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分析毕业论文
【摘 要】 改变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主要是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通过会计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模型的构建,从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应用素质、沟通与团队素质和适应与拓展素质四个方面来提升就业能力。文章提出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会计专业; 素质模型; 就业能力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更为困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术界自2002年以来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题目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主体来分析其原因和相应的对策,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对策热门在于分析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对于财务会计类大学生来说,提升其就业能力主要考虑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能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模型。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1.会计专业大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偏窄。高校重视经济治理类大学生专业的通用知识教育,但体现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专业知识结构偏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偏低。根据林志军等人的研究结果,中国财务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还没有有效结合、对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等方面,在今后的财务会计教育中必须得到加强。
2.会计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体现为“宽进严出”的特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自主性要求比较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包括财会会计类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其结果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同样参差不齐,往除其他因素,有毕业后进进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财会部分的,也有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的。
3.高校对财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先容》中的规定,会计专业专业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会计培养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上摆脱了“满堂灌”的知识传输型,也开始了有效的能力练习。有些高校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就业能力内涵
就业能力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根据Harvey(2001)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提升的能力为就业能力。有学者提出了关于就业能力更广泛的框架,它不仅包括个体因素,还包括了外部因素。本文鉴戒最后一种定义,提出从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角度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从会计专业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角度来看,个体因素的成份包括了个人的就业技能和属性、人口特征、健康状况、工作寻求能力及适应性和灵活性等;个人情况包括了个体和家庭的工作福利、工作文化和工作的便捷性等。同时,个人还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渡的个人弹性和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
2.从外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和可获得支持的因素。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到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合格标准等重要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要求会计专业大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宏观经济因素同样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可获得支持的因素实际上是社会资本,也就是个人可用来拓展个人身份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构建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competence model)的构建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的《丈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之后被林泽炎、王继续、彭剑锋等学者先容到国内,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素质模型主要回答了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性特征是什么,以及哪些行为对于工作绩效和获取工作成功来说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构建素质模型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进步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治理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和操纵流程。素质模型可能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我国兴起,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素质模型。根据大学生素质模型,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可以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笔者总结出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大核心素质,在每一项核心素质中又包括具体的行为要素和行为表现。
(一)专业基础素质
专业基础素质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院系学生进进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进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治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
(二)专业应用素质
专业应用素质是会计专业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在具体工作实践方面,专业应用素质体现在会计专业大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能力的资格认证来获得用人单位和就业的行业的准进资格,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完成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在此基础上有改善工作效率的思路和行动。它具体可以体现为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水平、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和语言交流能力等。
(三)沟通与团队素质
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是对所有进进劳动者群体成员的要求。沟通素质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让他人满足的素质。团队协作素质是在组织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它是与组织分工合作相关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这里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至少包括有效沟通素质、有效倾听素质、有效执行素质、独立工作素质、团队合作素质和团队领导素质。
(四)适应与拓展素质
适应素质是表现在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当中与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心理品质。它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环境适应能力。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包括个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在职发展空间、个人职业生涯治理等方面。会计专业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体现为应急能力、面对困难能力以及主动调整能力等。自主发展素质是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各方面的自觉性、碰到题目要自己想办法的相关的行为。会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发展素质的关键是成就动机和持续学习与更新的素质。
三、主要对策
(一)通过改善培养体制来提升专业基础素质
在会计专业大学生技能开发体系方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进步青年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面向21世纪的青年职业技能开发的目标体系。其主要内容有:理顺教育与劳动部分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全面推进青年就业预备制,由劳动部分主管青年就业预备的培训、实习、考核;进步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实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轨的办学模式;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气力,以社会需要调整专业和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所有会计专业大学生应学习基础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锻炼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练习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会计专业院系应当扩大选修教学内容,一个专业除其主干课程以外,应答应会计专业大学生对课程选择、知识组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要尽可能努力减少必修课,增多自选课程。在教学过程方面,任课教师应有意识引领、提倡学生锻炼全面培养各项专业基础能力,同时有意识地添加课本以外对增强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内容。
(二)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专业应用素质
会计专业专业教育应是校企合作的典范,校企合作机制是一种以培养会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应用素质和提升就业能力为重点,公道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习操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校企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进步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首先,会计专业院系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克服“以我为主”的运作模式,变从学校能力出发为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把握市场信息,在制订招生计划、确定专业结构和安排教学内容方面与市场接轨。其次,建立校外专家“智囊团”,聘请著名企业的老总或董事长、业内专家学者,参与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建立企、校、研合作机制,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帮助制订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教学实习计划;建立广泛的人才供需网。最后,成熟的会计专业院系可以考虑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开设企业定向班,进行“订单式教育”。学校高级教师与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共同执教,实行上风互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可通过直接安排到合作企业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素质,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通过公道引导学生提升沟通与团队素质
一方面,高校的公道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实训环节上。在教学模式上,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通过虚拟的实践场景来进步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训环节小组集中实训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要求指导老师通过公道分配小组任务并且要形成团队激励机制。另外,第三课堂的开辟,如团体辩论赛、班级体育比赛和模拟招聘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素质。
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的公道引导。社会环境和政策可以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提升沟通和团队素质构成一定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假如没有一个相互信任、高效协作的团队,只凭借个人气力,即便个人能力再强、聪明再高、表现再完美,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家庭需要进行公道引导多让会计专业大学生融进社会,多与人交流,使其学会宽容、学会协作、学会做人。
(四)通过改革就业教育来提升适应与拓展素质
改革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是以职业规划理论来指导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会计专业大学生进校后应通过科学的指导主动定位自己,了解社会环境,确立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能力培养并不断评估修正目标,终极定位较为理想的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即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在进步适应环境能力方面,老师一方面要帮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现认知自我和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社会环境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充分了解社会整体需求动向,充分熟悉社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提升自我发展素质方面,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步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帮助学生评估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09):74-81.
[2] Harvey,Lee.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97-109.
[3]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4] Ronald W.McQuaid and Colin Lindsay.The Concept of Employability.urban studies,Vol.42,No.2,February 2005.
197-219.
[5] Van der Heijden,Beatrice I.J.M.Prerequisites to guarantee life-long employability.Personnel Review,2002,31(1):44-61.
[6] Fugate,Mel,et al.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4.
[7] 王先述.大学生素质结构探微[J].吉首大学学报,1999(4):79-81.
[8] 彭剑锋.人力资源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5-233.
【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分析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分析 -管理资料01-01
构建一种新型人为因素分析模型07-1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探讨的会计毕业论文05-09
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06-10
MATLAB环境下地面模型构建07-05
基于HCMOST的移动目标模型构建07-11
手机话费分析模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