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意识的探讨论文
摘要:艺术不再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雕塑,一件作品,而是被放大为做人,放大为人生,它使艺术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艺术家使得作品更像是这个时代最前端的触角。“我可以是什么”的目标,把艺术家与其他人的沟通,与时代的联系,一下子就打开了。
关键词:自画像自我意识领悟觉醒
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刻着非常有名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人们在不断认识自己,不断追寻生命真谛的过程中,总是会被新的认知所困惑,正像我对“我到底是什么”感兴趣一样。
人在小时候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一个小孩叫星星,他想要吃东西,他会说:“星星要吃”,而不是“我要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还不知道,“我”就是自己,自己把自己给物化了。当到一定年龄后,小孩发现“我”就是自己,而且非常重要,甚至变得比其它所有事物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思想的第一次飞跃,而艺术的进程似乎与之相近。最近拜读了由复旦大学教授顾铮著写的《自我的迷宫——艺术家的“我”》一书,此书通过对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的自画像及自拍作品的归纳与分析,来描写艺术家心中的自我,并对其自我表现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书中对自我呈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研究,我尤为感兴趣。
顾铮教授书中提道:“自画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人的自我意识的苏醒和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自画像并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而是代表着艺术家自我意识的领悟与觉醒。当艺术家对自我意识产生初步认知并迫切希望将其自身的个人形象展现在作品中时,这种要求就可以被理解为艺术家强烈自我意识的表白。一个新问题“我是什么”被重新认知。
根据现代心理学中著名的乔韩窗口理论可知,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人的自我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我们平时都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一直是很大的值得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难题。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艺术家在不断完善自身技艺的同时开始对“自身的存在”这样一个话题逐渐重视起来。那时候的画家由于自我觉醒的程度不一以及自我表现的差异,总是会把自己描绘成或美或丑的与别人眼中不一样的形象。通过研究大量的自画像我们发现,人对自我的意识其实就是在完成作品时不断思考不断探讨领会的过程中逐渐的具象化并完善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当人们对“我是什么”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逐渐开始关注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话题“我可以是什么”。 19世纪以来,随着后现代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先锋艺术也不断发展起来了。许多艺术家已经不再简单的靠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来创作自画像作品,他们的作品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承载了很多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内容。“我是什么”的任务显然已经结束并逐渐满足不了艺术的进步与画家的感悟提升,在这个时期乃至以后的美学史中,艺术家们开始通过虚化、丑化或异化自我等手段表现出一些更大的反映时代环境的.含义。这个时候,自画像作品的对话对象延伸了,由艺术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转变为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其中所探讨的话题也由“我是什么”转变为“我可以是什么”这个更为广泛的领域,这是建立在“我是什么”的判断基础上的再次延伸与拓展。它不再拘泥于艺术家自身的好坏与喜恶,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形象体现,而是更广泛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对自我的关注的削弱,是对社会,对历史关注的加深,而这,恰恰反映了进步中的艺术理解正在与进步中的时代走的更近。
这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进步,也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沟通与理解。这个趋势很积极地表明,艺术家们已经把眼光放得更远,艺术的理念和内涵也被极大拓展。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艺术赋有更广泛的含义:艺术不再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雕塑,一件作品,而是被放大为做人,放大为人生,它使艺术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艺术家使得作品更像是这个时代最前端的触角。“我可以是什么”的目标,把艺术家与其他人的沟通,与时代的联系,一下子就打开了。
托尔斯泰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也会使别的人意识到它是什么”。在“自画像”这种认识形态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索的事物越来越多,不仅有具体的个人的自我,更加包括了有着时代与群体烙印的“自我”。朱自清的墓志铭说,值得人无限探索的事物有两个,一是头顶上的天空,还有一个就是人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是自私,在人文主义关怀的社会,关注人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剖析自己,从而了解人性,再把它赋之于艺术创作中,使作品的意义的更高,最终得以感染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顾铮.自我的迷宫.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2]【奥】恩斯特克里斯、奥托库尔茨,潘耀珠译.艺术家的传奇.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3]【俄】托尔斯泰,张昕畅译.艺术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吕景云、朱丰顺.艺术心理学新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5]【法】丹纳,张伟译.艺术哲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自我的意识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自我的意识论文04-24
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培养探讨07-05
主体意识与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论文01-19
中学语文教学中智慧意识探讨论文01-18
试析哲学史上对意识的探讨07-16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论文01-25
中学体育生自我意识思考论文05-17
体育意识分析的论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