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征及实施意义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 教学质量 监控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就是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包括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全面性、过程性、开放性、实用性等特征。它对于高职教学质量具有以下作用:促进教学监控全面化,促进教学监控纵深化,促进教学监控外延化,从单纯对教师的监控、评价,转向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促进教学管理优先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和教学系(部)以及教研室承担;监控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平时的教学工作检查、听课、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及学习效果等。这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主体单一、严重缺位,似乎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的事;二是客体狭隘、视角片面,似乎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部,体现职校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素质和能力,体现教学质量更高层次的课程质量和学科专业质量等,均被排除在外。因此有必要构建全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变单元化监控为“多元化”监控,变单视角监控为多视角监控,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
一、“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涵义
“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就是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包括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多元化”监控所指的重点是监控渠道。
从职责范围来看,社会行业从业资格认证机构只负责开展证书过关考试、职业资格能力认证,他们根据相关标准开展工作,考试通过率和认证结果是对参加考试人员的一个评价,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间接评价。但他们不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指导,也不会主动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高职院校要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对于这一部分的信息收集整理当然得由高职院校自己完成。
从角色的角度来看,社会(用人单位)是接纳单位,它不愿承担也不会承担起独立监控的问题,它所需要的是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即学校毕业生。因此,从监控的角度来讲,它所承担的监控责任就是提出自己的用人需求,对学校提出用人建议。而从企业的用人情况来看,学校则可以获得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导向信息,并且学校可根据这个信息再进行教育教学调整。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他自身无法培养,限于条件他也无法独立监控教学质量,但是他能从孩子身上的变化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他的监控角色可定位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反馈孩子的成长变化,利用走进校园的机会,从教学秩序、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和看法,通过学校再将这些反馈到一线教学中去。
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职校的监控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和督察,主要从政策、行政的角度进行,无法具体插手教学质量管理,更多的是指导,通过发文、视察、专业评估和验收等形式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他们也是将相关信息回馈给学校,然后再由学校进行教学调整。
学校在“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中处于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同时也是组织协调社会、家庭、上级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教学监控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学校在这一监控体系处于主体地位,汇集社会、家庭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建议和意见,接受他们的督促,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行业、企业、家庭、教育主管部门是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间接主体,教师和学生也是这一监控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一个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被动主体。企业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道德、技能水平的评价来反映,学校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将评价信息纳入评价机制,从而使企业成为监控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对学校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和教学质量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其作为监控主体参与监控工作,对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所有教学工作的作用对象,也应充分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学生发挥的监控作用不应只限于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还应在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质量监控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二、“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征
1.科学性特征。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制定监控与评价的具体指标是将集中监控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常设机构监控和相关部门监控相结合,定性监控和定量监控相结合,校内监控和校外监控相结合,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条件。在制定具体标准时,由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教学质量很难用数据和量化指标来衡量,则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评价相结合、精确量化和模糊量化互补、考核与评估并用、多渠道监控与评价等方法。
2.全面性特征。根据评估学原理,一个评估系统的指标系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包含或者涵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地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高职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涵的属性范围极为宽广,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而不是学校自身的一家之言,使评价更为全面。
3.过程性特征。过程性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是伴随着教学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从教学任务的输入到整体教学质量的输出,需要经历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反映过程,再经历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最后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过程。层次性,主要表现为从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层次,逐级向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层次集成。反馈控制性,表现为通过科学的评价得到对每一个过程和每一级教学质量的评价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评价、纠偏与反馈控制,使教学质量状态尽量符合既定目标。在“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不是学期或学年结束的一次性评价,而是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进行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开放性特征。“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开放了学校大门,让社会、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四者合为一体,共同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不再是关起校门,自家说事,接受来自社会行业、企业、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自家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评议,使教学质量评价处在开放的状态下,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5.实用性特征。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应在保证评估目标能够得到体现的前提下力求以较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主观色彩过于浓厚的合性指标。这样评估起来,收集信息方便,费时少,评价人员容易掌握,便于配合,误差较小,从而既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又能使评估体系达到简单、经济、实用。
三、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多元化”监控体系的构建对于职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提升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促进教学监控全面化。从注重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监控,转向对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并重。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把监控的目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各个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视野。
2.促进教学监控纵深化。从注重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监控,转向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学科型教育,而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需要而安排设计,并未形成体系,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也不强调系统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为了突出能力本位,实践教学学时比重大,实践教学的目的不是理论的附属,不是用来验证理论,而是构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领域较系统的基本技术和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形成。
3.促进教学监控外延化。从注重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监控,转向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监控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授课水平,学生成绩的高低。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观念则要求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等等。这种监控内容扩展的导向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监控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且要做一个既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又是工程型、“双师型”的教师。
4.促进教学监控的扩大化。从单纯对教师的监控、评价,转向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而“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恰恰能做到这一点。
5.促进教学管理优先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不断提高职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机制。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监控五项基本活动构成,其中监控的职能在于及时准确地接收、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对教学工作予以修正。如果某项工作在执行中出现了偏离预定目标和要求的情况,监控系统便可及时了解和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总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与操作执行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获得及时的反馈;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评判;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激励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可以使教学质量的管理真正做到严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使教学工作更注重实际效率。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激烈,教学工作质量已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监控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2]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2004,(10).
[3]陈朝平.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5,59.
[5]李永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2):36-37.
【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征及实施意义的论文】相关文章: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03-12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论文03-20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精华]03-13
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4-29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05-02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研究05-0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04-29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04-30
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