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的审计的论文
1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控制系统的中心环节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也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但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日益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性的检查及监督。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是其他职能部门都难以替代的工作,即使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计委员以及管理层想做也是做不到的,因此想进行相关的有效的检查监督及防范预测活动,管理层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才可以。
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存在问题
在我国董事会大多部门不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是可以直接向总经理或者主管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报告工作的,所以,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于管理层和同级的其他部门来说,其中的内部审计工作会很难进展,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2.1理论研究不完善企业对其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层往往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不完善,也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希望在能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尽可能的逃税。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则会有效的防止不合法行为。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创立,多数企业的领导们对内部审计及其认识多少存在偏差,相对来说也比较混乱,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及认识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他们错误的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会计的一个监督。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足。
2.2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历史背景的特殊性,我国内部审计首先会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其次,才会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因此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事实上是,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2.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这是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②总经理主管;③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主管;④由监事会主管。不同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针对其特点也反映了不同的定位,同时针对的特定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也就不一样。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表面上看是对公司董事会负责,但其实质上是受经理机构及其它行政部门的约束和影响,从而造成独立性相对较差,甚至还有的上市公司为了简化工作,使其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造成其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最终导致了上下隶属关系的划分不清和监督不力。
3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方略
3.1完善理论研究提高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审计理论研究是要引导内部审计范围超过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金的范围,并向国计民生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经济延伸,应用理论首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掌握事物的内在的规律之后,再用于指导实践。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可以正确有效的进行,是离不开企业中主要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防止作弊,以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而企业所有者则是它的服务对象。所以,一定要采取各种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转变企业领导的思维能力和观念,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高效正确的进行。
3.2加快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的内在需要,对内部审计的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有法可依,国家应该出台一部内部审计的专用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来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以及对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理和整治。
3.3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独立性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使企业的监督机制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加强。通过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以及强化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健全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同时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体系与制度建设,通过设立并完善地方性或区域性内部审计协会管理和监督体制,进而促进全新的关于企业内部审计行业中的管理体制建立,才能不断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行业中的自律管理,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4总结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权限层次越高,也就决定了其独立性也就越高。因此,要想科学有效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其之职能作用。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地位和权限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经费也都应该由总经理或直接负责的副总经理直接签字审核后拨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其他同等级别部门影响,进而能够保证其客观的、公正的独立进行审计工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一、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审计发现能否查深查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业素质高、敏感性强的审计人员,查证能力一般都很强,他们善于从一些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简单问题中查找、挖掘出深层次问题;相反,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不高的审计人员,往往会错过发现问题的机会,不仅审计风险增大,审计项目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项目组长、主审人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也很关键,组长、主审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高,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强,就能从审计发现描述中找出关键点,指导审计人员查深、查透相关问题;就能对审计发现进行归集和提炼,深入挖掘审计信息,发现审计亮点,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二)项目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项目质量关键
一个项目能否按计划和审计目标高质量完成,与项目的组织是否得当密切相关。项目组织得好,事半功倍,项目组织不好,就难以完成预定目标。如审前准备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确实可行、审计资源配置是否与项目工作量相匹配,项目进度的控制是否严密,组织方式是否体现项目特点、信息沟通是否充分、项目组织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控制等,都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质量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质量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目前,对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但该准则没有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少商业银行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了本单位、行业的内部审计准则,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审计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够清晰具体;审计项目中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系统信息录入、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有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也没有具体和明确的指引、要求。
(四)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审计项目质量
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编制和运行审计模型,分析审计模型疑点等,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使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凡审计项目中能发现案件线索或重大违规事项的,大部分是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实现的。因此,审计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和方法为审计项目服务显得尤其重要。但,笔者认为,有几个因素制约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审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一是客观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特长,决定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既能熟悉业务又能编制模型,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不会编模型,难以及时将审计思路转化成有效的模型,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的广泛应用。二是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咨询类审计项目中应用较少,如何在该领域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编制的大部分审计模型属于个人的成果,在投入项目使用前,未经集体研究和反复测试,造成有的模型疑点量过多,分析工作量过大,且疑点命中率不高;四是一些业务量大的机构,因硬件问题,审计人员缺少环境,限制使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的人数,审计人员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广泛程度受到限制。
(五)审计项目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和完善,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项目的考评机制中,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依据和标准不够清晰的情况,再加上定量考评指标比较难设定,对项目质量和项目人员的考评更多是定性考评为主,难免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且考评内容也未能覆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考评机制中,尚未形成针对审计项目设置的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即使有也不够完善;此外,项目考评机制缺乏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对策
(一)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查证能力和职业敏感性
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班,使审计人员有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培训可以采用多层次多方式,如可以对经常担任主审的业务骨干开展主审人培训班、对一般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技巧培训班;对较熟悉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的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应用提升班,对非现场审计技术不熟悉的审计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基础应用班;还可以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班、新制度、新文件培训班、优秀审计方案、优秀审计报告点评交流会等,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特色化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要提升审计项目质量,首先是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类型、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样本数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区别配置人员和安排项目时间,不能简单地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专项、全面、离任等“一刀切”的安排人员和时间;其次是做好项目规划。在审前准备、现场查证、审计报告等审计项目的三个阶段做好规划和组织管理,把好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效果、审计方法与工具合理有效运用五项关键内容的质量关。第三是加强项目督导。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应全过程参与审计项目,关注审计进度、审计方案的执行和审计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传导和交流信息,指导审计组有效率开展现场查证,帮助审计组解决实际困难。第四是把好审计发现的复核关。实行审计底稿三级审核制度,即审计底稿由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审核,审计组最后集体讨论确定,确保审计底稿事实清楚、描述清晰、定性准确。第五是充分讨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定要经过审计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和报告审议小组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方法工具合理有效运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目标地实现。
(三)加强审计模型的研究和梳理,建立审计系统各层级的模型库和疑点库
实践证明,重大审计发现中,主要是依靠非现场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型疑点来发现的,因此,重视审计模型的研究,通过梳理以前审计项目的模型,找出命中率比较高的模型进行研究、论证、测试后,建立审计模型库和疑点库,对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很有必要。模型库的建立可以采用各商业银行总行--下属审计机构的分级建库方式,即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模型库,对命中率高、比较成熟的模型,由各审计机构推荐上报总行,总行组织人员研究、验证、测试后,编入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根据各项目组、审计人员的推荐,组织本机构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后,编入本机构模型库。每年组织人员对模型进行维护更新,既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和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疑点库可以直接由各审计机构建立,各审计机构组织人员,定期运行模型,进行初步分析后按业务单元或业务种类建立疑点库,疑点库的疑点供陆续开展的审计项目使用。
(四)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全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实施流程,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展现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阶段、环节;其次,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各阶段、各环节要做的具体工作要求等;第三,制定审计项目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评价体系,以评价项目是否按规定的标准执行。可以采用由独立于项目以外的项目督导组或其他评价小组对审计项目进行事中、事后评价。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才能使审计人员逐步克服以往习惯和定式制约,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可,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从而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考评机制,尽可能以量化指标考评为主,减少主观判断。同时,在考评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使考评内容覆盖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实现奖励方式多样化,如针对审计项目,设置一些不同的专项奖项,如优秀审计报告、优秀审计方案、十大审计发现、优秀主审、优秀审计人员、优秀项目组等,这些奖项,可以在不同年度按工作导向设置执行,同时,制定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将专项奖励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在奖励的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晰责任追究标准,奖罚兼施,才能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内部的审计的论文】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论文02-06
内部审计总结01-16
内部控制审计:中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主题04-30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应用解析毕业论文04-28
内部审计培训心得05-08
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05-0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论文04-28
绩效审计理念下的高校内部审计05-01
武钢内部审计创新之路04-28
内部审计向谁负责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