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28 17:09: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着重从会计的角度去认识人类的环境问题。

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计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选用原则的分析出发,对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环境会计;计量方法;选用原则

  随着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深入,自20世纪70年代起,环境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于环境会计中矿藏、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物种、工业三废等要素在价值确定上的特殊性,传统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在环境会计计量的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其计量又是决定环境信息能否通过会计系统得以揭示的关键性环节,亦是环境会计从理论研究走向实务应用的重要方面。

  因此,必须根据环境会计要素的特点,对环境会计的计量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

  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全部自然资源环境。

  根据会计研究的原则,只要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会计就应对之记录并加以核算和反映。

  然而作为环境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大多经历了自然界千百万年的演变,但依据劳动价值理论,却没有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交换中形成的、反映价值的价格,虽有使用价值,却无法计量。

  经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准确地给环境会计计量对象计量,必须准确把握其以下几个特点。

  (一)效用性

  从其表象来看,环境会计要素中有许多并不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其价值和价格不是通过交换形成的,但它们对人类却有不可或缺的效用,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如新鲜、干净的空气和水等,人类等生物离开了它们将无法存活,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效用性是指环境资源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人类消费环境资源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二)稀缺性

  环境资源的数量虽然极大,但相对于无止境的人类需求来说总是有限的,更何况许多环境资源还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环境资源的供给不可能无限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越来越多,很多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三)替代性

  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类要维持其效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替代物品,使环境资源具有替代性的特点。

  (四)非交易性

  由于没有完善的环境资源市场机制,很多环境资源是不能够交换的,不能采用市场价,必须借鉴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加以确定。

  二、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选用原则

  (一)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理论基础

  从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来看,环境会计必须建立能够计量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物品的价值理论。

  如前所述,虽然环境会计要素中有相当部分不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与价格,却对人类有一定的效用。

  同时,这种效用性又是与稀缺性结合在一起的。

  譬如:土地是有效用的,在未开垦时本来可以自由使用,但是随着人类的繁衍与经济的发展,它却成了稀缺资源,使用必须付出代价。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环境资源的效用性构成了环境资源的价值源泉,而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引进边际概念。

  另外,在环境资源价格的确定上可以依据其替代性和非交易性借鉴数学方法加以决定。

  从而从根本上奠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必须建立在边际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包含劳动结晶的环境诸要素,按劳动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对于不是劳动结晶的环境要素,按边际价值理论建立的计量方法计量,结合应用会计学的现有计量方法与环境学的技术评价方法。

  (二)环境会计计量方法选用的原则

  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决定其计量方法的选用除应遵循会计一般性原则外,还应根据环境会计的特点强调可操作性、可靠性与相关性、重要性与成本效益性等原则。

  在计量方法的选用上不能一味地追求精确,而忽视了可操作性。

  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易懂,又不影响计算准确的方法。

  在充分估计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模糊性、主观性等特征对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确保环境会计信息必要的可靠性。

  三、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国内外对于会计绩效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 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性也对其计量方法的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些计量方法,对其加以归纳总结, 认为环境会计计量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一)直接市场法

  所谓直接市场法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引起的,并可以观察和量度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测算,度量被评价的环境质量到环境标准之间的变动,然后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这一变动的条件或结果进行测算的一类方法。

  主要包括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重置成本法等。

  1.生产率变动法。

  它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影响的方法。

  这种方法把环境质量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其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而价格和产量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测量的。

  从而将生产率的变动转由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市场价格来计量。

  这样,就可以利用市场价格计算出自然环境资源变化发生的经济损失或实现的经济收益。

  如空气污染可能增加机器设备的腐蚀和损坏,从而降低生产率;减少水土流失可以保持甚至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

  2.人力资本法,又称收入损失法。

  即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损害和生产劳动能力的下降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害,同时也可以用减少的这种损害来估量污染治理的收益。

  它是用收入的损失去估价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是专门用于评估计量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

  根据这一理论,米山在他的论文中对于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到年,由于污染而于年过早死亡的人所损失的劳动力的价值是这样描述的:

  式中: Yt- 为预期个人在第年内扣除非人力资本收入的总收入;

  PtT-活到第年的概率;

  r-为预计到第年有效的社会贴现率。

  3.机会成本法。

  它是指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用所牺牲的替代用途的收入来估算资源使用的成本的计量方法。

  即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来衡量环境质量变化所带来的损失和收益。

  例如,保护国家公园,禁止砍伐树木的价值,不是直接用保护资源的收益来测量 ,而是用为了保护资源而牺牲的最大的替代选择的价值去测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中使用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比较难以准确测量。

  如果最终确定的机会成本不全面,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4.预防性支出法。

  它是指将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做出的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来予以计量的方法。

  例如,由于水资源被污染,很多人不得不购买矿泉水作为饮用水,则购买矿泉水的支出就可以用来作为估计人们对水资源污染危害的评价。

  5.重置成本法,又称恢复成本法。

  该方法是指人们由于环境危害而用损坏的生产性物质资产的重新购置费用来估算消除这一环境危害所带来的效益,以恢复或更新的费用作为污染企业的社会成本的计量方法。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市场价格,在此种情况下则不便于运用直接市场法。

  (二)替代市场法

  按照环境经济学所述,对所衡量的目标不宜采用市场价值时,应该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予以估计和测算。

  因此,所谓替代市场法是指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来衡量环境变化的方法,又称间接市场法。

  它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有3种形式。

  1.资产价值法。

  这种方法认为,环境质量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其他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都不发生变化时, 环境质量变化导致的资产价值的变化量就可以作为环境质量变化的损失或收益。

  2.工资差额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环境质量不同情况下的工人的工资差额来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损失和收益。

  3.旅行费用法。

  这种方法认为,对于环境质量变化对公园、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以使用人们旅行费用的变更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损失和收益。

  尽管替代市场法能够利用直接市场法所无法利用的信息,寻找间接反映对环境质量评价的商品和劳务。

  但是,由于存在着诸多因素对商品、劳务的综合影响,所以,采用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依托一些假设。

  譬如资产价值法要在“其他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假设下才能成立;而工资差额法则只将工人的工资数额作为环境质量变化所带来的收益或损失未免有些偏颇。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在直接市场法确实无法使用时,才考虑使用替代市场法。

  (三)假想市场法

  当环境状况的变化甚至连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只好靠建立假想市场的方法来解决。

  意愿调查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它是指如果找不到环境质量恶化导致的可以观察和量度的结果,就可以通过对有关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具体的环境资源的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愿望, 或者通过对被评估者进行直接调查,了解被评估者的受偿意愿,然后采用统计等方法对环境资源等资产的价值予以估计和计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得到实际中的第一手资料,能得出最切合实际的结论。

  但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调查成本,如果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收益小于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成本,则是得不偿失的。

  总之,如何对环境会计诸要素进行计量是环境会计的难题,也是环境会计研究的重点。

  以上是笔者结合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特点,借鉴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进行的几点思索,其能否在实践中完善并推广应用,还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姝.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报告[J].经济问题,2004,(1).

  [3]苏亚然.环境会计计量方法探讨[J].经济论坛,2004,(9).


【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资产计量的会计环境论文04-27

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及其确认计量05-02

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04-30

基于会计计量的会计信息局限性毕业论文04-27

会计诚信度的再思考会计毕业论文04-27

关于对会计人才评价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04-27

对内部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04-27

基于环境治理会计识别环境本钱会计毕业论文04-27

分析对电算会计记账方法会计毕业论文04-27

会计核算中还是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好会计毕业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