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工学论文

时间:2023-04-30 04:20: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工学论文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但是,中国现代园林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后,仿佛迷失了方向。中国需要自己的现代园林理论,中国现代园林才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和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提炼、总结,中国现代园林已经开始形成理论的雏形——大园林理论......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工学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号称世界园林之母。但是,中国现代园林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后,仿佛迷失了方向。中国需要自己的现代园林理论,中国现代园林才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和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提炼、总结,中国现代园林已经开始形成理论的雏形——大园林理论。但是,这一新兴的园林理论基础还很薄弱,需要我们加以呵护、归纳、总结和研究,使它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以指导我国现代园林前进的方向。本文尝试做一归纳,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1 大园林理论的萌芽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自然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

  1.1传统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混合阶段

  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时期很多的园林就是古典园林经过简易的改造后,对外开放而形成的。这时的园林虽然结束了园林为少数人服务的狭隘,打开了对外开放,为大众服务的“园门”,但毕竟园林还只是一个个独立的园子,与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设施没有形成相互的联系。园林、建筑、城市设施都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体,是一种简单的混合,是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园林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造型艺术和园林的观赏性方面。

  1.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磨合阶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恶化导致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因此产生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理论。该理论强调城市园林建设点、线、面的结合,主张城市园林绿地要呈网状、放射状等系统方式渗入城市中。此时的园林虽然注重了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但仍以观赏为主,缺少多重功能兼顾。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探索服务大众、与城市结合的途径,有了较大的发展。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虽然还存在距离和区别,但已有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了相互的渗透和磨合。这是园林发展的中级阶段,园林研究也进入了生态研究和城市园林系统研究等方面。

  1.3大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阶段

  近年来形成的大园林思想,是在传统园林和城市园林绿地渐成系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典园林理论、前苏联城市系统绿地规划理论和起源于美国的LandscapeArchitecture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城市甚至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应当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也即是说,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园林发展的必然,它使园林进入了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融合的高级阶段,也使园林进入了对园林艺术、园林生态和园林功能综合研究的大园林阶段。

  2 大园林理论的内容

  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绿化、美化、系统绿化到现代城市大园林,园林工作者在不断探索中,拓展壮大了园林学。现在园林学领域已经包含了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1],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园林、城市系统绿化、景观设计等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代园林发展规律的理论,我们暂且归纳为大园林理论。

  2.1大园林理论的核心

  大园林理论的核心是指园林不仅仅是要在有限的绿地上建造公园,也不仅仅是要规划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而是要规划一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土的大地景观,即大地景观规划,将整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大园林,实现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园林化[2]。也即是说,现代园林应当结合城市规划和建筑,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单独割裂开来谈园林。吴良镛教授也曾呼吁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的整体性城市建设,并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中,做了成功的尝试[3]。

  2.2大园林理论的内容

  大园林理论的实质是园林内涵的扩大,使园林从狭隘的造园转入整个区域或城市乃至大地的园林化,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是由园林绿地系统向系统化城市大园林的转化。大园林理论认为,园林应当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并将重点放在城市开放空间上,用建筑、山系、水体和植物等园林要素,构建具有生态、艺术和使用三大功能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应当建立在统领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的协调性研究,进行包括城市道路、路灯、构筑物及其他市政设施等城市设施和绿地,并包括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在内的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外观设计,构筑园林化的城市空间。

  2.3大园林理论的宗旨

  (1)大园林是园林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 园林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具有改善生态、净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创造意境、美化环境的艺术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等的使用功能。建设城市大园林就是要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城市建筑、设施等,在首先满足城市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和建筑,构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人工环境,以实现园林三大功能的有机结合。

  (2)大园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艺术的和谐统一 我国传统的城市园林只局限于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他设施之外的空余地块,也即“建筑优先,绿地填充”。而大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3)大园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居环境是一个囊括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体系,其中最具人情味,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合作的便是园林。园林是人工创造的,源出自然,高于自然的模拟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园林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直接发生作用的过程,大园林思想就是要力求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以达到重塑人工模拟自然的城市环境,走出私密性的园居小圈子,走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的人居环境的大天地。

  3 传统园林理论、城市绿地系统理论和LandscapeArchitecture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三大支柱

  继承和借鉴是任何事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当中国园林打开院墙,走向公众参与的开放空间时,西方也开始反省与自然过分对立的态度,向东方学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种文化的撞击,势必会产生很多新的契合点,使园林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大园林理论虽已形成,但毕竟还很稚嫩,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如: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建设思想对园林观念的影响和要求,现代园林体制的改革,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园林的功能,园林涉及的范围,园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地位,园林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等等。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加以研究和提高,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使它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1传统园林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立足之本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园林遗产。中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在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造园艺术上深受绘画、诗歌的影响,讲求师法自然,重在诗情画意,以创造意境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咫尺”塑造“自然”,表达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将人工美融入自然美,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的园林观。在园林设计中,讲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系列的景观构图,彼此协调互补,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满足园主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4]。大园林理论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就应该继承和吸收古典园林的创作理念,结合现代工艺和手法,根据现代人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在园林的内涵和思想方面下功夫,创造出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城市开放空间。

  3.2城市绿地系统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生存之道

  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理论,强调从生态学的角度深化园林理论的研究,力求建立生态健全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希望通过不断延伸和渗透,有效地拓宽园林的范围,增加城市绿量;并通过研究,在城市环境下改善园林植物生存条件,发展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植物种类与品种,以保证绿地的质量。强调一个城市,首先要拥有相当的绿量,并通过合理布局,达到良好的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净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绿色植物特有的功能,是园林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现代园林研究的重点,大园林理论必须注重生态研究,也要采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方法,尽一切可能扩大绿量并构成有机的系统。

  3.3LandscapeArchitecture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发展方向

  Landscapearchitecture起源于美国,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是针对开放空间及其相关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的一门学科[5],国内有多种译法,但大多译为“景观设计学”,1996年被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确认其为“园林学”的英文名称。Landscapearchitecture从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文化出发,将艺术和科学的原理应用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研究、规划和管理中,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艺术的、生态的城市整体环境[6、7]。经过100多年的发展,Landscapearchitecture已经形成了以城市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3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完整的理论体系[8],其学科的涵盖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园林学范围,这是大园林理论应当充分借鉴的。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园林理论,就是要在具有丰富内涵和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生态和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达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三位一体,创造人性化的、生态的、艺术的人居环境。

  4 结束语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教育、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Landscapearchitecture专业是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Landscapearchitecture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三足鼎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9],这应该成为我国园林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现代园林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家麒.西部大开发园林很重要[J].中国园林,2000(6):7~10.

  [2]吴祥艳.古今园林差异性比较[J].中国园林,1999(6):64~65.

  [3]吴良镛,朱育帆.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1999(6):10~14.

  [4]张大玉.对现代城市人性化空间创造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1):11~16

  [5]王晓俊.Landscapear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J].中国园林,1999(6):46~48.

  [6]刘滨谊.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热点纵横[J].国外城市规划,1999(2):10~14.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刘滨谊.论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J].建筑学报,1996(6):19~22.

  [9]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2):58~62.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工学论文】相关文章:

园林绿化技术管理操作思考管理论文04-28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启示04-28

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的管理论文04-28

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04-30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生成04-27

关于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04-29

试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05-02

关联理论在翻译及其理论构建中的作用04-28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1-23

构建科学人本管理模式的理论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