研水平、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预期目标是能够取得名次、发表论文。可见论文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高校有义务在论文方面多多教导,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这也是提高我们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好策略。此外,也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将课题学科竞赛专项指导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中,以便更好地参加。
此外,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高低,除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赛前请校外各领域专家、校内老师、校外老师、历届优秀获奖团队进行指导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从而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可以传授有效的科研方法;正确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等。
(三)社会对其期望值高,需加快节奏
期望值逐年上升,成功转化率缓慢奏效。
调查发现: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科研期望值一直高于大学生科研成果成功的转化率,由此可推,大学生科研转化并不缺乏市场,而是缺乏相对的市场。大学生辛勤的劳动成果束之高阁的原因大都由于其科研缺乏社会的针对性,有的科研成果处于理想阶段,仍需经过转换后,变成社会真正所需的科技。当然,我们发现其成功转化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即使处于期望值下,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访问的多家企业中,80%的企业表示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或器械协助大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不仅仅指的是资金上的投入,还包括企业部分机械的对外开放,企业专门技术人员的专访讲座等。因此,对于部分大学生提出的器械缺乏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三、建议对策
(一)学校加大科研宣传力度
近几年,各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断提高,开展系列讲座、科研宣讲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如下拓展宣传:
1.制作科研手册,介绍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境况,使全校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科研;
2.科研优秀作品集的推广,学校制作的优秀作品集的流传范围很窄,大部分学生并不熟悉这一刊物。高校可将作品集分发到各学院,由学院组织学生学习;
3.科研讲座更贴实际,学校邀请的讲座嘉宾都为学校科研骨干老师,对于科研初学者,老师的知识面过于宏观,难于接受。则可安排优秀科研学长展开讲座,其更容易被接受;
4.加强企、校联系,学、企建立友好的科研互助关系,既有助于大学生将科研作品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又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
(二)学生选题引导重实践
1、理工科类选题:源于企业高于企业
导师作为联系企业与学生的一个重要纽带,应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理科学院导师宜积极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把握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走向。过去我们许多高校习惯自己选题搞科研,然后把研究成果“推销”到企业。有的成果虽然技术水平高,也得到专利认定,但由于企业不感兴趣,这些成果还是被“束之高阁”。如果反过来,在选题过程中注重企业实际需求,然后再立项搞科研,这样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将大大提高。高校科研应当改被动为主动,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引领。
2、文科类选题:导师明思路定方向
文科类选题更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与舆论意义,即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高校对于文科类科研选题的把握更应侧重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为社会解决热点问题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提出选题宣讲定方向,老师指导明思路这一新方向,从源头抓起,在学生选题之前即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把握学生选题大方向。导师从具体实例入手,化抽象为具体,最终为推动大学生科研成果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学校应更重视社会实践,其为高校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运用暑期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学生较平常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当然,本文认为对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在把握时政热点,研究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其选题更应当关注可行性,尽量缩小项目的切入点、注意把握住典型代表与关键因素,努力将项目做精做深,以小见大,最终将研究结果推向社会。
(三)校企合作多角度资助
企业能够给予大学生科研的帮助,不仅仅停留在资金赞助的层面上。在调研访问中,我们发现,较多企业转变以往“银行式”的资助模式,将帮助转换为更切实际的人力资助以及器械资助。派送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对学生科研中的技能问题进行培训,帮助其克服技术难题。此外,在相关的机械设备上,开放部分物资,以便大学生在实际操练中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
当然,除了以上建议之外,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建立见习平台,互赢互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对于大学生科研的帮助有助提升企业的人文气息,加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今后广纳贤才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可以说,学生科研竞赛是高等院校与现实社会和大学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因此,高校科研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生自身科研素养的提高,社会多角度的科研资助,定使大学生科研成效更为显著,科研成果去向更为明确。
五、参考文献
[1]解平华,崔滨.探索与实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网,2008.
[2]林海斌.关于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2009
[3]童军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商业文化,2010.
【高校学生科研成果去向的调查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去向04-29
不知去向04-30
毕业后档案去向04-30
普通高校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反馈-一项实证调查研究04-26
江西省高职院校校园暴力调查研究论文12-28
向麻雀打听稻草人的去向04-29
岳麓山风景区藤本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论文04-30
赴英国留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04-30
调查研究方案04-07
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