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

时间:2023-05-02 08:25: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

  1 关于工程教育认证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由工程技术行业的相关协会连同工程教育者对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 如土木工程、计算机、机械等) 的高等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过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工程教育界和产业界的桥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的基础环节。目前世界上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协议比较有影响的是: 学位( 学历) 互认的三个协议,即《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 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三个协议,即《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国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展比较早,以美国为例,1981 年由美国12 个与教育评估有关部门组织的17 名成员组成的有关部门评估标准联合委员会,对教育评估下定义时指出: “评估是对教育目标及其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是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根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截至2011 年,我国开设工科的本专科院校共2222 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2409 所的92. 2%,目前在普通高校开设了31 类工程类本科专业,共有169 个工科专业,占所有学科专业数的33. 4%。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早在1992 年始于建筑类专业,截至2012 年年底,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已在机械、电子与电气、化工制药、计算机等14 个专业领域,认证了295 个专业点。2013 年6 月19 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全票通过接纳我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这对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 关于邮电类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信息技术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的邮电高校经历了“体制划转”、办学规模扩大、“更名升格”等新的重大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几经改革,其专业口径、内涵、外延、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均有很大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于2006 年全面启动,当年山东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本科认证的试点专业之一,截至2013 年,全国共有20 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认证,目前全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情况如下表所示。

  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探索

  根据James Murray 的观点( IT Week,17 Jan 2007 ),1995—2005 年为小信息时代,2006 年以后,信息产业进入大信息时代,信息类高校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更加呈现出专业化、本土化的特点,对信息从筛选、使用到创造从技术层面来说应更具专业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尝试“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并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思路和方向。

  3. 1 课程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和产学研合作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7 项指标之一“支持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充分体现了工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以笔者所在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校近年来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学校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了基础厚、内容精、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按照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四大模块设置课程平台,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产学研合作建设方面,学校通过选派学生到企业或者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企业实习和开展科研活动,努力健全企业实训体系。一方面,利用学校与国内通信、信息等领域的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研究中心,近年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另一方面,学校在全国各地100 余家通信运营企业和通信、电子制造企业以及软件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实习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也通过组织学生实训提前物色需要招聘的员工,创造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赢的局面。

  3.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专职机构,秉承“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宗旨,结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契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倡导卓越教学,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多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此外,还多渠道聘任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等高级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提高青年教师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水平,促进专业的工程化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一方面坚持把好人才关,在引入教师时增加工程实践经验、工程师许可证等入门条件; 另一方面加大现有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切实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近年来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其主要目标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笔者所在南京邮电大学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 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和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3 年获批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学校已根据国家制订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调整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标准体系,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场工程师和设计开发工程师的职业需要; 通过积极创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等方式,提倡学生接触工程实际,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本文借学校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会,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并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之道,以期提高我校信息类专业及其人才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信息化探索与研究论文04-28

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04-27

创新思维视域下《应用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4-29

当前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探索的论文04-27

人才培养下软件的论文04-27

管理视域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论文04-30

自觉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探索04-29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体育社会化论文04-27

海南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4-29

对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改革探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