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映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系统性与示范性。在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取决于各个高校的顶层设计,一方面也被统一的社会需求与市场导向所影响。在时代的映射下,以社会实践需求为导向,探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1 包豪斯教学培养模式的启示
在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探索中,上下求索无不例外地会从现代设计院校鼻祖包豪斯进行追本溯源。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是设计艺术教育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现代设计发展影响至深。它也是全球第一所只为现代设计教育而设立的学院,是当时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中心。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转型过程和教育实践可以说直接影响了现当代设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在设计教育中包豪斯贯彻了一整套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如通过“双轨制”和“作坊制”把技术实践引入到设计教育中。课程设置中,由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力量,担任着教学工作,称为“双轨制”教学,以协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包豪斯所坚持的工作坊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参设计与制作,在与企业的联系和实践中 ,进一步关注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这些教学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可以反射其糟粕,折射其精华,通过传承创新吸收到当今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去。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有关训练主要关联于印刷主题的项目,如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刊杂志编排、包装设计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信息要素载体的更替,视觉传达设计的角色也在转换。其触角开始延伸在所有信息传达过程中,并起到了相当决定性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媒体和参与跨界设计。其核心任务转换为提供的视觉性、信息性传达设计方式,选择合适的传达媒介设计,将多种信息梳理设计逻辑传达给观众。在建筑外立面设计、出版物设计、电影频道包装设计、社交媒体交互界面设计、服装服饰设计上都可以看到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可以说无处不在,能够创造、选择和安排图形、字体、数据等各类信息,使之在传统或电子出版物、公共空间里传达出特定的信息和意义,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是针对信息和沟通而提出。这也要求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以及人才培养必须接地气,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
2 现代艺术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
2.1 欧洲:以荷兰阿尔特兹艺术学院为例
荷兰阿尔特兹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正由于是综合性艺术院校,因此利用其综合优势,在课程中体现了跨界合作。交叉学科,模糊专业界限的跨界合作使学生跳出自己的专业局限,打开视野,大胆尝试,也能从中因为未知领域的激发而获得产生灵感。视觉传达设计在互联网媒体时代下改革最大,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载体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传统出版物印刷不再占优势和主导地位,一方面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一度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提出平面已死的理念;但另一方面社会实践需求却越来越多,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性反而恰恰变多而非减少了。它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产品、服装、建筑、环境、新媒体,当然还有传统与电子出版物中。在实践中置死地而后生,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成为荷兰阿尔特兹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一个鲜明的特征。
2.2 美洲:以罗德岛设计学院为例
在美国,大部分艺术设计院校都有开展工作坊的教学模式。罗德岛设计学院亦是如此,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各工作坊实践各个课程项目,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工作坊混合工作实践,形成了以大带小,跨工作室、跨年级交流的学习气氛。每个工作室沿袭包豪斯配备教师或技师进行日常教学,传承了包豪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轨制,并且学生每年都会参加社会实践。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这种突出体验与实践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国外设计教育中非常常见。理论课多数以主题教学方式研究的形式进行,激励学生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实践课都在工作室和工作坊以设计项目的模式完成。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学生在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后在工作坊__开展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自由灵活,使教学模式可以走出象牙塔,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其教学内容也随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而变化。
2.3 亚洲:以新加坡南洋理工为例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使用了二加一的课程模式,即两年基础教学加一年工作室教学。但两年的基础教学并非单纯理论基础,而是沿袭包豪斯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基本功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采用了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学院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经过为期两年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进入相关的设计项目工作室进行实践性的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设计。“设计项目组”是由校企合作并以教与技结合训练为目的生产工作坊。通过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学生们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设计生活中去,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明确了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们在一、二年级的'低年级课程中会被安排到一个设计项目中区,学期内相对应的设计课程都紧密地以这些设计项目为核心开展进行,学生到三年级时会全面进入工作室学习,包括企业实习、全日制项目等。这也是在工作室的最后一年,优秀的学生将会获得参与设计事务所、设计公司的机会,积累更多的设计实践经验。
3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诉求
3.1 团队协作
视觉传达设计是团队协作的工作,诚然一个设计师可以独当一面,但在实际的设计公司运作中,团队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团队的合作早已不能将设计产品的诞生归功于某一专业,而且各专业间的合作也给彼此带来了启发,拓展更广的视野和更多的领域。由于这种时代特性,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团队跨界合作也越来越不可或缺。因此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应当考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往往更愿意自己独立完成命题,因为团队的协作需要妥协与让步,这让个性鲜明的学生难以接受或感觉自己的个性受到束缚,从而产生对于团队工作的抵触情绪。在跟踪四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得到的反馈显示,如果不重视对学生这种思维情绪的疏导,往往在毕业进入社会后,他们对于工作的磨合适应期会更长,而岗位的归属感会相对薄弱,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频频跳槽。因此在课程中就引入小组教学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汇报讲演
201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总决赛现场,最终入围全场大奖巅峰对决的共有三个团队,每队进行3-8分钟陈述,全场观众可参与投票,稍后根据投票结果和评委评选当场颁奖。三位同学在北京政协礼堂总决赛现场毫不怯场,用生动幽默的方式将及设计、文案、策划于一身的提案既“讲”又“演”,令评委和现场观众印象深刻。2015 ONE SHOW中华青年创新营中,全场大奖的获得者不仅因为设计提案的优秀呈现,更因为获奖学生将提案很好地用汇报讲演的方式向观众与评委演绎诠释了他们的设计,产生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值得让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者反思的,在课堂演练和教学模式上,越来越需要注意学生的复合能力的培养。除了会画会软件操作会创意思考的能力,也需要把这些成果展现出来的能力。汇报讲演这四个字缺一不可:在设计之后并非大功告成,“汇”的能力体现在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汇总整理,梳理出设计逻辑。“报”的能力体现在将设计成果转换为直观的视觉提案,而其中的版式、视觉传达表现张力又缺一不可。“讲”是口头表达的能力,需要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设计表达出来。“演”的能力是基础“讲”之上的,在报表提案与口头陈述可能过于专业枯燥时,就需要一定的演绎去打动观众。而这些能力,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后,都是每个公司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设计实践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4 时代创新的培养诉求
在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界相互合作越来越多,成果依赖于艺术、设计、科技等综合知识和手段。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盛,设计公司在招聘视觉传达设计的实习生、毕业生时,更多地会在履历要求中加上一条:能够进行公众平台操作、运营与策划。这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他们会玩转自己的社交媒体,却无法立刻适应如何去管理一个公司企业的公众平台。在这一环节上,视觉传达设计在教学与人才培养环节中也需要审时度势,应变新的社会契机。
4.1 社交媒体公众平台的设计应用能力
设计能力不仅要求的是传统意义上平面静态视觉效果的设计,如插画、版式、字体等要素。如今公众平台更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生具备动效设计的能力,在短平快的读图时代,如何在短时效内用一篇软文分享吸引潜在受众,静态的页面往往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动态图形甚至声音动效的加持,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结构上,也需要跟进时代的变化加入适应社交平台数字媒体的课程或实践。
4.2 社交媒体公众平台的文案应用能力
设计公司大多是“小而美”的状态,人员精简,因此要求人才既能够独当一面又可以“能文能武”。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生中,文案能力往往是一个短板,学生的笔杆子可以画但不能写,关键时刻愁煞人。文案的功底需要专业的文学素养培养,但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同样也需要文案通识教育的能力提升。
4.3 社交媒体公众平台的编辑应用能力
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会将公众平台的打理交给前来应聘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每一篇公众平台文章推送的背后,都需要设计师对于图文编辑的整体控制能力。什么样的图片适合新媒体移动客户端,什么样的字体适合屏幕显示,各种各样的综合问题有待视觉传达设计师去解决,而且往往是独当一面的。编辑能力要求能够灵活地对于图文元素进行取舍,进行裁切、编辑、重组,需要系统性的思辨能力。设计本身来源于实践,设计教育也理应反哺于实践。从百年前的包豪斯,到现如今适应中国国情的设计院校培养模式,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与社会的波澜中窥见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需求与启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时代的映射,反射其糟粕,折射其精华,通过传承创新吸收到当今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去。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建设,立足于产学研实践,进一步在校企互动中完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满足现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应用人才。
【时代的映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剪纸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论文02-15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01-21
浅谈插画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论文06-1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02-10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论文01-01
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02-10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01-01
视觉传达设计就业前景01-14