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学生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论文
摘要:目前针对中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指标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通过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学业评价、德育评价、技能实训评价以及社会综合适应性评价之间的互补与互通,促进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多维交互、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个角度讲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培养的是社会各行各业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中初级技能型实用人才。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中职学生属于普通教育首轮评价(中考)的失败者,事实证明,普通教育的评价机制无法适应中职学生。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中职学校传统的评价体系仍或多或少地残存着普通教育评价的影子,因此,目前中职学校的评价体系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中职学生。
一、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内涵阐述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育人才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核心,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大量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在企业里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使人们认识到,人的智力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维交互式评价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力图构建起一套适合中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中的多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评价指标的多维度,具体包括学科知识评价、技能实训评价、德育评价以及社会综合适应性评价等。学科知识评价应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向过程性评价转移,淡化甄别与选拔。技能实训评价应侧重技能习得过程的跟踪,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德育评价侧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过程的引导与交互,在德育千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着重动态描述而非定性。社会综合适应性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认知、适应及行为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综合,是学生个体对其周围自然环境以及社会需要做出反应的能力。社会综合适应性评价是指学生对班级、社团、实习单位、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认知及适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跟踪。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具体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评价、学生社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评价、学校及企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通过多元主体可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描述以及实现多元主体对评价对象的引导作用。
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中的交互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评价主体之间的交互,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鉴定,而是通过评价过程修正学生行为,激发主观能动性。中职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通过自我评价以及与其他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互评,实现评价指标的激励导向作用。二是评价指标之间的交互。中职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需要情感上的推助,而其在知识技能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又会反作用于情感,产生愉悦和自豪感,单方面的学业评价或德育评价无法全面展现学生本体,更无法产生互通互促的作用。同时,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因此,基于中职学生的现状,应尝试学科知识评价、技能实训评价、德育评价以及社会综合适应性评价四者之间的互通与互补,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以学分制为平台,构建四部分指标的学分体系,如右图:
必修核心学分是指四个部分必须修到的最低分数;选修交互学分是指学生毕业需要达到的总的学分数,但各个部分之间允许相互抵充;额外拓展学分是指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特长发展学分,这部分学分同样也可充抵进选修交互学分中。
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是基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及现状的一般性构建,从多维度、多元主体互动的角度出发,构建师生、生生、校家、校企及学校与社会的网状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制度及评价运行机制的建设,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指标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移。
二、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现代教育评价观指出,教育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对教育主体的综合性描述。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描述,反映评价对象在各个方面的状态,同时通过多维度的指标构建以及立体化的交互评价过程,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因此,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发展性原则。学生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是以发展为目的、面向未来的生活实践过程。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现在,更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同时,发展性指标要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在发展性指标中让学生明确发展的方向。
其次是人本性原则。所谓人本性原则就是在评价学生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并能自我调整的主体看待,利用评价体系挖掘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第三是过程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及状态。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反馈、调整、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指标导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价的意义不在于发展结果,而在于评价作用发挥的过程。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评价对象的动态交互过程及指标作用结果,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构建途径
采用总分总的构建思路,首先确定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该总目标要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家庭以及社会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然后将总目标分解为四个子目标,分别由对应的四个部分实现:
第一部分为学科知识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根据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调研行业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透析出岗位核心能力并由此确定对应课程。课程体系应至少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德育及文化基础课程,可采用现有的国规体系;二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部分课程不宜多,以够用为原则;三是项目化的技能课程,以校本开发为主,宜小而精;四是泛专业任意选修课程,该部分可纳入学校公共课程资源中,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扩充学分的作用。其次,构建课程体系的学分制平台,研究课程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学分分配比例,根据企业调研数据确定课程最低学分数,即必修核心学分部分,在核心课程过关的基础上,其他课程允许最终考核不通过。第三,提高过程性评价比重,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基发展与环比发展相结合的学科知识评价方式。
第二部分为技能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的技能实训应包括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训评价可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自评量表;二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质性跟踪评价,为减少实训教师的工作量,可分阶段定期评述,但每学期至少应有五次以上,即每月至少一次质性评述;三是学生之间或实训小组成员间的质性量化评价,所谓质性量化评价是指事先设计含有态度、交流、过程、结果等指标的评价量表,然后采取相互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的方法;四是实训作品的量化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实训指导教师评价。校外实习评价可由学校实训处牵头,联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的负责人共同制定评价方案,由实训处及相关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具体实施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在基本的实习实训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的定性及定量评价制度,建立校企评价的有效沟通渠道,在完善实习学生跟踪指导措施的同时,发挥实习实训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训学生的评价体系。
第三部分为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确定德育核心要素及包括必修核心学分、选修交互学分、额外拓展学分在内的学分分值系列,再由学校政教处牵头联合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研究制定评价方案,各班主任及学生家长负责具体实施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借鉴德育千分制平台,细化德育考量标准,研究制定家长评价机制与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及家长教育引导机制,建立学生德育学分申诉机制及学校、家长的学分交互渠道,最终形成在德育方面的学校、家长、学生三元主体的评价方式。
第四部分为社会综合适应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学校首先应大力发展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扩大学生参与面,为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提供平台。其次,学校应积极主动加强与社区、企业的联系,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与此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及社会调查搜集、整理、分析中职学生所应具备的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着手构建评价量表,采取自评、互评及他评的方式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运行机制。
在初步形成以上四个部分评价体系的同时,应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着手分析研究学业、德育、实习实训及社会综合适应性的整合,在确定各自必修核心学分值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四者可以部分相互替代的学分抵充机制,形成选修交互学分圈,以此拓宽职业学校学生的成才途径,实现职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提高评价体系的运作效率,可由学校信息中心牵头根据业已形成的学业、德育、实习实训、社会综合适应性等四方面的评价指标及运行操作方式,开发一整套基于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软件,实现学校职能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社团、学生个体、企业、家长等各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运作平台。
参考文献
[1]陈燕文谢东宝家长评价学生发展的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2)。
[2]张爱兰关于中小学学生发展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09)。
[3]九日教师评价要以德为先[j].甘肃教育,2010,(03)。
[4]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12)。
[5]孙玲学习性评价: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6]王汉华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9)。
[7]王景英校长要为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建构支持型环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09)。
【中职学生多维交互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论文】相关文章:
构建真实性的大学英语学生评价体系04-27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新思路04-30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培养高专学生写作素质04-30
如何构建道德评价标准的新体系04-28
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04-28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体系构建05-02
我国专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04-27
水利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04-26
英语教师个人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04-30
可持续土地整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原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