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8 09:52: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通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通用15篇)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正在全面的改革与完善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刺激,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外部的风险如政治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还有属企业内部的风险,如战略性风险,经营风险等。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推进较慢,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风险管理工作发展也不够平衡,部分企业也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强,因而面临较为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防范经营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风险规避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房地产这样具有较大市场风险的行业来说,能否建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营,这对其是否盈利乃至企业能否存续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有明显的产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大,前期投入大,开发时间长,成本回收慢等,因此,房企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加大。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资金管理就非常的重要,充分的流动性资金是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资金筹措方式及资金平衡等管理水平在企业资金流动、偿还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其经营风险的大小。但是我国目前依然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及时的转变资金管理模式,依然采用过去房产牛市的管理经验,并且始终坚持着乐观销售的价格策略,所有的成本、资金测算都没有按照当前的销售形势做及时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地产销售预期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面临销售回笼款滞后、而工程款等开支不得不按期支付的资金短缺困境。

  目前房企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工程结算的滞后性,这样就使得会计系统的统计以及成本核算存在着很严重的滞后性,对于资金的定期需求完全取决于市场工程部门,所以说如果工程部门前期的预算与实际施工之后的支出存在着较大的时间差距时,会计部门对资金的安排计划就会跟计划脱节。尤其是在采用单包方式的项目工程中,自身的采购环节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和情况。也就是说,房企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有着严格考核体系,而工程资金的配置问题则几乎没有跟踪体系。

  为应对当前销售困境,很多房企通常采用的是降价减持存货的经营策略,这种似乎杀鸡取卵的经营策略,企业发展规划存在着极大的迷茫性。可以说目前房地产企业缺乏一套科学的决策管理体系,而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参与性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更谈不上会计内部控制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力。

  二、对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首先针对房地产会计内部控制策略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预期管理,并且不断提高风险控制与管理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长期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评估制度,从而增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预期,这样保证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 也能够使得房地产市场转型到买方市场。

  通过建立完善的以预算为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当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整体环境。进一步保证资金链的平稳运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度的关键,进一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损益类、资金类等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对于预算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比较和编制,也是要进一步强化经营行为的一种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动态调整的决策体系,也能够使得风险预警作为主要依据。从而不断加强预算的权威和指导性,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的纪律。

  通过建立和管理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动态管理体系,确认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功能,以消化会计收入的滞后确认以及税收提前等问题。房地产企业一般都存在着预售、工程决算、工程竣工、税务清算等步骤,所以从前期预算到后期的资金收付、收入成本核算,都需要专业的会计来进行确认。正确的会计确认保证了动态管理的前提,而动态管理的会计控制体系又将科学引导会计核算功能。

  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化促进公司内部交流。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全球的资源都是流通的,信息成为极其重要的资源之一。一个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又怎么能互相没有交流呢?大量的信息蕴含无限的价值,如果忽视这些信息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想要物尽其用,首先就是把资源进行整合。正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做出科学的决定。房地产企业要是想做出财务信息整合,首先要将这些资源信息化、系统化,作为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应该建立起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只要运行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公司内部员工提供较为完善正确的信息,就会有利于公司的财务运营,提供决策参考,尽量规避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这个系统不是摆设,而是应该被实际用到的,比如记录数据、做报表、互传资料、信息共享等等,每个员工都能用得到,有条件的话公司还可以组织培训,这个系统不应该被忽视。

  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福音,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部门,这些部门的沟通十分重要。这个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就能推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降低存在的各种风险,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审计管理。有了规章制度、会计信息系统以后,还需要监督制度的实施和系统的运行。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除了用之前提到的两者以外,还有一个监督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监督体系通常包含法律和财务审计等。下面举几个具体的监管方法的例子。建立内审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来监督,比如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监督工程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超标情况发生,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工作人员是否有违纪现象等等。监管的过程中要落实好责任制,出了问题要能追责到个人。

  建立和强化公司的风险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风险体系,不是只有管理层。决策层才需要参加,而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做到在工作中小心细致尽量规避风险,并具有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才很容易流失,那么企业就更应该注意人才管理的问题,大的方向上要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根据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人事任命等,尽量做到让员工在适合自己的职位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于管理公司财务的人员,领导层不但要重视他们,还要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推动财务管理团队的精英化,最终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方面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如何有效地利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来健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房地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房地产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应该从企业管理的本质出发,即从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问题着手。因此,笔者建议,房地产企业在运用时,首先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系统剖析析,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改善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会计内控制度,使本公司内部行事有规定可依。更重要的是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事物,无论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决策者要顺应时势改变策略和计划,才有利于利益最大化。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2

  引言

  当今社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迅速,企业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会计的所有领域都在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会对传统会计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新重整,逐渐实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发展不容分割,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所提出的实践并不长,对于本质以及内涵还有待于研究。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时间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运用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信息,是当今企业可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的搜集与发布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信息会成倍增长,如果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进行核算会大大减弱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的运用给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福音,会计信息化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日常会计的核算当中,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已经接近普及,計算机具有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以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完成财务报表的定制以及数据的分析,可以大大减轻会计部门的工作量,省去了中间许多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压力,传统的会计运算模式比较复杂,而计算机的正确运用使得日常的会计工作得到简化,只需要根据原始凭证录入记账凭证,其余的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来替代完成,会计信息化会对会计工作以及人员会提出规范的要求,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较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及管理程序更加合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的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提高会计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关注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增强,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都已经应用了核算型的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存在发展的空间,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计的核算可以达到适时核算的水平,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可以随时地了解企业运作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软件功能不够完善。当前财务方面的软件非常多,所适应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中小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方面,由于对自身以及企业的认知不够清楚,所以购买的财务软件不能够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进展,企业在对会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功能,解决企业临时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忽视了软件的其他功能,在会计部门实际运作中就会发现软件的兼容性比较差,根本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使会计工作变得烦琐,加大了企业会计的工作量,还有一些企业购买的财务软件,许多功能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也很少,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使用软件方面的培训时间比较短,使得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不经常运用的板块,会计人员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在选用财务软件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正确的匹配的财务软件。

  2.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不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基本普及,但是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不高,在技术人员上比较缺乏,会计人员的技能掌握也高低不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管理者认为运用了会计信息化就会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运用水平却不够重视,会计人员培训也不全面,许多企业高层领导甚至对企业资源的认知还处于模糊状态,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企业中,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许多会计模块不健全,甚至一些企业会计管理部门认为有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了,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只了解会计信息化的表面,对其真正的内涵却模糊不清。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当前我国专业会计人员严重缺乏,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一部分会计人员无法正确地使用会计软件,这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会计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也有很高的要求。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真正的尖端会计人才相当缺乏,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不能够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用不够充分,许多功能都不了解,再加上企业对工作人员培训不足,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

  4.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依靠企业来推进,而且需要社会的支撑和保障,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同时又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企业的运转资金比较紧张,所以用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高,导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的融资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料几乎没有,基于企业管理观念的落后与人力资源的.不健全等一系列限制条件,所运用的产品就会偏向简单易懂、价格低廉的办公软件,再加之许多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提供服务,不能对会计软件进行合理的维护与升级,只要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非常的棘手,对公司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会计信息化有效地运用于中小企业的对策

  1.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中的会计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避免工作中由于操作不正确而造成数据的丢失,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后才可以上岗,企业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会计运作水平,通过比赛的形式鼓励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了解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只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化顺利实施。会计部门员工不但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严格地按照企业的制度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

  2.加强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管理层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息息相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影响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高度重視企业会计制度的管理,开展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工作,要正确看待这项工作将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将信息技术的推广合理地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设置专门的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地了解本企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体系。

  3.选择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都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一个财务软件都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部门领导在选用财务软件时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除了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还要认清财务软件的具体实用性。大部分财务软件都是根据模块来销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购买部分模块,避免购买模块的限制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所购买的财务软件要确保在日常工作中,简单易操作,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与运营商协议好软件的升级和售后服务,使供应商提供技术培训的服务,确保会计人员可以熟练地使用。

  4.严格执行会计信息化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严格的企业制度下顺利进行,会计部门同样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在会计信息环境下,账目的等级与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数据的存储都保留在计算机当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信息化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在工作上,所有会计人员合理分工,每位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

  结语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小企业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高度重视。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软件,加强部门制度的管理,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重重阻碍,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及时地给出有效措施,使企业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2] 齐莲花.重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

  [3] 李洁.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4).

  [4] 黄文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3,(8).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3

  摘要:负责联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利益想关者的一种方式是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发现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重要的基础,各相关者的利益,证券市场和资源的配置都因为信息披露的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能够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同样保障了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利。会计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就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本文中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会计披露的含义,其次,写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最后,再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信息披露;分析研究

  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面对着更严重的压力。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还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化慢慢运用出来,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发展,企业的资本市场也要融资。在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资本市场的共同影响下,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披漏问题就显示出来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同时还是证券市场发现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企业行为。它需要将自身财产经营等会计信息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定要求汇报给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进行汇报。投资者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转情况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并且会计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符合法律的标准公开披露。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股票的市场建立时间很短,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时间不够充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点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借鉴着很多国外的经验,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国情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有着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我国的信息披露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会计信息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主体然后进行会计计算,之后经过一系列核实写出合适的会计报表;第二,会计信息有更严格的会计师,然后由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还要做出详细的审计报告;第三,通过审核的审计报告要通过国务院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会对外公布。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步有了规范,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是存在问题。

  首先,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包括不充分揭示企业的偿还能力,不充分体现资金投放的去向和获利的能力,不充分提示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借保护商业机密的理由,隐瞒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件事情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股东的信用。

  其次,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欺骗的问题,缺乏真实性。主要可以从我国的招股说明书上的信息进行虚假欺骗,同时还要在公司的财务年度报表上做手脚,增加财务风险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控股股东的占用资金显示不够明确,存在欺骗的嫌疑。

  最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够及时公布的问题,投资者不是公司的管理者,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要及时,这样才会让投资者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今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存在着发展速度慢的特点,在管理方面也显现出不足的地方。如今的企业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所以找到原因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外在条件

  首先,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投资者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是最大的,公司的效益与他们的利益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对于信息的供给者来说,要考虑公司会计披露给他们带来的效益,所以在会计信息上就会存在供需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增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不是很完善,对外公布内容很少。

  最后,我国的审计服务部门受到削弱。同样,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很容易被内部人员收买,审计人员素质差,长此以来,我国的审计工作质量在不断的下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二)内在条件

  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内在因素,公司治理就是一个原因,好的公司治理要鼓励公司人员积极提供公司的表现信息,不能因为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就对外界进行隐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大师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存在造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两个方面

  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历程中,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更是关注的事情。为了改善当今社会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我简单提出两个方面:

  (一)从外部监督部门着手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证券监管机制,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没有很强的自觉性,缺乏自律,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监督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及时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为了能够提高监管力度,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监管的详细规范,明确规定奖惩制度。

  最后,要加强会计事务所的队伍建设,时刻对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多上一些关于法律观念的教育课程,让他们明白会计信息部门人员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二)从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着手完善

  第一,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进行完善,要加入一些能够让客户明白的财务内容,但是虽然信息披露要完善,可是还要注意不要暴露企业的商业机密。

  第二,上市公司还要做到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外部的信息披露要保持连续性,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就结束披露,这样的企业会计制度才会越来越完善,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

  第三,为了使企业会计披露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还要完善披露的方式。虽然强迫性的披露能得到准确的消息,可是不免还是存在欺骗的信息,为了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建议上市公司能够提高企业素质,自觉提高信息披露,这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才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的欺骗问题,还能使信息保障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上市公司传递不准确的消息,这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必须进一步的完善,客观分析现在的会计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适合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道德法制,相信这样的证券市场才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2]陈启清,葛敏,张素华.信息披露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3]张维迎.博弃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200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罗汉,尹翔硕,谢识予译.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9.

  [6]曹荣湘,袁增霆.虽制披露与证券立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4

  自中国证监会于20xx年2月22日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以来,各ST、PT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纷纷加快了资产重组步伐,进行所谓重大资产置换。20xx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重大资产置换的标准,即资产置换涉及的资产总额、净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三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达到50以上。但对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法规尚未有明确的规范。本文试对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问题作些探讨。

  一、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若干财务会计问题

  (一)关于换人资产的计价。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资产置换时,为了保证资产置换的公允性,一般对换入、换出的标的进行资产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置换标的价格及置换价差。但对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实务中差异很大。如ST钢管20xx年与宝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资产置换时,以换人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而ST川长江20xx年将占其总资产高达70.06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及负债,与汇源集团持有的汇源光通信、汇源进出口及汇源电力光缆的股权性资产进行置换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人账。以上所引两个事例同样是进行脱胎换骨式的重大资产置换,但对换入资产的计价方式却大相径庭:前者按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后者却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依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重大资产置换中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予以记录,如果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则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计价基础。在既不能合理确定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不能合理确定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才能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记录。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只能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这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反映资产置换业务的实质,不能反映换人资产的真实价值。

  另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置换时仅对换出、换人资产的标的进行资产评估,而对部分置换中剩下的少部分资产不进行资产评估。这样势必造成该上市公司两部分资产的计价基础不一致。为了使计价基础一致,应将剩余部分的资产也进行评估,按评估值重新计价,将增值部分记人资本公积。

  (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是否适用于重大资产置换。重大资产置换交易本身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那末,套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来规范是否合适呢?

  我国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资产置换操纵利润,放弃公允价值概念,对换人资产的计价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来确定。若重大资产置换按此规定来确认其换入资产的价值会严重扭曲其入账价值,也会为企业以后期间操纵利润留下伏笔。例如,ST中侨20xx年用两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换取了一块价值37520万元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及3200万元的现金。为了绕开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sT中侨人为地将其分成三笔交易:将3200万元现金与价值63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组合在一起,与一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进行置换,人为地变为货币性交易,换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95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将另一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与价值高达16270万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置换,按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其入账价值为0,为以后操纵利润留下了数额巨大的伏笔;剩下价值149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捐赠,在扣除相关税费后直接进入资本公积。这种做法明显不合理。

  为此,建议重大资产置换中换入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评估增值部分)可计入资本公积。

  (三)重大资产置换会计确认日期如何确定。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重要日期有:资产评估基准日、资产置换协议签署日、董事会批准日、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日(资产置换标的占总资产70以上需经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股东大会批准日、资产置换交割日。到底应以哪一日期作为会计确认日呢?

  在这一系列重要日期中,资产置换协议签署日以前属于协议签置阶段,股东大会批准日属于协议开始执行阶段,资产置换交割日也即产权变更日属于协议执行完成阶段。财务会计对交易的确认通常以与交易标的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作为标志。很显然,重大资产置换应以资产置换交割日为会计确认日。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置换基本是以股东大会批准日作为会计确认日的。这种做法属人为将会计确认日提前,以便较早地将所换人优质资产的盈利并人上市公司,摆脱被摘牌的命运。因为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在股东大会批准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协议后的30天、60天或90天才支付补价,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因此将股东大会批准日作为会计确认日,显然不够合理。

  (四)重大资产置换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之间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对交易价格的影响。重大资产置换由于要经历资产评估、董事会、证监会重组委审核、股东大会及产权变更登记,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资产置换的评估基准日到交割日一般需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这段时间里资产置换的标的继续在生产经营,各种资产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种变化使资产置换标的`的价值到交割时已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不同,也即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变化对资产置换标的价值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一般处理方法是: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拟换出资产所发生的亏损或盈利,由换出资产方承担或享有;拟换入资产所发生的亏损或盈利,由换人资产方承担或享有。

  上述对于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置换标的所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处置总的原则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实务中,有些置换的标的不是独立核算单位,对于这些置换标的在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所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又如何计算呢?

  理论上讲,应该将这种非独立核算的置换标的从评估基准日开始就对其进行独立核算,但这种做法成本太高,实务操作存在困难。简单的方法可以将其作为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要素来看,用整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该置换标的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乘积来衡量其损益,以此调整其评估值。也有些企业考虑到资产置换的规模较大,对非独立核算的换人资产不考虑其损益,仅扣减该期间的折旧,加上该期间增加的固定资产来计价。笔者认为这些方法都不够准确。在此,将问题提出,以便商榷。

  (五)重大资产置换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之间费用如何计算。重大资产置换由于要考虑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之间置换标的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情况,而在此期间,损益计算的结果又将影响置换双方的直接利益。这就涉及到费用如何计算。费用的多少按交易中流出企业的货物、劳务等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量来计算比较合理,但计算是按照流出企业的货物、劳务等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是按照其公允价值呢?

  显然在以评估(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交易价的过程中,按照公允价值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使整个交易价的计算都按公允价值进行。但实务中若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重新调整各项成本、费用,工作量太大,是否可以仍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成本、费用,到最后计算损益时,一次性调整在此期间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而造成计提折旧对损益的影响。

  二、规范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建议

  (一)财政部尽快出台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规定,特别要明确换人资产的计价基础及人账时点,以结束目前我国重大资产置换中会计处理的混乱局面。

  (二)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及会计处理原则,以便让年报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知道其置换后的会计报表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编制还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编制的,明确其当年业绩从何时开始将换人资产的盈利并入当年财务报表。

  (三)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置换所导致各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变化情况,即各会计科目本年增加、减少数中应列示重大资产置换换人、换出的金额及评估增减值的金额。

  (四)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其重大资产置换协议的主要内容,如置换标的、评估基准日及资产评估结果、股东大会批准情况、资产交割情况、定价方法、基准日至交割日间置换资产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情况、资产置换对公司当年损益及资本公积的影响等。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5

  【摘要】随着哈尔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市场也逐渐成熟,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尤其在进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品牌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哈尔滨的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前所未有。在不断改进自身品质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公司企业内部的管理,在行业中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汽车行业;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不能提供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战略管理思想的需要而产生的。要求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同时关注行业外部环境信息的提供和控制。战略管理会计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报表数据的系统分析,加强对战略管理目标的建立,从时间,空间,数量上实现行业效益最大化。

  一、哈尔滨市汽车行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坚实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在哈尔滨的汽车行业之中尚未有一个完善合理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行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模糊,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的规划,战略目标变换频繁。同时战略决策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制度。有时虽有战略思考,但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行业战略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二)汽车行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

  尽管现行的会计体系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构成,但哈尔滨的汽车行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够,在绝大多数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仍占有大部分份额,以至于对战略管理会计重视不足。管理会计的信息需要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核算。在会计报告中也过分依赖财务会计的信息而忽略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另外,哈尔滨的汽车行业现在仍然将行业利益看作是经营的数据而不重视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投入的资金和研究力度不够,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行业中很难发展。

  (三)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除了会计工作所备必的会计知识以外,还应用到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管理等等。所以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但就哈尔滨的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行业经营者的素质虽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的限制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无法顺利进行,从事战略管理会计的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二、改善哈尔滨汽车行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系统

  依照哈尔滨汽车行业基本情况,应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哈市汽车行业自身的情况,完善行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对于哈市汽车行业要重视战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在公司高层管理之中要拥有强大的战略管理和决策的团队,加强汽车行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

  (二)加强战略管理观念的培养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观念,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特别是可以指导管理者的决策,使之拥有着眼于未来的眼光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借助于战略管理观念,要杜绝那些在管理上搞教条主义,在业绩考核上重结果轻过程的非理性行为;要摈弃那种面对利益时为追求短期盈利而忽略或损害长期价值,面对发展时仅以眼前为目标而放弃未来的过时观念。因此,要加强战略管理观念的培育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可以着重培养决策者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整体战略观念。加强管理者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注重战略管理人才的素质

  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关键在于人才。真正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行业发展的一切手段的基础上,还需熟悉经济领域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他们是行业的核心,通过其战略的思维、大胆的创新、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决策,才会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宝贵机遇。根据哈尔滨市的基本情况和汽车行业的实际状况,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明显欠缺。加强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对他们定期进行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培训,强化他们的战略管理观念。此外,对于在读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课程的讲解,使其能熟练把战略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总的来说,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信息制定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对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行业内部的发展中不断应用更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与持续的更新,又促进了汽车行业进一步成长,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又互相制约的良性发展态势。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6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述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定义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对会计主体拥有的人力资产在其招募、录用、教育、培训、使用、管理和重置等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或费用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特点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特点就是要单独计量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替代成本,并根据成本支出的受益期限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具体地讲,在企业取得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并且其相关成本的收益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这期间所发生的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应该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资本化后在分摊期限内摊销。企业取得的人力资源的相关成本收益期限在一年内的、不在一个经营周期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应在使用期限内分期摊销。人力资源在岗时企业发给职工的薪酬和福利费用都应该计入当期费用。

  二、煤炭企业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煤炭企业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必要性

  我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煤炭大省,在“十二五”规划中煤炭的整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煤矿重组整合进入大规模建设改造的高峰期,也是对人力资源和人员素质要求的旺盛期,因为现有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煤炭企业中建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

  (1)在煤炭企业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不仅是煤炭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优质矿井安全的需要。物质资源只有在人力资源的加工和创造下才可能产生价值,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被开发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2)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社会以智能发展趋势为主,人的智能和体能是人力资源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人的潜能需要不断地开发与培养,并且在实践的利用中不断地进步。同时,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有时限的。所以,职工的开发和使用要受到人力资源使用的生命周期的影响,如果长期闲置不用,就会使知识、操作技能方面产生退化。

  2.煤炭企业中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原因

  就煤炭市场而言,通过公平竞争所形成的人力资源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贴近于人力资源的价值,又因为人力资源会计需融入现行会计体系,以前会计中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是按实际取得成本计量的,人力资源属于无形资产,也应按实际成本来计量,因此,基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可获得性,应该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单独核算。

  (二)煤炭企业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于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成熟,我省煤炭企业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还是非常可行的。具体表现为:

  1.全省在“十二五”期间的相关人力资源投资政策实施

  在《全面提高煤矿职工整体素质》的报告中,讲话提出要扎实部署“人本安全、教育培训、素质提升”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师为企业资源开发发挥其最大作用。对于在岗职员,重点培训、合理安排关键岗位员工,不断挖掘其创造力。同时为了防止人才外流,要追加稳定有用人才的投资。

  2.初步具备了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地进行,并不断地付诸实践。我国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把国外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进行翻译,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进行大量的研讨和研究工作,解决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上的一些难题。通过对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根据原始会计资料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

  3.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推行提供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煤炭行业的不断兴起,各种业务活动越来越繁杂,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各种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建立账户、计算和分析各种信息、登记入账,直至编制会计报告都有了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利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成果作为手段,人力资源会计的实际应用将成为可能。

  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立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

  结合我省煤炭企业目前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论掌握与应用程度,将人力资源成本纳入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将传统会计中作为当期费用处理的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支出进行单独核算,并将其中的资本性支出进行资产化处理。即将属于资本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计入“人力资产”账户,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即工资福利等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单独作为人力资产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项目中。其在计算过程中的费用都可以按照原始发生时的实际支出直接获得,因此,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纳入传统会计内进行核算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有一定的缺陷即在“人力资产”账户中不能清楚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各项具体变化。

  (二)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及账户设置

  1.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原则

  (1)重要性原则。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在技术方面对于煤炭企业还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会计核算中要对人力资源重点体现,特别对那些数额大的和不可替代的拥有高科技掌握能力的人力资源信息要进行核算。

  (2)配比性原则。在煤炭企业中,对于那些人力资源的数量比较大的并且在多个会计期间出现的项目,例如在企业基层工作的一线员工,应该根据此原则对其费用进行合理摊销。

  (3)历史成本原则。在企业取得、使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费用一律按照人力资源的初始成本计量。由于煤炭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按此计量可以给会计核算工作减轻很多负担。

  (4)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会计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质量特征。在煤炭企业中,人事部门可以据其反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人事安排计划。

  (5)成本效益原则。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那些核算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意义不大的项目予以保留,不反映出来。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账户设置

  在煤炭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采用不单独计量而是在传统会计账户设置的基础上增设相应科目计量。这种核算模式不单独对人力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核算,而是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所发生的费用都计入“人力资产”账户,期末计算得出最终价值。当有员工离开时,可以从“人力资产”账户与“人力资产摊销”二个账户的差额考核出人力资源在企业的使用情况。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该在传统会计的账户设置基础上增设“人力资产”、“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保障成本”、“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产费用”、“待摊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摊销”、“人力资源损益”账户。通过这些账户分别反映煤炭行业在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时属于收益性、资本性支出的金额变动;人力资源岗前、在岗和脱产培训过程、企业在维持、奖励或者调剂人力资源等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对于人力资源的保障方面的投资总额、离开企业所支出金额的变动及应计入损益的金额。

  (三)煤炭企业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报告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外界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于企业的整体信息较为关注,而现行财务报告中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甚少,所以,应该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到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中,以便为各管理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的维护、开发和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结合煤炭行业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企业应在传统会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相应的变革。

  1.人力资源会计资产负债表

  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报告,综合计算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离职成本的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人力资产的列示位置应该以该企业人力资源流动速度为依据。在煤炭企业,假定其新职工进入企业时签订合同使用期限都大于等于五年。因此,可以在传统会计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非流动资产下方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项目之间列示“人力资产”项目,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填列,用“人力资产”项目下减去“人力资产摊销”项目即为人力资产成本账而价值

  2.人力资源会计利润表

  在编制利润表中,可将“人力资产费用”分别列为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单独反映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将“人力资产损益”列在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之后,如果“人力资产损益”是贷方余额,以正数列示,增加本年利润;反之,以负数列示,冲减本年利润。

  除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相关人力资源信息以外,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报告方法中还可以增加附注。对于人力资源中一些非定量的信息,因为无法在上述报表中反映,但是影响报表使用者的信息,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例如,提供一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包括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评估报告、重要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和工作业绩等;重要技术人员的等级、工作期限和技术成果等;现有的人力资源组成状况、现有员工的学历情况表;人力资源利用情况表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尤其对于那些处在重要岗位花费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在附注中更应该重点揭示。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7

  摘要:由于现今互联网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技术,在如今的互联网背景下,以往的财务管控模式早已不符合目前会计信息体系的要求。该作笔者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科技对于企业会计控制的作用,并对其现状展开了论述,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科技的迅速进步对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与此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呈现出动态、实时的管理特征,并且在信息化、功能化等诸多方面获得了极大提升,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然而,新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解决。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其根本目标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可以细分为决策有用论以及受托责任派两者,两者均是对信息技术进行高度整合并加以利用。但是相较之下,决策有用论比受托责任派的使用范畴更广一些;财务信息质量的特点出现了变化,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管理信息体系中也提出了尽快完成自动化的目标,管理人员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将依照决策水平来确定,从而更为重视本质内容;财务会计的具体流程及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动,经济业务依照网络单据,再加上网络查询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缺陷

  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互联网交易的最关键因素,和另外一些经营活动因素密切关联,也是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一点是,其对于财务监管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造成系统网络的流动性不断提升,因此也导致了更多病毒感染问题以及硬件保障等现象,均会严重影响信息的安全性。

  (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问题

  互联网会计控制和统计一般借助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因此资料记录环节的私自篡改、窃取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互联网的集成化也必然造成以往财务模块控制的弱化,开放及动态的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审计取证的难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宏观角度

  首先,构建并完善互联网财务会计法律规范及有关制度。健全有关的法律规范,同时健全互联网财务规范,并根据国内的基本情况、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及经验,展开互联网财务信息控制规范的优化,及时地开展立法工作,保障财务会计法律及相关制度体系的法律效力,目的是给互联网会计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立法环境。对于软件的审批,应当确保经由财务部门的审批通过,同时保障财会软件的健康和规范,严格限制没有经过财务部审批的软件,监督其上市。构建及维护知识产权,激励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类软件的开发和上市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正在运作的财务管理软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其次,对互联网财务信息体系实行标准化定义。政府应当依照各个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范策略,以提升每一个企业财务信息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依照体系的特点和性能进行软件功能的设置,增加软件的丰富程度和实用性,给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也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业务需求的处理,并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信息体系,给企业呈现出更加便捷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企业及个人角度

  第一,独立自主的监督与操作。企业在内部管理环节常常借助职责分离的手段来控制并降低内部风险,详细的方式是把监控和操作分别设置成独立的岗位,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操作的流程将被详细记录,由监管工作者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及备份工作。若是在未来的业务流程中出现一切关于财务的问题,监管人员可以及时提取有关数据,同时实施系统科学的审核和辨别,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透明度。第二,构建崭新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因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的综合性,内部审计工作变得非常关键,审计部门必须强化对财务会计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监督,提升互联网财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审计工作者应依照新的经济形势来革新审计程序,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科技的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及素养,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为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做出贡献。另外,就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现阶段,经济形势依据互联网科技为先导,大多数的经济活动均借助网络完成,财务信息也拥有实时性和动态性特征。目前的财务信息市场的公开化、透明化发展对企业控制起到了影响作用,所以企业需要慢慢形成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借助网络科技的融合,例如: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等,形成安全、完整的网络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综上,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令企业提供的财务管理系统逐步健全,财务目标及业务环节也出现了一定变动,当下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逐步向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我们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成超.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1:133-135

  [2]张小兰.试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5,01:153-154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8

  一、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财政部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后,其会计核算的基础必然是权责发生制,高校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为保证向政府部门提供统一口径的财务数据,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只有那样才能为本级政府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完整和符合规定的财务信息数据,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适应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的。

  (二)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校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正确地反映各类资金的归属期,从而把相应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相配合,加以比较,客观公正并全面地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地考核评价,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的动态监控,盘活存量资金,有效地促进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后,凡是符合高校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高校支出确认标准的本期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支出处理。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收费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确保高校财务收支工作的顺利开展。(四)促进高校财务信息进一步公开基于权责发生制编制的高校会计报表体系根据配比原则的要求,完整清晰地反映了高校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现金流量及办学成本等综合财务信息,通过进一步向社会公开,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体现和尚未采用方面的探讨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具体体现

  1.新制度细化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核算。新高校会计制度在核算上述应收及预付款项时,以3年作为临界点,逾期3年或以上、且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经批准后予以核销。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待核销时,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等;批准后,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销后又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这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合理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原则。

  2.新制度中引入了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存货的会计核算。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了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存货在不同情况下入账价值和相关费用的确认。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该存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存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收入”等科目(非按名义金额入账);借记“存货”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借记“其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名义金额入账)。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3.新制度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按进度来核算各种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的实际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是多样的,不同的方式其取得成本固然不同。对于房屋及构筑物和需要安装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前还需继续发生一些必要的支出,因而要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来归集核算,特别是为建筑工程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利息和融资租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产生的融资费用,在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更要计入该资产的取得成本。还有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或大修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也是先转入“在建工程”科目来归集核算,在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科目逐步核算固定资产的成本,符合权责发生制下成本费用的确认原则。

  4.新制度引入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的会计核算。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应对除文物、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应对除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进行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同时也分别增置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用来辅助核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因使用年限的变化而体现出的账面净值与账面余额的差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价值,从而增强了高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特点。

  5.新制度增设了“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来核算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资产处置包括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毁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核销等。资产的处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逐步地确认处置收入和处置费用等,合理地确认净收入或净损失,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特点。

  6.新制度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各种职工薪酬。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按有关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都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主要的账务处理为:计算当期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支付职工各种薪酬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通过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使高校定期将支付给职工的薪酬确认为当期支出,符合权责发生制下费用的确认原则,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和监督高校在职工薪酬等方面的人员经费的使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尚未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方面的探讨

  1.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尚未费用化。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或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虽然“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中反映了资产折旧或摊销的金额,但却没有将它作为本期的费用来核算,没有体现在确认收入实现的同时应确认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特点,虚减了支出数,从而虚增了事业结余,降低了高校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所以必须将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在计提本期费用化。

  2.尚未考虑资产减值的核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经费在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现代化教学、科研设备和软件等并没有在其使用年限期满而闲置或被淘汰,而是被提前更换或弃置,但这些设备和软件却没有计提完折旧或摊销。还有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只有逾期三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批准后才可以予以核销,而之前并没有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由于资产核销时会做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的账务处理,发生的资产损失全部直接计入当期支出数,虚增了核销期间的支出数,没有合理分摊到各个期间。因而如果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高校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预测,合理地估计可能会发生的资产损失,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

  3.尚未区分内部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支出。新高校会计制度虽然设置了“科研事业支出”科目来核算高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在期末时该科目发生额将被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和“事业结余”等科目,最终将没有余额。这显然与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高校开展科研活动,有时会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进而会形成高校的一项无形资产,但按现行制度的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时直接就把研究开发项目的前期支出全部费用化了,没有对该项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进行归集。因而对于高校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等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阶段;开发阶段,是指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阶段。由于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是为开发活动做准备,因而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而开发阶段形成无形资产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高校能够证明开发阶段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其相关确认条件,应将相关支出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4.利息尚未按月来核算。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发生与利息相关的业务时主要的账务处理为: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支付银行借款利息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由于高校收取或支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息时一般是按季度来核算,按以上的账务处理就会虚增了收取或支付利息当月份的收入或支出,对于月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产生影响,这不符合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原则。因此通过以名义利率按月预提等方法,并增设“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两个科目来合理地确认利息收入和分摊利息费用,确保高校的会计信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具有可比性。

  5.学费、住宿费等收入核算不完整。学费和住宿费等收入作为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是高校正常运作的有力资金保障。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中设置的“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只是核算高校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根本没有反映出高校当年的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入情况,而且由于学生欠费等原因的存在,“应缴财政专户款”明细账也只能核算学生实际缴交的学费和住宿费情况,而不是应缴交的学费和住宿费,这不符合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确认的原则。由于高校办公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学费、住宿费等学生费用的收取大多都是通过软件系统结合金融机构的服务终端来完成,收取到学生的款项后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所以高校在核算学生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缴交情况时,应通过“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来核算本期间学生应缴交的费用数,借方发生额反映学生实际缴交的学费和住宿费情况,贷方发生额反映每期应收取的学生学费、住宿费等,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学生的欠费数,这样既能真实地反映出学费、住宿费收入中应收、欠费的实际数据,又能体现高校在收费管理上的效能优劣,促使高校加强收费管理。

  6.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尚未及时核算。在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只有在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才会确认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等。而资金下达的文件一般会在资金实际拨付到账前一段时间送达高校,特别是有些资金还出现了跨年到账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力度,容易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和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因此以资金下达或预算安排的文件为依据,及时地确认收入,同时细化相关的支出,能有效地监督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盘活存量资金,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从而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具有推行会计改革的优越的理论环境,更应加快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全面地反映高校的收入支出情况,实现收支相配比;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财务状况,保证高校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利于高校进行办学成本核算,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向政府部门提供统一口径的预决算财务数据;为高校规划自身发展前景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9

  一、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1.进一步扩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服务范围

  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和作用,应该进一步拓宽会计核算在石油企业的服务范围,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全面深化,注意每一个环节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能够向企业反馈最准确、最真实、最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确保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为了对石油生产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石油企业应该注意合理划分企业的成本费用,从宏观控制以及微观控制两个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详细记录各种成本数据,为企业后期成本核算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其次,对于企业成本核算也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建立一个和企业成本相关的数据库,比如科学划分低效井、高效井,有机融合单井产量成本以及经济产量理论。

  2.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石油企业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系统、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石油企业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及相关资源才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其次,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也应该不断反思、总结,根据会计核算进行的情况不断改进、优化会计核算方法,积极鼓励企业所有员工能够共同参与、投入到会计核算工作中,能够自觉配合完成各项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加强成本控制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不仅是为了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数据,还有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石油企业应该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成本控制方法,根据企业当前实际生产运营情况构建一套科学、规范、标准的成本控制体系,确定一个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且督促相关人员能够全面落实成本控制措施,将企业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确保能够有效开展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培养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道德素养。石油企业可以组织企业会计人员定期学习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若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部分会计人员出国深造或者到专业的培训班学习、培训,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会计人员也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综合量化分析可能对企业经济造成风险的相关因素,尽可能降低风险系数。

  5.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审计力度

  有效的内部监督审计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手段,石油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专项审计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不定期专项审计管理机制,在制定具体、科学的审计制度,有效监督、控制、管理企业的各种财会行为活动,保证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为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核算信息资料。

  二、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石油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职能和作用,更好的服务于石油企业发展。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0

  摘要:PPP模式在我国传统公共项目融资方式出现弊端的背景下产生,能够较好地填补公共项目融资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PPP模式会计核算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PPP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性建议。

  关键词:PPP;会计核算;问题及建议

  一、PPP模式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公私合营、公私合办或公私合伙制。PPP模式最早应用于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为解决财政资金效率低下或短缺问题,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造。当前,我国PPP模式的应用主要包括外包类、特许经营类、私有化类三种类型,其运作形式较为复杂。会计工作中,会计原则应满足会计要素确认、会计要素计量两大关键点,项目会计目标应从公私双方出发,体现产权变动关系的会计信息;为产权及其变动提供理论及实务支持,同时满足受托责任的需求,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我国PPP项目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PPP项目的结构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差异,因此,项目范围界定应从PPP项目本质出发,而非以形式限定。会计核算上,由于PPP项目为公私协作项目,因此,分析会计问题应当从政府与企业两大主体出发。

  (一)政府主体的PPP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现金收付制基础上的`公共设施建设,其固定资产核算通常只进行收支性核算,如公路、桥梁等设施的建设不在政府部门会计账面上体现出来,而责权发生制下的PPP项目建设,需要将资产在会计上予以确认。从政府主体出发,PPP项目建成的资产政府拥有最终所有权,项目公司具备定期使用、收益的权利。政府在取得资产时,也不能以全额投资作为资产处理基础,而应当通过计量出让经营权的方式取得资产,在会计处理中,政府必须理清PPP项目资产类型,才能进行资产核算。

  (二)PPP项目公司主体的会计核算相关问题

  按照PPP项目流程,会计核算应当分为项目公司成立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及资产移交阶段四大阶段,以下分阶段对PPP项目公司主体会计核算进行分析。

  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的会计核算问题

  项目公司由政府以特许权协议,授权投资代表机构与私营部门联合出资注册成立。一般的,公共部门构成较为简单,而私营部门构成较为复杂且通常以联合体形式存在,这就会出现部门内部划分了若干个产权主体,由于PPP项目会计目标中包含“为产权及其变动提供理论及实务支持,同时满足受托责任的需求,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传统会计处理方法通常以企业为一个核算主体,不存在内部产权划分关系,因此,要在PPP项目中准确反映各方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及其影响,并符合会计目标,就必须对传统会计核算进行改进。

  2、项目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问题

  首先,PPP项目资产性质存在区别,一般会分为完全产权资产与特许经营权资产,项目公司应当清晰区分核算,不能混淆。第二,要关注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的特殊性。由于资产建造完成所有权归属公共部门,特许经营权以取得资产为代价,且为过去经济交易或事项中形成,能够取得预期经济利益并可以可靠计量,因此,特许经营权也具备资产属性,应当作为资产进行确认及计量,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不能确定为固定资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资产确认为无形资产时,应该关注益物权与无形资产的差异,在确认为金融资产时,应该注意资产属性界定中,财务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第三,借款费用的处理。项目资产在没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全部资产投入应视为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则应归属“全部投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资产要在后续会计期间内确认为费用支出,并且费用的确认需要费用“效用”确实发挥出来。因此,建造期间由于费用“效用”并未实际发挥,该借款费用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在建造期间资本化处理,以增加项目资产账面价值,其他情况要做费用化处理。

  3、项目运营阶段

  项目运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应当充分关注收入确认,根据解释2号,项目公司应当注意,金融资产模式下,项目收入若确认为投资净收益,会造成毛利率、应收账款等指标异动,以及营业收入与成本的不配比,若PPP项目以债权方式融资,就会极大地误导投资者。同时,在后续支出处理上,PPP项目应注意更新改造义务支出的属性,这类支出无法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但是是PPP项目资产价值组成的部分,为了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可计入当期损益中。

  4、项目移交阶段

  特许期结束后,公共项目资产当移交公共部门,剩余资产属项目公司资产。对于无偿移交部分,由于不计残值已经在运营阶段摊销完成,因而不需做会计处理,而对于剩余资产,就必须按照协定及法律做清算处理。

  三、优化PPP模式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提高核算可操作性

  会计准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适用的,PPP项目会计核算中,要强调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例如,应当将资产分类简约化,避免确认中金融资产处理及无形资产处理中利润操纵的可能性;避免无形资产摊销中漏洞为不法者提供盈利后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监督职能的有效性。

  (二)关注业务流程

  以BOT项目为例,PPP项目主要包括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建设、运营及移交七大环节,要实现规范化的会计处理,在流程上就应当对投标联合体、资本结构、主办人出资提出合理要求,在保障政府社会效益与项目公司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对项目评估,确定投资结构、贷款比例、权益及再融资安排等项目,避免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权益、资产属性等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关注会计原则确定

  会计原则指导PPP项目会计核算,因此,工作中必须重点注意会计原则的确定。一般的,PPP项目会计原则的明确应当重点关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以及会计要素计量三方面,避免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失误及偏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编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会计核算案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2]张君.PPP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会计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14(10)

  [3]马威.我国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的研究与分析[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5)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1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论是在质量方面还是效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在对我国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

  当前在市场经济以及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企业也逐步走上了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由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方面得到强化,并促使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到稳固的提升,就必须针对企业当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完善,以此来提升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无论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还是管理而言,财务会计管理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企业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以在对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进行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有效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企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财务信息不一致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信息不一致的现象相当严重,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够在各部门中实现共享,这就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不相往来。而且企业和企业之间,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都未曾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标准和规范,使得彼此之间的资料和最新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交流,导致企业的决策管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相对陈旧,管理素质和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不严格的现象,无法进行生产周转,使得资金出现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局面,导致资金的流失现象严重泛滥。这些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存在着残缺不全,尤其是成本的核算制度和成本的查清制度等等,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方法,财务全有企业管理者一人全面控制。这些残缺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会对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和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虽然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却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三)财务会计监控管理未落到实处

  我国政府是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的最大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政府所承担的职能逐渐增多,经常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既要做到行政管理和经济监督、管理,又要做好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等等,许多工作都需要政府出面管理。但是,政府的时间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偶尔出现漏洞也是情有可原。而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活动过程中,投资人都会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对企业的`行为监管,以此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进行监督控制,但企业管理者也有出现状况的时候。现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十分单一,监督管理也不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经营者随意行使权利的行为,导致投资者逐渐失去自己的财产权。正是如此,企业的经营者管理权和投资者财产权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现象。

  (四)财务会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匮乏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暴露出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专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虽然,一些企业通过制定持证上岗的方式,并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工作经历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旧存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技术欠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恪守本职工作、履行本职义务,甚至对企业中的打白条、违规报销等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十分混乱的企业财会管理局面,造成企业资金严重浪费的现象。

  (五)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一些企业为片面的追求发展、讲求效益,将关注点全部放在了企业发展规划以及日常工作计划制定等方面,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单纯的认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情况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单方面的管理即可。实际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企业的领导层忽视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在对整个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企业各个要素之间又存在彼此监督、制约的关系,任何一部分都是不能被单独划分出去的。并且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会计的管理认识严重不足,而且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

  (一)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为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企业发展的关注点放在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上,并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制定出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提供一定的财务保障,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企业还应从整体出发,通过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来促进企业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财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由财会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所导致的财会违规操作的现象,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由于作为企业财会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财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财会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好坏。因此,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务必要强化对财会管理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贡献。而且在聘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时,不仅要注重选择综合性的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专业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

  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尝试从明确企业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审批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同时还可以加大对资金的调度、处置和对外投资等关键性的重要经济业务的执行监督力度,明确制定相应的制约程序,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健康有序开展。最重要的是,企业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有效监督,并做到有法可依,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而想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应该从建立会计核算子系统、建立资金管理子系统、建立预算管理子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的子系统、建立辅助的子系统五个方面着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还能够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五)提升企业管理层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企业管理层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必须要确立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理念。财务会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并且财务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企业处于资金经营转变的阶段,必须要确定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理念,摒除单一式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资本流动观念的高度重视,树立良好的投资风险观念等等,以此实现财务会计管理观念的转化,多元化财务会计管理。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只有强化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凯.浅谈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20).

  [2]杨小琴.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03).

  [3]尹飞.现阶段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经济,2014(Z2).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2

  一、环境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新特点

  环境成本会计又被称作是绿色会计或者环保会计,它是在当前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在对企业的监督反应中以及成本计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新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问题。同传统会计一样,环境成本会计也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它的理论体系却比传统会计更加完善。因为环境成本会计将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主体的外部因素引入到了会计核算当中,这样就使环境成本会计既能考核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反映出外部环境对企业起到的作用。所以环境成本会计不但可以胜任传统会计的所有工作,而且还能够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所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最终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总之,环境成本会计的产生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综合价值管理,最终达到在保证环境日益好转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既然环境成本会计这么优于传统会计,那为什么环境成本会计的普及与发展会如此举步维艰呢?

  二、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成本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由于环境成本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实施必须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一直积极不断地推进相关的立法程序,并且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不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在我国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并且有关于环境成本会计方面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新兴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系统没有像传统会计理论那样具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这就更给了那些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

  2. 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完全。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还是传统会计理论,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仅仅是把会计对象局限地看作为与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这种理论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了。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化尖锐问题的今天,我们需要把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的价值也归入到了企业核算的范围内。传统会计仅设置了极少的反映环境价值的科目,如“排污费用”和“绿化费用”等。这样就不可能如实地体现出环境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令环境成本会计对象在会计六大要素方面都得到体现。前面谈到环境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这两大理论体系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自己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这就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和精打细算地减少费用和支出。而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则是把企业和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来说,它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想方设法努力地做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兼顾到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不是在损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如果不把资源环境的价值渗透到会计理论体系中,那么企业就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永远体会不到环境的重要性。

  3. 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程序存在着各种不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而企业作为目前公认的环境最大的污染者,对其环境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完全披露则成为人们了解企业环境绩效、环保成果的重要根据。因此,设计有效且实用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为环境绩效的各种需要人群提供更能满足其需求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是不断促进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手段,同时对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截止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会计环境绩效信息公布报告的屈指可数。而且即使是公布了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由于大部分企业报告质量存在着不达标的情况,不是公布的会计环境资料不全面,就是披露的方式不合乎规范。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企业辛辛苦苦公布的这些会计环境信息根本不可能被信息使用者有效地利用,起不到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环境绩效的需求热情,与此同时也会削弱企业提供环境绩效信息报告的积极性。最后便产生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产生这种趋势也正是由于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完善的原因。

  4. 企业负责人环境责任观念的淡漠和政府社会监督的缺失。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环境责任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有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对环境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这种只注重个人、不考虑大局的思想观念不但决定了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是披露了一些,也没有相关标准去衡量其提供的信息质量好坏,这就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绩效极差的企业惩处的力度仅停留在罚款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这种只注重个体利益,不关心大众民生的经营模式。而简单的罚款,无疑更加刺激了某些企业在交完罚款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掠夺资源、变本加厉地生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得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完善我国环境成本会计体系的措施

  1. 国家举措。国家应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准则和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做到一切行为有法可依,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成本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揭示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以使企业真正能受到环境成本会计的约束和法律的制约。同时,对于那些环境成本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浪费资源、破坏生态、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金额和执法力度,而对那些经国家确定对保护环境起到积极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表彰他们的行为。

  2. 借鉴先进的外国模式。我国应借鉴和效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方案,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相比本来就已经处于落后的窘境,要是还采用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模式,不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理论,这样不但会使我国的环境成本会计改革走向一个不确定的方向,而且更使得我国同欧美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幸运的是外国并不缺少这种从传统会计向环境成本会计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就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使环境成本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经济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 建立信息披露标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反映与揭示企业的环境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履行情况。所以我国要想发展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彻底的披露,以此来提高中国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一是明确指出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都有哪些。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中长期目标等。这样不但利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量化管理,同时也方便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4. 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和各界监督。首先从长远来看,提高环境绩效,完善环境成本会计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才是最佳的选择。要想让企业做到这点,就要加强企业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对环境成本会计有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样企业才会积极自觉地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积极实施环境成本会计,进而主动全面地进行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其次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把企业的环境绩效作为通过年终审计的必须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环境成本会计审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成本会计不仅要为每个企业的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国家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能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能兼顾到社会大众的利益。国家和社会各部门应根据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按其环境绩效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结论

  虽然现在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困难就不去研究它。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它,才能找到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目前,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上,世界各国几乎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如果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研究上多投入精力,取得先进的成果的话,那么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中,中国就能拔得头筹,进而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我们祖国的复兴和民族的未来,现在对于中国来说引入和发展完善环境成本会计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3

  在几十年的实践历程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不断充实、体系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健全,现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环节,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精益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托于精准的数据反馈,也就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二者虽不属于同一体系,却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在实际企业管理中应科学看待二者的关系,综合运用,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关系

  1.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战略目标指导下,企业预算管理常包含编制、执行、考核三个阶段,贯穿项目始终,其具有属于自身的显著特性:

  (1)及时性与准确性,每一次重大企业活动决策前都应进行预算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对所需投入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加以核算,得出成本,若在此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预算管理中从数据收集到核算不仅要及时有效,还应具备高度的准确性。

  (2)信息可比性,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在内部应具有易理解性和可比性,有利于核算的规范化进行,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沟通协作。

  2.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核算与监督的功能,其特点如下:

  (1)信息真实性,会计核算通过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记录与分析得出一系列经济指标,是许多管理工作的基石,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核算过程中所利用的各项数据信息文件等,都必须是绝对真实的,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效。

  (2)信息的相关性与层次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甚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此加以甄别,对重要信息进行严格处理,对次要信息进行简化处理,以提高核算效率。

  3.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1)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只有预算管理得以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数据资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才能得到全面保证,否则,会计核算容易失去参照性而变得不甚准确。

  (2)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参与,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可作为预算管理的资料来源,核算结果越准确,制定的预算计划越科学合理。正因为此,会计核算是否公正也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公正性,会计核算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管理的公允性。

  二、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运用策略

  1.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独立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可将各自所得结果分别呈现,在这种模式下,两者之间并未形成联系接口,当需要运用对方数据时,需要辅以额外的人工调整。例如预算考核时若采用预算编制表数据,则需要将会计核算结果导出后依据预算编制表形式加以整合。该模式没有改变原来体系的运行状况,前期工作量较小,但在后期数据整合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劳动现象,且并不能保证预算管理所需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的全部对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应予以改善。

  2.以会计核算为主导

  以会计核算结果作为预算管理的评价依据,实现接口功能,预算编制表依照会计核算结果进行适当修编,在这种情形下,某一个预算项目可对应多个会计科目,而一个考核部门亦可以对应多个会计科目,但预算项目与考核部门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为此需要将考核部门与预算项目进行合理编制。该模式解决了预算数据与会计科目的多口径对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全成本掌控的细化,但来自于各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编制数据可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合理性,而对每个核算科目入账处理原则与性质的重申也具有一定难度。

  3.以预算管理为主导

  预算管理自身具有灵活性,会计核算则需要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按部就班地执行,以预算管理为主导,需要会计核算科目围绕预算管理进行部分重置,与此同时,会计核算多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管理多采用收付实现制,以预算管理为主导容易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

  4.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可方便地在预算管理系统内实现预算科目的整合,寻求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联并形成系统之间的对接,会计核算系统中相应科目如合同支付增设预算管理类别,设置为必选项,形成两者的关联性。该模式以预算科目数据作为考核数据,可减少工作量,而会计科目的相对独立,也便于会计核算遵守会计准则,依规而行,可称之为预算管理基础上的会计核算形式。综上所述,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会计核算,都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都应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此为指导,以企业自身实际人力、物力、财力为出发点,不断修正内容,不断完善体系,促进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使其共同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贡献,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足,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4

  一、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能否为负问题

  事业单位基本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是事业单位用于维持正常运行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财政补助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期末,应当将“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和“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本期发生额分别结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一般来说,会形成“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贷方余额,转入下期,用于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问题在于能否出现借方余额(即赤字,或负结转)制度并未明确说明,值得思考。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是财政按预算安排给予事业单位的补助。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和月度用款计划申请取得财政经费,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根据以上相关规定,“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与“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应相匹配,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只能为零或贷余(正结转),而不得出现支大于收的情况,以致形成借余(负结转)。要保持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结果,事业单位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以上相关法规规定,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批准的部门预算,根据预算收入数额控制预算支出,达到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平衡或者略有节余目标。

  二、财政直接支付“预付账款”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付账款”指按照购货、劳务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应借记“预付账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补助收入已经确认。如果月末甚至年末“预付账款”仍未清理结算,并未确认“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则科目结转后,必然形成相应的“财政补助结转”,导致“财政补助结转”增加,与事业单位收支平衡的相关规定相悖,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造成不便。新预算法出台后,对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作出严格规定,要求按规定注销或上缴。因此,单位应从严控制或尽量避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预付账款”发生。一旦发生,则必须及时清理结算,完善相关程序手续,必须在当月或年内实现支出,并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贷记“预付账款”,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财政补助收支平衡。

  三、关于借款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举借债务,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因此,事业单位应对举借债务高度重视,按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先审批,后举债,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按用途专款专用,保证按期归还,不得擅自举债。

  四、对“财政补助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的理解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把补助收入分设“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两个总账科目核算。在“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按经费性质分设“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核算。在净资产中分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等科目核算。对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体现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的用途”,“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法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现代财政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分配等财会管理行为,促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部门预算制度下,部门预算只是对部门所属各预算单位预算的指导、汇总和监督,具体编制和执行的主体则是每个预算单位。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制度,即事业单位按所属政府层级和预算层级分类,在同一级政府预算层级内,各独立核算的.预算单位分别编制单位预算,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汇总审批,形成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后,由各预算单位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指标和用途执行。各预算单位分别与本级财政建立直接的经费领报关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的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把财政补助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预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使用授权支付额度时,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层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一级预算单位不允许从本级向下级预算单位划拨财政补助资金。

  因此,“上级补助收入”就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只核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如果应列下级单位的预算,暂时列到了部门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下级单位(本级预算的基层事业单位),可进行内部指标划转,注销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相应的用款额度,增加下级单位相应的用款额度。对于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下级单位,由一级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支付到下级单位基本存款账户,下级预算单位应按往来账项对待,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而不应列收列支。如果是列到二级单位的预算(如某些打捆的项目经费等),执行中需要横向支付。若收款单位是本系统事业单位,则需要通过用款计划进行调整。若收款单位不是本部门系统内的单位,可以直接办理支付手续,将资金支付到收款单位基本存款账户,收款事业单位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15

  摘要:管理会计通过其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传统会计核算条件下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提炼,进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在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基础上,对新时期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进行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核算会计;管理会计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企业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反应企业的经济运行信息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更需要通过会计工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核算会计难以满足企业战略性发展需要,亟需进行向管理会计方面的转型。

  一、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面临的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反映在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综合的反映和会计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各种详实的会计信息,并且我国会计各种制度性规定多是按照传统会计核算形式进行制定的。而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反映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在会计信息要求上是对传统会计核算的提炼,是对企业的全面会计信息反应和战略工作的转型,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平台共享。目前,我国从会计制度规定上,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相关要求,管理会计的内容多是一些计算方法和计算手段,如何将管理会计和核算会计进行接轨较为缺乏。同时,我国目前的会计工作岗位多是从传统的核算会计岗位要求进行确立的,并没要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岗位,特别是管理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还需要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协调。比如,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会计工作必须依托信息化要求进行工作开展,为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共享。由于企业的管理层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有效的融合,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为管理会计的数据挖掘设置了障碍。

  二、新时期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思考

  (一)要明确新时期会计工作的职能

  新时期,我国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得我国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逐步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为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核算效率和信息采集效率都大幅度的提升,对传统会计核算人员要求也更高,需要其不仅懂得一定的会计核算基础,更需要熟练的掌握会计信息化使用方法。会计工作者需要摆脱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拓展自己的工作职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需要在信息化处理过程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更多的进行管理会计信息要求的关注,进而收集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的会计信息,为管理会计的运用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基础。以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分析水平,推动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利用

  首先,更加强调企业会计预算管理的作用。在传统会计核算中,预算工作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的前景性预测,只要是依托企业原有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一定时间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我国企业的财务预测工作主要是采用上一年的会计报表实际信息,采用加成或者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预测。虽然预测方法较为简单可行,但预测的精确性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要,特别是我国传统的预算管理主要是短期的预测,难以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不是对传统会计预算工作的否定,而是需要结合传统预算工作的不足,结合管理会计的优势,为企业的精细化预测和战略管理提供一定的条件。特别是采用管理会计的科学方法,可以对未来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进行较为精确地预测,为企业进行中长期战略规划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其次,把握好管理会计成本。在企业的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传统会计工作的决策性交差的问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事后成本计算,主要反应一定期间的企业盈亏状况。而管理会计成本重点是进行事中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决策的工具,其主要是为企业考核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还可以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这个就需要会计人员能整理相关信息资料,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

  (三)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工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内容的转型,更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人员转型。由于具体会计核算需要会计人员去完成,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提升其驾驭管理会计的能力,才能不断的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顺利转型。因此,应积极的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综合会计人员的招聘,不能仅仅懂得会计知识,更需要加强对于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运用水平,因此,新时期合格会计人员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进而提高驾驭管理会计运行的能力。同时,应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只有将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更加注重财务的监督与考核,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会计信息采集能力,提高企业进行会计决策的科学性,不断促进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推动企业会计工作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静.基于反倾销应诉的会计准则协调方案研究[J].当代经济,2013,07(23):58-60.

  [2]时成业.国有煤炭企业转型跨越中的财务创新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3,01(15):34-36.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养老问题论文01-07

教学研究论文12-13

动物类研究论文03-01

论文质化研究方法与特点论文04-11

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12-17

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12-17

服务营销研究论文最新11-10

工会经审研究论文03-15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