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论文
教育工作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后进生工作。要重视优化其心理品质,变"后进"为"先进",不仅仅追求"分数"的上升,更重要的是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品质。
一、摸清情况,确定要因
1.非健康家教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文化知识可说是绞尽脑汁,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抗拒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怀较少,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或厌恶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子女势必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影响。
2.丧失集体友谊和同情。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
二、启动内因,内外练功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所以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矫正应做到"堵、创、疏、练"。
"堵",即堵塞不良渠道。割断后进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如禁止其进"两室一吧"(电游室、录像室、网吧),要求社区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等。
"创",即创建适宜矫正不良心理品质的健康家庭环境。一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
"疏",即疏导。第一,从情感上疏。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后进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这样,后进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第二,从行为习惯上疏。我们要求后进生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班约》等,并严格按要求规范自己。我们强调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仅要爱,而且要爱得深沉、持久。在他们违章犯规时,教师应予以细致的、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他们心服口服,并下决心纠正错误;还应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并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用激励机制去疏。我们用激励机制去启动内外因,开展"争上游"比赛(对学生),设立后进生转化奖(对教师),每学期评比一次,奖励条件适中,让后进生时刻看到希望,让教师转化有劲头。
"练",即训练学习。师生都要加强心理辅导、训练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可掌握心理知识、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后进生答题解疑,深化认识。学生通过接受心理训练,可了解自己不良心理品质的类型表现、产生的原因,然后接受辅导或自我调适。多管齐下,必可矫正。
【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04-30
中国弥勒信仰探因论文摘要04-29
谈谈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的论文04-27
汉译语言变异探因05-02
冷与寒词义变迁的认知探因考察04-26
公司治理结构多样性探因04-28
人因失误分析及控制对策05-03
人因失误分析及控制对策04-26
西方逻辑发展的特点及其文化探因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