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及其模式选择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28 15:01: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及其模式选择毕业论文

  [摘要]通货膨胀几乎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通病,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失去可靠性。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性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还没有制定通货膨胀会计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可以避开这个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讨论通货膨胀会计必要性,并比较了三种主要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我国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及其模式选择毕业论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必要性;会计模式;选择

  一、关于通货膨胀会计

  关于通货膨胀会计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规定,但是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会计(inflation accounting)是在发生或预期通货膨胀条件下,对历史成本反映的数据进行调整或者改变一些计量原则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西方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源于一战,战后欧洲各国面临物价飞涨,给企业会计信息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会计假设———货币计量和历史成本的原则受到挑战,通货膨胀会计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美、英等国开始要求企业公布以一般购买力或现行成本为基准计量手段的补充财务会计报表。经过多年的发展,迄今为止数十个国家根据本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情况,采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在不同程度上试行了通货膨胀会计。

  二、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

  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IAS29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的要求,我国2006年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没有制定这一项目,原因是我国政府也一直把稳定物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保障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下,预期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赞同中国不单独制定该准则项目,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势必要求我们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制度安排。

  (一)会计环境的改变

  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大家的共识是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会计环境与会计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决定着会计主导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法规等各方面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外界的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因为金融危机而加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从2008年开始世界上某些国家持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原料、能源的价格持续攀升,再加上国内为了稳定经济增长而扩大的投资拉动,使得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

  在需求拉动和外部输入的双重压力下,我国2011年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因此通货膨胀会计再度成为业界讨论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都逐步实施了通货膨胀会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会计信息要想和国外企业的会计信息等效、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研究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二)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下失效历史成本是最常用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它是指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原则保证了各项会计要素客观真实。但是历史成本毕竟反映的只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如果物价稳定,或者通货膨胀率很低,那么以货币计量的各种会计要素就不存在迅速贬值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就能得到保证。但是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存在一种明显的通货膨胀预期,各项资产在取得时的物价与当期的物价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用历史成本计量就失去意义。

  (三)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会计准则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将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决策的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除了投资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不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谁,都必须要求报告的内容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项质量要求。但是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以货币计量为假设条件,货币计量的内在要求就是币值稳定,否则其作为价值计量单位的前提就不存在了。当存在通货膨胀的时候,货币的贬值会使得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以货币为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于决策者来说失去了参考价值。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通货膨胀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既然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了财务报告的首要位置,那么在面临通货膨胀的时候也必然应该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四)与国际准则接轨

  为了减弱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世界各国分别按照自己的国情采用了不同的通货膨胀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1981年就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1978年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允许其成员国在使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体系。美、英、加拿大也成立了关于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制定了相关方法,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揭示资产的重置成本,要求根据一般货币的购买力或者现时成本来补充财务报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对国际贸易还是国际直接投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会计信息披露倍受关注。其实,我国对于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做出了关于应对通货膨胀的安排,要求按照所在地区的通货膨胀会计实施,这说明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是历史趋势、是国际惯例、是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实现会计信息等效的需要。

  三、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比较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三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和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该会计模式以等值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为计价标准,对原报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整,部分地消除了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提高了企业前后期报表之间的可比性。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固定或以货币直接反映,金额不因通货膨胀而发生变动、但其货币购买力却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例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工资、应付股利等。非货币性项目包括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是随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主要有存货、预付账款、固定资产、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

  第二步,将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按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借以反映其价值的变化。调整可用的一般物价指数有年初、年末、年平均一般物价指数三种,不同的调整对象应使用不同的物价指数。利润表项目中,企业的收入、费用是年内不同时期发生额的合计,为了简化换算的工作量,一般假设收入、费用在年内均衡发生,故采用本年平均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第三步,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净损益。因为货币性项目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贬值,所以要真实地反映出这些项目的信息,需要进行实际购买力的测算。

  第四步,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财务报表。即一般物价水平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的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的:它不改变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不需要改变账户的记录,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增加了报表在不同时期的可比性。但是缺点也有下面两点:(1)一般物价指数的选取存在争议,可以选择的物价指数有很多种,任何一种都存在片面性,如果企业的某项资产的价格与一般商品的物价指数不是正相关的关系,或者有较大差距,那么这种方法就失效了。(2)不能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通货膨胀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只是在会计期末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传统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在非期末的时刻报表使用者无法得到调整后的会计数据,因而无法及时了解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二)现时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相比,现时成本会计改变了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以现时成本取代历史成本,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以资产的显示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为计价标准,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的方法。其中现时成本主要指重置成本。具体程序是:首先确定现行成本,然后确定持有资产损益,并且根据现时收入和现时成本确定收益,最后编制现时成本报表。

  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方面改变了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证了资产真实的价值。另一方面,用当期的现时收入与现时成本费用相配比计算利润的做法保证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主要缺点是:首先,没有计量由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现时成本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这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相矛盾。现时成本对资产核算是必须依据市场价格,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存在活跃市场报价,当我们无法从市场中获取价格信息的时候,就不得不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无论估值的技术多么先进,都会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的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计量单位是不变币值。具体的做法是: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重编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报表。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变币值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点。这一会计模式能稳定会计的计量单位,又能在现行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既可以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进行调整之前和之后的资产持有损益的资料和货币性项目净额上购买力损益。但是提供这种信息的花费是很大的,由此产生的利益是否能弥补这种花费还需进一步商榷。同时,这种资料过于复杂,因而很可能出现误解。

  四、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通货膨胀会计核算方法。

  针对我国的情况,如果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话,还是应该以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为主,理由有二:(一)适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研究会计理论和方法,应该重点关注会计环境,因为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这是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也一样,从最初的记账方式到今天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无一不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美国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指出:会计是反应性的,会计主要是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面对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更适合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首先,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目前经济环境中还有着重大的意义。历史成本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的客观、真实、有原始依据。在企业资产核算中,尤其是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中,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其次,随着统计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价格指数PPI为核心的物价指数体系,逐年逐月地汇总核算,既保证了对物价变动的时时监控,又使得企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使用一般价格指数的时候有了较大的选择和比较。

  最后,推行现时成本会计模式,需要有发达的资本、资产市场,这样才能方便准确地确定资产的重置成本。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坚持使用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原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保证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报告的信息取得是需要成本的,并且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和所花费成本之间是正相关的,所以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明确使用目标,使得效益最大化。以上三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中,现时成本模式需要的费用相对较高,所以采取渐进式的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入手,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可以利用时间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通货膨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2]郝振平.国际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朱小平.会计理论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