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旋律的审美思维论文
论文关键词 旋律创作 审美思维
论文摘要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音乐旋律创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社会现实生活是产生审美的基础。优美的旋律来源于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积淀及其娴熟的作曲技巧。由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是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的艺术精品。
旋律是歌曲组成的要素。关于旋律,人们曾有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美好的说法。从旋律的重要性讲,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欣赏的角度看,说它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这些不同的说法,概括了旋律的本质特征。所以旋律的创作要符合运用写作技巧(调性、节奏、速度、力度等)为他所表达歌曲思想整体服务的同时,不能脱离物质性、社会性的生活现象。“而这种丰富的想象用音乐来表现生活就是审美,就是创作的灵感。音乐创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生活现象的本质就是产生审美属性的基础。”因此,优美的旋律来源于作曲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娴熟的作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才能写出感天动地的.作品。
谷建芬作曲的《那就是我》,就是她人生的写照。谷建芬原籍山东威海,生于日本大阪市,童年时从日本归来,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幼小的心里懂得这才是自己的祖国,才是自己的家。时隔多年,这段生活经历仍挥之不去。深埋在心里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刻骨铭心的情感。歌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的刻画出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朴实形象,意象深刻。动人心弦是晓光歌词的特点。它是一幅清丽秀婉的水墨画,一组古朴宁静的生活卷,通篇洋溢着一股甜蜜温馨的气息,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给作曲家带来了创作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它的音乐情绪热切、激情:它虽然也属于一般创作歌曲风格,但艺术特征较多:它的节拍、速度较自由。旋律的吟诵特点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独白,流露出梦魂萦绕的情绪。它的音乐结构容纳量较大。运用了对比旋律发展手法和再现统一的三段体结构,中间段的激情和两端的深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们对歌词的理解,源于生活内涵的积淀和文化的修养。谷建芬的处理三段体结构,每段都是不规则的启承转合结构。整体前后呼应,风格浑然一体。让人感觉从唱一个音就欲罢不能,需一口气唱到底才能过瘾。这首歌曲大大增强了歌词的感染力。创作出准确的体现歌词内在情感的音乐旋律。
基于内容的需要,前奏中渗透大调式与和声小调式因素。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异国他乡,预示着谷老师的国外生活。然后主要采用了我们南方少数民族羽调式写成了宣叙性的旋律,代表着祖国家乡。行腔自由,音域较宽,无节奏节拍的拘束,运用了5/4、4/4、3/4、2/4,用一般民族淳朴的乡土气息吐露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
第一段旋律音域小字一组d到小字二组d,多级进。开头由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d纯五度音起具有开阔性和中心作用,代表主一属关系。音乐主题采用一字多音和一字一音相结合的音乐动机构成,形成的拖腔优美动听。词曲都体现出一种宁静、温馨的格调。
第二段旋律音域由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a之间,开头采用纯八度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g一个十分宽广的音程来表现乐曲的高潮,显然是由第一段小字一组g到小字二组d五度音程发展而来,由第一段以属音为中心发展为以主音为中心,把所有的情感推向高潮。四个“那就是我”的音乐采用摸进手法,使音乐层层递进,好象真的投进母亲的怀抱。整段感情发展到最激动的时候,好似苦苦思恋的声声呼唤。很显然,第二段旋律是第一段旋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其特点就是第二段旋律将第一段旋律的主要音调和节奏特点较多的保持下来,并根据第一段的主题材料进行若干变化发展。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经过第二段对比之后的再现,对确立全曲的主要音乐形象,对统一全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音乐美学中,人们对音乐的感受离不开必要的重复。而对比后的重复(即再现)则可能产生质的增值”。
在整首歌曲中还有一个多次重复的音乐动机,在第二段中又高八度变化重复了两次。在第三段中再次出现使整首歌词的曲调一气呵成。发展手法虽然多样,但却具有整体感。
总之,谷老师运用旋律音乐这一手段把歌词内含的情感准确而又生动加以表达。所采用的音调是准确体现歌词内在情感的音乐旋律。把海外游子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真实的刻画出来,将海外游子的酸甜苦辣融进了优美的旋律之中,歌曲旋律产生了使人情感震动、发生共鸣的巨大能量。谷建芬的创作实践再次证明“成功的歌曲会大大增强歌词的感染力”。
【论旋律的审美思维论文】相关文章:
论中国人“象思维”的审美心理属性09-01
自然审美论10-06
美声唱法审美特征论论文04-24
论还原思维11-02
创造思维论01-20
论领导思维07-07
论历史思维07-18
论审美教育的内在机制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